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虎纹捕鸟蛛体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虎纹捕岛蛛(Ornithoctonus husoena)的眼、生殖球、颚叶、听毛、触毛、琴形器、跗节器、发音器、幼蛛及成蛛的纺绩器和螯肢等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方近捕鸟蛛属一新种(蜘蛛目:捕鸟蛛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记述了我国南方近捕鸟蛛属一新种,定各为广西近捕鸟蛛,新种Plesiophrictus guangxi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3.
虎纹捕鸟蛛(Ornithoctonus huwenna)个体大,毒性强,有强烈的攻击性,蛛毒含量大,采毒易,是进行蛛毒,蛛蛋白研究的理想试验材料,研究在饲养条件下虎纹捕鸟蛛的生活习性,捕食特点,雌蛛产卵,护卵习性,卵的孵化,蜕皮及幼蛛的发育,以及耐饥饿,耐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4.
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 Wang et al.,产自广西宁明县。雌蛛比雄蛛个体大,体长约6~9mm;步足长约7~10 cm,重46~58g;遍体多黑褐色绒毛和长毛,腹部背面有5条虎皮状花纹。螯爪长约1cm。该蛛穴居地下,穴呈圆形,结构简单,深约50~100 cm,洞口布以蛛网。据文献报道,该蛛毒液具有较强的哺乳动物毒性和一定的昆虫毒性,在开发新型抗感染、抗肿瘤药物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前景。1995~1998年期间,笔者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虎纹捕鸟蛛生活史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虎纹捕鸟蛛 Ornithoctonus huwena 繁殖行为是一系列反射活动.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引起虎纹捕鸟蛛繁殖行为量的变化,而不能引起质的变化,即不会出现新的繁殖行为.在虎纹捕鸟蛛性行为程序中,行为成分常以固定动作方式有节律地重复演示,呈现仪式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真水狼蛛纺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宇  赵敬钊  胡萃  陈建 《动物学报》2000,46(1):14-18
通过室内饲养,获得了不同龄期的真水狼蛛。对其纺器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真水狼蛛的纺器表面分布许多纺管,纺管的数目随着龄期的增大面增加。1龄幼蛛纺器分化没有完成。因而不能纺丝。雌蛛和雄蛛在纺器的排列位置、形态、纺管类型和纺管数目上都存在较大差异。纺器的形态、结构与纺器纺丝、结网的功能相适宜。  相似文献   

7.
虎纹捕鸟蛛实验种群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智 《动物学杂志》2002,37(3):15-18
对虎纹捕鸟蛛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各种生态条件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该蛛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较差,对强光呈负趋性,土壤湿度最适范围为16%-22%。土壤pH值最适范围为5.1-5.5。对噪声敏感,具较强的耐饥力和相互残杀习性。  相似文献   

8.
虎纹捕鸟蛛毒素及类似多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虎纹捕鸟蛛毒素及类似多肽梁宋平(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长沙410081)关键词虎纹捕鸟蛛毒素多肽神经毒素对研究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受体、神经突触传递等神经生物学和神经药理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继在蛇、蝎和芋螺等动物毒中发现很多有重要价值的专一性神经毒素之...  相似文献   

9.
张劲硕 《植物杂志》2010,(12):22-25
在蜘蛛家族中,有些成员因为身材魁梧、颜色鲜艳而备受宠物爱好者的推崇,它们就是魅力无限的捕鸟蛛。  相似文献   

10.
虎纹捕鸟蛛毒效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虎纹捕鸟蛛是一种大型蜘蛛。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为了验证其螯牙射出的汁液的毒效,用家兔做实验结果表明:一只成年虎纹捕鸟蛛一次射出的毒液,经15分钟左右,能杀死一只成年家兔。毒液能使静脉血管扩张,使呼吸和以及搏动先加快、后减慢;呼吸停止,心脏搏动停止。家兔死亡后,全身软绵绵的。  相似文献   

11.
多齿蛇鲻鳞片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多齿蛇鲻鳞片表面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祭,描述了鳞纹、年轮形式、齿状粒突、辐射沟、伸缩缝、后区隆突和小棘。鳞纹嵴顶上的齿状粒突,其形态特征和排列方式可作为辅助鉴别疑难种类的依据。鳞纹和后区隆突上的伸缩缝,作者认为对鳞片的伸缩起着柔软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者搜集了在中国分布的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4种药用植物的花粉,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比较,为该属植物积累了孢粉学资料,并为莲子草类药材的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三平正并殖吸虫成虫、童虫和后尾蚴扫描电镜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在原光学镜观察的基础上,用扫描电镜对三平正并殖吸虫模式标本产地广东产的本种并殖吸虫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幼虫及成虫期的腹吸盘体壁及成虫排泄孔体壁上均有单个或两个以上的群(簇)生棘排列。并证实在不同宿主体内(犬和猫),不同虫龄期(172和90天)的形态基本相符。讨论申提示不同地域的虫体形态有差异,可能存在地域株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花背蟾蜍蝌蚪表皮移植片在角膜诱导中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电镜研究表明,花背蟾蜍蝌蚪在角膜诱导过程中表皮移植片外表面的主要变化是:当移植片细胞中色素消失时,细胞的分泌活动变旺盛,表现在细胞外分泌物增多,这可能与排色素有关。同时移植片细胞表面的微突起和边界嵴日趋细小,移植片透明时它更类似正常角膜。在此期间移植片内表面的主要变化是:细胞外基质不断增加,尤其是胶原纤维的增多和逐渐排列整齐,以及可能由于GAG的合成形成的颗粒状结构的出现和消失,这些都与移植片向角膜上皮分化相关联。由于眼球诱导作用引起的上述变化,都可促进表皮移植片转变为透明的角膜。  相似文献   

16.
李秉正  李家滨 《动物学报》1991,37(4):345-351
华支睾吸虫在大鼠体内发育中,随着体长的增大,体表上的细微结构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包括体嵴增高,继而形成许多结节,并由结节上发出点状,指状或枝状突起;体棘逐渐减少和消失;腹吸盘唇上和口、腹吸盘周围的感觉乳突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7.
奶牛精子尾部主段的中央结构为轴丝。在轴丝的外方有外周致密纤维。外周致密纤维由中段延伸而来。进入主段后,9条外周致密纤维逐一终止。最早终止的是第8条纤维。随后的终止顺序是第3、7、4、2、6、5、9、1条。因此,9条外周致密纤维中,最长的是第1条纤维,最短的是第8条纤维。9条纤维按长短顺序排列依次是第1、9、5、6、2、4、7、3、8条。根据外周致密纤维数量的多寡,可以将主段分为10个区域。从近中段端至近末段端,这10个区域依次是9条、8条、7条、6条、5条、4条、3条、2条、1条、0条纤维区域。外周致密纤维的外方有一纤维鞘。纤维鞘的背侧纵柱和腹侧纵柱分别向内伸出一个嵴。在主段的0条纤维区域,纤维鞘直接位于轴丝之外。在纤维鞘的外方还有精子的细胞质膜。  相似文献   

18.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血吸虫类中如血居科(sanguinicolidae)的Aporocotyle simplex Odhner,1900、裂体科(Schistosomatidae)的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及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等多种血吸虫均经扫描电镜观察(Johnson and Moriearts,1969;Silk et al., 1969;Robson and Erasmus, 1970; Miller et al., 1972; Kuntz et al.,1976、1977;Voge et al., 1978; Thulin, 1980;及何毅勋和马金鑫,1980等)。关于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Orientobitharzia lurkestanica(skrjabin,1913)Dut et Srivastava,1955]的体表扫描电镜尚无报告,而只见有此虫种体壁及肠管的透射电镜观察的资料(Lavrov and Fedoseenke,1978)。本文部分作者最近在内蒙东部兴安岭以南部分地区进行牛羊土  相似文献   

19.
The surface change of the egg of the teleost, Oryzias latipes , during fertilization was observed with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microvilli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unfertilized egg show a slight difference in density between the animal and vegetal pole areas. In the initial step of the breakdown of cortical alveoli (CA), several small holes or gapes are formed at the apical part of the CA membrane, becoming a large aperture from which the alveolar contents are discharged. The formation of microvilli is observ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exposed cavity left by the CA, starting from the periphery of the aperture and propagating throughout the whole inner surface in accompaniment with the release of the alveolar content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CA breakdown, the CA membrane cannot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original egg plasma membrane.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的目的系观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离体培养的人体肝癌细胞(BEL- 7402)引起的形态学表型改变。肝癌细胞经浓度为7.6×10~(-6)的合成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处理48小时显示,体积较对照细胞显著较大,呈扁平多边形。电镜观察到:1)激素处理48小时、浓度为7.6×10~(-7)M及7.5×10~(-6)M的两个剂量组,线粒体偶有增大及融合现象;胞膜下外细胞质区域有短的微管出现。2)处理72小时的两个剂量组,肝癌细胞的微绒毛似有减少;经常见到体积明显增大的线粒体及成片的糖元;胞质内经常出现长的、纵横交错的微管,尤以7.5×10~(-6)M组明显,弥散分布的微丝和张力纤维出现的频率也远高于对照组。本文对肝癌细胞出现的表型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