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RT-PCR技术从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的癌旁组织中扩增了Hepsin基因编码区序列,该序列已被克隆并构建了pCMV-tag-HS表达质粒.将pCMV-tag-HS表达质粒和表达HBx蛋白的载体共转染HepG2.2.1.5细胞,观察HBx蛋白和Hepsin蛋白相互作用对HBV病毒复制和病毒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表达HBx蛋白、Hepsin蛋白可以协同提高HBV病毒颗粒在培养液中的拷贝数,并提高HBV病毒蛋白HBs、HBe的表达水平.这说明HBx蛋白和Hepsin蛋白相互作用可以增强HBV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2.
运用RT-PCR技术从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癌旁组织中扩增了Hepsin基因编码区序列,该序列已被克隆并构建了pCMV-tag-HS表达质粒。将pCMV-tag-HS表达质粒和表达HBx蛋白的载体共转染HepG2.2.1.5细胞,观察HBx蛋白和Hepsin蛋白相互作用对HBV病毒复制和病毒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表达HBx蛋白、Hepsin蛋白可以协同提高HBV病毒颗粒在培养液中的拷贝数,并提高HBV病毒蛋白HBs、HBe的表达水平。这说明HBx蛋白和Hepsin蛋白相互作用可以增强HBV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基因及其产物的发现有助于认识HBV复制规律。一些研究提示:前S_1蛋白是完整病毒颗粒表面的必要成分,其存在与HBV复制密切相关,前S_1检测能敏感和特异地反映HBV复制状态。另一些研究则认为:前S_2蛋白含有人多聚白蛋白的结合位点,并提出前S_2蛋白为HBV复制的新标志。为探讨HBV复制与两种前S蛋白之间的联系,本研究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分析一组慢性肝炎患者肝细胞内HBV DNA,同时检测肝细胞内HBsAg、HBcAg与两种前S蛋白,综合分析两种前S蛋白在HBV复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X蛋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X蛋白(HBX)与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HBX不但具有拮抗细胞凋亡的作用,还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HBX促细胞凋亡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携带X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X导入H7402肝癌细胞,使乙肝病毒x基因(HBx)瞬时过量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在瞬时转染3μgpCMVX质粒后,肝癌细胞发生凋亡.为阐明HBX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对HBX与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的关系做了初步探讨.通过罗丹明123染色,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在转染HBx基因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表明HBX可促进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增加.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细胞在导入HBx基因后,细胞凋亡线粒体转导途径中细胞色素c、Apaf1、procaspase3和procaspase9等的表达水平均上调.研究结果说明,HBX可通过影响线粒体凋亡途径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赵超  闻玉梅 《生命科学》2004,16(5):267-270,287
乙肝病毒蛋白结构和功能是当前研究乙肝病毒的热点之一。HBV多聚酶的末端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前基因组RNA包装和DNA合成的蛋白引发等,并可抑制细胞对干扰素的反应。本文综述了乙肝病毒多聚酶末端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还比较了乙肝病毒与逆转录病毒多聚酶结构和功能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乙肝病毒核心蛋白钉突部位插入标签蛋白EGFP及小片段多肽,研究各种改造对HBc功能的影响。采用RLIC方法,构建野生型HBc、HBc钉突部位带不同接头的EGFP融合重组体、缩短的EGFP融合重组体,并构建与HBc功能互补的质粒HBV1.1c-,将不同重组体与HBV1.1c-共转染HEK293细胞,通过观察荧光及Southern blotting检测病毒复制中间体,判断相应基因工程改造对重组蛋白中不同结构域功能的影响。RLIC方法可有效地用来进行片段缺失,且缺失片段大小及位置无明显限制。带柔性或刚性接头的重组HBc-EGFP均可产生绿色荧光,但荧光在细胞内分布形态不同,两种重组HBc-EGFP均不能支持正常的HBV复制,各种截短的插入片段以及aa79-80单独缺失体亦不能支持HBV复制。结果表明RLIC方法是一种基因工程改造的有力工具,不同类型接头对重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有不同影响,aa79-80对维持HBc的主要功能之一——支持HBV复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病毒科病毒核衣壳蛋白的核仁定位在病毒颗粒包装与病毒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鉴定黄病毒科的猪瘟病毒Core蛋白核仁定位序列,本研究构建了将Core蛋白、截短突变体和氨基酸位点突变体分别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 )融合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PK15细胞后进行表达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 Core蛋白核仁定位序列为PESRKKL,其关键氨基酸为R76K77,对理解猪瘟病毒Core蛋白结构与功能和为后续研究Core蛋白在病毒复制及颗粒包装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雨  贾仁勇 《病毒学报》2013,(4):465-470
圆环病毒负义链上的Cap基因是基因组中变化最大的基因,其编码病毒的衣壳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N端的核定位信号与病毒的定位有关。本文对圆环病毒Cap基因的序列特点、编码衣壳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特点、基本功能、在病毒复制、运输中的作用以及与MKRN1蛋白、热激蛋白Hsp40、受体蛋白gC1qR、补体因子C1qB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总结,旨在阐明衣壳蛋白在病毒吸附、复制以及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蛋白对纤维介素基因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介素基因(fgl2)在人和小鼠的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编码蛋白对人纤维介素基因(hfgl2)的激活作用, 构建了HBV编码蛋白C、 S和X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HBc、pcDNA-HBs和pcDNA-HBx, 分别与hfgl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及β半乳糖苷酶基因质粒(βGal )共转染到CHO细胞和HepG2 细胞,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记方法(Western blotting)鉴定病毒蛋白的表达.通过检测报告基因荧光素酶(LUC)及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活性, 反映病毒蛋白对hfgl2启动子的转录激活作用.结果显示, 转染了真核表达质粒的细胞均能瞬时表达相应的肝炎病毒蛋白, 在CHO细胞, 转染pcDNA-HB组和pcDNA-HBx组相对荧光素酶的活性是对照组的5.4和6倍, 在hepG2细胞, 转染pcDNA-HBc组和pcDNA-HBx组相对荧光素酶的活性是对照组的8.7和11倍.研究表明, CHO和HepG2细胞中表达的HBV C蛋白和X蛋白均具有激活hfgl2的功能, 而S蛋白则不能激活.进一步揭示了HBV病毒蛋白与宿主基因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元凶是一种新冠状病毒,研究病毒结构蛋白的功能有助于了解病毒的感染、复制和包装等生理过程。其中核衣壳蛋白是SARS冠状病毒中含量最丰富和最保守的结构蛋白,自身聚合后包被病毒RNA基因组形成螺旋状核壳体是SARS冠状病毒成熟的关键步骤;核衣壳蛋白能与病毒或宿主细胞中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还能影响宿主细胞的多个通路。因此核衣壳蛋白是一个重要的多功能蛋白质,参与了病毒感染、复制和病毒包装等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