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Vi多糖菌苗接种反应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了对我国首次成功的伤寒Vi多糖菌苗进行人体接种反应观察结果,接种对象为20至54岁无伤寒病史,近年无伤寒菌苗接种史的健康人,共60名,以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注射30μgVi多糖菌苗,对照组注射Vi多糖菌苗的稀释液。其结果30名Vi多糖菌苗接种者注射后体温无中重反应发生,局部红肿仅有1例中反应。注射后对血压、心律没有影响。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与接种前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从患细菌性败血症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株X1,其对西伯利亚鲟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5.62×105 cfu/ml,具有较强毒力;经ATB细菌鉴定仪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菌株X1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其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X1与嗜水气单胞菌ATCC35654(登录号:X74676.1)的亲缘关系最近,其同源性为99%.用0.30%福尔马林灭活,将菌株X1制成灭活全菌苗,对西伯利亚鲟进行注射免疫.研究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X1全菌苗能够明显提高西伯利亚鲟的血清抗体水平及总蛋白、免疫球蛋白、溶菌酶含量,而且在嗜水气单胞菌X1全菌苗中加入弗氏不完全佐剂,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西伯利亚鲟血清抗体水平及总蛋白、免疫球蛋白、溶菌酶含量.此外,嗜水气单胞菌X1全菌苗对西伯利亚鲟抗嗜水气单胞菌X1人工感染也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其对西伯利亚鲟的免疫保护率为50%,而且在嗜水气单胞菌X1全菌苗中加入弗氏不完全佐剂,嗜水气单胞菌X1全菌苗对西伯利亚鲟抗嗜水气单胞菌X1人工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更好,其对西伯利亚鲟的免疫保护率为70%.因此,将嗜水气单胞菌X1全菌苗用于西伯利亚鲟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水青树组织培养中无菌苗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青树组织培养中种子的消毒方法和无菌苗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4种消毒方法的效果比较表明,0.1% HgCl2溶液对水青树种子的发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4% NaClO溶液的消毒效果最佳,对发芽的抑制作用最小。不同培养基上水青树种子的发芽情况显示,中盐低氮培养基有利于种子萌发,完全1/4 MS培养基为水青树无菌苗培养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正> 一般公认,使用弱毒沙门氏菌活菌苗来抵御沙门氏菌的全身感染,其保护作用要比注射死菌苗好。 有证据表明,对于人的伤寒以及各种家畜的沙门氏菌感染来说情况也是如此。通过引入1个或1个以上分子特性已知的突变,导致机理清楚的毒力丢失而形成的无毒株作为活菌苗,似要比一些机理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而减毒了的菌株好得多。获得此类菌株的方法之一是诱发对一些代谢物有依赖性的不可逆突变。本实验室已经构建了好几株这样的伤寒杆菌突变株,其中的一株541Ty及其Vi-阴性变异株543Ty已进行了志愿者试验。下面介绍涉及使用营养缺陷型菌苗的一些原则以及对所构建的鼠伤寒沙门氏和都柏林沙门氏芳香簇依赖株的结果,即其效果能  相似文献   

5.
<正>百日咳至今仍是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疾病。百日咳菌苗在许多国家仍然是社会需求的一项制品。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报告丛书(第638号69页)指出“由于百日咳菌苗的毒性还未完全清楚,各制造厂商和国家检定部门应继续进行毒性试验研究。” 本文着重评述了日本81规程制订的毒性试验方法及许可的毒性含量,并对百日咳杆菌所含毒性物质及其活性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已对百日咳(全细胞)菌苗规程的制定及其制定的缘由作了阐述。百日咳菌苗已广泛使用了近三十年,有足够保护力的菌苗在适当程序中被正确使用后,百日咳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但是,有两个因素已引起公共卫生当局的关注,即菌苗的毒性和部分菌苗的无效。全细胞菌苗  相似文献   

7.
霍乱菌苗的研究经历了死菌苗、减毒活菌苗、亚单位菌苗和基因工程菌苗等,至今尚无一种理想可行的菌苗供推广使用。现回顾其发展简史、菌苗种类及存在的问题,以寻求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强,容易推广应用的霍乱菌苗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目前研制出的O139群口服菌苗,包括灭活菌苗,基因工程减毒活菌苗和基因工程加法菌苗;阐述了有关O139群菌苗的基础研究,包括O1群和O139群的分子遗传学关系。O139群感染的免疫机制和产生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兽用与人用细菌性菌苗的进展。兽用菌苗由于经济上的考虑是第一位的,所以沿用着的仍是有效菌苗的较少纯化的粗制品,但人用菌苗对其安全性和无副反应的要求则不断提高。讨论了一些不同的人用与兽用菌苗,并以新几内亚的pig-bel病的资料说明两类菌苗间的相互作用,最后对婴儿突然死亡综合症的可能病因学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正>对霍乱菌苗的研究,始于Koch发现霍乱弧菌的1883年,隔了一年(1885)首次使用霍乱菌苗进行免疫,已经过了100多年。期间包括用遗传工程手段组建的霍乱活菌苗在内,先后推出几个类型的免疫预防制剂供做人体使用和考察,但时至今日,仍没有一个公认的、安全有效的菌苗,以预防危害严重、流行猖獗的霍乱。世界范围的第七次大流行仍未终止,因此,霍乱免疫问题,不能不说是个十分复杂的课题。现在就霍乱菌苗本身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做一小结,提出愚见,以供抛砖引玉。 霍乱菌苗先后有单纯菌体菌苗、菌体菌苗加毒素衍生物的二价菌苗;有加佐剂的吸附菌苗和亚单位菌苗,有弱毒株活菌苗和遗传工程菌苗等。但均可以归于霍乱死菌苗和霍乱活菌苗两类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 肠道菌苗目前有伤寒菌苗(包括TAB)、霍乱菌苗,大部分国家均在生产。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细菌,但因对人所致疾病都是肠道感染,所以归于一类。此外正在研制的有痢疾菌苗,大肠埃希氏菌菌苗等。有可能进行研制的还有鼠伤寒菌苗、付溶血弧菌菌苗。肠道传染病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据世界卫生组织腹泻病控制计划(CDD)负责人Merson1981年报告,1980年全世界(主要是第三世界)七亿人口中(不包括中国)有400万人死于腹泻。最近的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12.
<正>发展一种与目前使用的全菌体百日咳菌苗有根本区别的改进的新百日咳菌苗,临床试验要证明待选的菌苗必须是安全和有效的。由于我们对百日咳感染或百日咳菌苗接种后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基础尚不知道,所以,不可能用特异的抗体应答作为直接检测免疫力的指标。但是,我们不能不证明待选菌苗必须保护易感人群免得疾病。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正>由英国“应用微生物学及研究中心”研制的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含有凝集原2及3,百日咳毒素和丝状血凝素。188名婴儿进入一项随机的双盲试验,以联合白喉及破伤风类毒素的无细胞或全细胞菌苗按3、5及8~10个月的间隔进行接种。两组的局部反应相以,但在接种无细胞菌苗后,具有全身反应的婴儿显著地少于全细胞菌苗。对无细胞菌苗凝集原和毒素组分的抗体平均对致滴度高于全细胞菌苗。接种第三剂菌苗后一年,无细胞组抗体的持久性亦较好。  相似文献   

14.
<正>1881年,Pasteur使用二种有效的菌苗防止鸡霍乱和炭疽。随后的一个世纪,已经发展了大量的用于人类细菌性疾病的菌苗;而且有一些如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以及百日咳菌苗特别成功。这并不否认一种更为安全的百日咳菌苗是极其需要的。总之,当我们考虑解决细菌性菌苗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时,还必须承认有大量的遗留问题需解决。  相似文献   

15.
<正>近十年来,已研究开发了若干种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并有望取代当今使用中的全细胞菌苗。百日咳菌苗有多种抗原,如百日咳毒素(PT)、丝状血凝素(FHA)、菌毛混合物(Fim2+3)及69KDa外膜蛋白是无细胞菌苗之所需组分。最近在美国开展了旨在比较全细胞和13种无细胞菌苗免疫原性和反应原生力2期临床试验。这些无细胞菌苗或只含有PT,或由PT与上述的1种或1种以上的抗原组合而成,并已通过化学处理或对其菌体作遗传学修饰消除了毒注。进入2期临床试验的无细胞菌苗,不  相似文献   

16.
评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菌苗制剂的质量,常用理化性状鉴定、无菌试验、毒性试验、安全试验及免疫原性试验等。亦有人用暗视野显微镜作粗略计数,但此法无助于外膜菌苗的评价。为及时测知每批制剂的浓度,我们在钩体外膜菌苗(OE菌苗)的研制过程中,提出了使用  相似文献   

17.
菌苗进展     
<正> 关于细菌感染,有种种的免疫机制和免疫反应。近年来,伴随现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于细菌感染的研究更加深入,并且制造出新的和更有效的菌苗。 实际工作的医生面临着一种新菌苗的数量比任何时候都增长的形势,迫使他们对那些新菌苗做严格的选择,选出其中有限数量的符合流行病学需要的有效和安全的菌苗。 菌苗就它们的抗原性、免疫反应、接种反应和安全性来说,可分为性质不同的四大类:1.类毒素。2.菌体抗原(Whole—cellAntigens)。3.减毒活菌苗。4.化学组分菌苗(fractionated Vaccines)。  相似文献   

18.
<正>脂多糖(LPS)、荚膜多糖(PS)、外膜蛋白(OMP)和伞毛(菌毛)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表面抗原。由于LPS有各种毒性反应故称之为内毒素。除LPS外,其它表面抗原可用来制造菌苗。脑膜炎双球菌荚膜多糖菌苗和外膜多糖菌苗已用于预防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当非肠道使用的脑膜炎荚膜多糖(PS)菌苗、沙门氏伤寒ViPs菌苗和脑膜炎蛋白(OMP)菌苗含有LPS时,会引起发烧和其它反应。而对于OMP菌苗要想不使蛋白抗原变性而彻底除去LPS是不可能的。所以,菌苗中的LPS应设法降低其含量达不至于引起发烧或其它异常反应的水平。在这些制品的质量检定中,—个特定剂量的家兔热原试验应为阴性。 Gotschlich等人报道用10ng/kg或更高剂量的脑膜炎菌LPS静脉注射家兔会引起明显的体温上  相似文献   

19.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可引起儿童脑膜炎和肺炎等疾病,使用Hib结合菌苗可预防此等疾病。Hib结合菌苗在发达国家使用较为普遍,已成为儿童常规免疫的一部分,而在发展中国家使用则较少。本文对Hib结合菌苗在新生儿和未成熟儿的不良反应、Hib结合菌苗与细菌类毒素或病毒性疫苗同时接种的不良反应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美国、日本关于无细胞菌苗质量控制的检定项目,并就两国不同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分析和比较。特别对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的效力测定和毒性试验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同时对国内如何加强对无细胞菌苗的质量控制提出建议,以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从而制定出中国国内无细胞百日咳菌苗质量控制的合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