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扩大朱鹮Nipponia nippon的种群数量和分布区,自2013年开始在秦岭以北的陕西省铜川市开展了朱鹮的再引入工作。通过彩色数字环观察、无线电遥测和卫星跟踪,对再引入的62只朱鹮在2014—2015年2个繁殖季节的活动状况和繁殖状况进行了监测。2年共记录到8个巢,窝卵数为2.5枚±0.9枚,繁殖成功率达80%,高于野生朱鹮。主要营巢树种为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n=5)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n=2),分布在距主要觅食河流沮河300 m以内,巢址特征与野生朱鹮相似。2只卫星跟踪朱鹮的繁殖期活动区面积分别为262.4 km2和20.1 km2,远高于野生朱鹮。铜川单一的河流觅食环境是限制朱鹮种群繁育壮大的主要因素,采取适宜的湿地恢复和繁殖期投食措施可有效改善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2.
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通过环志和无线电跟踪及野外观察和记录,对陕西宁陕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种群的死亡个体进行了收集和确定。共计死亡朱鹮54只,其中雏鸟26只,亚成体8只,释放朱鹮个体均为成体,死亡总数20只。研究表明,朱鹮死亡的原因包括巢内竞争、亲鸟弃巢、雏鸟先天发育不良;天敌、食物缺乏、飞行撞击、高压电击、恶劣天气等。同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一些合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再引入朱鹮(Nipponia nippon)种群的分布与扩张情况,本研究对董寨再引入朱鹮野外种群的繁殖巢址进行了调查研究。在2014到2022年间,共调查统计了84个野化放飞朱鹮及其后代的繁殖巢址,使用圆形分布法分析了巢址与放飞点的相对方位和集中程度,并根据全部巢址的空间分布,使用固定核空间方法计算得到巢区(95%巢址所在区域)与核心巢区(50%巢址所在区域)的分布范围和面积。将巢址图层、土地覆盖图层以及数字高程模型叠加,观察朱鹮巢址选择的生境偏好,并使用单样本t检验判断了巢址平均海拔与巢区海拔间的差异。结果显示,繁殖巢址与放飞点平均距离(平均值 ± 标准差)(12.82 ± 14.11)km(n = 84),平均方位角(平均值 ± 标准差)为(138.99 ± 82.44)°(瑞利检验:Z = 10.60,P < 0.01)。核心巢区与巢区面积分别为74.43 km2和549.66 km2。巢址平均海拔(平均值 ± 标准差)(103 ± 43)m,显著低于巢区内平均海拔(t =﹣5.48,df = 83,P < 0.01)。巢址的分布主要位于水稻田和森林的交界区域。逐年繁殖区域分布图显示,繁殖区域基本朝向西北-东南方向扩张,与圆形分布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描述了董寨再引入朱鹮种群繁殖巢址的分布特征与扩张趋势,可以为野外朱鹮潜在繁殖地和栖息地的保护提供参考,优化保护工作中的人力物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4.
年龄对朱鹮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陕西洋县16年间朱鹮(Nipponia nippon)年龄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朱鹮首次参加繁殖的平均年龄为3.89±1.40年(n=73),雌雄分别为3.64±1.36年(n=37)和4.17±1.47年(n=36),差异不显著。2-3龄亲鸟的平均窝卵数、孵化率和出飞率显著低于4-10龄的繁殖个体;>10龄繁殖个体的产卵数和卵的受精率显著降低,但雏鸟成活率较高。三个年龄组之间的繁殖成功率无显著差异(F2,146=1.963,P=0.144)。随着雌雄亲鸟年龄的增长,幼鸟的出飞率显著增加。刚参加繁殖的2龄雌性产卵数很低(2.63±0.74,n=8),至5龄时达到最大值(3.2±0.92,n=10)。6-9龄的雌雄个体产卵数量处于相对的低峰,10龄左右有所恢复(3.0±0,n=3),此后维持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2.55±0.99,n=20)。刚参加繁殖的雄性朱鹮(2年)形成的配对卵的孵化率较低(0.67±0.29,n=3),但在第二年迅速达到高峰,而且能维持5-6年的时间。9-10年时略有下降(0.88±0.18,n=2;0.93±0.17,n=3),10年以后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0.56±0.51,n=19)。  相似文献   

5.
朱鹮的保护与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朱(Nipponia nippon)是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现仅分布于中国陕西洋县及其邻近地区。我国自1981年重新发现野生朱以来,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本文综述了近年朱保护和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进展,提出了当前我国朱保护面临的问题及下一步亟待开展的工作,为该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境因子对笼养朱鹮自然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7月,在陕西省洋县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朱鹮(Nipponia nippon)的自然繁殖进行了研究。18对繁殖鸟的窝卵数平均为(3.10±0.54)枚,孵化率26.2%,育雏成功率64.7%。当笼舍面积低于某一阈值时,窝卵数与笼舍面积呈明显正相关(Pearson,r=0.591,P<0.01)。出壳数、出飞数均与巢距遮荫树的距离呈负相关(Pearson,r1=-0.674,P1<0.05;r2=-0.677,P2<0.05)。亲鸟的繁殖经验对繁殖成功率没有显著影响,营巢环境是影响自然繁殖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扩大朱鹮(Nipponia nippon)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区,于2018年7月从洋县引进20只朱鹮在北戴河建立了朱鹮野化种群。2020年繁殖期,北戴河共有22只朱鹮,其中成年朱鹮17只,雌雄性比为1.1;实际繁殖密度为37.8只/hm2;人工巢的密度为40.0巢/hm2,人工巢筐内径为50 cm。2020年繁殖期,北戴河朱鹮共配对8对,其中6对繁殖成功,营巢成功率为75%;共产卵33枚,平均窝卵数为(4.1±1.8)枚;出壳18只,孵化率54.5%;出飞13只,出飞率72.2%,繁殖成功率为39.4%,繁殖生产力为2.2±1.2。与洋县饲养种群相比,北戴河种群首枚卵的产卵时间晚17 d,与两地温差相吻合。北戴河朱鹮的窝卵数显著高于洋县种群,这可能是由种内巢寄生所致。监控录像表明,北戴河1巢朱鹮的窝卵数高达6枚,超过野生种群平均窝卵数(2或3枚)的2倍,推测发生了种内巢寄生行为。此外,还观察到8号巢朱鹮同时发生了婚外配和种内巢寄生行为,婚外配雌鸟将卵产在该雄鸟的巢中,使得窝卵数高达7枚。此后在该巢中发现3只朱鹮轮流孵卵,以及2只雌性朱鹮并排孵于同一巢中的异常情况。北戴河朱鹮的种内巢寄生行为可能是因网笼内人工巢址密度较高但隐蔽性较低所致,而婚外配行为可能与种群密度和繁殖密度过高有关。本文有关朱鹮异常繁殖行为的研究结果可为野化网笼内人工巢筐的设置和野化种源的选择提供参考,并提示我们进一步关注朱鹮在环境压力下的表型可塑性和生态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低温对鸟类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活状态有显著的影响,鸟类往往通过改变行为模式来适应温度的变化。朱鹮(Nipponia nippon)是东亚特有的濒危鸟类,2018年从秦岭南麓的陕西洋县引入到河北北戴河,建立了全球纬度最高的野化种群。本文以北戴河和洋县两个野化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时扫描法观察分析了季节和温度等因素对朱鹮休息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腿站立露喙是朱鹮在游荡期最常见的休息行为(70.9%),但在越冬期显著降低(55.6%),而单腿站立和隐喙行为比例相应升高。温度对双腿站立隐喙、单腿站立露喙和单腿站立隐喙3种行为的比例有显著影响。可见,朱鹮在冬季通过增加保护裸露部位的行为比例来适应低温。在冬季,随着温度的下降,朱鹮趴卧在树干上的夜宿行为比例逐渐增加,而这一行为在白天没有记录到。温度对成鸟和幼鸟冬季的休息行为有显著影响。由此表明,趴卧行为很可能是朱鹮对极端耐受低温的一种应对,在保护监测过程中需警惕。朱鹮在北戴河越冬过程中没有使用网笼中的遮挡伞棚和庇护场所,表明其能够自主适应-20℃的低温。为了确保野化朱鹮顺利越冬,建议在野化网笼中增加一些松科等常绿树种,为朱鹮提供更加优良的夜宿环境,并用稻草搭建风挡,减少夜间大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9-10月,我们对野生朱鹮(Nipponia nippon)的分布区和潜在分布区进行了调查,共发现其游荡期夜宿地23个,其中20个有朱鹮夜宿,分布在洋县(16个)、宁陕县(3个)和城固县(1个)。对这些夜宿地进行了的同步调查,共统计到野生朱鹮1 090只,其中97.2%分布在洋县境内。最大的夜宿集群数量为184只,集群数量超过40只的夜宿地共11个,累计停歇的朱鹮占总数的91.7%,表明野生朱鹮在游荡期有趋于集结较大群体夜宿的习性。朱鹮野生种群中当年出生的幼鸟占19.0%,据此估算,截至秋季朱鹮幼鸟的存活率约为67.2%。加强对保护区以外,尤其是野生朱鹮新扩散地区的的保护管理,将促进野生朱鹮种群的扩散,进一步增加这一濒危物种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马建华  高丽  张蓉 《昆虫知识》2010,47(6):1161-1164
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Monell)是危害苜蓿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通过室内饲养,选用5个不同的苜蓿品种,测定了不同苜蓿品种上苜蓿斑蚜存活率及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斑蚜在不同苜蓿品种的世代平均存活率以固原紫花最高,达97.83%,阿尔冈金最低,为72.73%。以存活率和内禀增长率作为测定抗性的指标,供试品种对苜蓿斑蚜抗性的大小依次为德国大叶﹥阿尔冈金﹥宁苜1号﹥固原紫花﹥金皇后,与田间抗性鉴定结果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11.
朱■(Nipponianippon)种群生存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野生朱群体幸存下来,而且它的种群大小自1981年重新发现以来,一直在20只以下波动。本文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的方法,借助漩涡模型,根据朱14年的种群数据,总结和预测了其种群动态,并着重研究了朱的濒危程度。结果显示,按过去10余年的生存状况,朱在50年内绝灭的可能性是98.5%,平均绝灭时间为15.72年。现存种群数量很低,所以种群统计随机性对其命运有很大影响。灵敏度分析表明,当前的朱种群对意外死亡和生存环境的波动较为敏感。保护工作的优先项目是对猎杀和天敌的控制以及从各个方面提高朱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朱鹮是我国四大国宝之一,世界极濒危级鸟类。朱鹮的遗传多样性保护研究将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朱在蛋白质多态、随机扩增多态DNA、微卫星多态性、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和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朱群体遗传多态性的贫乏,并据此阐述了DNA多态性保护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朱鹮(Nipponia nippon)野生种群目前仅分布在陕西省洋县及邻近的城固、西乡、南郑、汉台、勉县、宁强、留坝、汉阴等9个县区,数量达到2 500余只,但对其野外伤病和收容救治状况报道较少.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16至2019年的巡护和监测过程中,共发现并收容救治野生朱鹮伤病个体362只.本文利用双因...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和2015年监测朱鹮保护区野生朱鹮(Nipponia nippon)15只雏鸟的生长发育,拟合其生长发育数据的生长曲线和相对生长公式,与1989年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野生朱鹮雏鸟的生长发育不受孵化顺序的影响,雄性体长的生长速度快于雌性。目前朱鹮雏鸟体重、体长、翅长、嘴峰长、跗跖长和中趾长的生长均符合逻辑斯谛生长曲线,雏鸟体重生长率在13日龄左右达到最大。与1989年的研究结果比较发现,目前野生朱鹮幼鸟总体生长发育有所放缓。这可能与近年野生朱鹮种群的增长和扩散导致的环境压力加大以及繁殖期食物资源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