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索两栖类动物消化道黏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规律。方法:利用阿利新蓝与过碘酸雪夫试剂染色法对中华蟾蜍(Bufo bufo gargazizans)、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消化道黏液细胞进行石蜡切片和染色。结果与结论:黏液细胞表现为4个类型:Ⅰ型玫瑰红色;Ⅱ型蓝绿色;Ⅲ型紫红色;Ⅳ型蓝紫色。两种动物食管黏膜上皮中黏液细胞主要是杯状细胞,其中中华蟾蜍的黏液细胞主要为Ⅱ型和Ⅳ型细胞,黑斑蛙的黏液细胞主要Ⅲ型细胞。胃体柱状黏膜上皮细胞与胃腺颈细胞主要为Ⅰ型和Ⅲ型细胞,黏原颗粒主要集中在细胞的核上区。胃腺浅部有成团分布并着色较浅的黏液细胞,其中黑斑蛙胃腺黏液细胞主要为Ⅰ型和Ⅲ型细胞,中华蟾蜍胃腺黏液细胞主要为Ⅲ型和Ⅳ型细胞。小肠杯状细胞主要为Ⅲ型和Ⅳ型细胞。大肠杯状细胞主要为Ⅱ型和Ⅳ型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中华蟾蜍、黑斑蛙消化道组织块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利用阿辛蓝-过碘酸Schiff(AB-PAS)反应,对消化道组织块黏液细胞进行染色和观察。结果:对消化道壁较薄的组织块(食管、小肠、大肠),采用3%乙酸3min、1%阿尔新蓝30min、3%乙酸3min、3%过碘酸氧化10min、Schiff反应20min染色,即可达到良好染色效果;对消化道壁较厚的组织块(胃),则应采用3%乙酸9min、1%阿尔新蓝70min、3%乙酸9min、3%过碘酸氧化30min、Schiff反应60min染色,将能达到良好染色效果。结论:经过染色可将黏液细胞分为四个类型:Ⅰ型红色,PAS染色阳性,AB染色阴性;Ⅱ型蓝色,PAS染色阴性,AB染色阳性;Ⅲ型紫红色,PAS染色强阳性,AB染色弱阳性;Ⅳ型蓝紫色,PAS染色弱阳性,AB染色强阳性。  相似文献   

3.
对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和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形态、分布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在黑眶蟾蜍和黑斑蛙消化道各段中均有分布,分布密度均呈升-降-升-降的波浪式分布特点,二者在幽门部和回肠都有个分布的高峰值。黑眶蟾蜍回肠最高,空肠、幽门部次之,十二指肠、直肠最低;黑斑蛙幽门部最高,回肠、空肠次之,食道、贲门部、直肠最低。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位于胃的胃腺上皮、食道及肠的粘膜上皮,有圆形、椭圆形、梭形、楔形等,有的有胞突。文中讨论了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分布型的原因及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华蟾蜍消化道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腺苷三磷酸酶(ATPase)、非特异性酯酶(NSE)、过氧化物酶(POX)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等6种酶的分布。方法在消化道的8个部位取材,采用冰冻切片技术、石蜡切片技术、酶的组织化学方法和光密度定量分析。结果 ACP主要分布于胃贲门中贲门腺部,十二指肠和回肠中酶反应呈弱阳性。ALP主要分布于食管、十二指肠至回肠的粘膜上皮,十二指肠酶活性最高。ATPase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胃中胃腺部和回肠粘膜上皮酶活性显著较高(P0.05)。NSE和POX在整个消化道粘膜上皮和粘膜固有层均有分布,胃各部位酶活性显著较低(P0.05)。SDH除在食管和直肠酶活性显著较低外,其它部位均有大量分布,十二指肠和回肠酶活性显著较高(P0.05)。结论中华蟾蜍消化道粘膜6种酶的分布同其它动物有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特点。6种酶在消化道中的分布与消化道各部位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棘胸蛙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We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and density of the endocrine cells in the digestive tract of Paa spinosa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streptavidin-peroxidase method) using eight gut hormone antisera.The 5-hydroxytryptamine immunoreactive cells were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digestive tract with the highest density in the stomachus pyloricus,the second highest in the duodenum,fewer in the oesophagus,stomachus cardiacus and rectum.The gastrin immunoreactive cells were located mainly in the stomachus pyloricus and occasionally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intestine.The somatostatin immunoreactive cells occured mainly in the stomach,frequently in the stomachus pyloricus,and occasionally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intestine.The pancreatic polypeptide immunoreaetive cells were found with the highest density in the duodenum,the second highest in the stomachus cardiacus,and rarely in the rectum.No immunoreactive cells were observed with the antisera to glucagon,substance P,growth hormone and calcitonin,but there were glucagon and substance P mucosal nerve plexus throughout the digestive tract,and both with the highest density in the duodenum[Acta Zoologica Sinica 49(6):858-864,2003].  相似文献   

6.
钱晓薇 《四川动物》2001,20(4):181-184
本文研究温州地区的黑眶蟾蜍、黑斑蛙、中国雨蛙的核型,分析了三个地理居群的黑星期五蟾蜍、四个地理居群的黑斑蛙、三个地理居群的中国雨蛙核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型模式。黑星期五蟾蜍为2n=22,NF=44,核模式6+5;黑斑蛙为2n=26,NF=52,核模式5+8;中国雨蛙为2n=24,NF=48,核模式6+6。但同一种蛙的不同地理居群之间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等有所不同。说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的染色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四川动物》2001,20(4):181-184
本文研究温州地区的黑眶蟾蜍、黑斑蛙、中国雨蛙的核型,分析了三个地理居群的黑眶蟾蜍、四个地理居群的黑斑蛙、三个地理居群的中国雨蛙核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型模式.黑眶蟾蜍为2n=22,NF=44,核模式6+5;黑斑蛙为2n=26,NF=52,核模式5+8;中国雨蛙为2n=24,NF=48,核模式6+6.但同一种蛙的不同地理居群之间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等有所不同.说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的染色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黑斑蛙和中华大蟾蜍精子的超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莫慧英 《动物学研究》1985,6(4):381-390
过去,在精子的超显微结构方面的研究虽然已积累了很多资料,但在无尾的两栖类,蛙和蟾蜍方面的研究却不多。施履吉等(1981)结合他们的生化工作,曾用液面铺片法研究了这两种两栖类染色质在超显微结构方面的异同。发现黑斑蛙的精子染色质保留了体细胞染色质的核小体的结构,而在蟾蜍染色质中则无核小体结构,取而代之的则为由精蛋白和DNA组成的纤维状结构。然而在原位的情况下,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和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asiaticus)的染色质呈何形态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黑斑侧褶蛙消化道重量及长度的性别和季节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道是联系脊椎动物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之间关系的纽带,其重量和长度对外界环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弹性(flexibility)。以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山东聊城地区2012年夏季(16只,8♀/8♂)、秋季(19只,9♀/10♂)及翌年春季(17只,8♀/9♂)其体重、体长、胴体湿重和干重系数、总消化道及各段(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的湿重、干重和长度系数的性别和季节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对有性别差异的指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了雌、雄蛙的季节差异。结果显示,1)雌蛙的体重、体长均高于雄蛙,都在秋季最高,春季或夏季最低;雄蛙的胴体湿重系数高于雌蛙,夏季高于秋季;胴体干重系数既无性别差异,也无季节差异。2)除食道湿重系数无性别差异外,雌蛙总消化道及各段的湿重系数均高于雄蛙;除胃湿重系数无季节差异外,春季或秋季的总消化道及各段的湿重系数都高于夏季;雌蛙的总消化道干重和胃干重系数高于雄蛙,食道、小肠和大肠的干重系数无性别差异,所有的干重系数均无季节性差异。3)除雌蛙的大肠长系数高于雄蛙外,总消化道及各段的长度系数均无性别差异,春季和秋季的总消化道长、食道长及胃长系数均高于夏季,小肠长和大肠长系数均无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季节更替,黑斑侧褶蛙消化道各段的重量和长度表现出一定的弹性特征,这与各器官的功能及其生活环境的多样性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神经肽Y(NPY)、五羟色胺(5-HT)和胰高血糖素(GLU)免疫阳性细胞在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视网膜上的组织学定位。方法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并结合生物统计学分析。结果NPY细胞主要分布于内核层和节细胞层。内核层中出现两种阳性细胞,一种出现在第2、3亚层,常为多个细胞聚集;另一种出现在内侧,有突起伸入内网层。节细胞层阳性细胞分布较少,胞体有大小之分。5-HT细胞主要分布于内核层和节细胞层,位于内核层中邻近内网层一侧的阳性细胞有突起延伸入内网层。GLU细胞分布于外核层、内核层内侧以及节细胞层。结果 黑斑蛙视网膜上NPY、5-HT和GLU细胞的分布与其它物种有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特点,符合其晨昏性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1.
以改良龙桂开银染法与Fonana-Messon银染法制作冬眠期与非冬眠期中华蟾蜍、黑斑蛙消化管各部组织切片,观察、测量与比较这两种无尾两栖动物冬眠期与非冬眠期消化管嗜银细胞的形态、密度与分布。结果表明:无论冬眠期还是非冬眠期两种动物消化管嗜银细胞的形态、分布规律相似,嗜银细胞的形态与其所在部位及其颗粒分泌方向有关,嗜银细胞在胃幽门处有明显的密度高峰;两种动物消化管嗜银细胞的分布范围、形状在冬眠期与非冬眠期相似,但冬眠期嗜银细胞的密度和嗜银细胞内的嗜银颗粒密度高于非冬眠期,提示这两种动物冬眠期消化管内分泌机能有较大的贮备。  相似文献   

12.
邓振旭  楚德昌 《四川动物》2007,26(2):267-269,I0003
利用阿利新蓝和过碘酸雪夫试剂染色对巴西彩龟、中华鳖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消化道粘液细胞表现为4种类型:Ⅰ型玫瑰红色;Ⅱ型蓝绿色;Ⅲ型紫红色;Ⅳ型蓝紫色。食道前部粘膜上皮为复层上皮,粘液细胞形态多样,Ⅰ、Ⅱ、Ⅲ、Ⅳ类型均有,食道中部与后部粘膜上皮为柱状上皮,其内有密集排列的杯状细胞,主要是Ⅱ型、Ⅲ型和Ⅳ型细胞。胃体柱状粘膜上皮细胞与胃腺颈部细胞主要为Ⅰ型和Ⅲ型,粘原颗粒主要集中在细胞的浅部。胃腺粘液细胞主要为Ⅰ型和Ⅲ型,着色较浅。小肠杯状细胞主要为Ⅲ型和Ⅳ型。大肠、泄殖腔杯状细胞主要为Ⅱ型和Ⅳ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淡水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利用阿利新蓝和过碘酸雪夫试剂染色对鲶鱼(Silurus aso-tus)、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rtix)、鲫鱼(Carassius auratus)消化道黏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AB-PAS(Alcian blue and periodic acid schiff’s reation)染色后动物消化管黏液细胞表现为4个类型:Ⅰ型玫瑰红色、Ⅱ型蓝绿色、Ⅲ型紫红色、Ⅳ型蓝紫色。除鲫鱼外动物食管始部黏液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食管中部黏液细胞主要是Ⅱ型和Ⅳ型杯状细胞。除鲫鱼动物胃体柱状黏膜上皮细胞与胃腺颈部细胞主要为Ⅰ型和Ⅲ型,黏液颗粒主要集中在细胞的核上区。链鱼、鲶鱼胃腺黏液细胞为Ⅰ型和Ⅲ型。链鱼、鲶鱼小肠的杯状细胞主要为Ⅲ型和Ⅳ型。鲫鱼小肠杯状细胞主要有Ⅱ型和Ⅳ型。这三种动物大肠杯状细胞主要为Ⅱ型和Ⅳ型。  相似文献   

14.
中华大蟾蜍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用Grimelius嗜银法对12只中华大蟾蜍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显示:(1)中华大蟾蜍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依次为;食管为31.51±6.73;胃贲门为67.52±3.81;胃体部为49.41±5.69;胃幽门部为142.58±6.69;十二指肠为34.63±5.26;空肠为25.36±2.57;回肠为13.28±3.29;(2)嗜银细胞在食管部分主要集中子食管腺;在胃部主要集中于胃腺,在小肠部主要分布于绒毛上皮之间;(3)嗜银细胞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有锥体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梭形等。  相似文献   

15.
黑斑蛙消化系统蛋白酶的活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福林 酚试剂法对黑斑蛙 (Rananigromaculata)消化系统蛋白酶的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黑斑蛙食道、胃、前肠、后肠、直肠和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 1 5、1 5、7 4、7 4、7 4和 9 6 ,最适温度分别为 55、55、50、50、50和 50℃。在各自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条件下 ,各部位蛋白酶活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胰脏 >食道 >胃 >前肠 >后肠 >直肠。文中对黑斑蛙蛋白酶的特性进行了讨论 ,并对蛙的人工养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几种脊椎动物消化道黏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7.
大蟾蜍蝌蚪与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将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及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分别饲养在5℃、15℃、25℃3个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通过定时定量喂食及测量其全长、体长、体宽的变化,分析温度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5℃下,大蟾蜍蝌蚪的全长和中国林蛙蝌蚪的全长及体长的增长速率最快;在25℃下,大蟾蜍蝌蚪的体长、体宽和中国林蛙蝌蚪的体宽的增长速率最快。(2)在不问温度条件下,大蟾蜍蝌蚪的全长和体长与时间都呈指数关系,而体宽的生长发育与时间呈一种对数增长关系;中国林蛙蝌蚪的全长和体长与时间都呈对数关系,而体宽的生长发育与时间呈一种线形关系,并且相关系数尺都在0.75以上。(3)在相同时间内,25℃的温度条件下大蟾蜍蝌蚪和中国林蛙蝌蚪的变态率最高;在5℃的温度条件下,两种蝌蚪都不能完成变态发育过程,温度对大蟾蜍蝌蚪和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生长发育速度随生长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