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阐述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通过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很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共同教育理念。根据多年来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调整、完善和更新,按"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研究素质及创新意识培育"的基本宗旨,构建了从"综合实验—探究性自选实验—项目申报"的微生物创新实验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遵循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开放性的基本原则,有效提高学生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3.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王国惠   《微生物学通报》2005,32(2):144-145
针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建立新的实验体系,进行教学环节及考核方法的改革,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增设了综合和设计性实验,注重实验内容在生活和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体现和应用,注重学生对实验内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调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以及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化等环节。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在教学内容方面多是一些操作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在教学手段上多采用灌输式被动教学,这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极大的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为目标,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在总结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6.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文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核方式改革进行探索,论述了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课程改革成效。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考核,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使其关注学科前沿,具备基本的科研理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核的实施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在高校实现“三全育人”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为例,首先从课程思政元素发掘、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重要保障等四方面对该课程思政开展具体实践;其次从提升学生课程思政理念、提高学生课程成绩及对全校课程思政的引领等方面展现课程思政的实践成效;最后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思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实践路径,为发挥专业课的育人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境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还存在学生的实验技能锻炼少、实验与科研训练脱节、有价值的学生实验被忽视等缺点,亟需对此进行改革。本文在分析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科研创新项目为基础设计综合性实验,以教学实验结果转化为科研前期成果的改革思路,重点探讨了针对环境微生物学科研实训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向和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近年来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 确定实验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注意以人为本, 通过改革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多媒体手段应用等诸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尝试对课程的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郑平  胡宝兰  梁璐怡  张萌  王茹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10):2480-2486
环境微生物学是专业基础课,它是开启环境类专业科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也是破解环境类专业工程难题的一件利器。结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学校专业核心课建设,课程组对环境微生物学的课程理论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构建了以解答微生物"是什么"、"有何用"和"怎么用"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体系,提出了以"学生兼课"、"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课程论文"和"综合评价"为标志的课程理论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构建课程思维导图、挖掘与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进行理论教学的改进。实践证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及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线上和线下教学两者优势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和新时期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新需求。江南大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基于前期成功建设在线课程的基础上,连续3年实施了面向深度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中课程内容重构、教学资源建设、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和考核方式改革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有积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也对该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为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实验课程教学在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适应当代学科的交叉发展趋势,培养21世纪高素质创新型的生物学人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实验操作上,对于理解原理、方法比较、结果分析讨论的参与性不高,缺乏动手做实验的兴趣;因而所开实验基本上是最为经典的实验,不能够全面展示新方法和新技术。本项目拟对《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通过设置1~2项综合性强的实验项目,引进以问题为基础PBL(中文)的教学模式,把传统的经典的内容与新知识、新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索、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将PBL模式应用于《环境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达到提升实验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第十二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围绕"环境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主题,在环境微生物学前沿、微生物与环境健康及人类健康、环境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以及环境微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再生能源等诸多领域展开深入研讨,充分反映了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界取得的最新进展,为了展现国内环境微生物及相关交叉领域科研工作者取得的最新进展,《微生物学通报》针对"第十二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组织出版了这期"环境微生物专刊",期望该专刊的出版有助于促进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龚淑芬  陈大勇  贾莉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11):5203-5218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但由于环境微生物学概念抽象、内容繁冗,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理解和应用生物氧化过程、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等内容,教学效果较差。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感受,基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具有了自学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在知识、能力、素质这3个方面取得了成效,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感受以及信息技术均得到提升和改进,加强了课程创新实践,提升了环境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