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梯形二刺蚤 Peromyscopsylla scaliforma Zhang er Liu,是根据陕西省佛坪县2 记述,但无雌性(张金桐、柳支英,1985,动物分类学报 10(1):60—66)。1986年著者等在陕西省平利县获得该种标本11 7♀♀,现对雌性作首次记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栉叶蚤属一新种,永登栉叶蚤Ctenophyllus(Ctenophyllus)yongdengisp.nov.标本采自甘肃省永登县,宿主为达乌尔鼠兔。  相似文献   

3.
古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多毛蚤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采自经省神农架林区古蚤属Palaeopsylla Wagner,1903-新种,巫山古蚤Palaeopsylla wush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存于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记述栉眼蚤科Ctenophthalmidae Rothschild,古蚤属Palaeopsylla Wagner,19031新种,标本采自宁夏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短尾鼩Anourosorex sp.体上,模式标本保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纤蚤属1912一新种,即圆截纤蚤。采自西藏自治区的斯氏高山Ping和藏仓鼠体上。模式标本1♀保存于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了采自云南高黎贡山茸足蚤属的一新种——指形茸足蚤,新种Geusibia digitiforma sp. 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流行病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记述了采自青海玉树的长窦副新蚤Paraneopsylla longisinuata Liu, Tsai & Wu,1974的雄蚤。模式标本保存于著者所在的单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茸足蚤属1932一新种,李氏茸足蚤采自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高山针叶林中的藏鼠兔体上,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和福建医学院医学昆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9.
卷带倍蚤一新亚种(蚤目:角叶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倍蚤属Amphalius Jordan,1933-新亚种,卷带倍蚤孟达亚种Amphalius spirataenuis mengdaensis ssp.nov。采自青海省循化县孟达自然保护区的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体上。模式标本存于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记述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1929 1新种,福林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fulini sp.nov.。其模式标本采自我国西藏察隅县,宿主为橙腹长吻松鼠Dremomys lokriah及安氏白腹鼠Niviventor andersoni。  相似文献   

11.
红铃虫 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Saunders是我国棉花生产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北部棉区作好越冬防治是消灭虫害的重要措施。本试验目的,为利用红外线辐射处理越冬红铃虫,探索直接杀死越冬幼虫的照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许漱壁  谭jing宪 《昆虫学报》1991,34(3):380-382
细胞遗传学是蚊类、特别是按蚊复合种团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十分有用的方法之一(White,1984;Green等,1984)。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结合生化、生活习性、生态和形态分类等技术,已经发现了许多按蚊近似物种的存在(Kitzmiller,1976;Coluzzi等,1979;Stegniy,1981),明确鉴别各按蚊近似种,对于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比较同属赫坎按蚊种团(Anopheles hyrcanusgroup)的两种近似种——赫坎按蚊(An.hyrcanus)和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唾腺多线染色体、有丝分裂染色体,确定它们在遗传学上的亲缘关系,为赫坎按蚊种团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3.
长棘蝠蚤(Ischnopsyllus comans)的畸形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60,(1):111-113
1955年6月间作者在福州市郊的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休上及窝内采到一批印度蝠蚤(Ischnopsyllus indicus)和长棘蝠蚤(Ischnopsyllus comans)。1957年我们将这批标本进行重新整理时发现其中有一只雄蚤和其他上述2种雄蚤不同。经过详细鉴定分析之后,确定其系长棘蝠蚤的一个畸形标本。关于蚤类的畸形问题。Smit 氏已有多篇的  相似文献   

14.
取食雄蜂蛹粉对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卵黄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志成  龚和 《昆虫学报》1992,35(3):273-278
本文比较了龟纹瓢虫Proylea japonica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取食蚜虫和取食雄蜂蛹粉时的卵黄发生情况.当取食雄蜂蛹粉时,体内卵黄蛋白出现迟,积累速度慢,产卵前期长.但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点滴处理后则能达到与食蚜对照相当的水平.ZR512对取食雄蜂蛹粉瓢虫的作用显著大于取食岈虫者.进一步的研究表明,ZR512能促进这两种瓢虫取食雄蜂蛹粉,但对成虫的体重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推论,雄蜂蛹粉基本能够满足这两种瓢虫生殖的营养需要,但对其内分泌有一定的影响,使瓢虫处于类似生殖滞育的状态.本文根据不同食物条件对卵黄蛋白发生的影响不同,建议用卵黄蛋白的量作为生理指标,以快速初步筛选和评估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15.
印度雕蚀菌对三带喙库蚊幼虫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带喙库蚊幼虫为印度雕蚀菌的寄生宿主,自然界中2—4龄幼虫均可感染印度雕蚀菌,感染后幼虫体肿胀,活动缓慢,对外界抵抗力降低,各龄幼虫虽可蜕皮,但在蜕皮过程中即行死亡。幼虫存活时间各为:2龄的5天;3龄的4—11天;4龄的4—9天,死亡率达100%。印度雕蚀菌的初生孢子囊和休眠孢子囊不同,可充满于幼虫的血腔,二型孢子囊的数量以前者为多,死亡虫体中多为成熟孢子囊,囊内可见有成熟而极为活跃的,带有鞭毛的游动孢子。经1—2小时,成熟游动孢子破囊而出,游动于水体中。 病态蚊幼主要滋生于有机物质丰富,水质清澈的秧稻田中。连续3年观察,其滋生地多为固定而局限,未发现与三带喙库蚊滋生同一地的中华按蚊和它种蚊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一株被误认为是蚜霉(Entomophthora aphidisHoffm)的菌株经鉴定是串珠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 Sheldon)。 “昆虫学报”Vol.9 No 1 刊出“蚜霉菌剂的简易制备及其田间防治棉蚜实验初报”一文,目前该菌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井已收到防治棉蚜的初步效果。我们对此菌株的分类地位提出异议,经原作者的支持进行了重新鉴定。本文仅记载该菌的形态和培养特性以及学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7.
库蚊一新种     
孟庆华 《昆虫学报》1958,(4):351-354
雄蚊 头顶的绝大部有很多稀疏、长窄而弯、在显微镜下为黄白色的鳞和稀疏、直立叉状、棕黑色的鳞;有少数直立叉状淡色的鳞。头部两侧复眼之后备有一群灰白色宽而平铺的鳞。喙暗棕;伪关节稍微色淡但未形成清楚的淡色环;喙的尖端超过触须第4节的中央。触须棕黑;第3节的末段外侧和末两节的内外两侧有棕色的长毛丛;第2—3节关接处色淡;第3节外侧腹面有一灰白纵走条未延伸到基部和差一点未到末端;第4节腹面有  相似文献   

18.
将齿叶山杨Populusserrata及其3个变型尖芽齿叶山杨f.acuminati-gemmata、粗齿山杨f.grosseserrata、心形齿叶山杨f.cordata并入汉白杨P.ningshanica。  相似文献   

19.
龙眼蚁舟蛾Stauropus alternus Walker属鳞翅目舟蛾科。近年来,在海南岛文昌县沿海木麻黄林中猖獗为害。它是蚁舟蛾属中首次发现大发生的害虫。关于其为害及生物学特性方面的资料,国内外少见报道。为了及时防治,确保林木的正常生长,1976—1978年于海南岛国营岛东林场对它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用座壳孢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1981年间,为防治北京地区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的危害,自四川省重庆北碚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引入座壳孢(Aschersonia)的寄生菌孢。经分离选出座壳孢的 A6S 菌株。在平均相对湿度 60—70%的春季温室内,对于黄瓜白粉虱1—2龄若虫的寄生率仅30-40%。后来,探索了该菌的生物学,使该菌对白粉虱的寄生率提高到90%,菌剂的材料成本降低到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