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角倍蚜越冬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传溪  徐厚染 《昆虫知识》1997,34(3):159-161
五倍子系中国特产,是重要的化工和医药原料。角倍蚜Schclechtendaliachinesis(Bell)是生产五倍子的最主要致瘿蚜种。恒温试验表明,其越冬世代有翅型随温度从4.5℃升至18.0℃,平均世代历期从266.2天缩短至76.6天,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4℃,有效积温为1512.9日度;无翅型随温度从7.5℃升至22.0℃,平均世代历期从118.8天缩短至29.4天,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2.2℃,有效积温为557.4日度。  相似文献   

2.
孔祥贞  陈复华 《昆虫知识》1994,31(4):226-227
大袋峨Cryptotheleavariegata(Snellen)是目前我国主要的森林害虫之一,近年在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省的泡桐基地泛滥成灾,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现将其变温下的有效积温的研究结果整理如下。(一)经观察测定,大袋蛾的卵期、幼虫期、蛹期及其历期温度列于表l~羊(雄蛹数据略)。(二)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自然变温条件下为:幼虫蛹蛹恒温条件下为:蛹(三)发生期检验在林间,1990年大袋蛾产卵高峰期为5月25日,1991年雄幼虫化蛹高峰期为5月1日,产卵高峰期为6月7日。我们利用获得的大经峨冬虫态的C、K值,根据1990…  相似文献   

3.
豆蚜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豆蚜孤雌胎生蚜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长沙地区豆蚜孤雌胎生蚜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2.6±0.81℃和175.3±15.7日度。相对湿度在50%以下对豆蚜发育有抑制作用,而在50~90%之间对发育无多大影响。自然光周期对豆蚜发育几乎无影响(冬季可能的滞育型个体除外)。豆蚜在湖南每年发生的理论代数为29~32±4.3代。  相似文献   

4.
家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丽清  罗广军 《昆虫知识》2006,43(3):429-430
在5种温度下,对家蝇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家蝇在不同发育阶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不同,且不同发育阶段对两者的要求也不一致。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3.6℃和196.4日.度,控制发育进度的理论为T=196.4/N+(13.6±0.5)。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自2019年6月入侵山东后,同年于山东部分地区发现其为害夏玉米,对当地玉米Zea mays L.的生产造成威胁.为了明确温度对该害虫的影响和在山东不同地区的发生世代数,进行了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生存的研究,测定了其适温范围、发育始点和有效积温,并按...  相似文献   

6.
稻粉虱 Aleurocybolus indicus David etSubramaniam属于同翅目粉虱科 ,是危害水稻的新害虫。 1 996年在该省爆发成灾。它的为害影响水稻分蘖和灌浆结实 ,降低产量。笔者于1 997和 1 998年对稻粉虱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系统研究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田间养虫笼 2个 ,水稻育种缸 2个 ,室内养虫笼 3个 ,室内养虫盒 1 0个。1 .2 饲养方法每个田间养虫笼内放 1个水稻育种缸 ,缸内种水稻。在成虫发生期 ,在抹掉笼内稻叶上所有卵粒后 ,捕捉成虫放入笼内。每笼放 60~ 80头成虫 ,让其产卵。从卵一产下即编号 ,并记录…  相似文献   

7.
南美斑潜蝇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不同恒温条件下观察了南美斑潜蝇各虫态的生长发育情况,采用直线回归法求出南美斑潜蝇卵、幼虫、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62、6.37、8.46和7.78℃,有效积温分别为43.67、72.99、128.21和243.90日度。  相似文献   

8.
郭慧玲  孙绪艮 《昆虫知识》2000,37(4):209-211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了桑尺蠖的发育历期。对试验结果采用 2种方法计算 ,并用变异系数来检验。结果表明 ,对于早春出蛰后的越冬幼虫和非越冬代 ,用直接最优化法计算所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 ;越冬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 (C)为 (3.4± 0 .7)℃ ,有效积温 (K )为 4 97.5日度 ;非越冬代幼虫和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 (C)分别为 (4 .2± 1.4 )℃和 (6 .0± 1.3)℃ ,相应的有效积温 (K)分别为 50 5.8日度和 781.7日度。  相似文献   

9.
在 1 6~ 3 1℃范围内设置了 6个温度对麝凤蝶ByasaalcinousKlug卵、幼虫、蛹的发育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卵、幼虫、蛹在 1 6~ 3 1℃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 ,尤以 2 5~ 2 8℃条件下最适宜于该蝶的生长发育 ,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用直线回归法得到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9 3 ,7 1 ,6 8℃ ,有效积温分别为 90 2 ,3 87 4,2 2 7 9日·度。  相似文献   

10.
金纹细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变温条件下,研究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ringoniellaMatsumura各虫态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成虫产卵前期、卵、幼虫、蛹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5,5.2,10.4,11.3和7.1℃,有效积温分别为40.6,59.7,102.2,15.4和203.1日.度。根据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该虫在山东省1年发生4~6代,第1、2代成虫发生期分别为5月下旬和6月下旬。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草地螟成虫产卵和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罗礼智  李光博 《昆虫学报》1993,36(4):459-464
在16℃、19℃、22℃、25℃.28℃,31℃和34℃的范围内,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成虫的产卵前期与温度的关系呈逻辑靳谛曲线,产卵雌蛾数、产卵历期和产卵量均以22℃为最高。初步确定19-25℃为草地螟蛾产卵的适温范围,22℃为最适产卵温度,16℃和34℃分别为产卵温度的下限和上限。成虫寿命与温度的关系为负相关(r=-0.91,P<0.01)。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成虫寿命越短。但温度对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不一致,在28℃以下的温度内,雄蛾寿命比雌蛾长;在31-34℃的范围内,雄蛾寿命比雌蛾短。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我国草地螟发生为害区的种群动态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在深圳郊区龙岗示范生态农场,寄生于小菜蛾的赤眼蜂为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confusum和赤眼蜂一新种Trichogramma sp.,其中拟澳洲赤眼蜂稍占优势.其寄生率受季节和化学农药的影响,全年中以秋季为最高,在收获期的菜芯地可高达30-35%;夏季降雨是寄生率低于5%的主要原因;在经常施用化学农药的菜地,寄生率始终维持在10%以下.小菜蛾卵不孵率随寄生率增加而升高,使小菜蛾卵总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华北棉区棉花蕾铃期阶段,连续5a的田间蕾铃脱落原因的观察,明确了在第三代棉铃虫的中常发生年份,影响蕾铃期蕾铃脱落的主要因素是棉株本身的自然脱落其脱落率占总脱落的90%以上,而因第三代棉铃虫为害造成的脱落率在5%以上。根据田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3龄幼虫虫量与为害力的关系研究,结合多年第三代棉铃虫田间生命表,文中提出了三代棉铃虫的经济阈值为百株累计卵量  相似文献   

14.
河西阿拉善内流区的鱼类区系和地理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铁桥 《动物学报》1991,37(2):153-167
中国西北河西阿拉善内流区,主要含石羊河、弱水、疏勒河三个分离的内陆水系,为一独立的水文单元,面积逾50万平方公里,天然分布了鲤科2属2种、鳅科条鳅亚科2属10种。组成鱼类区系的这12个土著种中,有7种/亚种为本区特有。10种无鳞条鳅和河西花斑裸鲤表征了本区和中亚山地及青藏高原的共同鱼类区系特征:区系组成简单,裂腹鱼类和无鳞条鳅类占优势,很少凶猛种类,适应高寒水体严酷环境的种类特化,和局限分布的类群分化。鲫的存在体现了本区处在青藏高原和中亚内陆干旱区边缘的特点。这些鱼类在本区也表现出水平和垂直分布的差异。 平均动物区系类似性(AFR)判别和数值聚类分析,从表相学全面相似性上阐明,本区三水系形成以弱水为中心的独立鱼类地理学单位,与柴达木盆地的区系关系最密切。特有性俭吝分析(PAE)和俭吝性种系发生分析(PAUP)产生了基本一致的区域支序图,从分替论的鱼类地理亲缘上揭示了:疏勒河与弱水,它们与石羊河,河西与柴达木(和河曲区即黄河上游),它们与青海湖是一系列姐妹群关系,一起组成一个大的区域单系群;而陇中与河套,它们与内蒙古高原,又依次为姐妹群关系,一起组成另一大的单系群;两大单系群作为姐妹群,形成更高一级区域单系群。 进而结合有关的鱼类种系发生和区域地质历史资料,叙述了河西  相似文献   

15.
释百合科(广义)分类的沿革及对我国今后研究的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试图阐明近60年来一些作者对广义百合科所作的重大变革。广义百合科分类的变革不能不涉及其近缘科的分类,因此我们以Engler&Prantl(1930)的Liliiflorae目中的族作为基本单位,列表以明Hutchinson(1934)、Dahlgren et al.(1985,包括G.Dahlgren,989)、Takhtajan(1987)和Thorne(1992)各系统所作不同的处理。作者对Hutchinson的观点和其采用的分类特征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因为他可能是对广义百合科作重大变革的第一个作者,而对Dahlgen et al.、Takhtajan和Thorne系统的介绍则较为简略。本文还讨论了科级范围大小的利弊,不同意有些作者仅仅将亚科或卫星类群都提升为科的作法。假如这种提升之后仍如原先的科保留于同一类群之中,而不作系统上的改变,则意义不大。 本文对Hutchinson、Takhtajan和Dahlgren et al.(1985)的单子叶植物起源的假说也作了介绍。虽然Dahlgren et al.的见解未被大多数作者所接受,但他们的方法论值得注意。基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共性,他们假设出一个臆想的分类群,从这个臆想的分类群演进到一个单子叶植物祖先只需经过最少的步段。这样的一个单子叶植物祖先现在是不存在的,但最接近它的是现存的Trichopus(隶Trichopodaceae,Dioscordales)。Trichopus肯定不是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之间的一个直接联系的纽带,但它有许多特征可以在Annonales(隶lianae超目)中找到。因此,他们认为Dioscoreales是最不特化的单子叶植物,把它作为百合超目的第一个目,置于单子叶植物系统的最前位置。本文作者最后对今后我国开展广义百合科研究提出一些建议,其中以选择一些分布于北半球类群,如Lilium,Monocharis,Paris等等,作广泛研究(可从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系统学三个层次进行)最为现实,因为对它们取材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6.
17.
Abstract  The parasitization of twenty-nine species or strains of Trichogramma and Trichogrammatoidea on the eggs of diamondback moth (DBM), Plutella xylostella (L.), was tested in the laboratory. Five indexes were evaluated: proportion of female wasps of egg-laying, the number of parasitized host eggs by each female wasp, survival ratio of progeny in each host-egg, emergence ratio and sex ratio of offsprin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3 species or strains were able to parasitize the eggs of DBM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not only between species but also between strains. According to the five indexes, T. trijapitzni (from former USSR), T. pretiosum (from USA), T. nagarkattii (from France), 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 from Taiwan, China), T. chilonis (from Guangdong, China), and T . sp. (from France) showed better performance, among which T. pretiosum, 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 and T. chilonis (Guangdong)were considered as suitable candidates to control DBM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8.
白薯天蛾的复眼结构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慰曾 《昆虫学报》1986,(3):267-271
白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 L.复眼的外部形状与棉铃虫蛾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眼虽较相似但其结构却明显不同,大小也不等,其长为4.28毫米,宽为3.78毫米,整个复眼大约有27,000个小眼组成。小眼密度为1177.9/毫米,约为棉铃虫蛾小眼密度的1/3。复眼不同部位上的小眼长度不等,侧部最短,背、后、前、腹依次递增。视杆长度占小眼总长的比例明显地短于棉铃虫,其侧部小眼的视杆约占小眼总长的23%,而腹部视杆仅占小眼总长的18%左右。屏蔽色素移动的幅度也较小,当充分光适应色素带最宽时才仅占屈光器加透明区总长的35%左右,同样条件下棉铃虫蛾眼的色素带可宽达80%以上。网膜细胞在透明区基部膨大,细胞核大多数在此集中。本文对小眼及小眼间16个不同水平的横切面进行了形态上的描述并根据小眼结构上的某些特征讨论了与其功能和蛾子趋光行为之间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蚤类区系中古北界和东洋界中段划界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20.
小菜蛾对杀螟丹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利用室内选育的抗杀螟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品系和敏感品系研究了该品系的抗性遗传形式,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杀螟丹的抗性形式为常染色体多基因遗传,并呈不完全显性。该品系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谱测定结果表明,对杀虫双有较严重的正交互抗性;对敌敌畏、杀扑磷有低度交互抗性;对溴氰菊酯、灭多威和叶蝉散等药剂无交互抗性。还发现该品系对杀螟丹的抗性与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