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52年下半年起,苏联生物学界对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国科学界对于这一讨论一开始就非常重视,科学出版社以“关于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的讨论”为题,用论文集的形式,译载了这方面的文章,这个论文集现在已经出版了18集(第19集至第20集在排印中)。讨论的缘由,是由于李森科院士在1950年以“科学中关于生物种的新见解”为题,发表了自己对于物种概念与物种形成的看法,以苏卡切夫院士、杜尔宾教授为首的一些苏联科学家,不同意李森科的看法,他们首先在“植物学杂志”上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接着苏联许多学者,在一些有关生物学的杂志上,针对这—问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讨论的第一个焦点是关于物种概念的问题,李森科提出两个物种标准:一个是凡种间个体在普通的、正常的情况下不能交配,即使交配也不能产生正常繁  相似文献   

2.
1.问:李森科关于种的定义是否完全,如何认识李森科关于种的定义?答:李森科关于种的定义可能还不够全面,但就今天来说李森科关于种的定义以及种内种间关系的观点还是比较正确的.反对者认为他的定义没有谈到关于种的地理分布问题,而种是指很大数量的一群个体,他们在生物学上,生理上是相似的,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但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李森科认为种是生物界锁练中的环节,包括质上相同的一群个体彼此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此种间的差异少,如,硬粒小麦这种中包括很多变种、它们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基本相同、而硬粒小麦和软粒小麦属于不同的种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就不相同,关于同种个体对外界条件要求相似这一点过去已指出,而种内和种间个体之间的关系是由李森科所充实起来的。2.问:拉马克、达尔文、米丘林、李森科对种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3.
植物染色体的大小变异和进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染色体的大小变异与进化的关系,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分析和研究。这些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整个植物界各大类群之间染色体的大小变异,探讨其与植物系统进化的关系;研究同科或同属内各物种之间染色体的大小变异,探讨其与物种的分离和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个体内不同器官之间以及同一器官的不同发育阶段中染色体大小的变异,探讨其与环境条件以及代谢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同一核型中染色体相对大小的变异,以对核型进行分类和探讨核型的进化趋向。  相似文献   

4.
孟德尔的幸与不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舟子 《生命世界》2005,(3):100-103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建了进化论,为生物科学的大厦立下了一个支柱,但是这座大厦仍然摇摇欲坠。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大前提是假定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存在着可以遗传的变异。但对于遗传的机理,当时的科学界却一无所知。在1872年,达尔文写道:"遗传的定理绝大部分依旧未知。没有人能够说明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中的相同特性或在不同物种中的相同特性为什么有时候能够遗传,而有时候不能;为什么孩子能回  相似文献   

5.
植物种内形态变异的机制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一、引言现代生物分类知识和进化理论的发展,已使越来越多的系统分类学家清醒地意识到:组成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或居群并非同一模式原封不同的拷贝,相反,在这些个体和居群之间存在着各种形式和程度不同的形态变异。对这些形态变异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物种形成与进化的机制和途径,揭示各自然因素在物种进化中的作  相似文献   

6.
单物种–面积关系(ISAR)方法可判定单个物种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对邻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用是促进、抑制或中性。尽管已有研究尝试分析了不同径级大小个体对邻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但这方面仍缺乏较系统的研究,对不同径级植株在维持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差异仍不清楚。本研究以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ha落叶阔叶林固定样地为例,通过对全部树(包括大树和小树)分别对全部树/大树/小树,大树分别对全部树/大树/小树,小树分别对全部树/大树/小树9种类型的ISAR进行比较分析,拟验证如下假设:(1)大树相比小树来说对邻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更大,(2)同一物种或同一径级个体对邻域小树比对邻域大树的影响要强,(3)宝天曼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中中性物种占主体。结果显示不同大小的树木个体对邻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作用也因空间尺度、邻域植物个体大小而有所差别:支持同一物种或同一径级个体对邻域小树比对邻域大树的影响要强的假设,没有检测到大树比小树对邻域植物多样性更大的影响作用;中性物种在所研究森林群落中1–10 m尺度上均占绝对优势,促进种的数量在全部树对全部树,全部树对小树,小树对全部树以及小树对小树情况下随着尺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抑制种在少数小尺度下被少量检测到。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森林群落中物种作用及群落维持机制,但该结果还需在更大尺度样地以及其他类型的森林中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7.
一直到现在,“米丘林关于物种及物种形成的学说”课题的教学法还未拟定出来过。固然,在“博物教学法”杂志上,关於这个问题是曾经刊载过两篇文章:A.M.柯山斯基的“研究李森科‘科学上关於生物物种的新观念’一文”(1951年第2期)和K.H.塔拉康诺夫“关於‘米丘林物种及物球形成学说’一课题的教学法”(1952年第2期)。但是,这两篇文章都不能使生物学教师十分满意,因为里边有许多值的争论的地方。在中学里来研究未打算给九年级学生介绍的李森科的文章是否必要与合适,正如A.M.柯山斯基所介绍的,是值得讨论的,  相似文献   

8.
数量分析方法在种内变异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继 《植物学通报》1991,8(1):30-36
现代生物分类知识和进化理论的发展,已使越来越多的系统分类学家清醒地意识到:组成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或群体并非同一模式原封不动的拷贝,相反,在这些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存在形形色色程度不同的形态变异。这些变异有些源自基因的重组或突变,有些则是环境诱导的产物。对这些形态变异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物种形成与进化的机制和途径,揭示各自然因素在物种进化中的作用;同时,对分类学而言,亦将有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属性集合来定义物种,对于同一物种中的不同个体,各种属性所表现出的强度不同,导致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一个物种而言,它具有的某方面功能是由物种的不同属性体现于这方面的能力所共同决定的.本文对具有环状捕食结构的三物种构成的生态系统,以各物种的每个属性对和捕食逃逸能力的贡献方式为基础,将属性分为四类.讨论了四类属性随时间的演化规律.从所得的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延伸,三物种可以稳定的共存;另外,对物种捕食和逃逸有利的属性在平均意义下是进化的,而对捕食和逃逸无作用的属性却无法被淘汰.  相似文献   

10.
高黎贡山百花岭村汉龙社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非常丰富 ,同一土地利用阶段 (Land -usestage)在冬季共有 7种土地利用田野类型 (Fieldtype) ,土地田野类型越多的农户所管理的物种数越多 ,但非正比关系 ,由于管理强度不同 ,物种丰富度将发生变化。咖啡田和甘蔗田是冬季存在的主要的田野类型 ,两种田野类型物中 ,不同农户由于对野生物种的认识和农药使用的不同 ,其物种利用率、个体利用率、物种丰富度和农业物种丰富度都不同。如咖啡田中物种利用率低的 ( 1 4 3% )只有物种利用率高 ( 31 6 % )的 4 5 %。甘蔗田中由于管理强度较大 ,普遍使用农药除草 ,所以物种利用率、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农业物种丰富度指数都较低 ,但个体利用率较高 ,个体利用率最高达 6 5 5 %。通过物种丰富度、农业物种丰富度与农户获得的经济效益比较 ,农户在保持野生物种多样性和发展农业物种多样性的同时 ,不一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需要对中指作物种类和管理技术上进行一定的改良 ,而有的农户则在追求高收入时 ,忽视了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花色多样性与变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的颜色不仅在不同物种之间有着丰富的多样性,同一物种的不同居群或个体之间也有着花色的多态性,同一花中的不同器官甚至同一类型的器官也有颜色差异。了解花色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有助于揭示花的演化。经典的观点认为,花色是植物提供给传粉者的视觉信号,能促进传粉和提高觅食效率。在分析花色多样性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4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并论述了当前解释花色多样性的3个主要假说。提出今后的研究有必要结合系统发育的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传粉者、植食动物、物理环境等多个因子的选择作用,才能深入理解花色的多样性与演化。  相似文献   

12.
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是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关键。传统的物种共存研究主要关注配对物种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 而忽略了更为复杂的间接相互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种间接相互作用: 链式相互作用(本质上仍是两两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高阶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 我们回顾了高阶相互作用定义的演变历史(包括狭义的高阶相互作用和广义的高阶相互作用)及其检验方法, 并介绍了高阶相互作用在多营养级之间和同一营养级内的研究概况。目前, 生态学家主要对多营养级之间(如食物网)的高阶相互作用的特征、发生机制、作用途径及实验证据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近年来, 同一营养级内的高阶相互作用也开始受到关注, 因此我们进一步介绍了同一营养级内个体水平高阶相互作用的重要意义和度量方法。从个体水平上研究高阶相互作用, 既能统一狭义和广义高阶相互作用在定义上的争议, 又可以将个体间的差异(如个体大小、个体的空间分布等信息)考虑进来。最后, 本文对高阶相互作用一些可能的重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在自然群落中(尤其同一营养级内)检验高阶相互作用的普遍性与相对重要性, 探讨高阶相互作用的发生机制以及如何将高阶相互作用整合到现有的理论体系中等。高阶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 丰富和完善群落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为人类世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持与提升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植物功能性状种间性状变异反映不同物种的生活史对策,种内性状变异反映了同一物种不同个体应对不同环境的性状应答.人工林均一的环境有利于深入分析不同树种种内和种间变异.该研究以南宁良凤江林场的四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灰木莲(...  相似文献   

14.
贵州部分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贵州省178个森林群落样地的数据研究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测定的指标有群 落物种丰富度,群落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垂直带生物气 候条件下的森林群落有不同的多样性。相同垂直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基质生境相同时,不同森林植被亚型的群落的多样性近似,基质生境不同时,群落多样性则不同;同一群落类型的各个样地的多样性也有变化,结构不同的群落个体,其多样性指数不同,演替趋势也不同。乔木第二亚层的多样性普遍地高于乔木第一亚层。同一演替系列中,越接近顶极阶段多样性越高。多样性指数与群落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呈紧密的正相关,与群落个体总数没有相关。认为多样性测定在比较、说明群落的结构、类型、组织特征、生境、演替等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不同生育期调查方法对棉田物种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选择合适的生育期调查方法开展转基因棉花的安全性研究。【方法】于2016和2017年,选择2个新型转基因棉花(GGK2,N15-5)及其亲本(K312,J14)为材料,使用3种调查方法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1)在整个生育期每7 d调查一次(5月上旬—9月中下旬);(2)主要生育期调查(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和9月中旬)和(3)6月中旬—8月下旬期间的3个棉铃虫发生高峰期调查。计算出不同调查方法下的棉田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总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结果】3种方法对物种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影响最大,第1种方法数值最大,第3种方法数值最小。2016年,转抗除草剂基因棉田(GGK2)与其亲本(K312)相比,3种调查方法得到的物种个体总数在节肢动物群落和害虫亚群落差异显著,其他指数无差异。此外,2016年与2017年相比,相同棉田中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生育期调查方法仅对物种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有影响,而对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无显著影响。因此,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中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生育期开展调查。  相似文献   

16.
前言自1952年开始,苏联科学界对物种及物种形成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很多生物学家和哲学家都围绕这一问题发表了意见。讨论也涉及到种内关系问题,特别是种内有无斗争问题。苏卡切夫院士(苏联植物学杂志主任编辑)、伊万诺夫、以及其他许多学者反对李森科院士关于种内无斗争的观点;但另外也有许多科学家拥护李森科院士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前言物种形成问题,是生物界发展理论的最基本问题。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对生物科学各个部门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提高,都有重大的影响。早在十九世纪的时候,达尔文就根据他所收集的资料,详尽地研究了这一重大问题,并把他的观点阐明在“物种起源”里。在苏联,Т.Д.李森科院士和其他米丘林生物学家,从实际的试验研究出发,断定达尔文的物种形成理论有着严重的缺点。因此,在1949年,李森科院士首次提出了自已的物种新学说,当时并受到许多学者的  相似文献   

18.
李森科对物种形成问题的观点遭到许多苏联生物学者的反驳,因为这些观点与近百年在分类学,形态学,胚胎学,生物地理学方面所累積的大量资料不相符合。李森科关于从一个物种到另一个物种飞躍式转化的观念是以有限的事实为依据的,而这些事实不足以作为物种形成问题上一般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达尔文的物种形成理论是以大量符合于事实的材料为依据,这种理论近百年来不断地为B.O.与A.O.科瓦列夫斯基,梅契尼科夫,A.H.谢维尔曹夫,季米里亚捷夫,米丘林.可马洛夫和其他学者的许多著作所证实。很顯然李森科在证明他自己对物种形成问题的观点所引用的全部事实,不过证明了旧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经营管理方式对锥栗林(Castanea henryi)节肢动物群落及主要害虫种群数量时序动态的影响,为锥栗林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不同经营管理方式下的锥栗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系统调查,分析和比较了生产上典型的5种经营管理方式下锥栗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天敌与害虫个体数量比例及主要害虫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结果】不同经营管理方式下锥栗林林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最高值在6月,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值在5月,但不同经营管理方式下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低不同,管理精细未用药型锥栗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管理撂荒型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最高;相对锥栗林管理撂荒型,其它各种经营管理方式都明显地降低了下木层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经营管理方式下下木层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动态变化相差较大;管理精细未用药型林冠层天敌与害虫个体数量比例相对最高,波动变化较大,自然控害能力最强;管理精细的锥栗林主要害虫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Yasumatus)、栗实象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栗链蚧Asterolecanium castaneae(Russell)种群数量显著低于管理撂荒和管理粗放的锥栗林。【结论】不同经营管理方式对锥栗林节肢动物群落及主要害虫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有较大影响,对锥栗林科学的精细管理有助于对主要害虫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Ⅰ.引言李森科院士的植物阶段发育理论,正确地揭发了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人们能更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在短期内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新类型。近年来,植物阶段发育理论在苏联阿瓦克扬院士的工作中更深入的发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