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简便的多管玻璃微电极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简便的制备多管玻璃微电极方法,它包括毛坯制备、电极拉制和电解质灌注。  相似文献   

2.
徐杏珍 《生理学报》1993,45(2):196-199
用微电极拉制器直接拉制成钨丝微电极的玻璃绝缘层在大多数情况下,裸露的尖端容易弯曲和过长。在显微镜下,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把尖端弯曲和过长部分修整成任何需要的长度和形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拉制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异型玻璃毛细管的方法以及为此目的而自制的半自动拉制装置。拉制的具体步骤是预先制备一个具有所需形状的粗大异型玻璃管,即异型原料管,然后,经加热软化,将它拉细使之成为具有与先前的异型原料管相同形状的异型玻璃毛细管。后一过程是在自制的半自动拉制装置上完成的。成功地拉制出了单腔、双腔、三腔和四腔的圆形玻璃毛细管、单腔和双腔的外方内圆的玻璃毛细管,单腔和双腔的正四角形和三角形的玻璃毛细管、单腔的菱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以及其它所需形状的玻璃毛细管。  相似文献   

4.
自50年代末Curtis发明多管玻璃微电极以来,微电泳给药的方法已经在神经生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电子技术的长足进步,微电泳设备也不断得到改进。在我国,使用多管微电极的实验室越来越多,但可预置、可检测实际输出电流、性能优越的多通道微电泳设备迄今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利用已被广泛应用的微处理器技术自  相似文献   

5.
膜片钳实验中,玻璃电极本身特性对获得的实验数据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我们常用的直径在10-20微米的细胞来说,使用普通两部拉制或者三步拉制法获得的玻璃电极的物理性质足以很好满足实验需要.但是如果实验中所用的细胞小一些,如线虫细胞直径在3-5微米左右,用普通拉制方法获得的玻璃电极几乎无法使用.这里我们使用压力抛光技术得到了物理性质足够好的电极,在线虫细胞上进行了膜片钳实验.  相似文献   

6.
多饰管蓟马属是无翅、类似蚂蚁形状的一类蓟马,触角8节,通常节Ⅳ、Ⅴ、Ⅵ腹面端部有突出延伸物,无单眼,前下胸片存在;在绝大部分种类中翅胸很弱,窄于前胸,并且翅瓣缺;复眼腹面延伸大于背面,腹部节I盾板帽状。自从Pelikan于1959年在中国采到一种无翅多饰管蓟马,中国再无人报道过此属。本文记述中国多饰管蓟马属1新种,即网多饰管蓟马Compsothrips reticulates sp.nov.并与无翅多饰管蓟马C.sinensis(Pelikan)进行了比较。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WAFU)。 新种与C.sinensis(Pelikan)相似,其主要区别是新种1)触角节Ⅲ有1个感觉锥;2)复眼后鬃端部钝,不膨大;3)触角节Ⅰ~Ⅱ黑色,节Ⅲ~Ⅴ棕黄色,节Ⅵ基部棕黄色,端部棕色,节Ⅶ~Ⅷ黑色;而后者,1)触角节Ⅲ有2个感觉锥;2)复眼后鬃端部膨大很宽;3)触角全部黑色,只是节Ⅱ端部边缘灰白色,黄棕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微电极放大器中的 5 0Hz滤波电路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波形及各项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经玻璃微电极、微电极放大器、微分器、A/D转换器输入微型计算机。在使用和不使用微电极放大器中5 0Hz滤波功能两种情况下 ,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波形进行比较分析 ,并用快速傅立叶变换进行频谱分析。结果 :使用微电极放大器中 5 0Hz滤波功能情况下 ,动作电位波形在 0期严重失真 ,上升时间延长 ,最大上升速度减小 ,其它参数无显著变化。结论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波形中含有较大 5 0Hz信号成分 ,在研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信号时 ,不能使用 5 0Hz滤波器。如果使用 5 0Hz滤波器 ,会造成动作电位波形严重失真 ,影响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利用微电极技术进行动物脑功能研究的急性和慢性实验中,常用环氧树酯绝缘漆作钨丝微电极的绝缘。此方法程序繁琐,电极绝缘性能较差,重复使用率低。我们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了绝缘的金属微电极探索,现扼要介绍在钨丝尖端紧包一薄层玻璃的微电极制备步骤。 1.准备直径为200~250μm、长10cm的挺直钨丝及长7cm、外径2mm、内径0.6mm的GG17厚壁玻璃毛细管。 2.把多根钨丝的一端排齐夹好,成排地浸入75%  相似文献   

9.
做叶绿体色素分离层析实验所用的毛细吸管,多是教师自己用玻璃管拉制,因技术条件的限制,拉制的管常因管端粗糙不平影响实验效果。经反复试验,我们用废旧圆珠笔芯代替,使用效果良好,具体做法是:①将圆珠笔芯距笔尖一厘米处剪断,用一号缝衣针由后向前将圆  相似文献   

10.
四川资阳人遗址因人类头骨化石的发现而备受关注,但该遗址1951年出土的唯一一件有机质工具——骨锥却鲜被提及。该骨锥长度约为10 cm,距今超过7500年。本文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和激光元素仪等技术手段,对这件骨锥的形态、原料选择、制作技术、使用与废弃过程及锥尖部的红色残留物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骨锥的制作原料取自大型鹿类胫骨骨干;主要采用刮削技术制作而成,但刮削痕迹并不规整,推测制作者更侧重器型的规整和对称;锥尖部的磨圆、抛光和横向擦痕可能是穿孔过程中产生的,其工作对象主要应为兽皮等软性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锥尖部还发现有赭石粉末残余,表明当时的人类已经掌握了利用赭石处理皮毛及缝制衣物的技术。资阳骨锥应是中国史前规范骨器中一器多用的典型例证,也是中国首次发现的沾染赭石的有机质工具。  相似文献   

11.
以往研究高等植物的组织或根部的离子运转,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植物材料或外部溶液内离子浓度的变化,来观察离子运转的情况。60年代以来,发展了离子选择性电极。Hinke(1959)用玻璃微电极测定细胞内Na~+、K~+的活度。Bowling(1971)用K~+选择性的玻璃微电极插入玉米根皮层细胞的液  相似文献   

12.
心肌细胞内外离子活度,跨膜电位,肌张力的连续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内普通玻璃微电极记录是心肌电生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目前虽已能同时进行心肌张力的测量,但以往由于在标本制备、灌流、微电极技术、张力测量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微电极在细胞内的稳定时间仍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近年来利用离子选择性微电极对心肌进行研究,除遇到上述问题外,还由于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节律搏动是原代单层培养心肌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培养心肌细胞的平均直径较小,自发性节律搏动频率较快。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培养心肌细胞的电位,穿刺成功率较低,且难以稳定在细胞内。我们采用加硅涂层的玻璃微电极方法能在单层搏动培养心肌细胞内稳定地记录1h以上。 所用玻璃微电极是由内含玻璃纤维,外径为1mm的毛细管加热后,经两次拉曳,得到颈长15mm,尖端直径<0.1μm,长度为2~3μm的微电极。并在管内灌入3mol/L KCl溶液,直流电阻为30~50MΩ。在微电极灌注电解质液后,将其尖端浸在含2%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四氯化碳溶液内硅化数秒钟。  相似文献   

14.
温廷桓 《昆虫学报》1964,(2):193-200
在各种革螨的须转节上存在一种特殊的器官,称之为须转器,为一般螨类文献所忽略,本文以上海犹厉螨Eulaelaps shanghaensis雌性的须转器为代表,作了形态描述,并与雄螨、第二若螨、第一若螨、幼螨等的须转器作了比较。此器主要是一种囊状构造,内具许多小栓,并有若干附属构造,据此,认为可能是一种以嗅觉为主的复合的腔锥感觉器,同时认为此器不仅在功能上有一定的意义,还将具有一定的分类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储便竹筒喷霧器竹筒霧器全部用竹制成,取材容易,经济;制法简便,它是贝竹汽筒(连抽杆)、貯药筒和喷药管三部组成的。貯药量比市售铁制喷霧器多2—3倍。这种药成很适合于当前学校开展大量种植作物的植物保护的工具,可以每人自制。它的构造如下: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澜沧江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流域段(22°00.288'N,100°47.430'E)奇额墨头鱼Garra mirofrontis寄生指环虫属Dactylogyrus单殖吸虫一新种:澜沧江指环虫Dactylogyrus lancangjiangensis sp.nov.。宿主鱼类的自然感染率为68%(19/28)。吸虫平均大小为317μm×101μm。后吸器由1对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联结片和副联结片组成;联结片呈一字形,中部狭窄,两端较宽;副联结片呈月牙形;交接器包括交接管和支持器,交接管基部膨大呈球形,后部缢缩形成细管,并盘曲成3~5圈螺旋;支持器呈复杂棒状,交接管端部从中穿过。本种在后吸器和雄性交接器上与指环虫属已记录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鉴于单殖吸虫具有较强的宿主特异性,认为该种是科学上一未记录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7.
1.本文介绍一种改进的毛细玻管-钨丝微电极的制备法,主要之点是将事先制备好的钨丝尖端全部密封于玻管内,然后用氟氢酸溶去尖端包被之玻璃以控制钨丝尖端裸露之程度。与钨丝尖端之粗细选择相配合则可能获得各种不同之阻抗,其范围为1-10MΩ。记录细胞外发放的适宜阻抗为2-4MΩ。2.应用此种电极,既可记录小脑皮层较大的浦肯野氏细胞又可记录较小的颗粒细胞发放而不拾取穿行于其间的轴突或树突的活动。此种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低的噪音水平并具较大的穿刺强度和较少损伤脑组织。制备方便,不易损坏,可多次反复使用。3.利用在微电极推进仪上增设的金属环,有效地控制了脑波动,从而有可能更准确地记录各深度的细胞活动。金属环经绝缘连接后,可作为记录刺入部周围脑皮层诱发电位之电极。4.利用钨丝电极,选适宜之泸波参数与阻抗尚可记录该刺入深度之诱发电位。  相似文献   

18.
通过膜片钳玻璃微电极内插管进行胞内透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GH  Li ZW  Wang SD  Wei JB  Zheng XK 《生理学报》2002,54(2):179-182
本文介绍一种膜片钳微电极内插管进行胞内透析的方法。利用通用的微电极夹持器在其抽吸负压的侧管上方钻一斜孔直通夹持器中央管腔。插入微量移液管头拉制成的细管(外径约0.1mm),后者与Ag-AgCl电极一起伸出夹持器口端。通过相连的注射器,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电极内液置换及胞内药物透析,此法和二次钳压技术及国外介绍的微插管电极内液置换相比,更加简便易行,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9.
陈军  宋大祥 《蛛形学报》2003,12(2):66-71
本文记述我国舞蛛属Alopecosa1新种:林站舞蛛A.1inzhan sp.nov.,及3新纪录种:方隔舞蛛A.akkolka Marusik,1994、客居舞蛛A.inquilina(Clerck,1757)和独行舞蛛A.solivaga(Kulczynski,1901)。新种近似于A.sokhondoensis Logunov et Marusik,1994,但新种外雌器中隔扩展部端部向前方延伸较明显,超出中隔柄部,交配管较细长,而后者外雌器中隔扩展部向前方延伸不明显,未超出中隔柄部,交配管较短;另外2者在前眼列各眼相对大小和间距方面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20.
鲤属鱼L-型外水平细胞所接收的锥细胞信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雄里 《生理学报》1985,37(4):307-315
在保持正常血液循环的眼杯标本上,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了 L-型外水平细胞(LHC)的反应,并且用颜色光适应方法分析了它所接收的锥细胞输入。结果表明,在白光明适应条件下,LHC 依然接收红敏和绿敏锥细胞的输入,但两者的相对贡献与暗视时有所不同。用蓝适应光可以基本上分离红敏锥细胞的信号;而在红色背景光下,绿敏锥细胞主导了反应的上升相和撤光后回跳相(off-rebound),但在反应平台处却是红敏锥细胞的信号作出主要贡献,表明不同的锥细胞信号显然有不同的潜伏期和时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