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肱动脉FMD对SAP的价值。方法:将选取的65例SAP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超声检测所有病例的肱动脉FMD和颈总动脉IMT,并作Califf危险评分和As积分,分析观察指标间的关系。结果:Califf危险评分和As积分都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加深而增大,且二者呈正相关(P<0.05);颈总动脉IMT随着狭窄程度的加深而增大,肱动脉FMD则随着狭窄程度的加深而降低,二者呈负相关(P<0.05)。结论:无创监测颈总动脉IMT和肱动脉FMD,可指导SAP临床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探讨长期吸烟及戒烟对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及肱动脉(brachial artery,BA)弹性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吸烟组(80例,男性,46±岁)和正常对照组(25例,男性,45±6岁),戒烟组在戒烟六个月后,根据戒烟情况将受试者分为成功戒烟组(23人)、部分戒烟组(25人)、戒烟失败组(32人),应用ET技术检测各吸烟组戒烟前及戒烟六个月后CCA及BA弹性(僵硬度β、弹性模量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的变化,同时检测每日吸烟量、吸烟指数、血脂、血糖、血压等各项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正常对照组与各吸烟组戒烟前及戒烟后血脂、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吸烟组戒烟前每日吸烟量、吸烟指数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各吸烟组戒烟前CCA及BA的β、Ep、PWVβ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4)各吸烟组戒烟后,成功戒烟组CCA及BA的β、Ep、PWVβ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功戒烟组CCA及BA的β、Ep、PWVβ较戒烟失败组减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部分戒烟组CCA及BA的β、Ep、PWVβ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吸烟引起CCA及BA弹性减低,成功戒烟可使CCA及BA弹性改善,BA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为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实时超声造影检查的回声图像特点将该院53例(59个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分为软斑组(24个)、混合斑组(18个)、硬斑组(17个),比较3组的造影增强率、造影增强程度分级,并对各类型斑块的时间-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9个斑块中有40个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强,增强率为67.80%,其中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超声增强率分别为87.50%、72.22%、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增强程度Ⅰ级和Ⅲ级在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硬斑组造影增强程度Ⅰ级个数较软斑组和混合斑组多,软斑组造影增强程度Ⅲ级个数较混合斑组和硬斑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组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均低于混合斑组和硬斑组,斑块峰值强度高于混合斑组和硬斑组,混合斑组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均低于硬斑组,斑块峰值强度高于硬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无创性地通过造影增强实时反映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情况,提供参数成像与定量分析,正确评价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75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单/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两组,选取4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E/A比值,同时观察休息时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结果:单/双支病变组(第一组)E峰、E/A比值下降,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支病变组(第二组)E峰、E/A值无明显改变,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可作为鉴别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在评估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2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老年患者为观察组,52例非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行超声检查后,观察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积分(Crouse积分)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管腔狭窄和管腔堵塞情况,以及两组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52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老年患者中,心脏瓣膜钙化程度分级为1级的有18例,2级有19例,3级有15例。心脏瓣膜钙化程度分级为3级的患者Crouse积分和IMT均明显高于1级和2级(P0.05),且2级明显高于1级(P0.05);观察组心脏管腔堵塞和狭窄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紧密相关,利用超声检查能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病情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MRI评估颈动脉血管及斑块稳定性,并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总面积、血管壁面积、血管腔面积及血管壁标准化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糖尿病以及饮酒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RI能够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利于临床诊断以及确定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血清尾加压素Ⅱ(UⅡ)与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及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预测。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CT造影诊断结果,依照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n=35),稳定斑块组(n=46)和无斑块组(n=39)。对比三组患者NO、UⅡ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将治疗后出现功能性心肌缺血的40例患者分为心肌缺血组,将其余80例患者分为非心肌缺血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和NO、UⅡ,并分析NO、UⅡ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不稳定斑块组NO低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UⅡ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且稳定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O、UⅡ与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心肌缺血组和非心肌缺血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高脂血症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心肌缺血组和非心肌缺血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NO、UⅡ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最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O、UⅡ升高是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功能性心肌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NO、UⅡ与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具有明显关系,且通过NO、UⅡ水平可预测患者功能性心肌缺血的发生,因此临床上对于NO、UⅡ升高的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需及时调整治疗措施,进一步预防患者治疗后出现的功能性心肌缺血现象。  相似文献   

8.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对大鼠学习记忆相关脑区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观察了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不同脑区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麻醉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10min内不同脑区脑血流量变化。结果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平均脑血流量减少额区6783%、顶区5682%、枕区1616%、Mynert基底核5121%、尾壳核4118%,海马CA15183和海马CA24121。结论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脑血流量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在40只氯醛糖和乌拉坦麻醉的猫,观察了牵拉左心房肺静脉入口处(atrial stretch,AS)和关闭一侧颈总动脉(carotid occlusion,CO)对下丘脑前部(AH)和下丘脑后部(PH)单位放电的影响。共记录了185个自发放电单位。对 AS 有反应的 AH 和 PH 单位分别为46.3%和23.3%,其中均以出现抑制反应者居多。有少数单位仅在 AS 开始和停止时出现短暂的兴奋反应。在上述185个神经元中观察了85个对 AS 和 CO 两种刺激的反应,有15个(17.6%)对两种刺激均反应,其中被 AS 所抑制而为 CO 所兴奋的有11个,占73.3%(11/15)。这些结果表明:(1)AS 可对 AH 神经元活动起抑制作用;(2)AS 也可影响 PH 神经元活动;(3)动脉压力感受性和心房容量感受性刺激可会聚于同一下丘脑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3周模拟失重大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间断性人工重力对其的影响。方法:以尾部悬吊大鼠(SUS)模拟失重,同期每天悬吊23h、站立1h(STD)模拟间断性人工重力的对抗效果,用M30染色及Tunel染色方法观察3周SUS组、同步对照(CON)组及STD组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早期和中晚期的凋亡情况,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印迹方法观察各组大鼠颈总动脉组织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CON组比较,SUS组大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M30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STD组M30染色阳性细胞较CON组及SUS组显著增加;SUS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较CON组及STD组显著减少,STD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较CON组及SUS组显著增加;SUS组Caspase-3的表达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STD组Caspase-3的表达较CON组及SUS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模拟失重可引起大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减少,每日1 h的-Gx对抗使颈总动脉的凋亡增加。Caspase-3可能在调控模拟失重所致血管组织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收治的老年SDHVD患者24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心瓣膜钙化程度分级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1级组61例、2级组84例以及3级组95例。另取同期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非SDHVD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合并情况,对比不同组别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情况,分析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08%、50.42%、93.75%、81.67%,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4.00%、29.00%、68.00%、52.00%(P0.05)。对照组、1级组、2级组、3级组的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随着心瓣膜钙化程度分级的逐渐提高,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随着心瓣膜钙化程度分级的逐渐升高,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在50%-70%以及71%-99%中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DHVD严重程度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评估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且SDHVD患者多并发基础疾病,临床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红细胞指标和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B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44例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通过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三组:内膜正常组(0.8 mm≤IMT1.0 mm);内膜增厚组(1.0 mm≤IMT1.2 mm);斑块形成组(IMT≥1.2 mm)。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红细胞指标和血清HMGB2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通过分析IMT与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评价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结果:三组间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HMGB2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BC(r=0.368)、HCT(r=0.409)、RDW(r=0.596)、HMGB2(r=0.291)与IMT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BC、HCT、RDW、HMGB2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RBC、HCT、RDW、HMGB2水平与IMT密切相关,且RBC、HCT、RDW、HMGB2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动脉硬化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随机分为高剂量和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每组28例.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舒张功能(FMD)、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D、SI、IFN-γ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FM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t=1.098,P=0.025;高剂量组:t=2.053,P=0.017),且高剂量组FMD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1,P=0.017);患者SI、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组SI、IFN-γ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t=2.234,P=0.002; IFN-γ:t=4.416,P=0.001).结论:与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相比,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反应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周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颈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基因、蛋白表达及酶活性变化。方法:采用4周(week,wk)尾部悬吊大鼠模拟失重影响,通过透射电镜检测颈总动脉壁基质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MP9和TIMP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蛋白表达和分布,明胶酶谱法测定MMP9活性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悬吊组大鼠细胞外基质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胶原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悬吊组大鼠颈总动脉MMP9的m RNA表达量无明显改变,而其蛋白表达量和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模拟失重使大鼠颈总动脉MMP9水平降低,TIMP1水平升高,可能与其管壁基质增生和胶原蛋白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生化发光分析法测定40例正常对照组和40例阿托伐他汀10mg组及39例阿托伐他汀20mg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10mg及20mg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TNF-α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并且阿托伐他汀20mg组比阿托伐他汀10mg组血清TNF-α下降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LDL-C水平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LDL-C和TNF-α水平,减轻冠心病的炎症反应,并且这种机制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芪蛭三七汤治疗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到2018年4月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芪蛭三七汤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有效率和临床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凝血功能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的心电图有效率、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室间隔后壁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以及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左室射血分数(LVEF)、早期与晚期峰值流速比值(E/A)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PT、LVEF、E/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蛭三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栽脂蛋白B/我脂蛋白A1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简便、客观的指标.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痛患者81例,其中单支病变组21例,多支病变组60例,另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7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测定血清脂联素、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水平,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和冠心病的关系.结果:血清脂联素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负相关,载脂蛋白B/栽脂蛋白A1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状动脉单支或多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而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高.结论:血清脂联素、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于冠心痛的诊断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三七总皂苷对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作用的超声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超声技术评价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方法:日本大耳兔1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AS组)和药物组(PNS组).对照组饲以基础饲料,AS组及PNS组饲以高脂饲料.PNS组给予PNS 45 mg/kg(ig,1次/日).于喂养前及12周分别检测血脂及超声检查腹主动脉,观察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12周后处死动物,取其腹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超声显示PNS组IMT增厚较AS组明显减轻(p<0.01),斑块数量也较AS组少.血脂检测PNS组血脂水平较AS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PNS对AS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超声检查是评价PNS对AS的防治作用的简单、无创、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活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心功能、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冠心病SA患者分为对照组(尼可地尔治疗,n=65)和联合组(尼可地尔联合活心丸治疗,n=65)。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低于联合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相比,联合组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更短,每周发作次数更少,每搏输出量(C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高,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三酰甘油(TG)、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更低(P<0.05)。对照组与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活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SA,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调节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疗效及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IMT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中LDL、TC、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HDL水平显著上升,而上升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或消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