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MRI图像特征。方法:对6例经手术或肝动脉血管造影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M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MRI图像特征。结果:6例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肝被膜下出血4例,腹腔内出血2例。出血表现为T1WI呈高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低信号,5例可清晰显示肿瘤破口。结论:MR诊断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及时、准确,T1WI及延迟扫描冠状位图像对诊断有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对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嗜酸性细胞瘤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CT检查12例,平扫8例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3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1例瘤体周边有环状钙化。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6例见星状瘢痕。MRI检查3例,2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等低信号。结论:多数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结合MRI特别是动态扫描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HC)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图像特征及其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胸苷激酶1(TK1)、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PHC患者76例纳入研究,记作观察组。另取同期我院收治的70例良性肝病患者记作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均进行MRI扫描,比较两组MRI图像特征。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AFP、TK1、DKK1水平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及上述各项血清学指标诊断PHC的效能。结果:PHC患者T1WI主要表现为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DWI均表现为均匀高信号。观察组血清AFP、TK1、DKK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MRI检查联合血清AFP、TK1、DKK1诊断PHC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上述各项检查方式单独诊断。结论:PHC患者MRI图像特征如下:T1WI主要表现为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DWI均表现为均匀高信号。此外,MRI检查联合血清AFP、TK1、DKK1诊断PHC的效能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对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嗜酸性细胞瘤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CT检查12例,平扫8例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3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1例瘤体周边有环状钙化。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6例见星状瘢痕。MRI检查3例,2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等低信号。结论:多数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结合MRI特别是动态扫描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旨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骶髂关节炎的MR影像学特征。并比较X线平片、CT和MR影像在诊断骶髂关节炎中的作用。方法 :搜集 1 2例AS患者 ,分别行X线平片、CT和MR检查。增强前MR扫描序列包括SET1 W1 、FSET2 WI和梯度回波的准T2 (GRT2 WI)。增强后MR扫描序列参数与增强前SET2 WI相同。另选 9例志愿者 ,行MR平扫检查。结果 :8例志愿者 1 6个骶髂关节的T1 WI和T2 WI可直接显示正常骶髂关节软骨表现为线形或点样的中等信号影。 9例志愿者 1 1个骶髂关节的骨髓内可见局灶性脂肪沉积。 1 2例AS患者 2 1个骶髂关节可见软骨异常 ,表现为T1 WI和T2 WI上正常线形中等信号的软骨影像消失代之以不规则增粗或扭曲样中等信号。患者组CT表现为Ⅱ~Ⅳ级骶髂关节炎 ,即关节软骨下骨板硬化 ,侵蚀囊变 ,关节间隙宽窄不均或部分强直 ,韧带部受累。分析表明 :在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方面 ,MR和CT明显优于X线平片 (P <0 .0 0 1 )。结论 :同X线片比较虽CT和MRI均有助于AS骶髂关节炎的诊断 ,但MR影像可显示CT和X线所不能显示的软骨异常和骨髓内水肿改变 ;骨髓内脂肪沉积可属正常变异 ,扭曲样中等强度信号应视为软骨的异常征象。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核磁共振(MR)动态扫描的诊断价值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定量价值,以促进胶质瘤的有效早期诊断。方法:2017年4月到2021年3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颅内肿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CT联合MR动态扫描,记录ADC值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68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胶质瘤38例(胶质瘤组),非胶质瘤30例(非胶质瘤组)。胶质瘤组的CT出血、水肿、跨中线、界限不清等特征与非胶质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组多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非胶质瘤组多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组的MR ADCmax、ADCmedian、ADCmin都低于非胶质瘤组(P<0.05)。胶质瘤中CT联合MR动态扫描诊断为胶质瘤37例,非胶质瘤31例,CT联合MR动态扫描诊断胶质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7.4 %(37/38)和100.0 %(30/30)。结论:CT联合MR动态扫描诊断胶质瘤具有很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ADC值能有效反映病灶组织的病理特征,为临床上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胶质瘤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4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的不典型CT、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对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NENs的不典型CT和(或)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平扫病变相对于正常胰腺呈等密度1例,稍低密度3例,其中1例瘤内见钙化;CT增强扫描4例均为轻~中度增强,静脉期较动脉期增强幅度稍减低,所有患者各期增强幅度均未超过胰腺实质,其中1例可见延迟期不完整包膜强化,包膜密度略高于周围胰腺.3例患者行MRI平扫、DWI及增强检查,2例肿瘤相对正常胰腺呈长T1、稍长T2信号,较均匀,1例T1WI呈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较高与稍低混杂信号,CT所显示之病变内钙化T1、T2均呈较低信号.DWI序列3例病变均呈较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3例病变均呈轻到中度强化,2例强化较均匀,1例强化不均匀,强化幅度均未超过正常胰腺.2例MRI可见有部分包膜环形强化,略高于周围胰腺实质.结论:明显增强以及包膜强化被认为是P-NENs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但其影像学表现多样,认识其多样性及不典型影像学征象,可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7 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椎体 良恶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矢状位T1WI、T2WI、T2WI/FS 及DWI扫描,研究其在常规序列和DWI序列上的表现,将常规MR 序列 和DWI序列检出率进行比较,测量正常椎体及病变椎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R 常规序列和 DWI序列(b=500s/mm2)表现: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呈长T1 长或等T2 改变,T2WI/FS 呈高信号,DWI 可以呈高信号、等信号及低 信号;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呈长T1 长T2 信号,大部分病灶T2WI/FS 及DWI呈高信号,少数变现为低信号;(2)MR 常规序列和 DWI 序列(b=500s/mm2)病灶检出率的比较:T1WI、T2WI/FS 及DWI序列病灶检出率均高于T2WI 序列,其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 义(P<0.01),T1WI、T2WI/FS 及DWI序列病灶检出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3)ADC 值比较:在DWI(b=500 s/mm2)上,良性组 ADC 值为(2.03± 0.83)× 10-3mm2/s,恶性组ADC 值为(1.37 ± 0.75)× 10-3mm2/s,正常组ADC值为(0.36± 0.21)× 10-3mm2/s,成像条 件相同时,良性组高于恶性组,两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较好的反映椎体的弥散特征,ADC值作为量化 指标可对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行可靠鉴别。  相似文献   

9.
张宏  顾金林  周京民  王剑  余玉盛 《生物磁学》2012,(28):5513-5515
目的: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结果:CT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影4例,低密度影1例。增强扫描肿瘤出现不均匀强化。MR检查,4例T1WI肿瘤表现为高信号,1例T1wI肿瘤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5例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增强。结论:MRI有助于颅内黑色素瘤的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原发性和转移性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7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矢状位T1M、T2WI、T2WI/FS及DWI扫描,研究其在常规序列和DWI序列上的表现,将常规MR序列和DWI序列检出率进行比较,测量正常椎体及病变椎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R常规序列和DWI序列(b=500s/mm2)表现: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呈长T1长或等T2改变,T2WI/FS呈高信号,DWI可以呈高信号、等信号及低信号;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呈长T1长T2信号,大部分病灶T2WUFS及DWI呈高信号,少数变现为低信号;(2)MR常规序列和DWI序列(b=500s/mm2)病灶检出率的比较:T1WI、T2WI/FS及DWI序列病灶检出率均高于T2WI序列,其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T1WI、T2WI/FS及DWI序列病灶检出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3)ADC值比较:在DWI(b=500s/mm2)上,良性组ADC值为(2.03±0.83)×10^3mm^2/s,恶性组ADC值为(1.37±0.75)×10^-3mm^2/s,正常组ADC值为(0.36±0.21)×10^-3mm^2/s,成像条件相同时,良性组高于恶性组,两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较好的反映椎体的弥散特征,ADC值作为量化指标可对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行可靠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RI对血源性脑及脑膜转移瘤动物模型转移灶的检出效果。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从左颈总动脉内接种VX2瘤细胞,A组:20%甘露醇注入5min后接种VX2瘤细胞:B组:20%甘露醇注入5min后,加入肝素再接种VX2瘤细胞;C组,对照组,单纯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周后行MRI检查。病理取材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平扫:A组,1只(1/6)发现脑内结节并脑膜结节样增厚,T1WI为等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B组,2只(2/6)为脑内多发结节,T1WI为等信号,TM为稍高信号。2只(2/6)脑膜结节样增厚。增强扫描:A组,2只(2/6)脑内见强化结节灶;直径在1.5mm-7.0mm之间。4K(4/6)脑膜线样增厚或结节样增厚强化。B组,6只(6/6)脑内见直径在1.5mm-5.0mm的高信号结节,其中5只为脑内多发结节灶;4只(4/6)脑膜线样或结节样增厚强化,左侧为主,其中2只(2/6)为双侧脑膜增厚。增强扫描A、B组问脑内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确切概率值为0.04)。C组平扫及增强扫描均未见异常信号。结论:上述方法制成的动物模型可为医学影像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加入肝素可提高瘤灶的形成几率,并证实血脑屏障对脑转移瘤的形成起重要作用。MRI增强检查是检出脑内及脑膜转移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MR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淋巴瘤患者MR及临床资料,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9.1岁。观察病灶的数目、部位、形态、边界、大小以及MR信号特点等。结果:12例中,单发9例,多发3例,共17个病灶。其中12个病灶位于腮腺浅叶后下部,13个病灶为纵向生长椭圆形。T1WI上16个病灶为等或稍高于肌肉信号,1个含有高信号。STIR序列中等稍高信号者7个,10个含有大小不等的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轻到中度强化者15个,明显强化2个。9个病例颈部可见中等大小淋巴结。结论:50岁以上吸烟男性,发现腮腺浅叶后下方边界清楚、纵向生长椭圆占位,STIR序列信号欠均匀,高度提示腺淋巴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后早期肝硬化患者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图像特点,旨在探讨^1HMRS成像技术诊断慢乙肝后早期肝硬化的可行性,为早期肝硬化的定性诊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首先,筛选出15例健康志愿者及15例慢乙肝后早期肝硬化患者。并将15例患者依据肝穿结果分为S2期、S3期和S4期三组;然后,对15例健康志愿者及15例慢乙肝后肝硬化组患者进行常规MRI扫描,包括三平面定位,横断面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于T2WI上选取感兴趣区进行单体素氢质子波谱扫描。分别采集各化合物峰,通过GE公司波谱分析软件校正,测量各波峰峰值和峰下面积,分析正常组和病例组各波峰和峰下面积变化特征。结果:正常组均得到谷氨酸和谷氨酰氨复合物(glumatic acid and glutamylamnnia complex,GIX)峰与胆碱/磷酸肌酸(choline/phosphoric creatine acid,Cho/Pcr)峰,病例纽除上述两峰外,还得到乳酸(Lactate,Lac)峰和脂质(Lipid,Lip)峰。经统计学分析正常组与病例组Glx、Cho/Pcr峰值及峰下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而Lac、Lip峰值及峰下面积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内的S2、S3及S4期三组各自的Glx、Cho/Pcr、Lac、Lip峰值及峰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是一种非创伤性定性检测慢乙肝后早期肝硬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敏  郭晓东  聂影  刘阳  王瑞芳  张大鹍 《生物磁学》2012,(28):5473-5475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研究高分化和低分化肝癌患者的肿瘤血流灌注情况,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原发性肝癌(HCC)患者65例并根据活检肝细胞癌病变和肿瘤分级不同分为A组37例(高分化组)和B组28例(低分化组),对两组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超声造影的血流灌注状态。结果:A组与B组病灶的到达时间(AT)、峰值时间(TTP)和峰值强度(PI)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tAT=7.266,PAT=0.000;tTTP=5.966,PTTP=0.000;tPI=8.219,PPI=0.000)。A组与B组间的病灶增强时间(1)、增强斜率(2)、清除时间(3)、清除斜率(4)具有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266,PI=0.000;t2=317,P2=0.000;t3=8.880,P3=0.000;t4=6.178,P4=0.000)。结论:超声造影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肝癌分级方法,对于早期诊断肝癌和获得肿瘤分级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PSH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2年7月由病理证实的PSH共22例,女21例,男1例,年龄15-72岁,平均48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17例行CT增强扫描。影像学征象由两名资深胸部影像诊断医师共同讨论完成。结果:CT显示病变直径平均(3.0±1.3)cm,形状呈类球形15例(68%),不规则形7例(32%),所有病例均显示边缘光滑(100%);平扫2例(9%)病灶内有斑点状钙化,1例呈混合磨玻璃影,其余19(86%)密度均匀,CT值为(35±7)HU;17例增强扫描中,10例显示均匀强化,7例呈明显不均匀或延迟强化,平均强化值约为(80±5)HU。结论:总结分析以下指标有助于对PSH的诊断:(1)女性患者,边缘光滑的类球形或卵圆形肺结节,周围无毛刺及卫星灶;(2)CT平扫密度较均匀,有时病灶呈磨玻璃影和内可见点状钙化,(3)增强扫描根据病灶大小可呈均匀强化或明显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