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探讨E-Cadherin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判断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肝细胞肝癌行全肝移植患者68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肝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患者进行移植术后随访,分析E-Cadherin蛋白表达与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经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E-Cadherin蛋白低表达组移植后的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E-Cadherin蛋白高表达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Cadherin蛋白表达是影响肝细胞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结论:E-Cadherin蛋白表达是一个预测肝细胞肝癌患者肝移植预后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related protein 1,IGFBP-rP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uman hepatocellar carcinomas,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HCC、32例癌旁肝组织及9例正常肝组织IGFBP-rP1的表达。结果IGFBP-rP1在HCC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肝组织(P0.01)及正常肝组织(P0.01),但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IGFBP-rP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IGFBP-rP1的表达强度与H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结论IGFBP-rP1抑制HCC的进展,IGFBP-rP1表达下调在HCC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与正常肝组织中RICH2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RICH2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19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RICH2的表达情况并采用Friedrich免疫反应评分法作为判定标准。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对RICH2在肝细胞肝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例HCC病例癌旁正常组织中RICH2表达阳性率为100%(19/19),其中RICH2表达强阳性(+++)5例(26.3%),RICH2表达弱阳性(+)和中阳性(++)分别为3例(15.8%)和11例(57.9%);而HCC组织除了两例肝硬化组织未取到癌组织外,17例病例中RICH2表达阳性率仅为11.8%(2/17),表达为+和++各占50%。肝癌组织中RICH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结论:RICH2有可能通过某种或者其中几种因素作用失活,作用于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研究其作用机理,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Caspase-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BV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和生存素(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例肝癌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Caspase-3和survivin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HBV感染的关系。结果在肝癌和癌旁组织Caspase-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66.67%(P〈0.05).survivin在肝癌和癌旁组织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5.71%和0(P〈0.01)。Caspase-3在HBsAg阳性和阴性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7.78%和66.67%(P〈0.05);survivin在HBsAg阳性和阴性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8.89%和100%(P〉0.05)。Caspase-3在高、中、低分化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31.25%、33.33%.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survivin在高、中、低分化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0%、87.5%、100%,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aspase-3和survivin在HCC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HBV感染能使肝癌组织Caspase-3的表达降低,与survivin共同抑制肝细胞的凋亡,三者在HCC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as/FasL(Fas配体)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例肝癌组织及其10例癌旁组织Fas/FasL的表达。结果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Fas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2.38%和80.00%(P〈0.05),FasL分别为66.67%和40.00%(P〈0.05)。在HBsAg阳性和阴性组Fas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0.00%和66.67%(P〉0.05);FasL分别为61.11%和100%(P〈0.05)。肝癌组织中Fas、FasL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癌栓转移呈负相关,FasL与分化程度有关。结论肝癌细胞能下调Fas及上调FasL的表达而使凋亡受阻,HBV感染能抑制肝癌组织FasL的表达,可能是HBV在HCC的发牛及发展讨稃中的致痛机制。  相似文献   

6.
Bax蛋白在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动态观察Bax蛋白在实验性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肝细胞的表达,探讨Bax蛋白与肝癌发生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意义。用DEN饲喂大鼠,分别于第4、8、12、16、18周处死大鼠,取其肝脏,石蜡切片,ABC法免疫组织化染色。结果显示:正常成年大鼠肝细胞均有中等程度Bax蛋白表达。至诱癌第4周大鼠肝小叶内有少数肝细胞呈Bax蛋白免疫阳性反应,随诱癌发展进程,呈Bax蛋白免疫阳性反应肝细胞进一步减少,第12周,只可见肝细胞增生结节的多数肝细胞呈Bax蛋白免疫阳性反应。诱癌晚期(第18周),癌结节内肝癌细胞均呈Bax免疫反应阳性,其强度较正常肝细胞明显增强,Bax蛋白免疫反应产物为胞质内粗大的棕褐色颗粒。部争肝细胞胞质和胞膜均呈阳性,肝癌细胞最为常见。结果表明:Bax蛋白表达减少或缺失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可能参与肝癌的启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上皮转换蛋白1(NET-1)表达水平在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68对HCC和正常肝组织(NLT)样本中NET-1的表达水平。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评估HCC的预后。结果:在368例HCC组织中NET-1表达的阳性率为86.7%(319/368),与Edmondson-Steiner分期(P=0.02)以及TNM阶段(P=0.01)呈正相关。NET-1表达水平与肝内转移(P=0.008)和门静脉侵润(P=0.007)呈正相关。高表达NET-1的HCC病人比具有低表达NET-1或表达缺失NET-1(分别为P=0.001和P=0.002)的病人具有更短的无病存活期或者总存活期。多元Cox回归分析表明NET-1蛋白表达(相对危险性[RR],5.8;P=0.01)对HCC病人是一个独立的预后预测因素。结论:NET-1的表达情况可能成为HCC病人存活期的一个新预测因素。为研究针对NET-1靶点的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Beclin 1的表达及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4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Beclin 1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侵袭及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Beclin 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X2=7.53,P〈0.01)。病理分级Ⅲ~Ⅳ、TNM分期Ⅲ~Ⅳ、存在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的Beclin 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病理分级Ⅰ~Ⅱ、TNM分期Ⅰ~Ⅱ、无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P〈0.01)。结论:HCC组织中存在Beclin 1表达缺失,可能与HCC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对H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者应用抗HCVNS3区C33c抗原2B6株单克隆抗体和抗HBxAg多克隆抗体,采用ABC法对102例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组织进行了HCV及HBV抗原定位研究。HCVC3。抗原及HBxAg在PHC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81.4%及74.5%,C33c抗原或HBxAg阳性占所检病例94.1%,相同病例二者同时阳性为61.8%。102例PHC中50例有癌旁肝组织,其C33c抗原和HBx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2%和92%。HCVC33c抗原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浆内,胞核未见阳性信号。C33c抗原阳性细胞在PHC中呈散在、局灶分布为主,在癌旁肝组织呈弥漫分布为主。本文结果提示HCV感染在PHC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肝移植患者感染及预后判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对肝移植患者感染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肝移植患者在术后第1、3、5、7天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PCT值,并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以判断PCT水平变化与肝移植感染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移植组术后第1天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CRP水平、WBC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各时段血清PCT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CT水平可以有效判断肝移植术后感染的严重程度;PCT的动态变化能有效预测肝移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重组人序列相似性家族189成员B(FAM189B,别名COTE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9例行肝细胞癌根治术的患者,取其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TE1表达,分析COTE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OT...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DEC1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HCC患者,30例正常人,30例慢性肝炎患者,30例慢性肝硬化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PCR)检测血清DEC1的表达情况。分析血清DEC1的表达水平与AFP相关性。探讨血清DEC1的表达水平与HCC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血清DEC1明显高于正常人、慢性肝炎和慢性肝硬化患者(P0.05)。皮尔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CC患者血清DEC1的表达与血清AFP水平是呈正相关的。Kaplan-Meier结果显示血清DEC1低表达组术后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其术后生存率也显著高于高表达组(P0.01)。结论:DEC1在肝癌者血清中高表达,不仅可能成为HCC诊断的标记物,且其血清表达水平也有助于HCC临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和预后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就诊的90例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统计两组的血清AFP、CEA水平及阳性率,比较不同TNM分期肝癌患者的血清AFP和CEA水平。分析肝癌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以及血清AFP和CEA水平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组相比,肝癌组血清AFP、CEA水平及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Ⅳ期血清AFP和CEA水平最高,其次Ⅲ期,Ⅱ期次之,Ⅰ期最低(P0.05)。血清AFP、CEA阳性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血清AFP、CEA阴性患者(P0.05),血清AFP、CEA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肝癌患者的血清AFP和CEA水平升高,并随TNM分期增加而上调。血清AFP阳性以及CEA阳性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下降,血清AFP联合血清CEA检测在肝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mi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与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HCC标本54例及相应的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显示Bmi1的表达并结合增殖与凋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细胞中Bmi1表达定位于胞核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6%(43/54),31.2%(17/54),10例正常肝组织未见表达,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HCC中Bmi1的高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临床TNM分期、是否有肝硬化及是否有HBsAg感染无显著相关(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有关,高、中分化组Bmi1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肝癌Bmi1阳性组增殖指数(PI)(50.3±21.4)%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17.3±7.1)%(P〈0.05),凋亡指数(A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mi1在HCC中高表达,其表达增高可能与HCC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基因(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MC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与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Sequenom i PLEX分型技术对830例原发性HCC患者MCT家族(MCT1、MCT2和MCT4)基因上的8个功能性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这些SNP与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CT1基因rs1049434位点和MCT2基因rs995343位点基因型与HCC患者总体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均显著相关(P0.05)。携带MCT1 AT基因型或TT基因型的患者死亡及复发风险均显著低于携带AA基因型的患者(HR=0.72;P=0.042或HR=0.64;P=0.002);携带MCT2 CT基因型或TT基因型的患者死亡及复发风险均显著高于携带CC基因型的患者(HR=1.64;P=0.018或HR=1.52;P=0.026)。而且,MCT1基因rs1049434位点和MCT2基因rs995343位点对HCC预后存在显著的累积效应,携带2个危险基因型的患者死亡及复发风险分别是没有危险基因型患者的2.16倍和2.54倍。此外,携带2个危险基因型的HCC患者在术后行TACE辅助治疗后死亡及复发风险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MCT1和MCT2基因上的功能性SNP位点有可能作为HCC根治术后预后评估和TACE辅助治疗反应预测的独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Smoothened(SMO)在肝癌和肝硬化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组织标本后,运用石蜡包埋,切片后,HE染色,构建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Smo蛋白在肝癌和肝硬化中的表达。结果:Smo蛋白在肝癌细胞浆、良性肝肿瘤组织细胞浆、肝硬化组织中强染色,在正常组织中无染色。并且在典型肝硬化中强染色,在中度肝硬化中弱阳性。结论:Smo蛋白表达与肝癌的发生有关,Smo基因的高表达可能激活某种机制而参与诱导肝癌的发生。可能是通过异常激活Sonic hedgchog信号通路,从而诱导肝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6(histone 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6,KMT6)对人肝癌细胞转移的调控作用及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涉技术合成靶向KMT6的小干扰RNA(KMT6 siRNA)片段,瞬时转染至人肝癌细胞系Huh-7。随后,分别采用细胞黏附实验、细胞侵袭实验以及划痕迁移实验检测肝癌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迁移等肿瘤细胞转移能力。运用Oncomine数据库和cBioportal肝癌数据库分析KMT6的表达情况及对肝癌预后的影响。结果:靶向KMT6的小干扰RNA(KMT6 siRNA)片段瞬时转染至人肝癌细胞系Huh-7后,KMT6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且黏附率、侵袭率和划痕修复率均显著降低(P<0.05)。Oncomine肝癌数据库分析表明肝癌组织KMT6的表达增加,cBioportal肝癌数据库分析表明KMT6基因改变与肝癌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结论:KMT6分子可促进肝癌细胞黏附、侵袭和迁移,其基因改变与肝癌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KMT6分子有望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凋亡诱导因子(AIF)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75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肝组织、30例正常肝组织中AIF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中AI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I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仅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肿瘤数目、有无肿瘤包膜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均无关。结论:AIF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