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对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嗜酸性细胞瘤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CT检查12例,平扫8例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3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1例瘤体周边有环状钙化。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6例见星状瘢痕。MRI检查3例,2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等低信号。结论:多数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结合MRI特别是动态扫描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颈部木村病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6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头颈部木村病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以中青年男性患者多见,病灶位于耳周2例、颊面部1例、颌下区1例,腮腺区1例、头皮下1例,均表现为无痛性肿块。3例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单发或多发等或略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密度均或不均,边缘清楚或局部欠清,伴邻近皮下组织受累;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3例MRI表现为对比邻近肌肉信号,病灶在T1WI上为等、稍高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大部分病灶中等至明显强化。本组6例病变均伴有周围多发淋巴结肿大及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伴病侧局部皮下脂肪层萎缩。结论:头颈部木村病的CT、MRI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木村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特征,并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肾癌患者69例,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对其肾脏进行平扫及灌注增强扫描,使用renal tumor perfusion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各种灌注图像及感兴趣区(ROI)内的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将得到的灌注参数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癌肿块灌注参数与已测得的正常肾皮质各灌注参数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其中,正常肾皮质的BF值、BV值及PS值均高于肾癌组织,MTT值则相反;肾癌肿块灌注参数与已测得的正常肾髓质各灌注参数值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正常肾髓质各灌注参数值均低于肾癌组织,而PS值二者之间差别不显著(P<0.05);肾癌患者健侧肾皮髓质灌注参数值与已测得的正常肾皮髓质各灌注参数值及肾癌患者癌旁正常肾皮髓质各灌注参数值,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显示肾脏形态的同时,还可定量测量皮髓质的血流灌注情况,间接反映肾脏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不同影像方法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septic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不同影像方法(X-ray、CT、MRI)诊断价值。方法:34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CT和MRI检查,分析其对早期ANFH的显示能力。结果:34例患者均存在早期骨坏死表现。X线发现Ⅰ-Ⅱ期ANFH 14例,诊断准确率41.18%;CT发现Ⅰ-Ⅱ期ANFH 19例,诊断准确率57.35%;MRI发现Ⅰ-Ⅱ期ANFH 27例,诊断准确率为77.94%。结论:X线平片难以发现ANFH的早期表现,MR结合螺旋CT扫描既可发现早期病变,又可进行分期,是研究早期ANFH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5.
杜青山蔡伟董隽宋涛马鑫张旭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3):2528-2530
目的:分析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特征,指导并提升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影像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结果:47例患者中43例因查体偶然发现,仅4例表现为患侧腰痛症状。术前影像诊断中1例考虑嗜酸细胞腺瘤,1例考虑腺瘤,2例CT与MRI报告不一致(CT与MRI各有1例诊断良性,具体类型不确定),其余43例均诊断为肾细胞癌(1例囊性肾癌)。27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16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行微波或射频消融术。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嗜酸细胞腺瘤,随访4~179月,均无转移或复发。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作为一种与肾细胞癌难相鉴别的良性肿瘤,因缺乏特异性表现,极易误诊为肾细胞癌,因此对肾肿瘤患者应尽可能选择保肾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22,(2):86-90
目的总结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35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5例, 女20例。平均年龄(59.0±11.3)(35~79)岁。主要症状为腰痛5例, 肉眼血尿3例, 余27例为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肿瘤, 左侧22例, 右侧13例。肿瘤位于肾上极7例、中极14例、下极14例。33例行超声检查, 表现为低回声18例, 高回声10例, 等回声3例, 混合回声2例。30例行CT检查, 平扫表现为肿瘤与正常肾实质比较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影, 增强后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强化影, 其中12例有典型的中央星芒状瘢痕征。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其中肾部分切除术12例, 根治性肾切除术23例;后腹腔镜手术23例, 开放手术12例。结果术后病理检查, 肿瘤平均直径(4.0±2.3)(1.3~14.0)cm, 切面为黄褐色14例, 红褐色19例, 黑色和咖啡色2例。镜下观察, 肿瘤典型特征为瘤细胞呈巢状、腺泡状或管状排列, 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 大小基本一致, 胞质含有丰富的嗜酸颗粒,...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影像学结果,探讨其特异性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为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手术及CT资料。结果:5例均为单发肿块,位于腹主动脉周围,CT平扫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肿块直径3CM-7CM,平均4.5CM,瘤体密度较均匀,无囊变和坏死,增强后呈明显较均匀强化。结论:腹膜后异住嗜铬细胞瘤常位于腹主动脉旁,CT增强显示腹主动脉旁类圆形富血供软组织肿块,若t临床合并高血压,应高度警惕嗜铬细胞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医师对CCF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并经DSA证实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CTA、MRI的表现.结果:CCF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搏动性突眼、复视、视力障碍、眼球活动障碍,临床体征为颅内杂音、结膜水肿和充血等.CT及MRI平扫表现为眼球突出、海绵窦扩大、眼外肌增粗,眼球边缘模糊、眼睑肿胀.CTA及MRA可观察其瘘口所在位置、大小及侧枝循环建立的情况.DSA表现为造影剂从颈内动脉沿瘘口进入海绵窭,形成该处造影剂浓聚,静脉系统旱显而动脉系统充盈不佳造成"盗血现象".结论:根据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可确诊颈动脉海绵窦瘘,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嫌色性肾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和嗜酸细胞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二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手术切除的5例CRCC和2例Oncocytoma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差异。结果 CRCC以实体结构为主、胞质半透明或嗜酸性颗粒状、核皱缩且核周有空晕;Oncocytoma以巢状结构为主,胞质嗜酸颗粒状、核圆形、核仁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者均呈E-cadherin、EMA、CK20、vimentin阳性;CRCC瘤细胞CD10和CK7强阳性而S-100蛋白阴性,5名患者随访8~32个月,其中1例手术12个月后由于转移死亡;Oncocytoma瘤细胞S-100蛋白强阳性、CD10和CK7阴性,2名患者随访41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 CRCC和oncocytoma二者形态学各有特征,免疫表型相似,二者鉴别诊断主要在于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综上所述:CRCC为惰性肿瘤,Oncocytoma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后极少发生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4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的不典型CT、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对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NENs的不典型CT和(或)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平扫病变相对于正常胰腺呈等密度1例,稍低密度3例,其中1例瘤内见钙化;CT增强扫描4例均为轻~中度增强,静脉期较动脉期增强幅度稍减低,所有患者各期增强幅度均未超过胰腺实质,其中1例可见延迟期不完整包膜强化,包膜密度略高于周围胰腺.3例患者行MRI平扫、DWI及增强检查,2例肿瘤相对正常胰腺呈长T1、稍长T2信号,较均匀,1例T1WI呈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较高与稍低混杂信号,CT所显示之病变内钙化T1、T2均呈较低信号.DWI序列3例病变均呈较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3例病变均呈轻到中度强化,2例强化较均匀,1例强化不均匀,强化幅度均未超过正常胰腺.2例MRI可见有部分包膜环形强化,略高于周围胰腺实质.结论:明显增强以及包膜强化被认为是P-NENs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但其影像学表现多样,认识其多样性及不典型影像学征象,可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2009年间收治11例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复习讨论。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年龄为26-75岁,男性7例,女性4例。合并透明细胞癌者1例,术前误诊为肾上腺肿瘤者1例。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者,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1个月-7年未见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肾嗜酸细胞瘤倾向于良性肾实质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治疗首选保肾手术,但应注意并发恶性肿瘤的可能,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1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I影像特征。方法:CT组104例,MRI组87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44例。结果:CT组中,椎间盘同位于L3-4者12例,L4-5者32例,L5-S1者60例。骨质增生31例,髓核钙化11例,后纵韧带钙化9例。MR组中,椎间盘突出位于L3-4者13例,L4-5者39例,L5-S1者35例,椎间盘突变性41例。 相似文献
13.
肾癌为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其易复发及易出现远隔转移,靶向治疗已逐渐成为肾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由于RECIST标准评价实体瘤疗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临床实践中常使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评价疗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新颖的影像学手段如动态增强超声(DCE-US)、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等可以更准确更早期地评价及预测靶向治疗的疗效。本文对肾癌靶向治疗的影像学现状及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肾静态显像(99m Tc-DMSA)在上尿路感染诊断工作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上尿路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均行肾静态显像检查,并与B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肾静态显像提示:60例上尿路感染患儿中,肾脏损害占90.00%,其中8例肾疤痕形成,46例急性肾盂肾炎改变,6例正常;在肾脏病变范围上,≤2岁年龄组患儿较2岁年龄组患儿更为广泛,且前者程度更为严重。B超提示肾脏损害占26.67%,其中18例尿路感染反复发作;16例(26.67%)伴有急性肾盂肾炎改变,未检出肾疤痕。B超诊断上尿路感染的阳性率达26.67%,肾静态显像检查诊断上尿路感染的阳性率为90.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99mTc-DMSA在上尿路感染诊断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可明确病变性质、程度及范围,并可随访病变转归,指导临床治疗,属于上尿路感染的实验室补充性指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鉴别诊断肾实质性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3例肾脏肿瘤患者分别给予CEUS与CECT检查,将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作对照,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CEUS对肾脏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均显著优于CECT,P〈0.05。结论:CEUS在鉴别诊断肾实质性肿瘤方面较CECT在敏感度和准确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临床上二者联合应用可优势互补,提高肾脏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Matulevicius S Rohatgi A Khera A Das SR Owens A Ayers CR Timaran CH Rosero EB Drazner MH Peshock RM de Lemos JA 《Apoptosis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programmed cell death》2008,13(10):1281-1289
Background Caspase-3, an apoptosis protease, is expressed in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caspase-3
levels, aortic compliance, and atherosclerosis.
Methods Caspase-3 was measured in 3,221 subjects from the Dallas Heart Study. 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measures of coronary
calcium (CAC) (n = 2,404)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measures of abdominal aortic wall thickness (AWT) (n = 2,208) and aortic compliance (AC) (n = 2,328) were obtained.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adjusting for age, sex, ethnicity, body mass index (BMI), tradition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ardiac medications.
Results In univariable analysis, caspase-3 associated with CAC (P < 0.0001), AWT (P = 0.002), and AC (P < 0.0001). After multivariable adjustment, 4th quartile caspase-3 (compared to 1st quartil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AC (P = 0.004), AWT (P = 0.02), and AC (P < 0.0001) with similar findings for caspase-3 as a continuous variable.
Conclusions Caspase-3 independently associates with CAC, AWT, and AC, suggesting a link between apoptosis and atheroscleros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和比较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成像(high res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HR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初步诊断为中耳胆脂瘤患者55人(63耳)在术前5天内进行的16排HRCT和1.5T MRI诊断结果,以病理诊断为基础对HRCT和MRI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统计分析HRCT和MR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以及Kappa检验两者之间的内在观察一致性。结果:63耳中,病理确诊为中耳胆脂瘤40耳。HRCT正确诊断30例,假阳性11例,假阴性10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以及阴性预期值分别为75%、52.17%、73.17%、54.55%。MRI正确诊断37例,假阳性和假阴性各为3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以及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2.5%、86.96%、75%和86.96%。HRCT与MRI诊断结果之间的内在观察一致性Kappa=0.274(P0.05)。剔除既往有手术史的10耳,只针对无手术史的53耳,HRCT与MRI诊断结果之间的内在观察一致性增高,吻合度一般,Kappa=0.462(P0.05)。结论:MRI的总体阳性检出率高于HRCT,尤其是对中耳胆脂瘤手术后复发的诊断;HRCT与MRI两者相结合对于中耳胆脂瘤的明确诊断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