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6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切开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分别对骨折复位比较及功能评分。结果:完整随访106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随访时间3~21个月。对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进行骨折复位测定及改良Garland和Werley评分,A,B型骨折无显著性差异;C型骨折中,手术组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对于C型骨折,建议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A,B型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闫永  徐耀增  耿德春  李荣群  邹俊  杨惠林 《生物磁学》2013,(9):1714-1717,169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加压钢板(DVR-Anatomic)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切口进行切开复位、DVR^TM-Anatomic内固定,并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及远期功能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3个月(3~20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5d(56~84 d),无伤口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断裂脱出、伸指受限等并发症。运用DASH调查表和PRWE评分了解上肢的症状及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且在末次随访时两种评分系统的平均值分别为9.58±14.87和13.73±18.42。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入路DVR-Anatomic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水胜  梁惠林  黄黎 《蛇志》2006,18(2):142-143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多发性骨折,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6。传统的分型分为Colles骨折、Smith骨折和Barton骨折;AO分型为A型干骺端骨折,B型部分关节内骨折和C型完全关节内骨折。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多采用小夹板、石膏托外固定居多。对A型及部分B型骨折,获得较好的疗效。而对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这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的7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41例患者进行T形钢板内固定,其余35例患者进行复位后石膏外固定。并借助X线对比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前后及临床愈合时桡骨腕关节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变化等数据,并根据改良的Shea评定法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针对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患者,T形钢板内固定组的优良率要优于石膏外固定组的疗效(P<0.05);而对于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两组之间的优良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应优先选择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而对于稳定性骨折患者这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组,每组30例。闭合复位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水平均升高(P0.05);与闭合复位组相比,切开复位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评分水平较高(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水平较高(P0.05),临床治疗的优良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相比,切开复位能够明显恢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但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较多,临床疗效较好,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加压钢板(DVR-Anatomic)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切口进行切开复位、DVRTM-Anatomic内固定,并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及远期功能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3个月(3~20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5d(56~84d),无伤口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断裂脱出、伸指受限等并发症.运用DASH调查表和PRWE评分了解上肢的症状及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且在末次随访时两种评分系统的平均值分别为9.58±14.87和13.73±18.42.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入路DVR-Anatomic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陆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5例,所有病例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开始行经皮穿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6.3个月,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评定,本组45例中,优23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结论:经皮穿针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是一种实用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CS内固定配合中医药对30例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按AO分类:A型14例,B型6例,C型10例,经股骨下段前外侧切口入路整复骨折,并用DCS固定骨折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果经1年随访,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关节功能优良率85.71%,其中C型骨折1例术后出现膝内翻。结论DCS内固定配合中医药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是较理想的方法。可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86例我院收治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双钢板固定组(43例)及Y型钢板固定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再分别行双钢板及Y型钢板固定,记录两组患者的改良cassebaum肘关节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双钢板固定组治疗的优良率高于Y型钢板固定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Y型钢板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类型、合并损伤、内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双钢板的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时有良好的疗效,合并伤、内固定方法、骨折类型、术后锻炼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比较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2月-2017年4月于医院骨科诊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有30例患者采用外固定器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度、尺偏角度、及关节面恢复情况,在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屈曲度、背伸度、侥偏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度、尺偏角度、桡偏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研究组患者的腕关节屈曲度、背伸度、侥偏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明显比外固定器治疗有效缩短骨性愈合时间,利于早期恢复患者腕关节的活动能力,是一种具有安全性较高、治愈效果理想的骨折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0年3月应用锁定钢板(包括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或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3例,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20例,3部分骨折19例,4部分骨折4例。随访评定包括X线片、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43例患者获得平均14.2个月(9-21个月)临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平均时间10.4周(8~12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88.4%。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的优点,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肱骨近端骨折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90例因肱骨骨折入院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内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44例,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B组为46例,均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且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定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等级。结果:获得有效随访资料共79份,占87.8%。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获得有效随访的数量为39,占43.3%;解剖型钢板组获得有效随访的数量为40,占44.4%。根据Neer评定标准,A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Neer评定优良率为92%,显著高于B组87.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1,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法对肱骨近端骨折预后明显优于解剖型钢板,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进行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冠状面骨折手术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例肱骨近端冠状面骨折患者予以切开复位钢内固定治疗,采用DASH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 Score)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纳入患者平均年龄为63.5±3.2岁(53~82岁),男性2例,女性7例,根据Neer分型,单纯二部分骨折5例,二部分骨折伴肩关节脱位4例。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4.2±3.2个月。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所有患者肱骨近端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2.7±2.5周,末次随访时,7例无明显肩关节疼痛,2例有轻微疼痛,Constant评分平均87.0±4.2分;DASH评分平均20.9±2.5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平均31.3±2.1;SF-36评分平均分,影像学结果显示:末次随访肱骨头高度平均丢失1.7±0.4 mm,颈干角度平均为126±13°。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于肱骨近端冠状面骨折早期临床疗效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了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观察组(41例)给予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治疗,通过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的Neer评分,术后24 h的凝血指标,随访3个月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住院、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eer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Neer评分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术后24 h,两组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相比无明显变化,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FIB术前术后24 h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PT,APTT,INR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对老年肱骨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对血液系统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腓骨移植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行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8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6例,四部分骨折12例;随访期间测量肱骨头内翻角度、肱骨头高度;患肩功能评分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标准、美国肩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及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同时记录患者并发症。结果: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5.5±1.8个月;末次随访Constant肩关节评分平均89.0±3.2分;美国肩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为平均81.2±14.5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平均27.6±5.3;根据UCLA评分系统,患者术后优良率为89.4%。患侧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及内旋运动范围分别是143±20°、138±9°、44±12°、42±9°。影像学结果显示:末次随访肱骨头高度平均丢失1.9 mm,颈干角度平均为128±16°。根据Paavolainen方法,末次随访优30例、良7例、差1例。结论:同种异体腓骨移植重建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术中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能有效支撑肱骨头,预防肱骨头塌陷及螺钉穿出,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Neer和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Constant-Murley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按Neer评分,观察组优良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68.1%,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微创锁定接骨板能更好,安全性更高,可更快更有效地促进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OP-CFPH)的疗效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45例老年OP-CFPH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n=22例,采用三叶形普通钢板治疗)和观察组(n=23例,采用LPHP+入院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参数、术后肩关节Nee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肩关节Neer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HP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OP-PHF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优点,有利于骨折愈合,是目前治疗该类骨折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对比半肩关节置换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两种术式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将92例患者区分为A组(n=44,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和B组(n=48,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和肩关节功能相关评分、血清应激因子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组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Neer评分均升高,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下降(P<0.05),但两组上述评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两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均升高,但B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大致相当的临床疗效,但半肩关节置换术术后应激反应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改良肩关节前上方入路结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优越性。方法:分别采取改良肩前上方入路(A组)、肩峰下外侧入路(B组)和肩关节前内侧入路(C组)结合锁定近端肱骨接骨板固定治疗7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3月Constan-Murley评分和骨折愈合率之间的差异。结果:A组和B组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二者均大于C组(P0.05);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周VAS评分无差异(P0.05),二者均小于C组(P0.05);术后3月,A组和B组Constan-Murley评分、骨折愈合率无差异(P0.05;P0.0125),二者均大于C组(P0.05;P0.0125)。结论:改良肩前上方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的特点,同时具备术中改变切口扩大显露的灵活性,是一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