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6):1201-1204
PNAS:部分抗体随病毒进入细胞内杀毒一篇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题为"Antibodies mediate intracellular immunity through 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21(TRIM21)"的免疫学研究论文主要获得了免疫系统消灭病毒机制方面的一项重要成果——研究人员打破了原有认为人体免疫系统对已进入细胞内部的病毒束手无策的观点,发现一些抗体能够随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内部,消灭病毒。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爱滋病患者约有16万人,爱滋病是由一种称为HIV(人类免疫缺损性病毒)的微生物而引起的。这种病毒入侵机体后不但能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成为易被各种微生物攻击的目标,而且还会控制免疫细胞使之为复制HIV服务。为了攻克爱滋病,医药研究人员试图寻找出一种能消灭HIV,帮助重建免疫系统、恢复  相似文献   

3.
聚焦中国     
《生命世界》2007,(5):7-7
英国科学家计划开始进行用感冒病毒和牛痘病毒治疗癌症的人体临床试验,因为在实验鼠身上的初步研究表明,它们能有效消除肿瘤。牛津大学伦纳德·西摩教授说,他们需要数年时间进行人体临床试验来验证两种病毒的疗效,如能获得成功,病毒疗法将成为化疗和放疗之后又一种对付癌症的标准疗法,并能避免严重副作用。病毒疗法相当于“以毒攻毒”。西摩说,他们首先设法使少量病毒进入癌细胞内部,由于没有免疫系统的干扰,病毒将无限量复制,最后导致癌细胞破裂、死亡。病毒接着又进入邻近的癌细胞中重复同样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是一种能直接杀伤病毒及抗细胞内感染的效应细胞,大多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为CD8细胞,其反应是控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重要免疫反应,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不能完全清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与病毒在体内的高度变异及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毒(HIV)这种小东西在抗病毒药品的发展上激发起科学工作者不小的创造力。这种病毒虽然小,但它在侵袭人的免疫系统方面却异常复杂,而免疫系统一般是抗击这些病原体的堡垒。不过,这种病毒也呈现出许多可成为药攻目标的分子与活动。这类活动目前研究得比较清楚的是该病毒进入免疫系统T细胞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生物磁学》2011,(10):I0003-I0003
美国研究者发现。HIV可隐藏在造血干细胞中。研究人员在最近出版的《细胞一宿主与微生物》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为拓展艾滋病新疗法提供了可能。尽管当前的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治疗力争能够控制这种疾病,但任何治疗的最终目标都是完全消灭这种病毒。不幸的是,完全消灭HIV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这种病毒在休眠的CD4+T细胞中建立了潜在的储藏库。美国研究者日前研究发现,HIV能够传染造血干细胞(HSC),因此,HIV的储藏库可能比之前的预想更为持久。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为拓展新的艾滋病疗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宣布,该校研究人员在一些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身上识别出1种艾滋病病毒抗体,有望在此基础上研发出预防艾滋病的疫苗。研究人员在分析100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血液样本时发现,这些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体内能够产生1种抗体,这种抗体可促使人体免疫系统找到并攻击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8.
<正>解读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能不说肿瘤免疫治疗。而调控人体的免疫系统,又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内忧外患"。所谓"外患",是指各种外来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而"内忧",则是指机体内部产生的有害物质,包括细胞代谢废物、细胞碎片以及"叛变"的细胞——癌细胞  相似文献   

9.
周跃钢 《生命科学》2010,(8):749-754
病毒感染的初期事件包括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和进入细胞的过程,而病毒的宿主细胞专一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的专一识别特征和特殊要求。人乳头状瘤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是感染人类的几种常见病原物,该文简要综述和讨论了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这三种重要病毒表面的蛋白组分、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及其相互作用和病毒的细胞进入的研究进展,以及在以病毒的细胞进入过程为靶点的抗病毒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研究肿瘤的最大困惑之一就是为什么体内免疫系统几乎不能消灭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如何逃逸免疫系统的监测而生存?最新研究表明,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系统攻击的重要机制之一就是由于存在Fas/FasL系统。本文就Fas/FasL的特性及其与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一、Fas/FasL的特性 Fas(也称为AP0或CD95)为细胞表面的  相似文献   

11.
三人合力:发现机体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 人和动物身处的世界充满危险,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时刻都在威胁生命机体的健康。但奇妙的机体也配备了强大的防御系统,这就是免疫系统。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机体健康防御系统共有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先天性免疫,又叫自然免疫。先天性免疫反应会在人体被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后迅速启动,主要作用是在“入侵者”进入人体时作出第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美国哈佛大学开发成功最新的V形纳米品体管(FETs),外膜覆有一层磷脂双分子层,能非常容易地进入细胞内部进行检测,而不会对细胞造成任何可见伤害。这种纳米FETs比许多病毒更小。人体的神经细胞直径为10微米左右,心脏细胞为的50微米的,而新型纳米FETs能测量5微米直径的细胞。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通报》2012,(7):27-27
日前,科学家发现了曾使人类遭受重大打击的细菌疾病病因,即某种细菌改变了人体内的2种免疫系统基因。通过对这2种基因的研究,研究人员对人类进化有了进一步了解。大约10万年前,人类曾处于灭绝的边缘。促使人类进入瓶颈期的是一种大规模流行病,这种病症由细菌引起。这种细菌会影响2种免疫系统基因,让它们转而与人体互斥。  相似文献   

14.
《植物杂志》2009,(10):6-6
埃默里疫苗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避开机体中的免疫系统。在一般病毒感染初期,人类免疫系统能够产生相应的中和抗体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从而阻止该病原微生物粘附靶细胞受体,防止侵入细胞。但HIV具有极强的突变能力,这使得中和抗体无法识别各种类型的HIV突变体。  相似文献   

15.
前沿     
每个人都有 L-SIGN 蛋白,那是因为人体基因组中含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编码L-SIGN 的基因。来自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 L-SIGN 蛋白结构和数目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人体消灭SARS 病毒的能力,这项研究结果刊登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研究者之一的林成龙副教授指出,L-SIGN 基因由父系和母系基因组成,若父、母系 L-SIGN 基因的长度一致,即称之为纯合子,带有纯合子 L-SIGN 基因的人编码出的 L-SIGN 蛋白能集中“吸住”SARS 病毒,防止 SARS 病毒攻击健康细胞。实际的病例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6.
名刊封面     
《植物杂志》2010,(4):46-47
《病毒学》2010.3 HIV的T细胞突触间传播 众所周知,人类缺陷病毒(HIV)是导致艾滋病的元凶,能够感染并杀伤CD4阳性T细胞以达到摧毁人体免疫系统的目的。目前,研究者通过电子断层扫描显微镜及3D重建技术,描述了HIV在T细胞之间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骨髓移植可以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患者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容易遭受严重的病毒感染,直到他们的新免疫系统开始生效。现在,美国贝勒医学院和得克萨斯儿童医院的科学家找到了可为这段高风险期提供保护的方法,即注射一种经过特别设计的T细胞,可以同时抵御多达5种病毒。健康人体内有一支T细胞军队在巡逻,随时预备着识别和对抗病毒,而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的人,如接受骨髓移植以治疗白血病或其他疾病的患者,则缺少这种保护。来自健康捐赠者的骨髓干细胞需要4个月到一年多的时间在受捐者体内扎根并促生新的免疫细胞。如果这段时间内病人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通报》2009,(10):17-17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等5家科研机构9月7日发表联合公报称,它们的研究人员日前成功研制出了一种新分子.能阻止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细胞。  相似文献   

19.
名刊封面     
《生命世界》2010,(4):46-47
<正>《病毒学》2010.3HIV的T细胞突触间传播众所周知,人类缺陷病毒(HIV)是导致艾滋病的元凶,能够感染并杀伤CD4阳性T细胞以达到摧毁人体免疫系统的目的。目前,研究者通过电子断层扫描显微镜及3D重建技术,描述了HIV在T细胞之间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生命世界》2006,(2):8-8
每个人都有L—SIGN蛋白,那是因为人体基因组中含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编码L—SIGN的基因。来自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L—SIGN蛋白结构和数目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人体消灭SARS病毒的能力,这项研究结果刊登在《自然&#183;遗传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