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PF方案的两种给药途径(子宫动脉置管与静脉全身化疗)对宫颈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测定43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人子宫动脉置管与静脉全身化疗后癌组织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mRNA表达的影响,评价化疗近期效果。结果: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经子宫动脉置管与静脉全身化疗比较,临床缓解率相似,但是前者能显著减少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作用,子宫动脉置管组HIF-1αmRNA表达较静脉全身化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前子宫动脉置管PF方案化疗,能降低宫颈癌组织的HIF-1αmRNA表达,能减小肿瘤体积,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一种可行、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大量研究表明,缺氧能促进恶性肿瘤的发展,增强其侵袭性,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这一过程的主要调节因子,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及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通过增加多种转录因子和靶基因产物的表达,使肿瘤在缺氧的环境下生长、增殖、侵袭及转移。本文就HIF-1α在胃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较传统手术治疗Ib2、IIa2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12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初治宫颈癌患者120例,临床分期为Ib2期、IIa2期,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单纯手术治疗组)。研究组给予1~2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后评估其化疗疗效,有效者化疗结束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结果:新辅助化疗能够使肿瘤体积较化疗前缩小或消失,临床有效率高达81.43%,从而降低了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提高手术的切除率,扩大手术适应征,降低术后病理高危因素,同时手术治疗能保留卵巢功能,提高年轻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吴海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3):1273-1279
本研究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妇产科收治并确诊的90例肿瘤直径大于4 cm的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手术前采用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B组患者手术前采用静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手术治疗,并对3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了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MMP-2、Fas和FasL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以探讨新辅助介入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A组(有效率=83.33%)和B组(有效率=73.33%)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A组疗效显著高于B组(χ~2=2.116, p=0.045);Ⅰb期有效率显著高于Ⅱa和Ⅱb,Ⅱa显著高于Ⅱb,鳞癌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腺癌,低分化宫颈癌患者有效率显著低于中分化和高分化(p<0.05);A组中共有14例出现化疗副作用,B组共有11例出现副作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2和FasL治疗后的阳性率在A组和B组中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A组和B组中Fas阳性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中MMP-2、Fas和FasL治疗前后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的结论初步说明:新辅助介入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效果显著,MMP-2、Fas和FasL细胞因子与宫颈癌肿瘤细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高氧对雄激素敏感的前列腺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及其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前列腺癌前列腺淋巴结癌(LNCa P)细胞接种于36只Foxn1小鼠的双侧腹,并将其随机放置于含氧量不同的气室中并分组如下:缺氧组11例,常氧组16例,高氧组9例。处理28天后进行称重,麻醉处死,从左心室取血样;分离出移植瘤并进行称重。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分析、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对各组移植瘤生长、血管生成及血管化、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表达以及细胞信号转导因子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缺氧组的移植瘤生长较常氧组快(P0.05);高氧组移植瘤生长与常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组移植瘤的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均较常氧组高,而缺氧组移植瘤的HIF-1α表达与常氧组基本相似。缺氧组移植瘤的血[HB]增长率(175%)高于常氧组(45%)。高氧组的Nrf2的表达水平较常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体内高氧诱导HIF-1α在LNCa P肿瘤高表达的同时,不会加快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胸苷激酶1(TK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与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9年7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60例LACC患者,均接受3个周期的紫杉醇和卡铂新辅助化疗,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化疗前检测血清OPN、TK1、FGFR4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收集相关资料,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CC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OPN、TK1、FGFR4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1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新辅助化疗,治疗有效129例(有效组),无效31例(无效组)。无效组血清OPN、TK1、FGFR4水平均高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为Ⅲ期、IVA期以及血清OPN、TK1、FGFR4水平较高是影响LACC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OPN、TK1、FGFR4预测LACC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695、0.767,三项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93,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LACC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受到FIGO分期和血清OPN、TK1、FGFR4水平影响,联合检测血清OPN、TK1、FGFR4水平对LACC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氧敏感的转录活化因子,在氧稳态调节、氧气输送,以及肿瘤细胞的低氧适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HIF-1由HIF—1α和HIF—1β两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其中HIF—1α是调节亚基。HIF—1α的功能主要受氧张力的调节,且这种调节主要发生在转录后水平,包括羟基化,乙酰化和磷酸化,此外,还有其它机制,如非氧依赖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放化疗与介入性动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动脉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97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行传统放化疗)55例和介入组(行介入性动脉化疗)42例。观察治疗后肿瘤大小、近期疗效、根治性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对生活质量指数进行评分,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常规组,而根治性手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日常生活、健康、总体情况以及总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介入组并发症较少。结论:放化疗与介入性动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动脉宫颈癌近期临床疗效均较好,但介入性动脉化疗具有较高的根治性手术率以及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加顺铂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加铂类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性选择子宫动脉对局部晚期维族宫颈癌术前进行灌注化疗后栓塞,观察24例患者化疗前后局部肿瘤体积变化、手术切除率、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病灶局部化疗反应.结果:作为术前新辅助化疗,肿瘤体积缩小总有效率87.5%,CR16.66%,手术切除率100%.结论: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加铂类方案联合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方面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胸腔外科接受治疗的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4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2组,即新辅助化疗组(A组)和单纯手术组(B组),每组120例。A组患者在临床确诊后接受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2~3周后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临床确诊后直接行手术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4周期常规放化疗。采用QLQ-C30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3、6个月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术后1、3、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各项功能分值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3、6个月,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得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1个月时,A组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第3个月后,该分值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第6个月时,该评分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疲乏得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1、3、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经济困难评分明显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1、3、6个月时,A组患者的总体状况得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呼吸困难评分和疲乏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经济困难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半年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缺氧是实体瘤生长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它和肿瘤的发展、侵润、转移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在胰腺癌组织中也存在缺氧现象。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及人体中的一种转录因子,它是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HIF-1α是HIF-1的活性部分,其表达与胰腺癌的血管生成、凋亡抑制、多药耐药、生长转移具有密切关系。同时,缺氧状态下,间质细胞与胰腺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癌细胞的侵袭力。现就HIF-1α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人类正常大肠、大肠腺瘤、大肠癌肝转移灶中的表达特点,探讨HIF-1α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为早期预测大肠癌生物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正常大肠粘膜、18例腺瘤、46例术中肝转移的大肠癌和21例术中发现肝转移而行原发灶肝转移灶切除的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分析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的关系,肝转移原发灶与肝转移灶中HIF-1α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1、HIF-1α在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中表达明显低于大肠癌组。2、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原发灶中HIF-1α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有肝转移的大肠癌组原发灶中,HIF-1α表达明显高于无肝转移组。4、肝转移的大肠癌,其肝转移灶HIF-1α表达显著高于原发灶。结论:HIF-1α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和大肠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肝转移的大肠癌组织HIF-1α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复方菝葜颗粒联合PT新辅助化疗方案对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3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PT新辅助化疗方案,其中顺铂的剂量为75 mg/m2,紫杉醇为的剂量为175 mg/m2;观察组联合口服复方菝葜颗粒,每次3次,每次服用1袋。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然后进行广泛性手术治疗。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瘤体最大直径和免疫功能指标;并记录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0.64%,明显高于对照组(56.25%,P0.05);两组的瘤体最大直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宫颈癌患者的瘤体最大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CD_3~+、CD_4~+、IgM、IgA、Ig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CD_3~+、CD_4~+、IgM、IgA、IgG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CD_3~+、CD_4~+、Ig M、Ig A、Ig 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3.55%(29/31)、2年生存率为83.87%(26/31)、3年生存率为77.42%(24/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菝葜颗粒联合PT新辅助化疗方案能改善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氧对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SkMs)增殖的影响及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在低氧促成肌细胞增殖中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了3、10%O2对SkMs细胞数量和增殖指数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了HIF-1α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SkMs胞浆、胞核及总HIF-1α蛋白的水平。结果:低氧组较常氧组细胞数量和增殖指数增加(P0.05);HIF-1αmRNA、总蛋白水平在常氧组和低氧组中没有明显差异,常氧下胞浆中HIF-1α蛋白水平高于胞核内,低氧下HIF-1α蛋白水平在胞核内高于胞浆。结论:低氧能够促进SkMs增殖,HIF-1α可能是通过氧浓度调控的核转位的方式参与了低氧促SkMs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17.
摘要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7例,按住院序号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新辅助化疗(静脉注射紫杉醇135 mg/m2以及奈达铂75 mg/m2)。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的宫旁累及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以及脉管浸润阳性率。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的复发率、转移率以及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3.94 %(31/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 %(24/3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宫旁累及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脉管浸润阳性率均明显较低(P<0.05);经过3年的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以及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以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给予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小干扰RNA(siRNA)对口腔鳞癌细胞(OSCC)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印迹检测OSCC和针对HIF-1α基因的siRNA导入OSCC后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用MTT法检测细胞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化疗诱导细胞凋亡的凋亡率。结果:HIF-1α在OSCC中高表达,HIF-1α-siRNA转染后HIF-1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细胞对化疗敏感性明显提高,化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针对HIF-1α基因的siRNA能明显降低HIF-1α的表达,增强化疗对OSCC的凋亡诱导作用,有效提高OSCC对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在不同月龄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HIF-1α及GLUT-1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50只,分别以1,3,6,12,18个月龄分为5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椎间盘中HIF-1α和GLUT-1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大鼠月龄的增长,其椎间盘纤维环组织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也发生变化,由低月龄组(1-3月龄)至成年组(6-12月龄)HIF-1α和GLUT-1表达逐渐减少,而老年组(18月龄)二者表达显著增加。且这种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环中HIF-1α和GLUT-1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IF-1α、GLUT-1表达水平的变化与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关系密切相关,HIF-1α可以通过上调GLUT-1等相关因子并延缓椎间盘退变,可能作为椎间盘退变治疗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理显示明显缓解的临床特征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病理明显缓解患者的预后及术后治疗。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共计413例,其中278例术前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2-3程,对术后病理提示90%缓解的2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宫颈鳞状细胞癌24例,宫颈腺癌1例,中分化者18例,高分化2例,低分化者5例;术后病理显示脉管内癌栓者一例;IB2期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7.33±2.08)岁,低于Ⅱa2/Ⅱb期患者。(2)25例患者术后均接受同手术前的化疗方案4程,随访至2017年6月,随访时间21~60个月,无一例复发或死亡,2年生存率为100%。253例病理未明显缓解患者2年生存率为82.2%,比较两组的2年生存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前新辅助化疗如果能达到病理明显缓解,提示死亡风险下降。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病理学反应可能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