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癫痫患者P-糖蛋白基因多态性(C3435T)与抗癫痫药物反应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对156例癫痫患者外周血进行分型.其中,耐药组癫痫患者85例,有效组癫痫患者71例.结果:耐药组癫痫患者CC基因型21例,占24.70%;有效组癫痫患者CC基因型19例,占26.7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结论:本研究未发现P-gpC3435T基因型与癫痫耐药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粤西地区汉族人群ABCB1基因C3435T(rs104564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耐药性癫痫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128例,包括正常对照组60例和癫痫组68例。根据患者对抗癫痫药物的反应性将癫痫组分为耐药组(30例)和药物敏感组(38例)。提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后基因测序鉴定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测定该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ABCB1基因C3435T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urg平衡,提示其来自同一孟德尔群体。正常对照组与药物敏感组及耐药组,药物敏感组与耐药组间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药物敏感组及耐药组,药物敏感组与耐药组间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ABCB1基因C3435T位点多态性分布与耐药性癫痫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粤西地区汉族人群ABCB1基因C3435T (rs104564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耐药性癫痫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128例,包括正常对照组60例和癫痫组68例.根据患者对抗癫痫药物的反应性将癫痫组分为耐药组(30例)和药物敏感组(38例).提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后基因测序鉴定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测定该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ABCB1基因C3435T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urg平衡,提示其来自同一孟德尔群体.正常对照组与药物敏感组及耐药组,药物敏感组与耐药组间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药物敏感组及耐药组,药物敏感组与耐药组间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ABCB1基因C3435T位点多态性分布与耐药性癫痫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SCN1A、MDR1 G2677TA、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左乙拉西坦(LEV)治疗效果的关系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LEV治疗的癫痫患儿22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儿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情况;治疗3个月后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两组患儿SCN1A、MDR1 G2677TA、ABCB1 C3435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癫痫患儿SCN1A rs4667869、SCN1A rs10497275、MDR1 G2677TA、ABCB1 C3435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组SCN1A rs4667869的基因型GG、GC及等位基因G分布频率高于无效组(P<0.05),基因型CC及等位基因C分布频率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SCN1A rs10497275的基因型GA及等位基因G高于无效组(P<0.05),基因型AA及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MDR1 G2677TA的基因型GT、TT及等位基因T高于无效组(P<0.05),基因型GG、AA及等位基因G分布频率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ABCB1 C3435T的基因型CC、CT及等位基因C分布频率高于无效组(P<0.05),基因型TT及等位基因T分布频率低于无效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月发作频率和出生窒息史与LEV治疗癫痫患儿疗效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N1A rs4667869、SCN1A rs10497275、MDR1 G2677TA和ABCB1 C3435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出生窒息史是LEV治疗癫痫患儿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癫痫患儿SCN1A、MDR1 G2677TA和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LEV治疗效果有关,其多种基因型是LEV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KDR rs1870377基因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氯吡格雷耐药相关性。方法:2018年5月到2021年2月选在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老年医学一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PCI术后判定氯吡格雷耐药情况,检测KDR rs1870377基因多态性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97例患者中,PCI术后氯吡格雷耐药22例(耐药组),耐药率为22.7 %。耐药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与非耐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R rs1870377基因主要包括AA、CC、CA三种基因型,两组都与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相符合,研究对象具有群体代表性。耐药组的KDR rs1870377基因CC基因型高于非耐药组(P<0.05),耐药组的等位基因C频率高于非耐药组(P<0.05)。Spearsman分析显示KDR rs1870377基因CC基因型、等位基因C与氯吡格雷耐药存在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DR rs1870377基因CC基因型、等位基因C为导致PCI术后氯吡格雷耐药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比较常见,也伴随有KDR rs1870377基因多态性,KDR rs1870377基因CC基因型、等位基因C为导致PCI术后氯吡格雷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1,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89例以铂类药物为主要化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ERCC1 Asn118Asn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89例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29.2%。携带ERCC1 CC基因型、含至少一个变异基因型(TC和TT基因型)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38.5%和61.5%(X2=2.151,p=0.142),基因型在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的分布无差异(p〉0.05)。结论:ERCC1Asn118Asn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对铂类药物化疗的敏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SLC30A8(solute carrier family 30,member 8)基因rsl3266634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对222例内蒙古地区汉族人(其中T2DM组125例,正常对照NC组97例)rsl3266634进行基因分型。结果:T2DM组中rsl3266634的C等位基因频率、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1.2%和28.4%,均显著高于NC组的53.1%和24.7%(P值均〈0.05);而T2DM组的TT基因型频率为6.4%,显著低于NC组的18.6%(P〈0.05)。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64倍(OR=1.64,95%CI=1.125-2.402)。结论:SLC30A8基因rsl3266634多态性位点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的风险等位基因,该位点C/T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T2DM具有相关性,可能是内蒙古地区汉族人T2DM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AR)基因启动区C(-106)T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235例江苏汉族人群,其中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63例,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DR)82例,正常对照组(YC)90例,用PCR-RFLP方法检测AR基因C(-106)T基因型,比较各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未发现NDR组和NC组之间AR基因C(-106)T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有显著差异(P分别为0.4505,0.7279);DR组中CT及TT基因型频率均高于NC组,CC基因型频率低于NC组(P=0.0239),DR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NC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NC组(P=0.0038)。结论:AR基因启动区C(-106)T多态性与江苏汉族人群DR相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DR的遗传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吴艳艳  吴琍  王宇  曹伟红  侯琳 《生物磁学》2012,(14):2609-2614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G1793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散发性乳腺癌易感性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200例乳腺癌患者及200例正常对照者MTHFR基因C677T、G1793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MTHFR 677TT基因型频率为25.0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50%(X2=14.401,P=0.001),CT基因型频率为44.50%低于正常对照组的54.50%,CC基因型频率在乳腺癌组和正常对照组中无差别;MTHFR 1793GA基因型频率为18.5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的8.50%(X2=8.563,P=0.003)。乳腺癌患者MTHFR 677T和1793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7.25%、9.25%,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37.75%、4.25%。MTHFR 677TT基因型携带者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是677CC基因型携带者的2.732倍(95%CI=1.418~5.051,P=0.001),MTHFR1793GA基因型携带者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是1793GG基因型携带者的2.444倍(95%CI=1.325~4.505,P=0.003)。另外,乳腺癌组中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大小相关(x2=7.431,P=0.024,MTHFR G1793A基因多态性与淋巴结转移情况(x2=8.939,P=0.011)、癌组织学分级(x2=9.983,P=0.007)相关。结论:MTHFR C677T、G1793A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乳腺癌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 的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的关系,为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寻找新的途径。方法: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45 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实验组)与40 例健康妇女(对照组)全血中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 位点1058 的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PCOS 患者的一般指标及血清学指标。按照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有无高雄激素血症比较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位点1058 C、T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T 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为7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P〉0.05);实验组非肥胖组患者中T 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为69.2%,明显高于肥胖组患者的25%(P〈0.01),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 出现T、C 基因的频率,将其分为1、2 两组,1 组出现T基因的频率的BMI(20.34± 2.47)明显低于2 组出现C 基因的频率的BMI(26.68± 5.52);PCOS 患者胰岛素抵抗组与非胰岛素抵抗组中INSR 基因外显子17 出现T、C等位基因的频率无明显差别(P〉0.05);PCOS 患者高雄激素组组与无高雄激素组中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 出现T、C等位基因的频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 中T/C 单核酸多态性表现与PCOS 患者的发病密切相关,T 等位基因的高发频率与非肥胖因型PCOS 患者的发病密切相关;瘦型PCOS 患者与肥胖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或许不同;T 等位基的高发频率与PCOS 的主要临床表现如: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并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刚  杨军  唐振旺  宁国庆  曹燕  万娟 《生物磁学》2012,(31):6011-6014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所致咳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及缓激肽β2受体(BDK-RB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汉族人群中151例由于服用ACEI引起的咳嗽患者及151例未发生咳嗽的患者的ACEI/D及BDKRB2C/T的多态性,并采用紫外法检测ACE活性。结果:发现ACE基因分布在咳嗽组中II型为47.0%,ID型为42.4%,DD型为10.6%;无咳嗽组分别为39.7%、47.0%、13.3%,两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DKRB2基因分布在咳嗽组中CC型为21.3%,CT型为50.0%,TT型为28.7%,无咳嗽组分别为22.5%、47.7%、29.8%。两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组ACE活性水平为[(28.3±10.1)U/L]明显低于无咳嗽组[(40.2±9.4)U/L],两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汉族人群中ACEI所致咳嗽与ACE基因多态性及血清ACE水平有关,BDKRB2C/T与咳嗽间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启动子-627C/A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与过敏性哮喘血清IgE、IL-10浓度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互关系。方法:从哮喘病人DNA文库中选择青岛地区过敏性哮喘病人518例和健康志愿者501例,采用PCR—RFLP方法对IL.10基因启动子.627位点多态性进行观察,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同时测定血清中总IgE、IL-10浓度和肺功能检查(FEV1、FVC、FEV1/FVC)。结果:轻度和中一重度哮喘组AA、CA和CC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8.1%、46.0%、15.9%和45.6%、46.2%和8.2%(P=0.0168,X2=8.232,df=2)。A等位基因与哮喘病轻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AA基因型哮喘病人血清的IgE浓度显著升高(P〈0.01),但其血清IL-10浓度比CC基因型携带者明显降低(P〈0.01)。结论:IL-10基因启动子-627位点多态性与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等位基因A是哮喘患病的风险基因,而等位基因C则是哮喘病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斑块变化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CXCR2基因+1235 C/T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6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和636例对照组进行检测,分析CXCR2基因+1235 C/T单核苷酸多态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同时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证实为阳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60例及对照者360例,对上述关联分析的结果进行复制实验的印证。结果:CXCR2基因+1235 C/T单核苷酸多态三种基因型(CC型,CT型和TT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9.3%,45.3%和15.1%,在对照组分别为41.7%,47.2%和11.1%,CXCR2基因+1235 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对照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校正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后,CXCR2基因+1235 C/T多态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CXCR2基因+1235 C/T多态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存在相关关系,CXCR2基因+1235 C/T多态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基因18号外显子54G/C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汉族人群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2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212例健康受试者SREBP-1c基因18号外显子54G/C位点进行分析,同时进行血糖及血脂水平检测。数据处理利用PEMS for windows3.1软件包完成,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样本的群体代表性,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比较用x。检验,连续变量的比较用t检验。结果:SREBP-1c基因18号外显子54G/C在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型13.04%和4.25%,CG型34.78%和36.32%,GG52.17%和59,43%,两组CC基因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GC和GG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间血糖、血脂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C可能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并可影响病人的血糖、甘油三酯代谢。  相似文献   

15.
分析大规模日本人群的G蛋白β亚单位基因(GNB3,C825T-Gprotein β3 subunit C825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采集日本同一个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共4,830例,其中高血压组(HT:2,092例),正常血压组(NT:2,738例)。对体检对象做: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等环境因素和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液生化指标的测量。并用Taqman—PCR化学分析方法对GNB3基因的C825T多态性进行分型检测。GNB3基因的C825T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规律。在HT与NT之间,CC、CT、TT遗传表型的频率为NT:24.8%,47.8%和27.4%;HT:22.9%,51.7%和25.4%。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NT:48.72%及HT:48.78%;C825T基因型在HT及NT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基因型频率CC/CT+TT:P=0.027;OR:1.169;CI95%:1.019~1.341;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C,T:P=0.001;OR:1.154;CI95%:1.064—1.252。CT+TT基因型携带者发生EH病的危险性为CC基因型携带者的1.169倍(OR)。GNB3基因的C825T的T等位基因EH发病危险是C的1.154倍。GNB3的C825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日本人群EH的一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人群中IL-10-819 C/C和TNF-α-1031 C/C基因型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确定携带以上该基因型的的人群罹患胃十二指肠疾病易感性的风险性。为临床诊断和预防这些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H.pylori阳性的48例慢性胃炎患者,4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1例胃溃疡患者,43例胃癌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2种基因型分别采用普通PCR和多重引物特异PCR法检测。结果在胃炎组中TNF-A-1031各基因型的频率(T/T,50%;T/C,40%;C/C,10%)与对照组(T/T,73%;T/C,25%;C/C,2%)比较,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75,P0.05)。在胃溃疡组中TNF-A-1031各基因型的频率(T/T,49%;T/C,43%;C/C,8%)与对照组(T/T,73%;T/C,25%;C/C,2%)比较,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4,P0.001)。在十二指肠溃疡组中TNF-A-1031各基因型的频率(T/T,72%;T/C,26%;C/C,2%)与对照组(T/T,73%;T/C,25%;C/C,2%)比较,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0,P0.05)。在胃癌组中TNF-A-1031各基因型的频率(T/T,50%;T/C,41%;C/C,9%)与对照组(T/T,73%;T/C,25%;C/C,2%)比较,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与携带TNF-A-1031 T/T者比较,携带TNF-A-1031 C/C者发生胃炎的危险性为OR=7.60(95%CI:1.38-41.77);与携带TNF-A-1031 T/T者比较,携带TNF-A-1031 C/C者发生胃溃疡的危险性为OR=5.84(95%CI:1.00-33.84);与携带TNF-A-1031 T/T者比较,携带TNF-A-1031 C/C者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危险性为OR=7.94(95%CI:1.44-43.67);与携带TNF-A-1031 T/T者比较,携带TNF-A-1031 C/C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为OR=6.95(95%CI:1.19-40.63)。在疾病组和对照组中IL-10-819的各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1031基因多态性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胃癌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