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六氯苯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5%CO2 37℃恒温条件下,将PC-12细胞培养于含10%灭活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0、1、10、20、100、200μmol.L-1六氯苯处理组,每组设3组复孔,培养24 h后应用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进行六氯苯对PC-12细胞增殖和毒性分析;流式细胞术FITC-An-nexin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染色及倒置荧光显微镜拍摄细胞平片,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PLCγ及ERK蛋白磷酸化表达变化。结果:随着六氯苯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呈剂量依赖关系;Hoechst33258染色可见细胞核膨大、染色质边集浓染等凋亡特征;与对照组相比p-PLCγ及p-ERK1/2表达均降低,呈剂量依赖效用。结论:六氯苯能够诱导PC-12细胞凋亡,p-PLCγ及p-ERK1/2信号通路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03)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促凋亡作用及对Smac、caspase-9、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经As20,处理,共分为四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采用MTT、Hoechst33258染色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其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凋亡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以及诱导凋亡作用;采用Westem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Smac、caspase-9、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MTT显示:As203在体外能明显抑制SMMC-7721的生长,具有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chst33258显示细胞呈明显的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具有剂量依赖性;AnnexinV-FITC/PI双染法显示:As203作用24小时可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69±0.58),其余三组(4.01±0.58)、(5.99±1.69)、(9.26±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显示:As2O3作用SMMC-7721细胞24小时,Smac、caspase-9、caspase-3表达上升,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的As203能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mac、caspase-9、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沙蟾毒精(Arenobufagin,ArBu)对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ArBu对肺癌PC-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发现ArBu各浓度组在不同时间点均对PC-9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经Hoechst 33258染色的细胞形态,结果显示ArBu给药组细胞减少且出现了染色质固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说明ArBu诱导了细胞凋亡。进一步,流式细胞检测仪结果显示细胞凋亡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rBu抑制EGFR/RAF/MEK/ERK信号通路蛋白的磷酸化,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上述实验结果表明,ArBu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PC-9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可作为抗非小细胞肺癌的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抑制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V-304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HGF对AGEs作用后ECV-304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通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AnnexinV-FITC/PI双染标记的细胞凋亡率,检测HGF对AGEs诱导ECV-304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HGF能明显降低AGEs对ECV-30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GE诱导培养的ECV-304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ECV-304细胞凋亡率与AGEs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加入HGF处理后可显著降低不同时间的内皮细胞凋亡率;HGF作用ECV-304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AGEs能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而HGF能部分抑制AGEs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E.coli)感染与人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凋亡的关系及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表达的变化。方法以Annexin V 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为指标,研究E.coli感染对人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当细胞与细菌浓度比较低时(1:10)可引起部分细胞凋亡,Annexin V 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当细胞与细菌浓度比为1:20,1:50及1:100时,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01)。NF-κB的表达随着E.coli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E.coli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U937细胞凋亡,在此过程中NF-κB的表达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稳定过表达Ankyrin repeat domain 49(ANKRD49)的GC-1(小鼠精原细胞)细胞模型,探讨ANKRD49过表达对GC-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0J/m~2紫外线(UV)刺激GC-1细胞2 min诱导凋亡,分别利用流式细胞术、Hoechst33258染色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过表达ANKRD49对GC-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核浓缩情况和凋亡相关蛋白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Cleaved-Caspase-3、Bcl-xL和Bax的表达变化,以反映ANKRD49对GC-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稳定过表达ANKRD49的GC-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率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空载体组和裸细胞组(P0.05)。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ANKRD49稳定过表达组细胞的凋亡百分比明显低于其它组(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ANKRD49稳定过表达组Cleaved-PARP、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cl-x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NKRD49过表达可抑制UV诱导的GC-1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促进Bcl-xL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探讨蚕蛹复合氨基酸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作用.实验经MTT法检测药物对人正常肝脏细胞株QSG-7701的毒性后,计算药物安全浓度.将不同浓度的蚕蛹复合氨基酸与人肝癌细胞SMMC-7721共培养,采用MTT法测定OD值,评定蚕蛹蛋白复合氨基酸对肝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经Hoechst33258染色和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以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法测定细胞周期和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蚕蛹蛋白复合氨基酸的最大无毒浓度为10 mg/mL.不同浓度的蚕蛹蛋白复合氨基酸对SMMC-7721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Hoechst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结果亦证实,蚕蛹复合氨基酸能显著促进SMMC-7721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梓醇对氧糖剥夺诱导PC1 2 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梓醇对氧糖剥夺(OGD)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Hoechst 33258 DNA染色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细胞活性;化学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以及P53和Bcl-2蛋白。结果:OGD可导致PC12细胞活力明显下降,LDH释放量增加、P53蛋白表达上升,Bcl-2蛋白表达下降。梓醇可明显改善细胞形态结构,显著降低LDH释放量、降低P53蛋白的表达,提高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结论:梓醇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pcsk9基因沉默后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THP-1源性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用不同浓度oxLDL 处理THP-1源性巨噬细胞48 h,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csk9 mRNA、NARC-1蛋白的表达.应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3对pcsk9 siRNAs进THP-1源性巨噬细胞中,筛选出最有效的siRNA再转染入THP-1源性巨噬细胞,24 h后加入oxLDL处理 48 h,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评价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计数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发现,75 mg/L oxLDL处理THP-1源性巨噬细胞48 h后,Hoechst33258染色可见大量凋亡细胞.同时RT-PCR、Western blot检测发现,pcsk9 mRNA和NARC-1蛋白质表达量均随oxLD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75 mg/L oxLDL组增加最明显.不同浓度siRNA转染THP-1源性巨噬细胞后,RT-PCR筛选出3对siRNAs的终浓度为80 nmol/L均可出现明显的沉默效应.选取此浓度在蛋白质水平检测基因抑制情况,筛选出最有效的一对siRNA.将筛选出来的siRNA转染细胞24 h后,再用oxLDL处理48 h,Hoechst33258染色及流式细胞计数结果显示,转染siRNA组凋亡明显被抑制.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浓度范围内,随着oxLDL浓度增加pcsk9的表达随之增加,同时,THP-1源性巨噬细胞凋亡也明显增加,75 mg/L oxLDL最明显,pcsk9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也在该浓度最高.提示pcsk9 siRNA能有效抑制pcsk9基因的表达,从而有效抑制由oxLDL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pcsk9 siRNA对oxLDL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pcsk9基因沉默后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oxLDL)诱导THP-1源性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用不同浓度oxLDL处理THP-1源性巨噬细胞48 h,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csk9 mRNA、NARC-1蛋白的表达.应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3对pcsk9 siRNAs进THP-1源性巨噬细胞中,筛选出最有效的siRNA再转染入THP-1源性巨噬细胞,24 h后加入oxLDL处理48 h,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评价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计数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发现,75 mg/L oxLDL处理THP-1源性巨噬细胞48 h后,Hoechst33258染色可见大量凋亡细胞.同时RT-PCR、Western blot检测发现,pcsk9 mRNA和NARC-1蛋白质表达量均随oxLD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75 mg/LoxLDL组增加最明显.不同浓度siRNA转染THP-1源性巨噬细胞后,RT-PCR筛选出3对siRNAs的终浓度为80 nmol/L均可出现明显的沉默效应.选取此浓度在蛋白质水平检测基因抑制情况,筛选出最有效的一对siRNA.将筛选出来的siRNA转染细胞24 h后,再用oxLDL处理48 h,Hoechst33258染色及流式细胞计数结果显示,转染siRNA组凋亡明显被抑制.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浓度范围内,随着oxLDL浓度增加pcsk9的表达随之增加,同时,THP-1源性巨噬细胞凋亡也明显增加,75 mg/L oxLDL最明显,pcsk9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也在该浓度最高.提示pcsk9 siRNA能有效抑制pcsk9基因的表达,从而有效抑制由oxLDL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体外不同浓度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Z)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的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比色实验、集落形成实验、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罗格列酮0.08μmol/L,0.4μmol/L,2μmol/L,10μmol/L,50μmol/L,作用于SGC7901细胞,对细胞增殖,细胞形态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ROZ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以及SGC7901细胞集落的形成,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50μmol/L。透射电镜低倍镜以及高倍下可见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ROZ可抑制SGC7901细胞,引起G0/G1期细胞大量增加,S期细胞减少,且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结论:ROZ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这种作用与其诱导细胞周期G0/G1期的停滞和诱导凋亡作用有关。因此,ROZ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辅助用药亦或治疗药,PPARγ有潜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康莱特联合顺铂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Siha细胞,分别将康莱特(浓度为1,2,4,6,8 mg/mL),顺铂(浓度梯度为1.5,3,6,9,12μg/mL),单独作用于宫颈癌SiHa细胞,加药24h、48h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康莱特组和顺铂组细胞24h凋亡率,选取合适的药物浓度(康莱特6 mg/mL,顺铂3μg/mL),进行联合用药,加药24h、48h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h细胞凋亡率。结果:①MTT法显示加药后两组的24h、48h,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②联合用药时,细胞的抑制率和凋亡率要显著高于单独用药(P0.01)。结论:康莱特、顺铂单独或联合作用均能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且康莱特联合顺铂的作用要显著高于单独用药,康莱特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二苯乙烯苷(TSG)对H20: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探明二苯乙烯苷抗氧化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H20:组、辛伐他汀组、TSG组,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ICAM-1及VCAM-1mRNA与其蛋白的表达。结果:200μmol·L。的H202作用内皮细胞24h后。ICAM.1和V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200μmol·L。的H202作用前用1μmol·L^-1二苯乙烯苷预处理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h,结果显示二苯乙烯苷能抑制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ICAM-1、VCAM-1的mRNA和VCAM-1的蛋白水平表达,与H2O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H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ICAM-1和VCAM-1的mRNA及其蛋白水平表达降低,与H20: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实验结果表明二苯乙烯苷可抑制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VCAM-1表达。结论:二苯乙烯苷可通过降低细胞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保护氧化应激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4.
以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N-(3-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APMA)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为原料,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设计合成P(HPMA-APMA)-ATRA,并用核磁共振氢谱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相比于单体ATRA,聚合物的水溶性显著增加,同时可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评估聚合物和单体ATRA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者对HL-60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表面抗原CD11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结合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法评估聚合物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显示,聚合物比单体ATRA具有更强的细胞生长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03和4.09μmol/L;聚合物还具有更高的G0/G1期细胞阻滞效应,1.2μmol/L时,聚合物比单体ATRA的G0/G1期细胞率高出17.7%;同样,0.4μmol/L聚合物与2.4μmol/L单体ATRA诱导HL-60的NBT还原能力相当,0.8μmol/L聚合物与2.4μmol/L单体ATRA诱导HL-60细胞表面抗原CD11b表达相当,表明聚合物比单体ATRA具有更强的诱导HL-60细胞向粒细胞分化的能力,其药效增强3~4倍.  相似文献   

15.
王恒  李亚玲  代维栋  王萍  李江鹏 《生物磁学》2014,(23):4451-445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galectin-3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SiHa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对照组、白藜芦醇处理组及[白藜芦醇+galectin-3(5、10、20μg/mL)]共5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300μmol/L白藜芦醇及[300μmol/L白藜芦醇+Galectin-3(5、10、20μg/mL)]处理。48小时后,分别收集各组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Caspase-3活性试剂盒测定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测定细胞内galectin-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00μmol/L的白藜芦醇明显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并显著增加其凋亡水平,同时减少了细胞内galectin-3的蛋白表达。在白藜芦醇处理的同时,给予5、10及20μg/mL的Galectin-3,随着Galectin-3蛋白浓度的增加,SiH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降低,凋亡水平也逐渐下降,但是VEGF-R3受体的磷酸化水平却逐渐升高。结论:白藜芦醇通过降低galectin-3的表达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常见凋亡诱导剂顺铂(Cisplatin)诱导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凋亡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抗凋亡基因在细胞凋亡中的分子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顺铂处理Veto细胞48h,用噻唑蓝(MTT)比色法、Gimesa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处理后细胞的生长活力和凋亡情况。结果:以未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1、2、3、4,5μg/mL的顺铂处理的Vero细胞生存率分别为(79.02±6.10)%、(68.84±4.42)%、(56.66±4.07)%、(46.83±3.76)%、(29.04±5.93)%(P〈0.01);经顺铂诱导后细胞形态学发生明显改变,出现膜小泡和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细胞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0、1、2、3、4、5μg/mL的顺铂处理的Vero细胞后凋亡率分别为1.66%±0.19%、16.65%±1.26%、24.82%±1.03%、36.22%±1.04%、48.49%±1.24%、43.34%±1.17%(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顺铂诱导非洲绿猴肾细胞凋亡模型,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目的基因在Vero细胞凋亡作用的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黄瓜‘津研四号’幼苗为试材, 采用Hoagland营养液栽培, 研究了不同浓度(0、0.01、0.1、1和10 μmol·L-1) IAA处理对50 mmol·L-1 NaHCO3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碱胁迫对黄瓜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0.01-1 μmol·L-1外源IAA处理可显著增加黄瓜幼苗的生物量; 使叶中Na+积累降低, K+积累增加, 且IAA的缓解效果具有浓度效应。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 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增加, 以1 μmol·L-1 IAA处理的效果最好。添加1 μmol·L-1外源IAA显著提高了碱胁迫下黄瓜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及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 降低了碱胁迫诱导的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反应; 而10 μmol·L-1外源IAA处理则加剧碱胁迫对黄瓜幼苗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法,以“改良毛粉802F1”番茄为材料,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为一氧化氮(N0)供体,研究外源N0对铜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构型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0μmol·L-1的铜胁迫下,外施100μmol·L-1 SNP能够显著增加番茄幼苗植株的生物量、株高和茎粗,提高根系活力,改善根系构型中的根长度、根平均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缓解番茄幼苗亚细胞结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核膜)的改变,维持番茄幼苗组织结构的稳定,减缓铜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添加NO清除剂牛血红蛋白后,能显著消除NO的缓解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徐强  董大海  徐文 《生物磁学》2011,(3):435-440
目的:以鼠嗜铬神经瘤细胞(PC12)为模型,筛选锰对神经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时间及剂量,观察锰作用下PC12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与细胞形态学、生化指标改变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p38MAPKs)的活化表达。方法:用200,400,600,800μmol/LMnCl2的培养液,分别作用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1,2,3,4d后,用MTT筛选锰的细胞毒性剂量;测定200-600μmol/L MnCl2作用4d后,PC12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MnCl2对PC12细胞基因组DNA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p-p38。结果:MTT实验显示200~800μmol/LMnCl2作用1,2,3,4d对PC12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趋势,600μmol/LMnCl2作用4d对PC12的抑制率可达50%以上。200-600μmol/LMnCl2作用于细胞4d后,随着浓度的升高,还原型GSH逐渐降低,MDA的含量逐渐升高;600μmol/LMnCl2作用4d电镜可见细胞凋亡,同样条件下细胞DNA碎片化。Western-blot实验显示600μmol/LMnCl2作用1,2,3,4dp-p38逐渐升高,3d时较对照组增加6.6倍(n=3,p〈0.05),200,400,600μmol/L MnCl2作用4d时,磷酸化蛋白38(p-p38)也逐渐升高,400μmol/L MnCl2作用4d时较对照组升高了4.7倍(n=3,p〈0.05)。结论:PC12细胞在锰作用下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上调p-p38,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增殖抑制。  相似文献   

20.
林辉  常徽  糜漫天 《生物磁学》2009,(8):1416-1418,1474
目的:观察2’-羟基二氢黄酮诱导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过程中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ASY-TT亚流式细胞术测定2’-羟基二氢黄酮对HL-6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凋亡变化;化学比色法测定2’-羟基二氢黄酮作用后,HL-60细胞胞内抗氧化酶SOD、CAT、GSH—Px的活性变化。结果:2’-羟基二氢黄酮显著降低HL-60细胞存活率,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凋亡分析结果显示,20μM的2’一羟基二氢黄酮作用HL-60细胞后,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并在12h后显著高于作用前水平;酶活性检测表明,20μM2’一羟基二氢黄酮作用后,HL-60细胞胞内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著升高。结论:2’-羟基二氢黄酮显著降低白血病HL广60细胞存活率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中伴随着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