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检测prostasin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rostasin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发检测组织prostasin在20例正常卵巢组织、4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以及26例卵巢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各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并通过ELISA法检测26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prostasin水平,探讨血清prostasin与组织prostasin的相关性。结果:prostasin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无表达,在卵巢良性及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4.00%和7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37,P<0.005);prostasin表达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01,P=0.002),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154);血清prostasin在卵巢上皮性癌组为14.07μg/ml,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0.001);卵巢癌组术后7天血清prostasin水平7.88μg/ml,明显低于术前(P=0.000);术前血清prostasin浓度与组织prostasin表达呈线性相关(r=0.601)。结论:prostasin对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MKP-1及p-ERK1/2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相关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atase-1, MKP-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ion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p-ERK1/2)曲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实验依据。选取64例上皮性卵巢癌、35例卵巢上皮性交界瘤及32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的组织,另选取26例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进行MKP-1及p-ERK1/2的免疫组化分析,并同时对其中部分病例进行上述蛋白的Western—blot研究。结果显示正常卵巢、良性肿瘤、交界瘤及卵巢癌组织MKP—1的表达依次递减,各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FIGOⅢ期与Ⅳ期卵巢癌组织MKP-1的表达显著低于Ⅰ期与Ⅱ期卵巢癌组织(P〈0.01);而p-ERK1/2在正常卵巢、良性肿瘤、交界瘤及卵巢癌组织的表达依次递增.各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FIGOⅢ期与Ⅳ期卵巢癌组织P~ERK1/2的表达显著高于Ⅰ期与Ⅱ期卵巢癌组织(P〈0.01)。且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均显示MKP-1与p—ERK1/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r=-0.90,P〈0.01及r=-0.78,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MKP-1与p—ERK1/2的异常表达可能跟上皮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它们之间的表达失衡可能是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洪彩  陈勤  刘宁  郑建彬  孙晓勤 《生物磁学》2011,(24):4932-4935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aspin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5例上皮性卵巢癌中maspin蛋白与VEGF-C的表达情况,以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作为对照。结果:maspin和VEGF-C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82.7%,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13.3%、20%)和正常卵巢组织(0%、0%),maspin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FIGO分期高、组织学分级高、腹水形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与FIGO分期高、淋巴结转移和腹水形成有关;上皮性卵巢癌中maspin蛋白与VEGF-C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maspin和VEGF-C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上调,在卵巢上皮性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WT-1和Smac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0例正常卵巢组织,4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60例全面分期手术治疗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WT-1、Smac蛋白的表达,并分析WT-1、Smac蛋白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WT-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或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P0.05);Smac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或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WT-1、Sma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且上皮性卵巢癌中WT-1、Smac蛋白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性(r=-0.35,P0.05)。结论:WT-1蛋白高表达或Smac蛋白低表达可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WT-1、Smac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程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
吕腾  姚勤  戴淑真  王丽  李燕 《生物磁学》2011,(13):2511-2515,2466
目的:探讨微小RNA-141(miR-141)在卵巢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作为肿瘤标记物早期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RT—PCR)检测16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和4例正常人卵巢组织及血清标本中miR-141的表达;检测4例良性卵巢肿瘤血清中miR-141的表达。结果:miR-141在卵巢癌患者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2.846±76.671)显著高于正常人(2.869±3.201)(P〈0.05);miR-141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相对表达量(31.581±52.885)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0.668±1.196)和正常人(1.690±1.697)(P〈0.05),后两组间表达无差异(P〉0.05);miR-141表达随卵巢癌临床分期的进展呈上升趋势(P〈0.0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与组织分级和CA125的升高无关(P〉0.05)。在组织中miR-141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miR-141可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miR-141用于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敏感性和特异度较高,有望成为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TaqmanqPCR技术检测CDl47/basigin剪接变异体在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CDl47/basigin剪接变异体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TaqmanqPCR检测CDl47/basigin剪接变异体在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分布;进一步通过收集32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与26例正常卵巢组织,提取组织RNA,反转录cDNA,TaqmanqPCR检测CDl47/basigin剪接变异体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basigin-2,basigin-3和basigin-4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主要以basigin-2为主;TaqmanqPCR检测到三种剪接变异体在不同卵巢癌细胞系中表达不同,basigin-2在卵巢癌细胞系中较basigin一3,basigin-4表达较高,basigin一4较basigin.3略高;Basigin.2剪接变异体在高转移Ho.8910pm细胞中表达较高,在低转移HO一8910细胞中表达较低。组织TaqmanqPCR检测basigin-2和basigin-4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值分别为〈0.0001和0.0261),basigin.3的表达水平略有升高(P=0.2616),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剪接变异体在卵巢癌组织中较正常卵巢组织表达上调。CDl47/basigin.2在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中高表达,在低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中低表达,且表达强度与上皮性卵巢癌的转移相关;探讨CDl47/basigin一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高表达,为卵巢癌的进一步治疗开辟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在卵巢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技术检测96例女性血清中HMGB1水平,其中盆腔肿物住院患者66例按照术后病理结果分为卵巢良性肿瘤组40例和卵巢癌组26例,健康女性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一步检测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癌组HMGB1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B1测定有助于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马水根  杨进  廖革望  史彩霞 《生物磁学》2009,(14):2663-2666,F0002
目的:研究FLIP、FADD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法检测44例上皮性卵巢癌及1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FLIP、FADD的表达,并检测上皮性卵巢癌中PCNA的表达,分析FLIP,FADD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及PCNA表达的关系。结果:FLIP、FADD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IP,FADD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FLIP、FADD在I—II期中的阳性表达率,与III.IV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IP、FADD在病理组织学-1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与2—3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IP、FADD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FLIP表达与PCNA表达成线性正相关,r分别0.880和0.564;FADD表达与PCNA表达成线性负相关,r分别为-0.591和-0.683。结论:FLIP、FADD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扰素介导的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IFITM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2例正常卵巢、21例卵巢良性肿瘤、1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8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IFITM1的蛋白表达,同时分析IFITM1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Western blotting显示卵巢上皮性癌和卵巢交界性肿瘤中IFIT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免疫组化显示在正常卵巢组织中IFITM1阳性表达率为41.7%(5/12),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71.4%(15/21),在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为72.2%(13/18),在卵巢上皮性癌中为77.6%(66/85),IFITM1蛋白表达强度在正常卵巢、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上皮性卵巢癌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TM1蛋白表达与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FIGO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腹水无明显相关性。化疗敏感组和耐药组的IFITM1表达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ITM1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升高,并与卵巢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耐药性产生有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IFITM1在卵巢癌诊治及化疗中的应用前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aspin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5例上皮性卵巢癌中maspin蛋白与VEGF-C的表达情况,以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作为对照。结果:maspin和VEGF-C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82.7%,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13.3%、20%)和正常卵巢组织(0%、0%),maspin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FIGO分期高、组织学分级高、腹水形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与FIGO分期高、淋巴结转移和腹水形成有关;上皮性卵巢癌中maspin蛋白与VEGF-C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maspin和VEGF-C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上调,在卵巢上皮性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PDCD4和DNMT1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正常卵巢、25例卵巢良性肿瘤、4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DCD4和DNMT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及良性卵巢组织中PDCD4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癌组(P0.05),卵巢癌的FIGO分期越高,PDCD4的表达越低,卵巢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越低,PDCD4的表达也越低,PDCD4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组织类型、腹水、年龄、是否绝经无关。正常及良性卵巢组织中DNMT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卵巢癌组(P0.05),卵巢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越低,DNMT1的表达越高,但其与卵巢癌的FIGO分期、组织类型、腹水、年龄、是否绝经均无关。卵巢癌中DNMT1的与PDCD4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PDCD4和DNMT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DCD4的表达下调和DNMT1的表达上调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琴琴  辛晓燕  孙建伟  王德堂  宋晖  郭会灵 《生物磁学》2009,(14):2676-2678,F0003
目的:探讨DKK-1在卵巢上皮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80例卵巢上皮肿瘤手术标本进行DKK-1蛋白表达的测定。结果:DKK-1在卵巢上皮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0.9%,其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的阳性表达率为46.7%,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阳性表达率为80.0%,DKK.1低表达与卵巢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不同细胞分化等级与临床分期间DKK-1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KK—1蛋白的表达下降可能是上皮性卵巢癌发生转移的一个早期事件,有望成为预测卵巢癌发生转移及判断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血清及乳腺组织中结合素4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三院收集的40例乳腺癌患者和2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乳腺癌组、乳腺良性肿瘤组,采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对所选择的血清及组织标本中nectin-4及血清中癌胚抗原(CEA)、CA1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nectin-4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组织(P〈0.05);nectin-4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但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Her-2、ER和PR的表达均显著相关(P〈0.05)。②乳腺癌组血清nectin-4表达水平最高,为238+4.95pg/ml;乳腺良性病变组为1205:3.28pg/ml;正常对照组为104±5.86pg/ml,三者之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正常对照组、乳腺良性病变组比较,乳腺癌组血清CEA、CAl53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④nectin-4、CEA和CA153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31.67%、43-33%、28.33%,特异性分别为92.50%、95%、95%,三者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较单独检测显著升高(P〈0.05),可达81.67%。结论:Nectin-4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Her-2、ER和PR的表达均呈显著相关,通过联合检测血清nectin-4、CEA和CA153水平可显著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有助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中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面分期手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50例卵巢上皮癌组织标本,并以同期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行子宫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正常卵巢组织的150例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卵巢上皮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蛋白印迹法检测1NG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阳性率为42.7%(64/15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4%,6/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的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阴性或弱阳性;1NG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阴性的卵巢上皮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阳性;在64例1NG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强度与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r=-0.435,P〈0.05)。卵巢上皮癌组织中,1NG4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随着手术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增加(P〈0.05);卵巢透明细胞癌(55.6%,10/18)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59-3%,16/27)中ING4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浆液性囊腺癌(33.9%,20/59)和粘液性囊腺癌(39.1%,18/46)(P〈0.05);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患者的年龄、有无腹水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可能促进了其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失活,进而促进了卵巢上皮癌的生长和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9例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患者术前血清TSH、甲状腺B超,手术记录、术后病理诊断报告。根据术后病理报告判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分析术前血清TSH水平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不同分布。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前血清TSH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2.179±2.017vsl.259±0.884μIU/mL),P〈0.001;在DTC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较Ⅰ、Ⅱ期以及肿瘤直径≥1cm较〈1cm的患者术前血清TSH明显升高(均P〈0.001)。结论:术前血清TSH水平是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倪田根  祝秉东  周欣  王娜  曾峰  关泉林 《生物磁学》2011,(20):3871-387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烯醇化酶-α(enolase-α,ENOD、肿瘤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pyruvatekinase,M2-PK)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分别对55例胃癌组织和23例胃良性病变组织切片染色,观察胃癌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EN01、M2.PK的表达情况及分析两者临床病理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EN01阳性表达率为67.3%(37/55),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30.4%(7/23)(P〈0.01),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显著相关(均P〈0.05)。M2-PK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43/55),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织39.1%(9/23)(P〈0.01),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显著相关(均P〈0.05)。胃癌组织中EN01与M2-PK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29,P〈0.05)。结论:EN01和M2-PK的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联合检测两种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临床判断胃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