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和依那西普联合使用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AA大鼠关节炎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来氟米特组、依那西普组、来氟米特联合依那西普配伍组;采用关节炎指数评分法评价大鼠关节炎症程度,半定量RT-PCR和放射免疫法检测滑膜组织及血清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滑膜组织中MMP-3含量。结果:①相较于AA模型组,来氟米特组、依那西普组和配伍组中大鼠的A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其中以配伍组关节炎指数为最低(P<0.05)。②模型组大鼠血清及滑膜组织的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后各组的IL-1β和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并以配伍组降低最为明显(P<0.01或P<0.05);③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MMP-3表达阳性密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后各组的MMP-3阳性密度降低(P<0.01),其中配伍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来氟米特组和依那西普组(P<0.01)。结论:来氟米特和依那西普联合使用可明显减轻AA大鼠的关节炎症,降低血清和滑膜组织中IL-1β和TNF-α水平,减少滑膜中MMP-3的表达,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来氟米特或依那西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粉防己碱处理组(Tet)。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脑组织中IL-1β、TNF-α和IL-8的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脑组织中IL-1β、TNF-α表达迅速升高,IL-8表达稍滞后;Tet组中脑组织中此三个因子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粉防己碱抑制大鼠脑组织缺血佴灌注早期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对缺血佴灌注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姜黄素诱导大鼠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对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μM、20μM和30μM干预Kupffer细胞8h,诱导Nrf2核转位水平;将Kupffer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未加姜黄素和LPS,LPS组用10μg/mL的LPS加入Kupffer细胞培养液共同培养2h;干预组用30μM姜黄素干预8h后,余处理同LPS组。Western blot检测Nrf2核转位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MDA、GSH水平,ELISA法检测上清液TNF-α和IL-6,放免法检测IL-1β。结果:①姜黄素诱导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核转位水平随浓度增加而增高。②LPS组MD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MDA水平较LPS组显著降低(P〈0.01),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PS组GSH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干预组GSH水平较LPS组显著升高(P〈0.01),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LPS组上清液TNF-α,IL-1β和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姜黄素通过诱导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降低LPS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抑制Kupffer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血清内TNF-α的来源及不同时间点的水平变化。方法取30只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AHF组,n=30),于建模3h、6h、12h、24h、48h、72h各取5只动物检测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动物血清中TNF-α水平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动物肝、肺组织内TNF-α的表达。另取30只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N组,n=30)。结果AHF组各时间点血清ALT的增高与N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内炎细胞浸润、坏死明显;AHF组与N组相比血清内TNF-α的增高在3h(P〈0.01)、6h(P〈0.05)有统计学差异;AHF组肺组织与N组相比TNF-α的表达在3h、6h、12h(均为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AHF模型;TNF-α在此模型的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肺脏可能是血清内TNF-α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试验以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电针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针刺早期干预高血脂症在脑血管病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预防高质血症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FeCl3化学诱导大脑中动脉血栓闭塞模型法,将高脂血症大鼠造成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电针术前干预及脑缺血后全程治疗,通过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脑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与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组比较,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早期电针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下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晚期电针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与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晚期电针治疗组比较,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早期电针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介素-1β(IL-1β)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值有下降。结论:电针治疗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过度表达产生抑制作用,减轻脑缺血损伤后炎症反应,尤其早期治疗组明显优于晚期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ETN)对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CIA)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n=10):(1)对照组;(2)生理盐水治疗组(NS组);(3)(0.5 mg/kg)依那西普治疗组(ETN组)。其中(2)和(3)组的鼠在炎症分值达到两分及以上时随机分组开始治疗。药物采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诱导Wistar大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每周测量足趾容积和体重,治疗4周后处死,ELISA检测血清TNFα、Ang-1、IL-1β、IL-6、IL-8水平;取足趾部位肌肉提取胞浆和胞核蛋白,Western blot检测NF-κB含量及其亚细胞定位。结果:依那西普治疗组较之生理盐水治疗组能显著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症状、降低TNFα以及下游炎症因子水平(P0.05);能抑制炎症状况下NF-κB的核内定位增加、胞浆定位减少的状况。结论:依那西普可通过抑制TNFα/NF-κB信号通路缓解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工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12.5%CCh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mg·kg^-1)或溶媒,每日一次,直至8或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并用Meta Morph图像分析系统计数α-SMA阳性细胞数、对TGF-β1。及TβRⅠ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2.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活化的HSC(即α-SMA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3.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可能是护肝片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TNF-α,IL-6的变化,评价乌司他丁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i健康Wistar大鼠84只,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60min制作肠缺血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C),肠缺血再灌注组(I),UTI治疗组(u)。根据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又将I组和U组分成0min、2h和6h组。I组、U组于手术前经尾静脉分别注入生理盐水2mL、乌司他丁5×10^4U/kg,假手术组仅分离SMA,不夹闭血管。于各时点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TNF-α、IL-6含量。结果:肠缺血再灌注各时相点均引起血清TNF-α、IL-6的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点TNF-α值显著升高(P〈0.01),IL-6显著升高(P〈0.01)。u组0min、2h血清TNF-α值低于相应时点的I组(P〈0.01);U组0min、2h、6h血清IL-6值低于相应时点的I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蜂胶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研究蜂胶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的影响,对脑组织内IL-1β、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蜂胶黄酮能够减少MCAO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P〈0.05)。结论蜂胶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坏死血管平滑肌细胞释放IL-1β对周围正常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无血清低糖低氧条件下培养细胞,建立细胞坏死模型,收集坏死细胞培养上清液,用于干预正常血管平滑肌细胞。实验设坏死上清组(NCS)、IL-1β组、NCS+IL-1RA组和对照组(Control)。Tran-swell小室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和迁徙能力,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MMP-2和MMP-9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NF-κB的激活情况。结果NCS组和IL-1β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CS+IL-1RA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低于NCS组和IL-1组(P〈0.05);对照组和NCS+IL.1RA组NF-κB、MMP-2和MMP-9均显著低于NCS组和IL-1β组(P〈0.05),IκB显著高于NCS组和IL-1β组(P〈0.05)。使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处理后,NCS组和IL-1β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性降低(P〈0.01);MMP-2和MMP-9的表达也显著性减少(P〈0.01)。结论坏死血管平滑肌细胞能够上调MMP-2和MMP-9的表达,促进正常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且这种促进作用与IL-1β的大量释放诱导NF-κ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小剂量肝素对急性肺损伤(ALI)时氧化应激,TNF-α和IL-1β变化的干预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n=8):①生理盐水对照组(NC),②油酸损伤组(OA),③氨溴索+小剂量肝素治疗组(AH)。各组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6 h采血及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实验结束后肉眼观察肺病理改变,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以及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检测肺组织原位凋亡细胞变化、肺组织湿干比(W/D),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光镜,电镜观察结果以及W/D提示氨溴索+小剂量联合治疗减轻了ALI造成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②OA组中显著降低的PaO2均在AH组明显升高(P〈0.01)。③抗氧化指标GSH-Px和SOD活力检测,发现AH组比OA组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或P〈0.05),而氧化性指标XO活力和MDA含量则较OA组显著降低(P〈0.01)。④除给药前IL-1β外,在OA组中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NC组(P均〈0.01),但在AH组中有显著的降低(P〈0.01)。⑤AH组凋亡指数(AI)比OA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OA致ALI时,TNF-α和IL-1β明显升高,参与了ALI的发生与发展。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小剂量肝素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释放,发挥对ALI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多个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了解其变化规律,为阐明RA发病机制及CIA大鼠的模型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分别于初次免疫后第0、10、20、30、40、50、60天记录大鼠的体重,测量大鼠后足体积和足垫厚度,计算关节炎指数;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关节滑膜病理变化;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变化。结果造模成功后的CIA大鼠14 d左右出现炎症反应,30 d左右达高峰,以后炎症逐渐减轻。与同期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CIA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10 d明显升高(P<0.01),IL-1β和IL-6水平20 d明显升高(P<0.05),三者水平均30 d达高峰(P<0.01),以后持续存在,但水平有所降低。结论 CIA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在RA的整个病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CNG)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5例正常对照组与4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VEGF的浓度,同时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与尿Alb浓度。结果:①治疗前后CNG患者血清中IL-6、TNF-α和CRP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治疗后IL-6、TNF-α和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血清CRP与IL-6和TNF-α呈正相关(P〈0.01)。②治疗后,CNG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尿Alb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且血清VEGF与尿Alb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CRP、IL-6和TNF-α参与了CNG患者慢性炎症反应,VEGF则与蛋白尿的产生密切相关,治疗前后血清CRP和VEGF检测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情了解及临床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ROCK抑制剂Y27632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其炎性分泌的作用。方法采用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复苏后传代培养,分为对照组和Y27632干预组;在0、3h、6h、18h和24h收取细胞和细胞培养基;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测定各组BV2细胞上Ibal的表达,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基中IL-1B和TNF-α的浓度变化。结果Y27632可明显改变BV2细胞形态,干预组细胞比对照组细胞的胞体更大,细胞突起增多增长,细胞形态改变在干预6h时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Y27632干预后BV2细胞分泌的IL-1β和TNF-α降低,在18h时抑制效果最为显著(P〈0.01)。结论ROCK抑制剂Y27632可诱导BV2细胞活化及炎性分泌降低,提示Rho/ROCK信号通路在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性因子分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破骨细胞表型、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滑膜组织的表达,滑膜单核巨噬细胞与软骨共培养,了解其在强直性脊柱炎软骨破坏中的作用,探讨强直性脊柱炎软骨破坏机制。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滑膜组织内破骨细胞表型表达,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滑膜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Leica Qwin高清晰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细胞数,强直性脊柱炎滑膜单核巨噬细胞培养并与正常软骨共培养,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的破坏程度。结果破骨表型细胞在滑膜组织内阳性表达,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滑膜细胞内有棕黄色颗粒沉着,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滑膜细胞与正常软骨共培养,HE染色见软骨表面粗糙,有小凹陷,扫描电镜可见软骨表面不定形物质成斑片状,胶原纤维暴露,有断裂,抗肿瘤坏死因子-α可以减轻软骨的破坏程度。结论破骨表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是软骨破坏的重要因素,破骨表型细胞通过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3分解软骨基质,进而发挥软骨的破坏作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可以抑制破骨表型细胞对软骨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异丙基肾上腺素(ISO)致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的MSCs;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模型组(n=30)。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模型组采用170mg/kg的剂量皮下注射ISO,连续4天给药;各组动物末次皮下注射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模型组LVEF〈70%的大鼠(n=20)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10)和培养液组(n=10),后大鼠开胸,细胞移植组将150μL(3×10^6MSCs)用微注射器分4点注射到左心室前壁,培养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与心肌内注射等量细胞培养液。移植后4周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的心功能,并取心脏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移植后4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和培养液组LVDs明显增加,EF和FS明显下降(P〈0.01);而和培养液组相比,细胞移植组LVDs明显下降、EF和FS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培养液组比较,细胞移植组TNF—α、IL-1β和IL-6阳性表达细胞明显降低(P〈0.05,P〈0.01,P〈0.01)。结论:MSCs移植可以改善心衰大鼠的心脏功能,同时下调心衰大鼠心脏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携带针灸补泻信息的激光联合多部位照射对膝骨关节炎兔血清和关节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穴位照射组和联合照射组。兔左侧膝关节腔内注入木瓜蛋白酶造成关节炎的病理模型,穴位照射组和联合照射组分别以低能量激光(输出功率10—20mW)连续照射犊鼻穴和携带针灸补泻信息的脉冲激光联合照射口咽部及犊鼻穴,10min/d,5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血清及关节液中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常规病理学切片观察膝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和关节液中IL-1B及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穴位照射组和联合照射组血清和关节液中IL-1β及TNF—α含量均下降,但以联合照射组效果显著(P〈0.05);穴位照射组和联合照射组之间的IL-1B及TNF-饯含量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激光联合照射口咽部和犊鼻穴和激光照射犊鼻穴都能减少细胞因子IL-1β及TNF-α的生成,减轻关节软骨细胞的结构损伤,起到保护关节软骨、防治骨性关节炎的作用,但联合多部位照射效果优于单独穴位照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8+CD122+T细胞在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小鼠脑缺血组织中CD8+CD122+T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缺血组织中CD8+CD122+T细胞/CD3+T细胞的比例及脾和胸腺中CD8+CD12TT细胞数量变化;RT—PCR方法检测CD8+CD122+T细胞对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deprivation,OGD)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NF-α,IL-1β,IFN-γ的影响。结果:各时间点脑缺血组织中均有CD8+CD122+T胞浸润,且随脑缺血时间延长,缺血侧脑组织中CD8+CD122+T细胞/CD3+T细胞比例逐渐增加,5d和7d组差异显著,与非缺血侧相比,P5d〈0.05,P7d〈0.05;MCAO小鼠脾及胸腺中CD8+CD122+T细胞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星形胶质细胞经OGD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IFN-γ、TNF-α、IL—1β表达显著增高,PIFN-γ〈0.01、PTNF-α〈0.001、PIL-1β〈0.01;CD122-blocked组与CD8+组相比,IFN-γ、TNF-α、IL-1β表达明显增高,PIFN-γ〈0.05、PINF-α〈0.05、PIL-1β〈0.01;CD8+组与HBSS组相比,IFN-γ表达降低,P〈0.05;IL-1β表达有降低的趋势。结论:CD8+CD122可细胞在脑缺血过程中发挥保护性作用,其保护作用通过CD122抑制星形胶质细胞TNF-α,IL-1β,IFN-γ炎症因子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