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MPS)对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早期肺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腹腔注射20%的PQ溶液制作大鼠急性PQ中毒的模型,随机均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A组)、染毒组(B组)、5mg/kg甲泼尼龙干预组(C组)、15mg/kg甲泼尼龙干预组(D组)、30mg/kg甲泼尼龙干预组(E组)。分三个不同时间点(24、72、168h)处死大鼠(每组每时间点6只)。观察各时间点大体标本,组织病理、肺系数和氧合指数。结果:光镜下肺组织病理学观察,与B组比较C、D、E组大鼠肺的病理学改变,肺泡腔内出血、渗出,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隔炎性细胞浸润相对较轻,其中以C、E组减轻最为明显。在各组相同时间点肺系数:在三个时间点的值均比B组低(P<0.05),其中E组在24h、72h时间点上与C、D组有显著差异(P<0.05)。C、D、E组与B组的氧合指数的比较各个时间点上均与B组有差异(P<0.05),三组之间相互无明显差异。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甲泼尼龙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30mg/kg甲泼尼龙组要优于5mg/kg、15mg/kg甲泼尼龙组。  相似文献   

2.
豆周林  马玉英  赵文鹏  王占青  尹彩星 《生物磁学》2011,(16):3055-3058,308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大鼠百草枯中毒肾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五组,空白组,染毒组和干预组(根据甲泼尼龙剂量不同分为三组),除空白组外,均予百草枯(22mg/kg)稀释后腹腔注射,2h后依照组别、体重注射甲泼尼龙,在第1、3、7天共3个时间点,按抽签法处死实验对象6只获取标本,观察肾功能和病理变化。结果:各组血尿素氮(P=0.001〈0.05)和肌酐(P=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中5mg/kg甲泼尼龙组同染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血尿素氮(P=0.007〈0.05)和肌酐(P=0.01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第七天明显低于第一、三天。病理评分各组(P=O.2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讨论: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PQ中毒大鼠,可以显著减轻PQ中毒所致的肾损伤程度,改善肾功能,尤其小剂量改善显著,传统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不值的推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黄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TNF-α、IL-10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PQ(60 mg/kg)灌胃染毒组(B组)、生大黄(300mg/kg.d)干预组(C组),每组30只。中毒后6h、24h、72h分批处死存活的大鼠,并且检测大鼠血浆TNF-α、IL-10水平。结果:B组、C组TNF-α、IL-10水平在染毒后6h开始升高,72h达到高峰,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相同时间点C组TNF-α和IL-10的表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C组血浆TNF-α、IL-10水平与中毒时间呈显著正性相关关系(r=0.849,P〈0.01;r=0.790,P〈0.01;r=0.0.943,P〈0.01;r=0.892,P〈0.01)。结论:大黄能够通过降低百草枯中毒大鼠体内的TNF-α、IL-10水平,减轻百草枯对大鼠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大鼠百草枯中毒肾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五组,空白组,染毒组和干预组(根据甲泼尼龙剂量不同分为三组),除空白组外,均予百草枯(22mg/kg)稀释后腹腔注射,2h后依照组别、体重注射甲泼尼龙,在第1、3、7天共3个时间点,按抽签法处死实验对象6只获取标本,观察肾功能和病理变化。结果:各组血尿素氮(P=0.001<0.05)和肌酐(P=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中5mg/kg甲泼尼龙组同染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血尿素氮(P=0.007<0.05)和肌酐(P=0.01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第七天明显低于第一、三天。病理评分各组(P=0.2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讨论: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PQ中毒大鼠,可以显著减轻PQ中毒所致的肾损伤程度,改善肾功能,尤其小剂量改善显著,传统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不值的推崇。  相似文献   

5.
百草枯致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磨静佳  赵晓琴  邝晓聪 《蛇志》2009,21(2):101-102
目的建立一种百草枯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实验组10只。实验组一次性口服灌胃百草枯(PQ)80mg/kg,于给药后1天处死大鼠,观察光镜下肺组织病理改变、肺动脉血氧分压(PaO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等。结果给予百草枯1天后肺形态学出现显著异常,PaO2及BALF蛋白含量出现显著改变。结论一次性灌胃百草枯80mg/kg成功建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李浩  张剑锋  张伟 《蛇志》2014,(1):1-3,15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DG)对百草枯(PQ)中毒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百草枯组(PQ组)、甘草酸二铵组(DG组)和正常对照组(NS组),PQ组和DG组予百草枯100mg/kg灌胃1次,DG组于灌胃后立即腹腔注射DG 50mg/kg,每日1次,对照组与PQ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至48h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检测肺湿干重比;肺组织HE染色评价肺组织损伤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TLR-4mRNA和NF-κB mRNA的表达情况。另选择健康SD大鼠50只,分组及各组处置方法同上,观察其7天内死亡率。结果 PQ组与DG组肺湿干比、肺组织TLR-4mRNA和NF-κB mRNA表达较NS组明显升高(P0.01);DG组各指标明显低于PQ组(P0.01)。HE染色结果,NS组肺部结构正常,PQ组、DG组可见肺组织水肿、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等肺损伤表现,DG组病变轻于PQ组。群体死亡率比较,PQ组7天死亡率为90%,DG组为40%,NS组无死亡。结论甘草酸二铵可减轻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部炎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LR-4、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IIRI)中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两个不同剂量给药组(Ost),其中缺血再灌注组和给药组采用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松开动脉夹形成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给药组于缺血再灌注30min后分别给予5mg/kg、25mg/kg蛇床子素腹腔注射治疗。各实验组动物分别采用HE染色、肺组织水肿(W/D)比值、ELISA检测和免疫组化评价蛇床子素在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后的肺保护机制。结果:缺血再灌注30min后,给药组大鼠HE,W/D、IL-1B和TNF—α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在25mg/kg剂量时表现出最大保护效果,同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结论:蛇床子素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后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军  温汉春  晏奎 《蛇志》2014,(1):10-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硫酸镁(MgSO4)对大鼠脑源性肺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血浆炎性因子TNF-α及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及硫酸镁50mg/kg干预组(C组)、硫酸镁100mg/kg干预组(D组)、硫酸镁200mg/kg干预组(E组),每组6只。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后,硫酸镁干预组即刻按50mg/kg 25%MgSO4腹腔注射,C组注射1次、D组注射2次、E组注射4次,每8h注射1次。A组及B组的大鼠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作对照,C组大鼠注射1次及D组大鼠注射2次MgSO4后给予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注射方法及间隔时间同E组。伤后48h测定大鼠肺组织含水量、血浆TNF-α浓度,肺组织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大鼠颅脑创伤后肺组织含水量均高于假手术组,以C组最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D、E组大鼠之间肺组织含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D、E组大鼠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D组血浆TNF-α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E组血浆TNF-α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肺组织形态正常,肺血管无扩张,无炎症细胞浸润;B、C、D、E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均可见终末支气管腔内充满炎症细胞,周围肺组织的肺泡腔内可见炎细胞浸润,肺血管扩张、充血。B、C、D、E组在炎症细胞浸润及肺毛细血管扩张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脑外伤可导致脑源性肺损伤综合征,可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硫酸镁可降低大鼠脑损伤后血浆TNF-α浓度,对肺水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inine)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G)对内毒素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制备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AG治疗组(50mg/kg)、L-精氨酸(500mg/kg)、(250mg/kg)和L-精氨酸(250mg/kg)+AG(50mg/kg)治疗组。经腹腔给药,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定时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NO含量,于规定时间处死大鼠,迅速取出肺脏,观察LPS引起大鼠急性肺损伤后肺系数、肺水肿情况和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以及L-精氨酸和氨基胍分别单独给药和二者联合给药对内毒素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氨基胍可明显升高MAP,降低肺系数和肺含水量,减少血浆中NO含量,可显著降低肺组织中NOS活性,减少MDA含量,增强SOD活性,改善肺损伤;L-精氨酸可明显降低肺系数和肺含水量,减少MDA含量,增强SOD活性;L-精氨酸与氨基胍联合应用亦得到上述类似结果。结论:L-精氨酸和氨基胍分别单独给药以及二者联合给药对内毒索性肺损伤均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黄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TNF-α、IL-10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PQ(60 mg/kg)灌胃染毒组(B组)、生大黄(300mg/kg.d)干预组(C组),每组30只。中毒后6h、24h、72h分批处死存活的大鼠,并且检测大鼠血浆TNF-α、IL-10水平。结果:B组、C组TNF-α、IL-10水平在染毒后6h开始升高,72h达到高峰,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相同时间点C组TNF-α和IL-10的表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C组血浆TNF-α、IL-10水平与中毒时间呈显著正性相关关系(r=0.849,P<0.01;r=0.790,P<0.01;r=0.0.943,P<0.01;r=0.892,P<0.01)。结论:大黄能够通过降低百草枯中毒大鼠体内的TNF-α、IL-10水平,减轻百草枯对大鼠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观察外源性H2S对中性粒细胞(PMN)在脂多糖(LPS)刺激大鼠肺内聚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致Sprague-Dawley(SD)大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8~12)。对照组:由尾静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0.5ml/kg);LPS组:由尾静脉注射LPS(1mg/kg);LPS+NaHS组:注射LPS前10min腹腔注射NaHS(28μmol/kg);NaHS组:腹腔注射NaHS(28μmol/kg)。6h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学变化并计数肺泡间隔中PMN数目(number/HP);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PMN凋亡百分率及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注射LPS后动物肺组织出现出血、水肿及PMN聚集等病理征象。LPS组大鼠肺组织中PMN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MN凋亡百分率下降,ICAM-1、NF-κB表达显著增高;应用NaHS后每高倍镜PMN数目显著减少,PMN凋亡百分率明显增高,ICAM-1、NF-κB表达显著降低,肺组织损伤减轻。单独应用NaHS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NaHS可减少PMN在肺内聚集,其机制与其抑制NF-κB通路,从而下调ICAM-1表达、促进PMN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供体L-精氨酸(L-Arg)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肺损伤炎症反应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L-Arg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舌下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复制肺损伤模型,分别于给予LPS3h和6h后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及LPS组,ip)和L-Arg(500mg/kgip)(L-Arg治疗组),治疗3h。每组8只动物。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肺组织中NF-κB的核移位;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肺损伤后NF-κB活化,明显从细胞浆移位于细胞核,表达量也显著增加;ICAM-1基因表达上调;肺组织中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肺损伤3h用L-Arg治疗3h后,NF-κB从细胞浆向细胞核的移位被明显限制,NF-κB的表达量、肺组织中TNF-α、IL-6含量明显低于相应的LPS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减轻;肺损伤6h用L-Arg治疗3h对LPS引起的以上变化没有明显影响。结论:LPS3h后给予L-Arg可减轻内毒素性肺损伤,抑制核因子的活化,在一定程度上阻断NF-κB相关信号通路的传导,减轻炎症反应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华静  冯华松  王庆  张燕  张春阳  赵丽 《生物磁学》2013,(27):5242-5246
目的:建立海水淹溺肺损伤(SWD-ALl)的大鼠模型,为SWD—ALl的基础及救治研究提供平台。方法:12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CG)组和海水灌注(SGI、SG2、SG4)组(分别气管内注入1、2、4mL/kg海水)。观察大鼠气管内海水灌注后症状以及各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气、肺湿/干重r~(W/D),留取肺组织病理标本观察病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海水灌注组大鼠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加快,气道有白色泡沫渗出物,口唇发绀,肺部满布湿罗音。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降低(P〈0.01);SGl、SG2组30min测氧合指数(Pa02/FiO2)低于300mmHg,之后逐渐升高至接近正常,SG4组各时间点测PaOJFi02得均在300mmHg以下;各组间比较,SG4组肺组织湿/干重比(W/D)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肺组织病理观察,光镜下肺间质水肿,肺泡隔断裂,大量的红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经气管内灌注海水4mL/kg,可成功建立海水淹溺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百草枯中毒引起的小鼠肺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小鼠腹腔一次性注射百草枯制备百草枯中毒小鼠模型,24 h后尾静脉注射UCMSC,分别于治疗后7和21 d取材,观察UCMSC对急性肺损伤和慢性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结果:UCMSC移植对40和50 mg/kg百草枯染毒组急性肺损伤有效,动物死亡率显著降低,但对60 mg/kg百草枯染毒组动物无效。UCMSC治疗对慢性肺纤维化有显著治疗作用,治疗组动物体重恢复早,死亡率降低,肺纤维化评分降低。RT-PCR结果显示,UCMSC移植3 h有人特异性线粒体基因的表达,但24 h后未检测到。结论:UCMSC对百草枯中毒性急慢性肺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旁分泌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