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重建上鼓室对慢性中耳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86耳)慢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均分两组:两组均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其中实验组应用自体乳突骨粉联合耳后肌骨膜瓣缩窄乳突根治腔,并垫高上鼓室内壁;对照组不行乳突根治腔缩窄术。回顾性观察两组患者在鼓膜状态(内陷及穿孔)、干耳时间、听力提高,头晕头痛、肉芽增生等几个方面的恢复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随访和疗效分析,在鼓膜状态、干耳时间、头晕头痛等方面,其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术后听力提高及肉芽增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中耳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自体材料的应用缩短了干耳时间、提高了手术疗效,减少了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比较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并分析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均接受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耳内镜组(81例)和显微镜组(77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听力恢复不良发生率。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鼓膜穿孔发生例数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耳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显微镜组,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干耳时间>1个月例数、耳廓麻木发生例数少于显微镜组(P<0.05)。耳内镜组、显微镜组术后6个月的听力恢复不良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6个月听力恢复效果与鼓室黏膜、鼓膜张肌腱、咽鼓管情况、是否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是否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是否有脓性分泌物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鼓膜张肌腱缺损、咽鼓管不通、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有脓性分泌物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比,耳内镜下进行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患者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受到鼓膜张肌腱、咽鼓管、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脓性分泌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胆脂瘤型中耳炎由于其存在于中耳腔内的胆脂瘤能够对听骨链及周围骨质产生慢性破坏,引起继发感染,导致乳突炎,甚至脑脓肿的发生,影响患者听力,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目前手术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最佳方案,其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彻底清除病灶,预防复发,改善患者听力[1]。近年来,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改善患者听力的主要手术方法。但是,此术式创伤较大,且失去了耳部原有骨性生理结构,妨碍术后患者听力的恢复。如何保留中耳以及外耳道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是改善患者术后听力功能的关键。我院自2000年至2013年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28例,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胆脂瘤中耳炎患者时使用鼓室成形术联合乳突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乳突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结合鼓室成形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鼓膜愈合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胆脂瘤中耳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鼓室成形术联合乳突根治术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听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TUO)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听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21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108,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和B组(n=110,接受TUO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听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收集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听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气骨导差、骨导听阈、气导听阈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根据听力恢复情况分为良好组(n=75)和不良组(n=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听力恢复与咽鼓管、镫骨情况、鼓室黏膜、人工听骨材料、鼓膜张肌腱、听骨链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听骨链病变、镫骨仅剩底板、咽鼓管不通畅、人工听骨材料为生物陶瓷、无鼓膜张肌腱是听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UO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听力。听骨链病变、镫骨仅剩底板、咽鼓管不通、人工听骨材料为生物陶瓷、无鼓膜张肌腱为听力恢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耳炎一期鼓室成形术后听力重建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耳鼻咽喉科进行手术治疗的中耳炎患者7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乳突切除和鼓室成形术,其中行上鼓室切开+鼓室成形术3例,行完桥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2例,行完壁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25例,行开放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40例;行Ⅰ型鼓室成形术24例,行Ⅱ型鼓室成形术42例,行Ⅲ型鼓室成形术4例;用颞肌筋膜修补鼓膜的29例,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41例。计算术前和术后气骨导间距(air-bone gap),即500 Hz、1 KHz、2 KHz和4 KHz 4个频率气导均值与骨导均值的差,术后气骨导间距不大于20 dB为有效,归于有效组,大于20 dB为无效,归于无效组。结果:有效例数为42例,无效例数为28例,有效率为60%。将术前和术后气骨导间距进行配对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显著性相关(P0.05)。将术后听力效果(即有效和无效)作为因变量,以病人性别、病人年龄、病程、随访间隔、中耳炎种类、手术类型、鼓室成形类型和修补材料作为自变量,行Logisitic回归分析,未能发现对术后听力效果有影响的因素(P0.05)。结论:大多数患者受益于一期听力重建,部分患者听力重建效果不佳,其成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后上壁重建对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听力改善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2例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改良组(n=31)和对照组(n=31)。改良组采用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后上壁重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乳突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听力情况、术后干耳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气骨导差、气导听阀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并且改良组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改良组患者的术后2周、4周、8周干耳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干耳所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将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后上壁重建应用于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当中,可提高患者听力,降低并发症,还可提高患者干耳率,缩短干耳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钛合金人工听小骨与自体组织在开放室鼓室成形听力重建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20例接受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按照奇偶数法随机地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给予自体骨组织治疗以及钛合金人工听小骨治疗,听力统计根据0.5、1.0、2.0及4.0kHz的评价气岛差值进行计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前后气导值及气骨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气导值及气骨导差值方面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手术后与对照组手术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合金人工听小骨与自体组织在开放室鼓室成形听力重建中的疗效明显优于自体骨组织治疗,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畸形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例先天性外耳道闭锁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0例分别接受外耳道成形或(和)鼓膜修补及鼓室成形术,2例术中未找见鼓室。术后1例出现面瘫,2例术后发生中耳炎,1例外耳道重新闭锁。术后半年听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三年听力提高程度有所下降。结论:治疗效果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否有关,远期听力改善效果较近期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和最佳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2耳)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2耳病变局限于外耳道无明显骨质破坏,经耳内窥镜下行胆脂瘤清除病术;10耳病变局限于外耳道,但有较广泛的骨质破坏或有外耳道口狭窄者,经耳内切口显微镜下清除病变并加行外耳道成形术;10耳病变侵及鼓室或乳突,在显微镜下经耳后切口行乳突根治术。有条件者行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结果:本组病例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为胆脂瘤。术后外耳道口保持宽大,外耳道皮肤恢复正常,不产生上皮堆积。随访1年以上胆脂瘤无复发。结论:耳内镜与显微镜配合应用可彻底清除胆脂瘤,防止胆脂瘤残留和复发,并能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医师对分泌性中耳炎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239例住院手术切除腺样体的儿童,常规行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查;部分伴耳部症状、声导抗显示C型曲线或查体可疑鼓室积液征者行颞骨CT检查或术中行鼓室穿刺。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咽鼓管咽口情况的相关性。结果:在239例腺样体肥大儿童中,经鼓室穿刺证实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者34例(63耳,14.2%),其中鼓室曲线呈B型者33耳(52.4%),C型(-200 dapa)者10耳(15.9%),C型(-200 dapa)者20耳(31.7%)。结果表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咽鼓管园枕受压迫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声导抗检查不能作为分泌性中耳炎诊断的金标准,必要时可行颞骨CT明确诊断;对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为其主要疗法,配合鼓室穿刺多可治愈,对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行鼓室置管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疾病,可导致听力下降、鼓膜充血、鼓膜穿孔、耳鸣、耳痛及流脓等。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由微生物进入中耳引起感染,使中耳黏膜发生化脓性病变,且不同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不同。本文从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和治疗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钟伦坤  孙永东  胡文健  陈隆晖  刘梦颖 《生物磁学》2013,(25):4874-4876,4899
目的:研究慢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听力改善及其可能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访自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耳鼻喉科进行慢性中耳炎手术的患者,将随访资料的病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置入PORP病例术后气导听阈平均39.6±14.9dB,较术前,提高平均为13.9±13.2dB(P〈0.001);平均气骨导差为20.5±8.5dB,气骨导差改变平均为8.8±10.7dB(P〈0.001)。术后气导听阈改善在0.5KHz,1KHz,2KHz三个频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而气骨导差改善显示2KHz的改善不及0.5KHz,1KHz的气骨导差改善((P〈0.001)。6例行颞肌筋膜鼓膜成型术病例术后气导听阈平均21.1±4.3dB,较之术前提高平均为13.6±7.2dB(P〈0.05),平均气骨导差为11.1±4.2dB,气骨导差改变平均为6.7±4.2dB(P〈0.05)。结论:置入PORP、颞肌筋膜鼓膜成型术均可明显改善听力。慢性中耳炎手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羟基磷灰石假体听骨对于听力改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腺样体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80例(160耳),将其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手术组患儿给予腺样体消融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儿进行保守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手术组治愈72耳,好转6耳,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而对照组治愈8耳,好转20耳,治疗总有效率为35%,较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腺样体切除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途径,治疗中应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恢复和保护咽鼓管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内窥镜辅助下和显微镜辅助下鼓膜成形术的疗效差异,本研究共纳入7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5例应用内镜辅助鼓膜成形术(观察组),35例应用显微镜辅助鼓膜成形术(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气骨导差、干耳时间、鼓膜穿孔及并发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34.54±6.34)min vs.(45.25±8.25)min,p=0.022);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8.87±2.11)mL vs.(15.22±3.07)mL,p=0.003)。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的气骨导差无显著差异((13.67±2.31)vs.(14.25±3.03),p=0.326)。观察组中干耳时间<1个月的患者为22(62.86%)例,对照组为13(37.14%)例,两组差异显著(p=0.031)。两组患者的鼓膜穿孔率无显著差异(p=0.555)。观察组的并发症(8.57%)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p=0.031)。本研究表明,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过程中,与显微镜下鼓膜成形术相比,应用耳内镜辅助鼓膜成形术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缩短干耳时间,并具有更少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Harold F. Schuknecht 《CMAJ》1965,93(25):1313-1315
By the utilization of reconstructive procedures (tympanoplasty), middle ear and mastoid infections can be eliminated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a clean, dry ear in about nine out of 10 cases, and hearing can be improved in about half of the patients so treated. Incapacitating attacks of Ménière''s disease can be successfully treated in selected cases by labyrinthectomy, ultrasound destruction of the vestibular system, or streptomycin treatmen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transistor, improved power packs and miniaturization, hearing aids have become more acceptable to patients with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es. The most successful procedu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otosclerosis is the stapedectomy op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