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肠癌湿热内蕴证量化辨证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肠癌湿热内蕴证辨证量化标准。方法:在对311例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辨证,根据各相关中医症状在湿热内蕴证组和非湿热内蕴证组中出现状况的差异对这些症状进行赋分;根据专家辩证的结果,应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曲线的方法选择最佳诊断阈值从而建立量化辨证标准;以专家组统一辨证作为金标准对建立的量化标准进行回顾性检验;结果:我们结合专家意见,分析了所有可能与湿热内蕴证相关的中医症状,确定身重等20个中医症状为肠癌湿热内蕴证的候选相关因素;经列联表分析,尿黄、黄疸等5项中医症状在湿热内蕴证和非湿热内蕴证中出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这5项中医症状作为logistic回归分析的变量进行筛选,最后确定尿黄、黄疸、苔黄、厚、腻为肠癌湿热内蕴证的相关中医症状;应用条件概率方法换算,这五个症状的赋分为9、9、8、8、9;经ROC方法分析,确定量化辨证标准为≥9分;回顾性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在75%以上,阳性似然比4.32;结论:建立的量化标准的特点是:①较符合肠癌的临床特点;②符合中医辨证的临床实际;③数理统计方法的运用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适用于评价抗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中药复方及新药研发药效的动物模型,并探讨普通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湿热证UC的区别与联系.方法 随机将24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UC组、UC+DH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UC组接受5%DSS诱导,而UC+DH组大鼠先后接受"高脂高糖饮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造模:10只KM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和模型组5只,采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复合灌胃冰水"的方法制备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治疗:15只KM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和模型组10只,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小鼠分为自愈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小鼠运用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分别在造模和治疗后无菌采集小鼠肠道内容物进行微生物培养。结果造模后,小鼠出现懒动、肛温升高、体重增长缓慢、黄褐色稀便、肛门污秽等湿热泄泻症状,肠道乳杆菌数高于正常组,而细菌总数、肠杆菌、双歧杆菌、B/E值降低,其中细菌总数以及双歧杆菌数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82,P0.001;t=2.797,P=0.049)。经葛根芩连汤治疗后,小鼠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高于正常组,而细菌总数、肠杆菌数低于正常组,且乳杆菌数和肠杆菌数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0,P=0.033;t=-11.160,P=0.008),B/E值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7,P=0.227)。结论造模使小鼠肠道双歧杆菌数显著降低,B/E值下降;葛根芩连汤可促进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生,提高B/E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晚期胃肠癌患者化疗后血红蛋白(Hb)水平与其临床疗效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肠癌患者共85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患者进行1~5年的随访,分别对患者化疗前后贫血发生情况、Hb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Hb水平与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化疗后患者发生贫血的比例(78.82%)明显高于化疗前(4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组和SD组患者化疗前后Hb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PD组患者Hb值显著高于化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水平越高,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越长,Hb的水平和患者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结论:晚期胃肠癌患者化疗后贫血发生率增加,化疗后Hb水平的变化与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均存在相关关系,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患者贫血症状,有利于改善晚期胃肠癌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肝豆汤联合驱铜治疗方案对湿热内蕴型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肝脏代谢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WD患者分为观察组(n=40,接受肝豆汤联合驱铜治疗)、对照组(n=40,接受驱铜治疗)。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铜、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和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手足震颤、言语含糊、行动困难、步履艰难、肢僵挛缩、口涎不止、口苦或臭、头目昏眩、纳谷不香、腹胀痞满、尿赤便结、鼻衄齿衄、黄疸水臌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24 h尿铜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能力、延迟回忆、定向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豆汤联合驱铜治疗方案治疗湿热内蕴型WD患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调节肝脏代谢,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用二甲肼诱发Wistar大鼠肠癌,并应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对肠道良、恶性病变中Ⅳ型胶原酶的表达及基底膜的改变作了研究,同时观察P21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肠道良性病变及良性肿瘤中Ⅳ型胶原酶反应阳性率为21.74%,在肠癌中阳性率为79.41%,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Ⅳ型胶原染色显示,良性病变及良性肿瘤基底膜完整,而肠癌中基底膜出现断裂或缺失。表明Ⅳ型胶原酶对基底膜的破坏及肠癌浸润转移起重要作用。P21在肠良性病变及良性肿瘤中阳性率为30.43%,而在肠癌中为67.65%,两者差异也有极显著意义(P<0.01)。肠癌中Ⅳ型胶原酶的表达与P21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813,P<0.05)。  相似文献   

7.
赵大鹏  李保国 《兽类学报》2005,25(3):293-296
通过对位于秦岭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皇庙西梁川金丝猴群的交配行为进行拍摄记录(2003 年7~12 月), 运用NOLDUS公司编制的The Observer 610 动物行为分析系统对摄像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野生川金丝猴采用腹背式交配方式, 交配中(N = 285) 有单足踩脚踝(54157%) 和双足踩脚踝(45143%) 两种姿势, 与圈养观察中仅发现单足踩脚踝交配姿势有别。此外, 通过与笼养和圈养条件下报道的射精标准比较, 我们将抽插过程分为“抽插前期”和“抽插后期”两个阶段, 并试图为川金丝猴交配过程中的射精行为判定提供一个量化辅助。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清宫止带汤联合利普刀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治疗提供可借鉴临床方案。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利普刀及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宫止带汤,两组连续观察14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TNF-α、IL-1、IL-6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33%)较对照组(86.67%)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的阴道出血及阴道排液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1.67%)较对照组(15.00%)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清宫止带汤联合利普刀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的疗效确切,患者症状改善时间缩短、炎症反应降低,且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应用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仁济消化学科胃肠肿瘤研究团队是教育部"创新团队",长期从事消化系肿瘤发生机制和防治研究.在胃癌发生和预防中的表观遗传学与信号通路相关研究中作了一定工作.初步明确了我国胃癌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转归情况;建立并验证了预测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与转归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我国症状人群中大肠癌癌前疾病大肠腺瘤患病情况及变迁状况,腺瘤内镜下摘除后再发情况.进一步明确了胃肠癌发生中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miRNA和天然反义转录本)的作用;阐明了与细胞增殖相关的JAK/STAT信号通路的作用意义;并初步证实了上述表观遗传修饰和信号通路的相互关系.证明了大肠腺瘤患者血浆叶酸和粪便短链脂肪酸及产短链脂肪酸的肠道菌群情况,为有效得干预预防奠定基础.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明,叶酸可有效预防超过50岁人群的大肠腺瘤的发生,且作用与干预前后叶酸含量上升情况有关.并以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完成人获200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表观遗传修饰及其在胃癌发生和预防中的应用")、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和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叶酸和丁酸盐在胃肠癌发生和预防中的作用")及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流行病学是现代医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应用学科。流行病学作为方法学在复杂疾病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糖尿病具有复杂疾病属性,应该以系统的多层次的流行病学方法为研究策略。本文从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交叉所形成的分支学科--临床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及分子流行病学三个方面对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列举了部分糖尿病的候选基因。提出糖尿病的研究应该从宏观流行病学(如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微观流行病学(如分子遗传等)结合系统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水蛭素联合改良三仁活血降脂方治疗肾病综合征湿浊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肾病综合征辨证属湿浊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水蛭素联合中药治疗组和单纯中药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予改良三仁活血降脂方辨证论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疗程半年。比较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候积分,血凝、血脂、血浆白蛋白、尿蛋白及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湿浊血瘀证候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血瘀证候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纤维蛋白原、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甘油三酯下降,血肌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二者均无明显效果(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0%,西医临床疗效分别为90%、86.67%。结论:水蛭素能有效改善肾综湿浊血瘀证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及实验室指标,部分调节肾病综合征的高凝、高脂状态。  相似文献   

12.
梁聪  胡皓  方诚  梁洁  吴开春  聂勇战 《生物磁学》2014,(9):1683-1685,1661
目的:观察朊蛋白(PrPc)在正常结肠粘膜、结肠炎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PrPc在正常结肠组织、结肠炎及结肠癌组织(各40例)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结肠癌及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炎症程度等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PrPc在正常结肠及结肠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结肠炎中表达较低,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24/40),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的35%(14/40)及结肠炎组织的30%(12/40)(P〈0.05)。轻度结肠炎中PrP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重度结肠炎,结肠癌中PrPc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分级、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PrPc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增高,在结肠炎中表达较低,可作为临床判断结肠癌恶性程度及结肠炎炎症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mi R196a、mi R146a、mi R27a和mi R200a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差异mi RNA对结肠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用PCR检测mi R196a、mi R146a、mi R27a和mi R200a在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转染技术高表达和低表达mi R27a后,检测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结肠癌组mi R27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和大肠炎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mi R27a mimics转染组结肠癌细胞的增殖速度和侵袭能力显著增高(P0.05),且mi R27a inhibitors转染组结肠癌细胞的增殖速度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mi R27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且mi R27a能增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DRG1对体外培养的人肠癌细胞系失巣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系统将NDRG1表达单元转入人肠癌细胞系SW620、HCT8中,建立相应的过表达稳定细胞系;通过siRNA的方法干扰HCT116和LOVO细胞系中NDRG1的表达,分别在非贴壁培养的情况下培养48小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TUNEL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在贴壁培养条件下,NDRG1过表达并没有显著影响肠癌细胞的生长及增殖,而NDRG1特异性siRNA干扰HCT116细胞中NDRG1的表达后,其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在悬浮培养条件下,NDRG1过表达的肠癌细胞的失巢凋亡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用三种不同的siRNA干扰HCT116及LOVO细胞中NDRG1的表达后,其失巢凋亡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NDRG1在体外可抑制人肠癌细胞的失巢凋亡。  相似文献   

15.
康安定  方帆  邓亚平  高妮娜  胡国斌 《生物磁学》2013,(26):5087-5090,5118
目的:观察MAccl(metastasis.associatedincoloncancer-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7例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ACCl在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ACCl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MACCl在结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选择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P〈0.05)。MACCl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MACCl阳性表达病例的肿瘤体积较MACCl阴性表达病例大,临床分期较MACCl阴性表达病例晚,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较MACCl阴性表达者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l阳性表达病例的生存率和生存期均较MACCl阴性表达病例显著降低和缩短(P=0.01)。结论:MACCl的表达上调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评估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小RNA-223 (mi R-22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结肠癌HT-2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检测mi R-223在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mi R-223模拟物(mi R-223 mimics,mi R-223 mimics组)及microRNA无关序列(mi R-223 NC,NC组)转染入结肠癌HT-29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 R-223和TWIST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WIST的蛋白表达,Tran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 R-223对TWIST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采用Transwell迁移与侵袭实验检测mi R-223 mimic及Twist si RNA共转染后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癌旁结肠组织比较,mi R-223在结肠癌组织中呈现明显高表达(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mi R-223 NC组比较,转染mi R-223 mimics后的HT-29细胞中的mi R-223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阴性对照组和空载转染组相比较,mi R-223 mimics转染组穿透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5),且mi R-223 mimics转染组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与mi R-223 NC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mi R-223 mimics的HT-29细胞的TWIST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双荧光素酶检验结果显示TWIST为mi R-223的下游靶基因。共转染TWIST si RNA和mi R-223 mimics的结肠癌HT-29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较单独转染mi R-223 mimics的HT-29细胞显著减弱(P0.05)。结论:mi R-223可能通过上调下游靶基因TWIST水平促进结肠癌HT-29细胞的迁移与侵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Lin28A对结肠癌5-氟尿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结肠癌和正常粘膜组织中Lin28A蛋白表达情况;荧光素酶法检测HCT116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T116细胞中Let-7表达水平。结果:73.3%人结肠癌患者Lin28A蛋白表达上调;过表达Lin28A组与对照组相比,5-FU处理后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_(60μg)0.01,P_(80μg)0.01),Let-7表达显著降低;过表达Let-7组与对照组相比,5-FU治疗后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_(40μg)0.05,P_(60μg)0.01,P_(80μg)0.01)。结论:Lin28A可增强肿瘤细胞化疗敏感性,而且这一效应不依赖Let-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T1F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检测40例结肠癌及对应正常粘膜组织中MT1F mRNA的表达,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Metallothionein(MT)的蛋白表达。结果:82.5%(33/40例)的结肠癌组织MT1F mRNA表达较对应正常组织明显下调,降低2.4倍至113倍不等。MT1F mRNA水平与结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肉眼形态、直径、分化及Dukes分期无关。在MT1F mRNA低表达的病例中,癌组织MT蛋白表达低于对应正常组织(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MT1F mRNA水平显著下调,但与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携带抑癌基因Fhit的重组腺病毒并通过其研究Fhit蛋白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PCR方法从人胎肝文库中克隆Fhit基因片段,Fhit基因PCR产物连入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MD18T-Fhit。测序正确后,将基因片段导入ptrack-CMV穿梭质粒中,构建重组穿梭载体ptrack-CMV-Fhit。将经PmeⅠ 单酶切线性化的ptrack-CMV-Fhit和骨架腺病毒质粒pAdEasy-1共转BJ5183大肠杆菌,使ptrack-CMV-Fhit和pAdEasy-1发生同源重组。经PacI酶切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293A细胞获得表达Fhit蛋白的重组腺病毒rAd-Fhit,将获得的重组腺病毒感染结肠癌细胞,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外源Fhit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观察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我们成功构建了携带有Fhit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且能够在结肠癌细胞中成功表达Fhit蛋白。在结肠癌细胞中,Fhit蛋白明显减弱了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在结肠癌细胞中,Fhit基因可能扮演抑癌基因的角色,而表达Fhit的重组腺病毒很可能成为一种结肠癌生物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