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浆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GI2)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5例,应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对照组41例单用奥扎格雷钠,对比分析等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SS)、Barthel指数(BI)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XA2和PGI2含量,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8.89%、91.11%,优于对照组17.07%的基本治疗愈率和80.49%的总有效率(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②经过治疗,患者NHSS评分明显下降,而BI评分明显升高(P<0.01或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③治疗后,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或0.05),其中治疗组血小板凝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液粘稠度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④经过治疗,两组血浆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上升,TXA2/PGI2比值减少(P<0.01),其中治疗组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减轻脑细胞损伤,改善神经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及治疗14d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5.9%(67/78),对照组显效率为70.9%(56/79),两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x2=5.12,P=0.022),两组患者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独使用奥扎格雷钠疗效显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陆晋  湛进逾  陈冕  黎伟  李江宏  闫爱萍 《生物磁学》2013,(35):6900-690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硝普钠诱导的PCI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I2细胞,并分为依达拉奉对硝普钠保护组(含500μmol/L硝普钠和75μmol/L依达拉奉)、硝普钠诱导组(含500μmol/L硝普钠)和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i受4凋亡抑制蛋白Bcl-2和凋亡促进蛋白Bad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硝普钠处理的PCI2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内Bcl-2的表达显著减少,而Bad的表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硝普钠诱导组相比,依达拉奉处理组细的胞增殖率显著增加而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同时Bcl-2的表达显著增加,而Bad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硝普钠诱导的PCI2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可能通过增加Bcl-2的表达并降低Bad的表达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4.
蕲蛇酶治疗急性血栓性深部静脉炎11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光儒  陈宝珠 《蛇志》2001,13(2):8-10
目的 观察蕲蛇酶治疗急性血栓性小腿深部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2例急性血栓性小腿深部静脉炎患者分为治疗组110例,对照组52例 ;治疗组用蕲蛇酶治疗,对照组用丹参粉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2%,对照组总有效率78.8%,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显著(P<0.01或P<0.05)。对照组除血沉外,其余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蕲蛇酶是溶栓和预防血栓形成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5.
邢平  李铁文 《蛇志》2010,22(2):118-119
目的观察蛇毒制剂辅助治疗肺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诊断明确的肺心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控制感染、强心、利尿、解痉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蛇毒制剂降纤酶治疗,第1、2、3天每天用降纤酶10u,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以后每天用5u,连用14天。两组治疗均以14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8.7%,有效率31.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率37.4%,有效率50%.无效14%.总有效率8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等指标明显改善(P〈0.01),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蛇毒制剂辅助治疗肺心病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确诊为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用药组使用丁苯酞软胶囊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组的终止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种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的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3个月、6个月及9个月TIA复发率及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与奥扎格雷钠联用治疗TIA安全有效,复发率及脑卒中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吡拉西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不同分为两组,奥扎格雷组(92例)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联合用药组(108例)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日常生活能力及随访1个月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奥扎格雷联合吡拉西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ESS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且联合用药组在治疗后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奥扎格雷组(P0.05)。治疗后14 d,联合用药组有效率为76.8%,奥扎格雷组为60.9%,联合用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奥扎格雷组;治疗后两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用药组高于奥扎格雷组(P0.05)。随访1个月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吡拉西坦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能力,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慢性炎症痛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电针对慢性痛所致心理行为改变的调节规律: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百会组、电针关元组、电针足三里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弗氏完全佐剂(CFA)制备佐剂性关节炎(AA,即慢性炎症痛)大鼠模型,于造模第2天各治疗组捆绑固定后给予电针20min,正常组及模型组捆绑束缚20min,隔日一次,共10次。于造模前、造模后、治疗5次、10次分别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开放臂进入次数比例(OE%)及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OT%)的变化。结果:与造模前比较,电针百会穴组大鼠造模后0E%和0T%明显减少(P〈0.05,P〈0.05),且治疗5次后OT%、治疗10次后0E%与0T%均降低明显(P〈0.01,P〈0.01,P〈0.05),而电针关元组大鼠治疗10次后OE%和OT%则明显升高(P〈0.05,P〈0.05),电针足三里组大鼠造模后0T%、治疗5次后大鼠OE%与OT%、治疗10次后OT%均明显降低(P〈O.01,P〈0.05,P〈0.01,P〈0.05);与造模刚结束比较,电针百会组大鼠在治疗5次、10次后0E%由升高逐步降低,而OT%由低逐渐升高(P〉0.05),电针关元组模型大鼠治疗10次后模型大鼠0E%和0T%均明显升高(P〈0.05,P〈0.05),电针足三里组模型大鼠治疗10次后OT%升高明显(P〈0.05);与治疗5次后比较,电针百会组大鼠在治疗10次后OE%降低、OT%升高(P〉O.05),电针关元组与电针足三里组大鼠治疗10次后OE%和OT%均明显升高(P〈0.05,P〈0.05;P〈0.01,P〈0.01)。与电针百会组比较,电针关元组与电针足三里组大鼠在治疗10次时OE%均明显升高(P〈0.01,P〈0.01)结论:电针不同穴位具有一定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可改善慢性炎症痛所致大鼠焦虑、情绪行为的变化;不同穴位效应不同,关元穴与足三里穴具有综合调节、抗焦虑效应,且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伍艳芳  何凌 《生物磁学》2011,(16):3146-314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7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单独治疗,治疗组加入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治疗,完成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降低患者血生殖激素水平及改变血液流变学情况,两种治疗方法最终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显著改善患者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贫血症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可协同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0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美托洛尔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压以及心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舒张压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舒张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思(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应用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11.
李武  谢小兵 《生物磁学》2011,(2):283-28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Hcy、ET-1、hs-CRP、TXA2水平和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发色底物法、凝血酶法、放射免疫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对68例ACI患者治疗前后Hcy、ET-1、hs-CRP、TXA2和各凝血纤溶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以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①ACI患者治疗前血浆Hcy、ET-1和血清hs-CRP、TXA2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经过治疗,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血浆Hcy、ET-1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轻、中、重型组间血浆ET-1和血清hs-CRP、TXA2含量逐渐增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而中重型患者血浆Hcy含量明显高于轻型患者(P〈0.01)。③经过治疗,ACI患者血浆vWF、GMP-140、Fg和F1+2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血浆PS活性、PC活性与A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其中血浆PS和PC活性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ACI患者血浆中tP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PAI-1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tPA增加,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1减少,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Hcy、ET-1、hs-CRP、TXA2和凝血纤溶指标水平的变化对于指导用药、病情观察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er,DD)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ACI的诊治、预防和病情监测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及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不同病灶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血清Hcy、DD和NSE水平,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中Hcy、DD、NSE进行分析。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Hcy、DD和NSE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Hcy、DD和NSE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但恢复期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根据病灶大小,急性脑梗死各组之间血中Hcy、DD和NSE含量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各组之间血中Hcy、DD和NSE含量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cy、DD和NSE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cy、DD和NSE的检测对ACI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actu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血栓通0.5 g/d,静滴。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和14 d检测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浓度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评分(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3 d、7 d和14 d,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MESSS和BI评分在治疗后7 d和14 d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可降低ACI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是一种有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6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34例(34眼),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34例(34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栓通络胶囊口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视网膜改变、视力的改善及自觉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两组患者视网膜黄斑厚度及血流变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自觉症状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视网膜改变、视力改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视网膜黄斑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血流变指标的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通络胶囊辅助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疗效好,能改善患者的眼底血液循环,促进出血点、黄斑吸收。  相似文献   

15.
莫创骑  徐立  卢明 《生物磁学》2011,(2):297-29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并在治疗后24h内和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MMP-9水平测定。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MMP-9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可能与降低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先天性白内障大鼠血液常规、生化正常值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采用XS-800i血常规分析仪和OLYMPUS AV2700生化自动分析仪对185~211 g大鼠共计90只进行血液常规和生化检测及用SA-6600自动血流变测试仪对血液进行流变学的测定。结果血像检测结果是白内障与正常对照同性比较无差异显著性(P >0.05);小眼白内障与正常对照同性比较红细胞宽度(RDW)间差异显著(P <0.01或 P <0.05)。血生化检测结果是白内障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同性间比较白蛋白(ALB)差异显著(P <0.01或P <0.05)雌性与对照组比较尿素(Ure)差异显著(P <0.01),小眼白内障雌性与正常对照比较肌酐(Cr)差异非常显著(P <0.01)。白内障、小眼白内障大鼠的红细胞是雄性的低于雌性(P <0.05,P <0.01)而血小板是雄性的高于雌性(P <0.01),肌酐是雄性低于雌性P <0.01),正常组雄雌间无差异;血液流变学各组间无差异显著性。结论白内障大鼠与正常组大鼠间某些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差异,该数据为该鼠在这领域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1:1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其中联合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SS)、Barthel指数(BI)和血肿变化情况,比较分析对照组与联合组疗效。结果:①联合组基本痊愈率为25.00%,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②治疗后21d,联合组患者NHSS评分下降和BI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或0.05),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③治疗后,患者血肿容积明显减小(P<0.01或0.05),其中联合组血肿容积减少程度和吸收速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与血肿吸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联合周林频谱仪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本院9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全身情况评估以及相应的常规护理措施.对照A组30例予以玻璃酸钠20mg关节腔内注射,观察A组30例使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周林频谱仪患处照射,平均时间(19±4.5)min,照射距离以皮肤感觉温热为宜。观察B组30例在观察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三组均以15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B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较观察A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B组优于观察A组;(2)治疗后三组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d)、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中观察B组优于观察A组(P〈0.05);(3)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周林频谱仪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疗效肯定,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科学良好的康复护理干预是促进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