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NTIS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发病情况,及对病情的预后。方法:2010年1月到2010年3月,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患者共161例。根据甲状腺功能情况分组。记录其年龄、性别、血糖、血白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白细胞、血气、心率、血压等,统计有创呼吸机的使用率、使用天数、APACHEII评分、ICU住院天数和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161例入住ICU的重症患者中74例伴有NTIS(45.96%),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是ICU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低T3与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相关,是主要死亡危险因子;NTIS患者较正常甲状腺患者死亡风险增加2.93倍(95%CI,1.052~8.182)。结论:低T3在重症疾病患者中发病常见,与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相关,对于预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降钙素原(PCT)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sTB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sTBI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其血清Alb、PCT、RDW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B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lb、PCT、RDW对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120例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5.83%(55/120)。体温升高、糖尿病、瞳孔散大、基底池异常、中线移位≥5 mm、蛛网膜下腔出血和PCT、RDW升高为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lb升高、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增加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Alb、PCT、RDW联合预测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大于Alb、PCT、RDW单独预测。结论:临床应重视sTB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干预。血清Alb、PCT、RDW联合预测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价值较高,可作为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It-1)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与重症感染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感染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25),重度脓毒症组(n=20)与脓毒症休克组(n=15),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四组受检者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分析PCT、sFIt-1、sofa与重症感染的相关性。通过对6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结果情况分为存活组(n=36)和死亡组(n=24),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和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三者对重症感染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四组受检者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对比差异显著,脓毒症休克组高于重度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T、sFIt-1、sofa评分与重症感染呈正相关(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基础疾病、病原学、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PCT、sFIt-1、sofa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CT、sFIt-1、sofa评分为重度感染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PCT、sFIt-1、sofa与重症感染呈正相关,且三者水平越高患者死亡率可能越高,因此需针对PCT、sFIt-1、sofa升高的感染患者改良治疗措施,预防预后不良情况。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ET和MYND域蛋白2(SMYD2)、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6(GRK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增殖基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取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肿瘤组织边缘≥5 cm)标本,采用qRT-PCR检测SMYD2、GRK6以及增殖基因[叉头盒蛋白A1(FOXA1)、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4(PDCD4)、Xklp2靶蛋白(TPX2)]表达。分析SMYD2、GRK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增殖基因和预后的关系。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癌组织SMYD2、GRK6、FOXA1、PDCD4、TPX2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MYD2、GRK6表达与FOXA1、PDCD4、TPX2表达呈正相关(P<0.05)。肿瘤直径>1 cm、低中度分化、T3~T4a期、N1a~N1b期患者癌组织中SMYD2、GRK6表达高于肿瘤直径≤1 cm、高度分化、T1~T2期、N0期患者(P<0.05)。SMYD2、GRK6高表达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生存率低于SMYD2、GRK6低表达组(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1a~N1b期、SMYD2≥2.95、GRK6≥3.02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MYD2、GRK6表达增高,SMYD2、GRK6过表达与癌细胞增殖、侵袭和术后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08例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前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危险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患者存活组80例,死亡组28例;死亡组房颤史比例、Killip心功能分级≧III级比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0%比例、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比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II)、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肌酐(Scr)、B型钠尿肽(BNP)高于存活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II评分、eGFR、cTnI是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PACHEII评分、eGFR、cTnI预测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0.799、0.710,三者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62。结论:APACHEII评分、eGFR、cTnI是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用于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病情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白蛋白(AL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正五聚蛋白3(PTX3)、多配体蛋白聚糖4(SDC4)的变化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96例老年CAP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CAP组80例和非重症CAP组116例,根据入院后28 d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25例和存活组17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清ALB、NT-proBNP、PTX3、SDC4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AP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LB、NT-proBNP、PTX3、SDC4水平对老年CAP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重症CAP组比较,重症CAP组血清ALB、SDC4水平降低,NT-proBNP、PTX3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B升高、SDC4升高为老年CAP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呼吸频率加快、CURB-65评分增加、肺炎严重指数(PSI)增加、NT-proBNP升高、PTX3升高为老年C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LB、NT-proBNP、PTX3、SDC4水平联合预测老年CAP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老年CAP患者体内血清ALB、SDC4水平降低,NT-proBNP、PTX3水平升高,血清ALB、NT-proBNP、PTX3、SDC4与患者病情加重和预后有关,具有作为老年CAP患者预后评估指标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秦志丹  赵晓琴 《蛇志》2012,24(2):116-118,134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 2006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22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RRT治疗前,治疗后3、5、7天患者生命征,APACHEⅡ评分及白细胞、SCr、血AMS、血气等变化,记录腹部症状并统计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22例患者死亡4例,死亡率18.20%。22例患者均有急性肾损伤;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1.82%,其中胸腔积液50%;MODS 45.45%;感染性休克13.64%;急性肝损伤、胰性脑病均为9.09%;DIC、ACS均为4.55%。与治疗前相比,CRRT治疗3天后,T、RR、WBC、血AMS、血乳酸、APACHⅡ评分均下降(P〈0.05),pH升高(P〈0.05);5天后,脉搏、SCr、CRP均下降(P〈0.05),PaO2/FiO2升高(P〈0.05)。3~5天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MAP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能快速有效改善SAP患者病情,稳定生命征、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清除体内代谢毒素,入住ICU的SAP患者及早进行CRRT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血清前蛋白酶(Presepsin)、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220例接受PTCD治疗的AOSC患者纳入AOSC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88名纳入对照组。根据AOSC患者PTCD术后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36例和死亡组184例。检测血清Presepsin、IAP、HMGB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OSC患者PTCD治疗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resepsin、IAP、HMGB1水平对AOSC患者PTCD术后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AOSC组血清Presepsin、IAP、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20例AOSC患者PTCD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6.36%(36/2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3 d、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300 mL、Presepsin升高、IAP升高、HMGB1升高为影响AOSC患者PTCD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resepsin、IAP、HMGB1水平联合预测AOSC患者PTCD术后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20,大于单一指标预测。结论:AOSC患者血清Presepsin、IAP、HMGB1水平升高,是PTCD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Presepsin、IAP、HMGB1水平联合预测AOSC患者PTCD治疗预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关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救治的5585例ICU危重症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初始乳酸水平、24 h乳酸水平、24 h乳酸清除率以及APACHEII评分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多项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共纳入1465例危重症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ICU平均时间长、APACHEII评分高、初始乳酸水平大于4 mmol/L、24 h乳酸清除率低、术后肾功能异常是危重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24 h乳酸清除率、APACHEII评分及初始乳酸水平三者联合评估预测患者住院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900,高于单独检测。结论:住ICU时间、APACHEII评分、初始乳酸水平、24 h乳酸清除率、术后肾功能是危重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初始乳酸水平、24 h乳酸清除率和APACHEII评分联合使用可以更好地预测危重症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上腹联合侧腹壁切口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术后综合护理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接受上腹和侧腹联合切口手术的46例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6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包括采用造瘘袋辅助护理、使用可调节式伤口保护罩、早期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等;2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护理策略对SAP开放性伤口的预后影响。结果:接受综合护理的患者再次手术率(5/26 vs 10/20,P=0.027),住院周期(26.08±8.48 vs.31.95±8.82,P=0.03)及护士工作满意度(93.15±4.05 vs.87.45±5.90,P〈0.01)等方面均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综合护理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0/26 vs 3/20,P=0.075)及术后肠瘘发生率(1/26 vs 4/20,P=0.08)有降低的趋势。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可降低再次手术率,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周期,可能降低肠瘘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护理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早期经皮气管切开(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tomy,PDT)对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采用PDT行气管切开的87例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经口插管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间将患者分成早期气管切开组(≤7d Early tracheotomy,ET)共42例,晚期气管切开组(7 d Late tracheotomy,LT)共45例,其中ET组男性23例,平均年龄41.36±14.12岁,LT组男性26例,平均年龄46.38±13.87岁。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II)评分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T组显著缩短了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ICU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在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和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虽然ET不影响患者预后及VAP发生率,但可缩短患者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ICU时间,故对于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应采取早期PD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肾功能损害时期行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RIFLE标准,将入选的MODS患者按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Ⅰ期(A组)、AKIⅡ期(B组)、AKIⅢ期(C组),以不同AKl分期作为HYI-IF治疗的时机,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行HVHF治疗MODS患者的死亡率、平均重症监护病房0CU)住院时间(T1)、平均机械通气时间(T2)、平均连续血液滤过治疗时间(T3),并将HVHF治疗前和治疗24h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浆白介素-6(IL-6)、氧合指数、血浆肌酐(Cr)、平均动脉压-(MAP)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AKIⅢ期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P〈0.01);AKIⅡ期患者T1、T2和T3显著高于AKIⅠ期患者(P〈0.01);2、与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比较,AKIⅢ期患者HVHF治疗前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L-6和Cr均显著增高(P〈0.05);AKIⅡ期患者HVHF治疗前血浆IL-6显著高于AKIⅠ期患者(P〈0.01);3、与HVHF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HVHF治疗24h后IL-6、氧合指数、cr和MAP均显著改善(P〈0.01):AKIⅢ期患者治疗后的IL-6仍显著高于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HVHF治疗24h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显著降低(P〈0.01),AKIⅢ期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RIFLE标准及IL-6对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AKIⅠ期和Ⅱ期行HVHF可明显改善MODS的预后,而AKIⅠ期行HVHF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南京迈皋桥社区人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全国城市人口普查的年龄构成在南京迈皋桥地区抽取≥20岁,5年之内不会动迁的常驻社区居民。采集空腹血清1540份,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游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结果:(1)南京迈皋桥地区社区人群的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分别为0.45%,3.96%。(2)男性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低于女性(P〈0.01),临床甲减患病率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男性不同年龄段间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均无差异(P〉0.05)。女性临床甲减的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0.02),50岁以上女性亚临床甲减患病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与临床甲减相比,南京社区人群的亚临床甲减患病率显著升高,应加强对其随访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低T3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102年6月~2013年6月于我科住院的SLE女性患者60例,其中伴有低T3综合征的30例(排除具有原发性甲状腺疾病的病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30例,分析和比较伴有低T3综合征的SLE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SLE患者入院时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肝功能、肾功能、补体C3、补体C4、24小时尿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特征,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低T3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伴有低T3综合征的SLE患者SLEDAI积分、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补体C3、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SLE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EDAI积分(OR=2.194,1.045~4.606,P=0.038)、血红蛋白(OR=0.719,0.518~0.998,P=0.049)、谷丙转氨酶(OR=2.417,1.071~5.457,P=0.034)、白蛋白(OR=0.313,0.105~0.934,P=0.037)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低T3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论:SLEDAI积分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低T3综合征的危险性因素,而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对预测急诊科抢救室危重病人预后的意义。方法对急诊科抢救室救治的596例病人进行SIRS评分,分析不同SIRS评分病人的住院率、病死率,评价SIRS评分与病人住院率、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随着SIRS分值的增加,病人住院率与病死率亦增加;SIRS评分≥2分时,病人住院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IRS评分系统作为一种简单的评分系统,能够初步预测急诊科抢救室危重病人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作用。方法:评估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前后实施呼吸机集束策略依从性的情况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前后分别纳入458、487个病人,手卫生依从性由20.9%提高到65.7%(P=0.001);床头抬高30°以上依从性由24.8%提高到49.5%(P=0.001);镇静评分依从性无明显改善(P=0.06);使用无创呼吸机依从性由20.4%提高到32%(P=0.03)。同时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建立后可降低VAP发生率(24.4%vs 41.7%,P=0.004),降低VAP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并不能降低其死亡率。结论: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可提高呼吸机集束策略的依从性,可以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赵晓琴  陈强  覃桦 《蛇志》2010,22(3):210-213
目的研究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54例ALI/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乌司他丁组(UTI组)(n=80),对照组(n=74)。记录两组患者开始治疗、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结果;记录患者在ICU治疗的转归。应用SPSS 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3天UTI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两组患者PaO2、PaO2/Fi O2、SaO2均有上升,UTI组PaO2/Fi O2略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患者PaO2、Sa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UTI组与对照组的死亡率比较(UTI组52.5%,对照组52.7%,P=0.980)无统计学差异,机械通气时间UTI组低于对照组[UTI组(14.8±3.9)天,对照组(16.7±4.2)天,P=0.020]。根据ALI/ARDS发生的病因分为肺内源性及肺外源性进行亚组分析(A组:肺内源性ALI/ARDS,使用UTI治疗;B组:肺内源性ALI/ARDS,不使用UTI治疗;C组:肺外源性ALI/ARDS,使用UTI治疗;D组:肺外源性ALI/ARDS,不使用UTI治疗),发现乌司他丁对肺外源性ALI/ARDS患者(C组)的ICU时间、ICU内死亡率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不使用UTI的患者(D组)。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用于ALI/ARDS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且高血糖的发生率低,尤其是乌司他丁治疗肺外源性ALI/ARDS患者的预后优于肺内源性的ALI/ARD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功能减低(甲低)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1A)检测57例甲亢患者、43例甲低患者、39例甲亢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正常者和5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Ⅳ型胶原(1V-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T3、T4、FT3、FT4、TSH、TGA、TMA含量。结果:甲亢患者组血清中1V-C、PCⅢ含量比正常对照组及甲低患者组显著性增高(P〈0.05);治疗后甲状腺激素下降,1V-C、PCⅢ含量也随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HA、LN在四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甲亢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肝纤维化指标与TGA、TMA的阳性率无关。结论:甲亢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时,1V-C、PCⅢ水平也增高,在用1V-C、PCⅢ判断肝纤维化时应注意有无甲状腺疾病特别是甲亢。未发现HA、LN含量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任臻堂  王发省  陆晨 《生物磁学》2011,(15):2901-2903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子宫平滑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路径组30例采用临床路径实施规范化管理,非路径组30例按照常规方法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分析了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及费用构成,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的对应t值分别为(4.42)、(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满意度比较,t值为(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中应用临床路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