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年9月10日—15日,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嘎达布其口岸附近的典型草原区鼠害草场研究了大鵟(Buteo hemilasius)对长爪沙鼠的捕食策略。鉴于秋季是长爪沙鼠的活跃期,直接采用鼠丘核心区的沙鼠洞口数作为衡量长爪沙鼠集群大小的指标,分析了大鵟对不同大小集群的长爪沙鼠家族集群的捕食选择偏好。实验涉及了3hm2的实验样地,样地中具有符合实验统计的长爪沙鼠洞群为87个。5d内作者观察到大鵟蹲守在样地中的长爪沙鼠29只次,共涉及23个沙鼠洞群。通过分析大鵟蹲守和没有蹲守过的沙鼠洞群的洞口数量,利用非参数的Mann-Whitney U检验法分析,结果表明:大鵟蹲守的洞群的洞口数量总秩和为2569.5,大鵟没有蹲守的沙鼠洞群的洞口数量秩和统计量为1258.5,统计量U值为489.5。校正之后的Z值为-2.37459,两组差异达到显著的水平(P=0.017574)。此外,分析还显示:沙鼠洞群洞口数量(S)与大鵟蹲守次数(F)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式为:F=-0.0559+0.023×S,(r=0.2707,P﹤0.05)。结果表明,大鵟会首先在洞口数量多的长爪沙鼠集群蹲守捕食,因此在越冬期间,长爪沙鼠的集群数量会被限制,进而可能形成一种最优化集群数量的模式。本文的研究结果从一定角度支持了鼠类通过形成最优集群以降低天敌捕食概率的理论。长爪沙鼠可能借助扩散行为,以及秋季的分群行为来降低集群密度从而降低被捕食风险。 相似文献
2.
动物进行任何活动时均面临被捕食的风险 ,分析捕食风险与猎物觅食行为的关系 ,有助于揭示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机制。捕食风险具有限制或调节猎物种群数量的功能。在进化时间内 ,对猎物形态和行为特征的进化是潜在的选择压力之一 ,可利用环境因子作为信息源估测食物可利用性和捕食风险大小的动物 ,具有更大的适合度。信息源可分为包括视觉的、听觉的和化学的。动物进行觅食活动时 ,依据信息源的变化确定环境中捕食风险的大小 ,并根据自身的质量在捕食风险的大小之间做出权衡 ,通过食物选择、活动格局和栖息地利用等行为的变化降低捕食风险 相似文献
3.
动物的免疫系统是防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害的重要途径,对其生存很重要,而食物短缺是影响动物免疫的重要因素。前期研究发现,禁食3天可抑制雌性长爪沙鼠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而禁食时长可能在影响动物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为此,本实验主要测定不同的禁食时间如何影响雌性长爪沙鼠的免疫功能,该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理解它们在野外面临食物短缺时的生存状况。将55只成年雌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禁食1 d、2 d 、3 d和自由取食,每种处理又分别注射磷酸缓冲液和植物血凝素(PHA)。结果发现,随禁食时间的延长,PHA反应(指示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逐渐受到抑制,胸腺和脾脏逐渐萎缩,表明禁食时间对长爪沙鼠的免疫功能影响显著。同样,随饥饿时间增加,长爪沙鼠的体脂、血糖和血清瘦素水平逐渐下降,并且与PHA反应呈正相关,但白细胞总数和皮质酮水平不受禁食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禁食时间长短能显著影响雌性长爪沙鼠的免疫功能,随禁食时间的延长,长爪沙鼠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逐渐受抑制,这可能与体脂和葡萄糖含量下降有关,血清瘦素逐渐降低也可能是其免疫受抑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运动是影响动物能量平衡和体重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自愿转轮运动对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我们监测了8 周自愿转轮运动过程中,雄性长爪沙鼠的体重、能量摄入、消化率、静止代谢率(RMR) 和非颤抖性产热(NST)的变化,以及8 周后的体脂含量、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 )和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等。结果发现,8 周自愿转轮运动增加了长爪沙鼠的体重和能量摄入以及血清瘦素水平(血清瘦素浓度比对照组高27% ),但对消化率、RMR 和褐色脂肪组织的线粒体蛋白浓度等没有明显影响。尽管体脂含量和血清T3 和T4 没有显著差异,但运动组体脂含量比对照组高33%,血清T3 和T4 水平分别比对照组低10% 和38%。血清瘦素浓度与体脂重量呈正相关。因此,自动转轮运动并没有降低动物的体重和体脂含量,但瘦素和甲状腺素在雄性长爪沙鼠能量代谢和能量平衡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5.
小型哺乳动物的体脂含量与免疫功能有关,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理解野生长爪沙鼠对环境的生存适应策略,我们于2004 年夏季(7~8月)和2005年冬季(1~3月)测定了野生长爪沙鼠的体重、体脂含量和脏器重量,以及由匙孔血蓝蛋白(KLH)对雄鼠所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结果发现:雄鼠的胴体干重和体脂含量都显著高于雌鼠,其他各项指标无性别差异。冬季雌雄沙鼠的体重、胴体干重、体脂含量和褐色脂肪组织的湿重,以及雄鼠的睾丸湿重都显著高于夏季。脾脏的重量冬季趋于降低。处理组(注射KLH )动物血清中抗KLH 抗体的含量在冬季和夏季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且冬季处理组显著高于夏季处理组。本研究结果为动物种群调节的“冬季免疫增强假说”提供了一个新的野外例证。没有检测到免疫器官和产热器官、免疫器官和繁殖器官之间的权衡关系。 相似文献
6.
7.
8.
为探讨季节性环境对长爪沙鼠肠道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细胞密度动态的影响,于2003
年11 月(冬季)和2004 年7 月(夏季),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其肠道5-HT 细胞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显示:5-HT 细胞主要分布于肠上皮基
底部和肠腺上皮中,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长棒状、锥体形或不规则形,其形态学特征无季节性差异。冬
季在小肠密度最高,十二指肠、盲肠和直肠其次,结肠最低;夏季在小肠和十二指肠密度最高,其它各段密度
相似,这可能与其食物质量的季节性变化有关。除十二指肠和结肠外,冬季肠道各段的密度都高于夏季,这有
利于提高处理和消化食物的能力,是对冬季食物质量和摄食量增加的适应。5-HT 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季节动态
说明,长爪沙鼠肠道在细胞水平上可对环境条件的变化产生反应,具有适应性调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年11 月(冬季)和2004 年7 月(夏季),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其肠道5-HT 细胞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显示:5-HT 细胞主要分布于肠上皮基
底部和肠腺上皮中,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长棒状、锥体形或不规则形,其形态学特征无季节性差异。冬
季在小肠密度最高,十二指肠、盲肠和直肠其次,结肠最低;夏季在小肠和十二指肠密度最高,其它各段密度
相似,这可能与其食物质量的季节性变化有关。除十二指肠和结肠外,冬季肠道各段的密度都高于夏季,这有
利于提高处理和消化食物的能力,是对冬季食物质量和摄食量增加的适应。5-HT 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季节动态
说明,长爪沙鼠肠道在细胞水平上可对环境条件的变化产生反应,具有适应性调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长爪沙鼠侧脑室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8μg 或CRH受体阻断剂2.5μg 后, 4 ±1 ℃暴露3 h ,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并置于24 ±2 ℃或4 ±1 ℃下。与常温对照组相比, 低温对照组褐色脂肪组织(BAT) 重量下降, BAT中解偶联蛋白(UCP1) mRNA 上调; 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含量降低, 血清T3 、T4 、T3/T4水平及BAT中T45′脱碘酶活性均增加, 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 含量上升。与低温对照组相比, 侧脑室注射CRH后再冷暴露, BAT重量、蛋白总含量和UCP1 mRNA 含量趋于减少; 血清NE 含量上升, BAT 中T4 5′脱碘酶活性增加, 但下丘脑TRH 含量、血清T3 、T4 及T3/T4 水平均降低。侧脑室注射215μg 的CRH 受体阻断剂α- helical CRH 9 - 41 , 对冷暴露长爪沙鼠甲状腺轴的分泌、BAT重量、血清中NE 水平及UCP1 mRNA 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 急性冷暴露激活了长爪沙鼠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HPT) 轴和交感神经系统, 刺激BAT产热和UCP1 合成; 而CRH作用于中枢, 可能一方面抑制HPT轴的分泌, 进而抑制UCP1 的基因表达, 另一方面又刺激交感神经,增加产热。 相似文献
10.
11.
为研究自愿转轮运动对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体重的影响,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自愿转轮运动及8周后体重、胴体重和体水,以及心、肝、脾、肺、肾、性腺(睾丸或卵巢)、消化道、腓肠肌、比目鱼肌、肾周脂肪垫和肠系膜脂肪垫等器官及组织的重量变化。结果发现,自愿转轮运动条件下长爪沙鼠胴体湿重、体水和心、肝、脾、肾、腓肠肌、消化道等器官重量增加。自愿转轮运动对比目鱼肌和器官脂肪垫重量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自愿转轮运动使雄性长爪沙鼠器官的脂肪垫重量增加,但雌性降低;对雄性长爪沙鼠比目鱼肌重量没有影响,但雌性增加。以上结果表明,自愿转轮运动促进了长爪沙鼠的体重增长,改变了长爪沙鼠的身体组成。内脏器官和体水重量的增加是体重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与夏季相比、冬季长爪沙鼠的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显著升高;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与α-磷酸甘油氧化酶活力升高,组织总蛋白质及线粒体蛋白质含量增加,而组织的脂肪含量减少;血清T3含量和T3/T4值都显著增加。但是肝脏的各项产热指标变化不显著、表明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功能具有季节波动性,是长爪沙鼠适应性产热的主要来源器官. 相似文献
13.
长爪沙鼠肠道生长抑素和P物质细胞密度的年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激素对调节小哺乳动物的消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应用卵白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冬季幼年、成年和老年长爪沙鼠肠道生长抑素(Somtostatin,SS)和P 物质(Substance P,SP)细胞进行了定位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两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相似,呈圆形、椭圆形、梭形、锥形或不规则形。SS 细胞随年龄增加而分布范围缩小,主要分布于小肠和十二指肠,老年鼠的结肠和直肠无分布;盲肠段老年鼠高于幼年鼠和成年鼠,其余各段均无年龄差异。幼年鼠、成年鼠和老年鼠SP 细胞分别以结肠、盲肠和直肠密度为最高,成年鼠结肠和直肠无分布;肠道各段的密度均有年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长爪沙鼠肠道SS 和SP 细胞的分布模式和发育特点有年龄差异,这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食物质量和两种内分泌细胞相互拮抗的消化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长爪沙鼠肥满度的年龄和季节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胴体重(去除内脏的体重,记为WN)替代传统计算公式中的体重(W)建立肥满度指标K′=100WN/L^3(g/cm^3)对长爪沙鼠肥满度的年龄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鼠肥满度年龄组间差异显,末成年个体的肥满度明显高于成年个体;各性别年龄组肥满度季节变化明显,趋势基本一致,春季高、夏季最低、秋季又行育肥。在春夏季繁殖期(8月以前),雌鼠的肥满度大于雄鼠。成年雌鼠秋季育肥时间晚于其他个体组。长爪沙鼠肥满度的年龄差异和季节变化反映了该鼠在不同生活时期对环境的生理适应特征和对策。此外,各月肥满度与当月及其后第4个月的夹捕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提示该指标在短期预测长爪沙鼠种群数量方面可能有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长爪沙鼠为典型的群居性鼠类。在自然条件下该鼠的集群贮食活动随时可为人工投放的种子食物所导引。本文依据组群个体合作贮食的习性,并结合剪趾和染毛双重标记的重捕跟踪方法设计了着重观测社群结构、群内个体序位、领域边界及相关社群行为的野外实验。据2(X)2年5月对4个相邻洞群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应用此法便于在复杂的社群环境中直接确认组群成员及其属性,亦便于分辨同一组群或不同组群成员之间发生的行为事件及相关过程,且能在重复实验中得以验证。为在野外条件下定量研究长爪沙鼠社群行为提供了一种便捷可靠的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美满霉素对蒙古沙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后前额皮质中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理功能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42只健康雄性蒙古沙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缺血再灌组,美满霉素治疗组。夹闭蒙古沙鼠双侧颈总动脉10 min诱导前脑缺血后,动物分别存活1天、3天或7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前额皮质中CR的表达,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灰度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缺血再灌组与美满霉素治疗组中前额皮质中CR表达均先减少后升高再下降。缺血再灌1天组,CR表达显著减少(P<0.05);3天组CR表达达到高峰(P<0.05);7天组CR表达减弱,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美满霉素治疗各组中的CR表达均弱于对应的缺血再灌组(P<0.05)。结论:美满霉素能抑制蒙古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中CR的表达来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禁食导致一些啮齿动物的贮食量增加,但禁食处理后雄性长爪沙鼠贮食行为的变化则不一致。每天禁食22 h,长爪沙鼠的一些个体表现出高水平的贮食行为(禁食贮食组),而另一些个体则没有表现出贮食行为(禁食无贮食组)。延长禁食(22 h)持续的时间(连续重复3 d 和20 d)和增加禁食时间(禁食48 h),都没有使禁食无贮食组的动物表现出贮食行为。同样在自由取食条件下,长爪沙鼠的贮食行为也表现为二型性。在自由取食和禁食条件下,贮食量与体重、体脂含量和瘦素的浓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禁食是诱导雄性长爪沙鼠贮食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增加禁食的程度并不改变其贮食行为的表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