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豆草(Onebrychis viciaefolia Scop.)下胚轴切段在含有1mg/IBA、1mg/1 KT 的 LS培养基上培养,两周后产生愈伤组织,通过筛选、克隆得到大量的具有胚胎发生潜力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当将其转移到含1mg/1BA 的 LS 培养基上后可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液体闪烁技术测得在胚性培养的前2天,RNA 合成速度迅速上升,随后下降,第五天后又呈缓慢上升趋势,尔后平稳。蛋白质合成速度在胚性培养的第三天达到高峰,升高很快。而 DNA 合成速度变化平缓,只是在胚性培养的第五天出现一较小的峰。胚性培养过程的 DNA、RNA 蛋白质合成速度均高于非胚性培养。  相似文献   

2.
3.
红豆草下胚轴切段接种于含1mg/l BA,1mg/l KT的LS培养基上,通过筛选和繁殖由一块外植体而来的淡黄色愈伤组织,而得到生理状态比较一致具有较高胚性发生能力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将其转移到含1mg/l BA的LS培养基上后可诱导体细胞胚眙发生。在体细胞胚胎发生早期发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均有规律性变化。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在胚性培养的第10天,两条明显的A_1、A_2带消失。酯酶同工酶各酶带之间酶活性比例在胚性培养过程中变化很大,培养后期酶带变得不明显或酶带数下降。说明胚性发生过程遗传信息的表达有选择性并为激素所调控。  相似文献   

4.
苜蓿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After the calli originating from the leaf explant of Lycium barbarum L. were selected and proliferated, the yellowish calli with same origin, similar state were transferred to O medium or E medium and the regenerative systems of organogenesis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might form. By these system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ynthetic activities of DNA, RNA and protein in the two in vitro regeneration pathways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Before meristemoid and embryogenic cells were formed, the synthesis of RNA was activated firstly, follow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ynthesis rates of DNA and protein.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globular embryo, the synthesis rate of DNA increased quickly and then the activities of syntheses of RNA and protein reached the peak, while it was the contrary during germination of adventitious bud. (2) Components of soluble protein changed regularly. A peptide (153.6 kD) appeared during the initiation of both organogenesis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Several peptides disappearing gradually in the early-stage of differentiation could regenerate with the formation of shoot primordium and globular embryo. Corresponding to morphogenesis, both regenerative systems had specific peptides (84.9 kD, 46.3 kD and 44 kD, 36.2 kD) as molecular markers of its own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 and mechanism of the two regenerative system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
在 LS 附加1mg/1 BA+1mg/l KT 的培养基上,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无菌苗的下胚轴切段产生淡黄色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移到 LS 附加1mg/l BA 的培养基上,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而在 LS 附加1mg/l KT 的培养基上抑制体细胞胚胎发生。同时,发现红豆草胚性愈伤组织中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仅为非胚性愈伤组织的2/5。向培养基中加入L-脯氨酸可以促进红豆草体细胞胚胎发生。最适浓度为1000mg/l。  相似文献   

7.
香根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细胞学特点与形成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香根草是一种优良的生态环境治理植物,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为了对香根草进行遗传改良,选育出性状更优、抗性更强的新品种,开展了香根草离体培养研究。离体培养采用了两种外植体,一是带腋芽的节,二是由器官发生方式所产生的无菌不定芽。基本培养基为MS,根据不同的目的附加不同种类或配比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观察到香根草的外植体的离体发育途径,有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两种,依培养基中所含细胞分裂素或生长素的种类和用量不同而异。结果表明,香根草的这两种离体发育途径的植株再生能力均可以长期保持。细胞学的研究显示,香根草离体发育的启动可在外植体的表皮细胞或薄壁细胞中进行,这些细胞逐渐发育成为胚性细胞。胚性细胞分裂活跃,经二细胞、四细胞而发育成为多细胞的胚性细胞团。由显微观察可知,香根草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是单细胞起源的,成熟的体细胞胚具有单子叶植物典型的胚胎结构。在分化培养基的作用下,体细胞胚组织上所有的胚状体可以出芽而形成再生植株。所建立的香根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植株再生体系,完全适用于遗传转化等生物工程方法对离体培养要求。此外,还观察到一些一般只有在双子叶植物才出现的鱼雷形体细胞胚,这是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异常现象。认为这种异常胚是离体培养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红豆草(Oo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为豆科蝶形花亚科红豆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营养丰富,生活力强,抗旱,耐瘠薄,适合西北干旱地区种植,是农民喜爱的牧草。有的学者已对红豆草在组织培养中体细胞胚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苜蓿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下胚轴切段产生的愈伤组织经2,4-D短时间诱导后,在无激素液体培养基中可形成大量体细胞胚胎。经2,4-D诱导后的愈伤组织在转入无激素培养基1天后,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即进入活跃合成状态,并在体细胞胚胎发育过程中保持逐步升高的趋势。在苜蓿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有些蛋白质组分含量减少或消失,但绝大部分蛋白质组分的含量明显增加,并且有若干新蛋白的出现,其中24 KD和46 KD蛋白质为体细胞胚胎发生早期所特有。  相似文献   

10.
影响香根草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因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提高香根草(Vetiveriazizanioides)遗传种质改良效率的有效途径,初步研究了影响香根草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若干因素。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配比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香根草的腋芽及无菌不定芽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2,4-D是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关键因素,当培养基中只含2,4-D而不含或少含细胞分裂素(6-BA)时,外植体经由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形成再生植株。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在有的品种之间差异显著,最高的达到96.7%(cv.Zomba),最低的不到30%(cv.Malaysia);而有的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例如cv.Kandy和cv.Sunshine)。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可以长期保持,从未经继代培养的到持续继代第23代的胚性愈伤组织,再生频率都在80%以上,而且再生植株的生长良好。在3-7℃的低温下进行分化培养时,仍然有40.5%-50.0%不同世代的胚性愈伤组织还保持着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叶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经筛选、繁殖后,将来源相同、状态较为一致的淡黄色愈伤组织转移至O型或E型培养基上,可以诱导出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利用该体系,对两条离体再生途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拟分生组织和胚性细胞形成之前,RNA合成首先被激活,随后DNA、蛋白质合成加速;而球形胚形成期间,先是DNA合成的加快,接着RNA、蛋白质的合成高峰出现,在不定芽形成期间却正好相反;(2)可溶性蛋白组分发生规律性变化;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启动阶段都有-153.6kD多肽出现,一些多肽分子在分化早期逐渐消失,而随芽原基或球形胚的形成又重新合成;与形态发生相对应,两种再生体系都有作为各自分子标记的特异多肽(84.9kD、46.3kD和44kD、36.2kD)的表达。此外,还对两种离体再生体系之间的关系和发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皇冠草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皇冠草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观赏水草。以其幼叶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短期内(25d),直接诱导获得了体细胞胚。对不同的细胞分裂素及其不同组合的体胚诱导效应进行测试,发现:6-苄氨基嘌呤(6-BA,1mg/L)和玉米素(Zt,1mg/L)结合使用效果最好,诱导频率达100%,平均每个外植体可形成4.87个体细胞胚。当在含有Zt(1mg/L)的MS培养基中加入萘乙酸(NAA 0.5mg/L)时,外植体不能形成体细胞胚,而是形成大量的根。在含有吲哚乙酸(IAA,1mg/L)的MS培养基上,成熟的体胚5d后即可发育成完整的小植株。72%的小植株被成功地移栽到了水族箱中。采用HPLC法,对自外植体培养之日起到体胚发生和成熟的各个时期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各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均不断增加,10d后达到对照的2倍左右。IAA含量在培养第10天时达到第一个峰值,第二个峰值出现在25d后;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Zt+ZR)含量在15d后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的8倍多),然后逐渐下降;赤霉素(GA-3)的变化趋势与细胞分裂素基本相同,但到体胚萌发时,其含量已恢复到对照水平;培养10d后的脱落酸(ABA)含量一直保持到了体胚成熟期。  相似文献   

14.
香根草不同处植体诿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器官发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禾本科植物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的嫩叶鞘基部切段为外植体,再取其试管苗的基部切段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和芽的器官发生。结果表明生长素是诱导外植体脱分化和形成体细胞胚的关键因子,而芽的形成则源于体细胞胚的萌发,它们是由NAA或低浓度的2,4-D所诱导的。通过研究建立了有效的香根草循环诱导再生体系和试管苗繁殖体系,为进一步研究香根草的生物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路铁刚  王义琛 《遗传学报》1990,17(6):449-454
继代培养的玉米花粉胚状体的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时期:胚性细胞团时期、球形胚时期、心形胚时期、梨形胚时期、子叶形胚时期以及分化期。我们应用微量生化分析技术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液体闪烁计数技术研究了玉米花粉胚状体发育过程的DNA、RNA、蛋白质含量及合成动态,发现DNA、RNA和蛋白质含量在胚性细胞团期较高,然后下降,但到了分化期时又有所升高。DNA合成速度在胚性细胞团时期较高,在以后的各时期降低并保持平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动态呈相似的变化规律。这个结果说明DNA、RNA和蛋白质在胚状体发育早期的活跃代谢,可能与胚性细胞的快速分裂以及胚性结构的形成有关,而后期的活跃代谢可能与胚状体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红豆草细胞悬浮培养中体细胞胚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奚耕思  郎东梅 《昆虫知识》2003,40(2):172-175
用孚尔根及甲基绿 -派洛宁组织化学染色法了解北京油葫芦Teleogryllusmitratus(Burmeister)卵子发生各时期阶段中卵内DNA及RNA动态变化规律。在卵子发生的最初阶段 ,核中DNA的合成和复制最活跃 ,以后便慢慢减弱 ;而RNA则在第 2阶段合成最旺盛。在卵子发生各个阶段 ,滤泡细胞中DNA ,RNA均为阳性反应 ,并在卵细胞的卵黄形成期活动旺盛 ,为卵母细胞卵黄蛋白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卵子发生第 4~ 6阶段 ,滤泡细胞开放时期 ,血淋巴内一些物质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滤泡细胞间隙进入卵母细胞内 ,参与卵母细胞的发育和构建。研究表明卵子发生初期卵母细胞的发育和物质构建主要以内源性合成积累为主 ,中后期则有外源性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唐魏  吴绛云 《生物技术》1991,1(1):34-38
在获得比较理想的平贝母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液体闪烁计数技术测定了平贝母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和成熟胚等时期的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动态,实验表明,从球形胚到子叶胚,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速度递增。在子叶胚前期RNA合成达到高峰,在子叶胚期蛋白质合成达到高峰,在子叶胚后期DNA合成达到高峰,核酸与蛋白质合成速度的变化与胚体细胞增殖及器官分化相关联。  相似文献   

19.
棉花体细胞增殖和胚胎发生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棉花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褐化可能与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有关.对棉花组培中不同时期的愈伤组织DNA进行琼脂糖电泳,观察到:仅在第一次愈伤组织继代后10 d左右和愈伤组织第一次继代到分化培养基中培养10 d左右,愈伤组织的DNA产生了180 bp左右的片断或其整数倍片断大小的DNA带,呈DNA梯(DNA ladder)状电泳,说明在这两个时期PCD达到了高峰.在这两次PCD高峰后1周均出现愈伤组织大规模的褐化死亡.显微镜观察到第一次PCD发生高峰的愈伤组织存在许多管状、内含物少的细胞,这些细胞分布在愈伤组织的边缘和内部;第二次PCD发生高峰观察到体细胞胚胎分化、PCD细胞的木栓化和水渍化.对体细胞胚胎分化时期的原生质体进行荧光染色(DAPI),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细胞核浓缩、染色质凝聚、结块、边缘化和形成PCD小体.  相似文献   

20.
TDZ对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TDZ在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