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国及其毗邻地区的胖鳖甲属Syachis Bates,1879进行了分类研究,描述1新种,即西藏胖鳖甲S.xizanganasp.nov.,提供了已知种目录及其检索表.所有研究标本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新种与分布喀喇昆仑山的S cugiae Gridelli,1934在外形上近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前胸背板侧缘弱弧形弯曲,侧缘有皱纹状刻点;额两侧平坦.后者前胸背板两侧强烈弯曲,侧缘附近有细刻点;额两侧有短纵脊.  相似文献   

2.
果疣衣属地衣系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茶渍衣亚纲Lecanoromycetidae,鸡皮衣目Pertusariales,鸡皮衣科Pertusariaceae的成员。由于粉色果疣衣Varicellariarhodocarpa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使中国地衣区系中新增添了一个属:果疣衣属Varicellaria。该属迄今已知仅含三种,即粉芽果疣衣V.kemensis,八孢果疣衣V.carneonivea及粉色果疣衣V.rhodocarpa。果疣衣属为壳状地衣,地衣体微薄,膜质;子囊盘茶渍型,单个或数个聚生于瘤状果疣中;类侧丝多分枝并呈网状缠绕;子囊内含单孢或八孢;子囊孢子大型(长度为200~400mm),双胞,无色透明,椭圆形;孢子壁厚达27mm;与鸡皮衣属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子囊内含双胞孢子,后者子囊内含单胞孢子。由于该属在中国是首次被发现,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文中还提供了该属迄今已知的全部三种的分种检索表。粉色果疣衣以其地衣体基本无粉芽和遇Pd呈负反应而区别于粉芽果疣衣,以子囊内含单孢而区别于八孢果疣衣。通过薄板层析法首次从该种髓部检测出茶渍衣酸。其地理成分为北极高山种,主要分布于欧洲的挪威、瑞典、芬兰、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苏格兰以及北美洲;在亚洲迄今只见于日本与中国。  相似文献   

3.
简短回顾了砖孢发属地衣研究概况。在已知的8种亚洲砖孢发属地衣中,中国有七种,其中两种为台湾特有。根据150余份标本的形态与化学特征,承认中国大陆砖孢发属地衣5种,指出了个别异名,发现亚洲砖孢发(Okpogon asiaticus)存在两个化学型,提供了中国5种砖孢发地衣分布的新资料。研究结果表明,5种砖孢发地衣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和西藏东部。作者认为中国西南地区是砖孢发属地衣在亚洲的一个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4.
球粉衣属地衣主要分布在南半球,某些种分布于热带至亚热带。中国的球粉衣属地衣只在台湾有过记载,作者对云南、贵州、湖南的有关标本进行了形态与化学研究,并与来自澳大利亚的有关标本进行了比较,首次报道中国大陆球粉衣属的三个种:二型球粉衣,台湾球粉衣和黑果球粉衣。所有三个种均出现在云南,湖南只有黑果球粉衣,贵州只有台湾球粉衣。对这三个种的形态和化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根据文献资料提供了它们的世界分布。  相似文献   

5.
齿裂菌属(Coccomyces)二新种,生于映山红(Rhododendronsimsii)上的卷丝齿裂菌(C.circinatus)和生于乌榄(Canariumpimela)上的杯状齿裂菌(C.crateriformis)。新种有拉丁文、中文描述和图解,并讨论。模式标本收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中生代化石木异木属及其古生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迄今为止,我国共了现异木属(Xenoxylon)化石木10种(包括2新种),它们是X.latiporosum,X.conchylianum,X.liaoningense,X.japonicum,X.ellipticum,X.hopeiense,X.peidense,X.yixianense,X.fuxinense sp.nov.,X.huolinhenese sp.nov.。文中对该属的古生态作了  相似文献   

7.
齿裂菌属(Coccomyces)二新种,生于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上的卷丝齿裂菌(C.circinatus)和生于乌榄(Canarium  相似文献   

8.
晋南和银川地区盐水和超盐水体的浮游动物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1981—1984年在晋南和银川地区7个采样区,盐度0.5—286‰间采集222个水样,共见到浮游动物57种,其中轮虫32种,鳃足类14种,桡足类11种。根据出现率和平均密度,下列23种是区系的主要种或较主要种:褶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方尖削叶轮虫、月形腔轮虫、针簇多肢轮虫、爱德里亚狭甲轮虫、环顶巨腕轮虫、蒙古裸腹溞、直额裸腹溞、大型溞、一种象鼻溞、矩形尖额溞、盐水卤虫、亚洲后镖水溞、直刺北镖水溞、近邻剑水溞、短角异剑水溞、广布中剑水溞、等刺温剑水蚤和扁平小剑水溞。除了盐水卤虫外,无论盐水种和淡水种在这里出现的最高盐度均较其他作者记载的为高。文中讨论了盐水动物区系的相似性、内陆水各种浮游动物的耐盐性和盐度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滇、黔、川、藏)小奥德蘑属Oudemansiella的标本后,作者认为Pegler et Young(1986)所提出的本属的分类系统较为合理。本文报道该属10种4变种,其中3新种、1新变种和1新组合。新分类群是云南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yunnanensisZ.L.Yang et Zang、粘小奥德蘑假根变种Oudemansiella mucida(Schrad:Fr.)v.Hoehn.vat.pseudorhiza z.L.Yang et Zang、膜被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velata z.L.Yang etZang、杏仁形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amygdaliformis Z.L.Yang et Zang;新组合是长根小奥德蘑双孢变种Oudemansiella radicata(Relh.:Fr.)Singer vat.bispora(Redhead,Ginns et Shoemaker)Z.L.Yang et Zang。新分类群有拉丁文及汉文描述,并有附图。全部标本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我国西南小奥德蘑属的种类相当丰富,约占世界已知种的1/3,除产于南美的刺孢组Sect.Dactylosporina外,其余各组在本区均有代表。区系组成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也有个别泛热带成分,而云南小奥德蘑、膜被小奥德蘑等可能是在喜马拉雅隆起、横断山脉形成和云贵高原抬升过程中逐步演化出来的特殊而年青的种类。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野豌豆属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华北地区野豌豆属进行研究,确定本属中亚属,组及种的分界限;并且把变型窄叶大龙骨野豌豆提升为种:矮野豌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物种分布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立志  马勇  叶晓堤 《动物学报》2002,48(2):183-194
搜集整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地理分布数据,通过生境分析,确定啮齿动物分布区。基于GIS技术,以面积约为6470km^2的766个栅格收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的二元分布数据,采用多元分析的分层聚类方法,依据欧氏距离平方值,将地理分布单元划分为若干个组。结果表明,当欧氏距离平方值分别为11.379,17.068,22.758和28.447时,766个地理分布单元依次可分为30,9,5和3个组。分布单元组的物种组成比较和生态型分析表明;(1)在我国干旱地区的海拔较低地带,景观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过渡到荒漠,地理分布单元组亦呈现相应的分布格局,喜湿的物种逐渐减少,耐旱的种类增加;(2) 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寒漠与蒙新温性和暖温性荒漠啮齿动物物种数和组成相近,物种多样性近;(3)阿尔泰山地及南麓平原啮齿动物组成较为特殊,寒湿啮齿动物成份最高;(4)东祁连山地及其北麓以及分犁谷地,额敏谷地,伊犁天山,准噶尔界山及东麓山前平均的啮齿动物成份较为复杂,物种多样性较高。我国干旱地区东部啮齿动物的物种密度和多样性高于西部,但在东部草原和西部荒漠之间的过渡区物种密度较高,表现出的种生态地理分布的边缘效应,体现干旱区啮齿动物物种分布与生物群落地带性分布以及山地和高原等特殊环境非地带性分布的适应关系。蒙新温性荒漠区和青藏高原寒漠区的啮齿动物在区系组成上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鹅观草属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对中国鹅观草属Roegneria进行了分类修订,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系统。新系统包括19个新组合或新等级,并按照颖分组、芒分系的原则确认了中国该属植物4组、18系、79种、22变种,其中包括7新系、5新种和1新变种。此外,一些类群的省级分布新记录也在本文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合欢属植物的分类,分布及其区系的起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孙航  陈介 《云南植物研究》1990,12(3):255-268
本文对中国金合欢属(Acacia Miller)的分类、分布及其区系的起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初步确立了本地区金合欢属植物约13种,3变种,其中包括2个新记录种,2个新变种;它们主要分布在西南及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尤以云南为最多。中国的金合欢届种类较贫乏,主要属Subgen. Aculeiferum,且几乎都是较原始的“A. pennata”体态,大都处于其分布区的边缘,种间关系较密切,区系比较年轻。该区系是中南半岛金合欢区系的一部分,除Subgen. Heterophyllum是来自澳洲外,其余最终通过印度板块来自非洲。  相似文献   

14.
中国清风藤属Sabia Colebr.(清风藤科)的订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归并了清风藤属5个名称,Sabia campanulata Wall.ex Roxb.var,kingiana Nayar et Majumder处理为S.campanulata Wall.ex Roxb。的异名,S.metcalfiana L.Chen处理为S.leptandra Hook.f.et Thoms.的异名,S.longruiensis X.X.Chen et D.R,Ling和S.swinhoei Hemsl.ex Forbes et Hemsl.ex FOrb.et Hemsl。的异名,S.nervosa Chun ex Y.F.Wu处理为S.coriacea Rehd.et Wils.的异名,订正了缅甸清风藤S.burmania L.chen在中国有分布的错误报道。  相似文献   

15.
华南鳞杉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叙述华南地区鳞杉属的研究历史,并讨论了纹鳞杉的分类问题。根据华南鳞杉属丰富的化石资料,陈述它们的地层和地理分布,讨论了华南早二叠世晚期至二叠纪末的古气候学和古地理学。描述粗脉华夏羊齿(新种)(Cathaysiopteris crassineruis sp.nov.)。  相似文献   

16.
九万山位于广西北部的中央(25°10’~25°25’N,108°27’E),界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交汇处。其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高海拔为1693m,最低处仅170m。经对1850号标本的鉴定,共计有藓类植物35科、101属和189种。本文分析了九万山的藓类植物区系成分,将其划分为 10种类型。其中东亚成分最为丰富(39.33%),热带、亚热带成分次之(38.20%),而温带成分居第三位(18.54%)。本文选择了九万山临近的五个地区加以比较。其中,金佛山与九万山藓类植物的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60.68%和36.87%,神农架为57.29%和33.13%。尖峰岭为48.83%和22.29%,西双版纳为57.29%和29.63%。而我国东部的武夷山则为69.86%和39.57%,其相似性系数在相比较的五个山区中为最高。九万山区有4个特有属并明显受喜马拉雅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九万山区藓类区系中约有7%的种类是典型的热带成分。根据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笔者认为九万山的藓类区系表现出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性,其分界线可能位于九万山的南侧。  相似文献   

17.
用SDS—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板电泳、pH4.5—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板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等电聚焦电泳,分离我国不同地区东亚钳蝎毒。其图谱表明:不同产地的东亚钳蝎毒蛋白的种类及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地区相近,差异较小,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细蜂族一新属一新种(膜翅目:细蜂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细蜂科Serphidae的细蜂族Serphini主要特征为:盾纵沟缺或不明显仅由一浅洼痕显出;腹部通常具柄(除无翅细蜂属Paracodrus);上颚常具1齿(中沟细蜂属Parthenocodrus具2齿);后胸侧板前方的无刻皱区通常小于侧板的0.35倍;前翅长约为宽的3.0倍,翅有时退化为短翅型或缺如;第一盘室和第二盘室愈合,但肿额细蜂属Codrus有时例外;并胸腹节背表面中等长至长。该族已记载有7个属,我国已知有5个属,但有1属没有种的报道。据记载大多种类寄生于甲虫幼虫,特别是隐翅虫科Staphilinidae、步甲科Carabidae和叩甲科Elateridae;还有1种曾从蜈蚣Lithobius中养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世界已知宽鳃鮟鱇属Sladenia Regan(1908)鱼类仅有3种。1980~1982年期间,东海水产研究所"东方"号和南海水产研究所"南锋"号调查船分别在东海和南海的大陆架渔场调查时,共采集到4尾珍稀的深海鮟鱇鱼类。经研究,认为这4尾标本是1新种,定名为朱氏宽鳃鮟鱇Sladenia zhui sp.nov.。  相似文献   

20.
A NEW GENUS AND FOUR NEW SPECIES OF MEMBRACIDAE (HOMOPTERA) FROM CHI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了中国角蝉科1新属及4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新属竖角蝉属Erecticornia类似于耳角蝉属MauryaDistant,区别在于新属上角粗短前面观近垂直状态,顶端尖锐,向后弯曲,尾节两侧深深凹入,产卵器长,伸达或伸出前翅端部。研究标本经鉴定分为4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