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证明DNA双链断裂(DSB)片段分布与DNA序列有关的假设,采用32keV/μm的^12C^6 离子和45ke V/μm的^13C^6 离子分别辐照pUCl8质粒,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处理,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DNA断裂和片段分布。结果表明,除了由一个DSB导致的线性DNA带外,还出现了一条新的、小分子量线性DNA带;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后,有另一条线性DNA带产生。证明重离子辐照诱导的DSB是非随机分布的,DNA分子上存在对电离辐射相对敏感的位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16.4 MeV的质子在不同的剂量下辐照质粒DNApUC19溶液。凝胶电泳技术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DNA损伤变得越来越严重,使线性DNA成分明显增加。当添加了自由基清除剂甘露醇后,DNA的损伤明显减轻,线性DNA片段不再出现,但开环形态DNA的变化依然明显。与较早的重离子7Li和γ射线致DNA损伤的研究结果相比较,表明质子辐射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直接作用,在此次实验的能量和LET值范围内,质子的直接电离作用是高于γ射线而低于7Li离子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γ射线和不同LET的碳离子辐照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的脱蛋白DNA,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结合荧光扫描技术研究了DNA双链断裂(DSB)与LET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LET重离子诱导的PR都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在超过一定的剂量之后逐渐趋于一个准阈值;而不同LET的重离子诱导的L值都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对于诱导DSB的RBE值则随着LET的增加先呈上升趋势,在LET超过100ke/μm后下降。  相似文献   

4.
一种高纯度、高得率的质粒DNA纯化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高纯度、高得率的质粒DNA纯化法汤乃梅,王晓民,韩济生(北京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83)关键词质粒DNA纯化本文介绍一种方法,它不仅可以得到高纯度质粒DNA,而且在同等纯度下的得率也高于其它方法,其操作流程如下:1.500ml菌液...  相似文献   

5.
激光作用质粒DNA和小牛胸腺DNA的AFM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激光作用质粒DNA和小牛胸腺DNA产生损伤效应,导致DNA结构变化,利用一种改进的试样制备过程和纳米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能够获得可重现的激光作用质粒DNA和小牛胸腺DNA的AFM图象,显示它们的特殊的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6.
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对γ射线和质子辐照质粒DN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4.2MeV的质子和60↑Co产生的γ射线在200Gy的剂量下分别对添加了不同浓度红景天苷的pUC19质粒DNA样品进行了辐照,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红景天苷在两种辐照过程中均对DNA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保护作用增强。同时还发现质子辐照后DNA样品中出现了线性形态的,而γ射线辐照后则没有出现,再次证实质子对DNA的损伤作用强于γ射线,这应该和质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复杂以及质子对物质的直接电离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7.
重离子辐照玉米种子引起的基因组DNA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HI-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10 Gy、20 Gy、30 Gy和50 Gy ~7Li和~(12)C重离子束对玉米自交系478的干种子进行辐照,并用RAPD分析技术分析其变异情况.结果表明重离子~7Li和~(12)C辐照玉米种子可引起当代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变异,一定范围内变异频率与注入剂量有关,在相同剂量下~7Li离子辐照的诱变率高于~(12)C离子辐照.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重离子辐射对水稻种子和幼苗DNA甲基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低剂量重离子辐射对植物产生的表观遗传学效应,采用高传能线密度(62.2keV/μm)和低剂量(2Gy)的放射性束流^12C对水稻(Oryzasativa,japonica)的干种子和幼苗进行辐射。采用甲基化敏感限制性酶切多态性分析(MSAP)的方法对材料基因组CCG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共选用12对选择性引物扩增了共800个条带,其中有65个条带(8.13%)在种子辐射后发现呈多态性,而只有10个条带(1.3%)在幼苗辐射后发现呈多态性。统计学分析显示高能量低剂量的重离子对水稻种子和幼苗的基因组甲基化状态都产生了影响,而且种子受到辐射后产生的甲基化改变明显高于幼苗(P=0.011)。另外,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变化类型的分析也表明种子和幼苗辐射后发生甲基化变化的趋势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近年来酵母质粒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研究已获得明显进展。因此,开展酵母质粒DNA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将是很有意义的。目前质粒在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研究较多。1982年龚启蕙等报道了啤酒酵母7209—1A及1984  相似文献   

10.
棒状杆菌中质粒DNA的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棒状杆菌质粒DNA快速检测中,比较了三种方法:强碱法、快裂法和我们设计的酶法。用强碱法抽提的质粒带很淡,快裂法其次,且不能区别两个分子量相近的质粒;而用酶法则显带清晰,且能很好地区分两个大小相近的质粒,分辨率高,认为在棒状杆菌质粒快速检测中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农杆菌质粒DNA提取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减化操作过程,减少药品对操作人员有直接或间接危害,提高农杆菌质粒DNA的产率和实验结果的稳定性。方法:对常规碱裂解法进行了改动,改进的方法通过加大菌液的收集量,利用LiCl沉淀RNA,简化操作流程和严格反映环境条件,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去除了酚、氯仿等对人体有害的试剂。结果:提取时间缩短,结果稳定,产率在1.5μg/μL以下。结论:用这种方法提取的质粒可以满足大多数分子生物学常规实验如DNA的酶切、PCR鉴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王友如 《生物技术》2006,16(6):42-44
目的:简化操作流程,缩短提取时间,降低试验对操作者的危害。方法:该方法去除酚、氯仿等有害试剂,采用LiCl沉淀去除质粒制备物中小片段核酸(包括DNA和RNA);工程菌生长至对数期时通过加入氯霉素后不仅方便质粒DNA的提取过程中蛋白质的去除,而且可使质粒的拷贝数进一步增加,提高质粒DNA产量的目的。结果:实验改进方法所提取的质粒DNA产量高于常规方法,达到20μg/mL。结论:改进方法提取的质粒DNA,其下游的内切酶消化,PCR、重组质粒鉴定、转化大肠杆菌等实验的结果和重复性都令人满意,完全可用于一般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碳离子束辐照拟南芥介导外源基因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700keV或4.0MeV碳离子束辐照拟南芥种子,通过对样品的显微摄影,发现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碳离子束对种子表面的损伤逐渐加剧,特别是在4.0MeV碳离子束辐照下,当剂量达到1×1014ions·cm-2后,种皮局部逐渐被刻蚀殆尽,甚至造成种皮局部破裂。对拟南芥种子进行台盼蓝染色后的显微观测显示,碳离子束辐照可以导致拟南芥种皮细胞着染,在剂量较大的情况下,部分皮下细胞也可着染,表明碳离子束可作用到皮下细胞,为外源基因提供导入的通道。GUS基因导入后的组织化学检测表明:质粒pCAMBIA1301能够进入4.0MeV碳离子束辐照后的拟南芥种子,并在种子和幼芽中获得瞬间表达。  相似文献   

14.
改善大分子质粒DNA重组效率的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两次连接法对一个质粒载体为7.65 kb,插入子为1.47 kb的片段进行重组连接,使连接效率大大提高.此方法对于大分子的质粒DNA重组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低功率的He- Ne 激光辐照离体质粒DNA,并用离子束和紫外线为对照,分析了质粒DNA的单双链断裂效应。结果表明:He- Ne 激光辐照可诱发质粒DNA 断裂,且断裂频率随辐照剂量增大而提高;He- Ne 激光辐照后的质粒超螺旋双链DNA存活率剂量曲线不同于紫外线和氮离子束。He- Ne 激光诱发双链断裂的频率低于氮离子束和紫外线。  相似文献   

16.
基于质粒DNA匹配问题的分子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给定无向图,图的最小极大匹配问题是寻找每条边都不相邻的最大集中的最小者,这个问题是著名的NP-完全问题.1994年Adleman博士首次提出用DNA计算解决NP-完全问题,以编码的DNA序列为运算对象,通过分子生物学的运算操作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使得NP-完全问题的求解可能得到解决.提出了基于质粒DNA的无向图的最大匹配问题的DNA分子生物算法,通过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和凝胶电泳完成解的产生和最终接的分离,依据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手段,算法是有效并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营养条件对pcDNA3\|HBS质粒DNA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考查营养条件对质粒DNA的生产影响,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含pcDNA33-HBS质粒的大肠杆菌JM109。实验结果表明:碳源、氮源质粒DNA产量有明显的影响。葡萄糖是质粒合成过程中较佳的碳源,蛋白胨是较佳的氮源。在MP9P培养基中,选择适合的硫酸铵浓度对质粒DNAR的生产有一定作用。由于Gly,Asp,Glu能提供合成核苷酸的氮源,在M9G培养基中添加1.2g/L的Asp,1.0g/L的Glu和0.4g/L的Gly后,经20h培养,质粒产量可达25mg/L。外源核苷也影响质粒DNA的产量,通过添加0.4g/L胞革与胸苷的混合物(摩尔比为1:1)到M9P培养基中,质粒DNA的产量可达35mg/L。  相似文献   

18.
鳗弧菌毒力质粒DNA序列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亚克隆法与引物步移法相结合的测序战略 ,对海洋鱼类重要病原菌鳗弧菌毒力质粒pEIB1进行序列测定 ,测得整个质粒序列长度为 6 6 16 4bp。序列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G C含量为 4 2 .7% ,共有 4 4个可读框 (ORF) ,其中包括与铁载体合成、调节、运输以及质粒复制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以质粒DNA作为抗原的检测血清中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芯片方法,并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比较,初步探讨用芯片法检测抗dsDNA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原核表达载体质粒pcDNAⅡ用质粒DNA快速抽提试剂盒提取纯化DNA后按1∶2稀释,用点样仪点在经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ES)修饰的玻片上,温孵后用含有1%小牛血清白蛋白和2.5%蔗糖的PBST封闭,以Cy3标记的人IgG为二抗,建立检测dsDNA抗体的芯片方法,并与德国欧蒙公司生产的抗双链DNA检测ELISA试剂盒做比较,对包括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5例干燥综合征(SS)、10例皮肌炎(DM)和7例类风湿关节炎(RA)在内的病人和60例健康人对照进行了抗dsDNA的对比检测。结果:对阳性标本的检测,与现用常规检测方法ELISA相比,芯片检测抗dsDNA的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90.7%,阳性预测值为89.3%,阴性预测值为92.5%;对健康对照的检测,2种方法均为阴性,符合率为100%。结论:与ELISA相比,用质粒DNA作为抗原建立的芯片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为今后建立同时检测多个自身抗体的芯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