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C_(57)黑鼠,在一特制的中毒橱中进行了PBNA气溶胶的吸入诱癌实验。中毒橱中PBNA的浓度为180—230毫克/立方米。动物每日吸入2小时,每周吸入5日,共吸入一年,饲养到22个月解剖。实验结果50%的实验动物(23/46)患了各种恶性肿瘤,其中肺癌14例。对照动物中14.89%患有恶性肿瘤(7/47),但无一例肺癌。实验组14例肺癌中12例为腺癌。PBNA是一种重要的橡胶配合剂,本实验用的PBNA经高压液相色层分析,证明不含2-萘胺,因此实验结果提示PBNA本身很可能是一个致癌物。  相似文献   

2.
鹿茸在自然情况下,每年只收一季。为探索鹿茸的增产,我们用5头鹿做了两季长茸的初步试验。1973年2月马鹿♂×水鹿♀种间杂交F1代3岁雄性不育鹿1头,1974和1975年2月分别去势3岁和5岁雄梅花鹿各2头,分别在春、秋两季投给雄激素,夏、冬两季长茸。每期平均投药60天,去势鹿总剂量16000毫克,其中口服甲基睾丸素片6600毫克,肌注丙酸睾丸素9400毫克;杂种不育鹿总剂量18700毫克,其中口服甲墓睾丸素片8700毫克,肌注丙酸睾丸素10000毫克。去势的4头梅花鹿4—6岁时,从脱花盘后60天收夏季三叉茸5付,5—10岁40—50天收二杠茸12付,冬季收二杠茸15付,收茸后…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奶牛胚胎移植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实验用12头黑白花奶牛(3-9岁),PGF[2α]作同步发情处理后,周期第10-12天,总剂量36 mg的FSH-P按递减方式每日肌肉注射2次,间隔12小时,共注射4天,在第3天加注PGF[2α]35 mg,进行超数排卵处理。12头供体牛共得胚135枚,可用胚数118枚,为总胚数的87.47%。平均每头得胚11.25枚。胚胎分别移植给20头同步发情处理的黑白花奶牛和20头黄牛受体(有3头为自然发情),每头移植1枚胚胎。结果,奶牛受孕率为35%(受孕7头,产犊7头);黄牛受孕率为40%(受孕8头,流产2头,产犊6头)。奶牛和黄牛总受孕率为37.5%。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用分光光度计,采用三波长法在生物样品(血、尿、组织、胆汁及粪等)中测定N-甲酰溶肉瘤素(简称 N-甲)的方法;并用此法观察了 N-甲在动物及人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本法特异性高,灵敏度为0.10 O.D.相当于样品中含 N-甲11.5微克。大鼠口服 N-甲200毫克/公斤后5小时,由胃肠道内容物可回收剂量的7.9%,而在所排出的粪中并无可测定的药物存在。体外实验证明 N-甲在胃肠道内容物的代谢很快。可见,药物由胃肠道消失的速度并不能反映其自胃肠道吸收的情况。静脉注射后,N-甲在大鼠及家兔的血中消失很快。其在血中的生物半衰期大鼠为12分钟,家兔为15分钟。给正常或肿瘤大鼠静脉注射 N-甲100毫克/公斤后1小时,药物含量以肾脏最高,肝次之,脾、肺、心等组织仅含痕迹量。肿瘤组织的药物含量亦很低。大鼠静脉注射 N-甲100毫克/公斤后5小时,由尿可回收剂量的23.8%,其中96.3%为前两小时所排出。由胆汁亦可回收剂量的12.4%。家兔静脉注射 N-甲50毫克/公斤后,12小时内可自尿排出剂量的12.5%,其中92.6%为前两小时所排出。成年男性肿瘤患者一次口服 N-甲300毫克后5小时内,血中的药物浓度很低,但给药后12小时内可自尿排出剂量的7.1%,其中82.6%为前两小时所排出。用纸层离法证明,大鼠及肿瘤病人口服 N-甲后尿中的代谢物主要为羟基水解产物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系比较CT与其水解产物——DSA对大鼠的利尿作用并探讨DSA在大鼠体内的转化、吸收、分布和排泄。大鼠口服20及100毫克/公斤时DSA的利尿及排氯作用与CT相同,口服CT或DSA 4毫克/公斤后,则作用均不明显。水解前后比色或纸层分析都证明服药后的大鼠尿中没有DSA的乙酰化产物或其他代谢产物。口服DSA 20毫克/公斤后,药物被迅速吸收,1、3、9小时的胃腸道含药量分别为口服剂量的55、20及12%。大鼠口服DSA 4—100毫克/公斤后,3小时内自尿排出剂量的30%左右,口服CT4毫克/公斤后同时期内排出剂量的34%,但加大剂量到20及100毫克/公斤时,仅排出剂量的17—18%。反之,静脉注射20毫克/公斤后,CT自尿排出比DSA迅速。自胆汁排出的药量少于口服剂量的1%。大鼠口服DSA 20毫克/公斤后1小时,药物在肾脏分布最多,肝次之。但总的说来,本药在各脏的浓度较趋平均。  相似文献   

6.
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提取溶剂及提取条件等方面对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方法:用单因子实验对提取溶剂进行了筛选;用析因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最陡爬坡实验和中心组合设计实验,优化得到了最佳的类胡萝卜素提取条件。结果:结果表明丙酮和二甲亚砜组成的复合体系是理想的提取溶剂。溶剂添加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丙酮与二甲亚砜组分比例都对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提取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溶剂添加量和丙酮与二甲亚砜组成比例的影响最为显著(P<0.001)。最佳优化提取条件为:溶剂添加量为42.66%(V/V),丙酮与二甲亚砜组成比例为62.47%(V/V),温度为20℃,提取时间为90min,在此条件下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的最大提取量为5.51μg/ml。结论:实验得到了红酵母发酵产类胡萝卜素溶剂提取条件的一个非常合适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致癌物N-苯基-2-萘胺(P-BNA)对大鼠组织混合功能氧化酶的影响。PBNA腹腔注射七天后,实验动物肝重、肝微粒体蛋白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总量以及7-乙氧基香豆素-O-去乙基酶活力均增加,而芳烃羟化酶和混合功能胺氧化酶活力有所下降。实验动物肺、肾混合功能胺氧化酶活力未受此致癌物处理影响,但肺、肾中7-乙氧基香豆素-O-去乙基酶活力和芳烃羟化酶活力均明显增加。文章对PBNA这种选择性诱导混合功能氧化酶的可能原因及其意义,并联系PBNA在动物引癌中所表现出的器官亲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以含N-苯基-2-萘胺约85%,N-苯基-1-萘胺约4%且不含2-萘胺的国产防老剂D混于饲料中,饲喂幼年雄性C57/BL小鼠共一年半,饲料中防老剂D浓度在三个剂量组均逐步增加,分别为0.04%—0.5%、0.08%—0.6%及0.24%—0.8%。停止饲喂后半年杀死全部存活动物,作仔细的组织学检查。实验结果证明防老剂D对小鼠有致癌作用。63头实验组小鼠的恶性肿瘤总发生率为72.7%,癌瘤发病率为57.1%,其中主要包括肺癌、肝细胞癌和颌下腺癌,19头自然对照小鼠有21%肉瘤但无癌。实验和对照组癌发生率和肺、肝、颌下腺腺癌的各别发生率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中也较常见肝、脾、肾等血管内皮肉瘤的发生。肿瘤发生率和防老剂D的剂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体外培养小鼠的窦前卵泡以得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卵母细胞,比较体外发育卵母细胞与体内生长的卵母细胞生长分化因子-9(GDF-9)的基因表达量,探讨GDF-9的表达对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成熟的影响。选择体外培养第2天(D2)、D4、D6、D8、D10、D12卵母细胞作为体外发育组;同窝雌性小鼠出生后D12、D14、D16、D18、D20、D22卵母细胞作为体内发育组;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两组MⅠ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结果体外培养小鼠窦前卵泡可以得到MⅡ期卵母细胞,卵泡成活率、窦腔形成率、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达到89·5%、51·8%和56·6%。小鼠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随发育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体外发育D8—12卵母细胞GDF-9表达量显著低于同期体内发育卵母细胞(P<0·05)。体外发育D8—12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低于同期体内发育的卵母细胞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其发育潜能较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微量多糖的甲基化方法进行了研究。0.1 mg多糖样品用0.3 mL二甲亚砜溶解后,加入10 mg氢氧化钠粉末,室温下超声20 min。冰浴冷却后加入0.1 mL碘甲烷1,8~20℃下超声20 min,再加入0.1 mL碘甲烷,超声20 min。加入1 mL含4 mmol/L Na2S2O3的水,终止甲基化反应。反应液用0.5 mL氯仿提取4次,氯仿提取液用0.5 mL水处理5次。氯仿相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后,氮气吹干。该法简便易行,甲基化程度高,适用于易溶(或难溶)于水和二甲亚砜的多糖。此外,本文对部分甲基化的糖醇乙酰酯衍生物的质谱图解析进行了阐述,并对特殊糖类样品的甲基化方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丝裂霉素C(MMC)是一种抗癌的双功能烷化剂,能诱发染色体畸变和使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显著增高,本实验以弥猴为实验材料,探讨强烈致癌因子黄曲霉素D(AFB_1),乙型肝炎病毒(HBV)和MMC在诱发SCE时的相互关系。 四只2—3年龄的猕猴(Macaca mulatta),一只雄性猕猴按公斤体重100微克剂量肌肉注射AFB_1(溶剂为二甲亚砜),另一只雄性猕猴静脉注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0.2毫升。半个月后再次静脉注射患者的全血0.5毫升。一只雌性猕猴在注射AFB_1后再按上法注射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和全血。另一只雄性猕猴为对照。最后一次注射的次日,抽取静脉  相似文献   

12.
体外培养小鼠的窦前卵泡以得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卵母细胞,比较体外发育卵母细胞与体内生长的卵母细胞生长分化因子-9(GDF-9)的基因表达量,探讨GDF-9的表达对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成熟的影响。选择体外培养第2天(D2)、D4、D6、D8、D10、D12卵母细胞作为体外发育组;同窝雌性小鼠出生后D12、D14、D16、D18、D20、D22卵母细胞作为体内发育组;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两组MⅠ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结果体外培养小鼠窦前卵泡可以得到MⅡ期卵母细胞,卵泡成活率、窦腔形成率、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达到89.5%、51.8%和56.6%。小鼠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随发育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体外发育D8—12卵母细胞GDF-9表达量显著低于同期体内发育卵母细胞(P<0.05)。体外发育D8—12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低于同期体内发育的卵母细胞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其发育潜能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一) 小白鼠腹腔注射一次BAL-glucoside及二巯基丁二酸鈉之LD_(50)分别為5660及2730毫克/千克。 (二) 小鼠腹腔注射吐酒石後立即皮下注射BAL、BAL-glucoside或二巯基丁二酸鈉均能明顯地減低吐酒石的毒性。BAL(40毫克/千克)、BAL-glucoside(2500毫克/千克)及二巯基丁二酸鈉(1500毫克/千克)分别提高吐酒石的LD_(50)從31至52、85及491毫克/千克。其中二巯基丁二酸鈉的解毒效果遠比以往文獻報告之任何解毒劑為佳。 (三) 家兔靜脈注射吐酒石致死量(20毫克/千克)後8小時内注射BAL、BAL-glucoside或二巯基丁二酸鈉,能保護家兔不死,或延長其生存時間。 (四) BAL,BAL-glucoside及二巯基丁二酸鈉均减低吐酒石治療小鼠日本血吸蟲病的療效。其中以二巯基丁二酸鈉的作用最為明顯,能使吐酒石完全失效。  相似文献   

14.
选用次代培养的新生金仓鼠肺细胞,首次在体外证实了水不溶性弱致癌物N-苯基-β-萘胺(N-phenyl-β-naphthylamine,PBNA)的瘤性转化活性。细胞经PBNA悬液处理后30-60天显示出恶性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失去接触抑制,在体外能无限制生长,出现交叉重叠的转化细胞灶,细胞获得ConA凝集性,在琼脂半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成集落,有异常(三极分裂、四极分裂)有丝分裂,在免疫抑制的新生小鼠皮下接种后形成瘤结节。扫描电镜示其与对照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5.
Sb-58是二巯基丁二酸纳和Sb_2O_3:作用生成的水溶性硫醇锑(三价)化合物,本文试验其疗效和毒性,并比铰4种二巯基药物对Sb-58的解毒作用(一)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家兎静脉或肌肉注射Sb-58二周均有非常明显的疗效;总剂量在350毫克千克以上时,全部病兎治愈(无虫)。用于肌肉注射3天疗法时,总剂量(120毫克/千克)远较长程治疗为小,但仍获满意的疗效,其疗效不亚于吐酒石。这些病兎经Sb-58治疗后,血清BSP存留率此不治疗对照粗均有显著下降,显示肝机能有明显的改善。(二)麻醉狗一次静脉注射30毫克/千克后,对呼吸、血压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不麻醉狗肌肉注射50毫克/千克后无任何反应。中毒剂量(一次150—200毫克/干克)则引起呕吐、食少、心电图S-T(Ⅱ_Ⅲ)压低、T波平坦、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最后死亡。一只猴子肌肉注射3天(总剂量90毫克/千克),无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血压、肝机能(BSP存留率)、葡萄糖耐量和心电图均无显著影响。(三)小鼠皮下注射二巯基丁二酸鈉或унитиол能使腹腔注射Sb-58急性中毒的死亡率明显减低,而注射BAL或BAL-glucoside则无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180千伏X-线离体(in vitro)照射人体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全血样本在离体条件下(恒温37±0.5℃)接受不同剂量(0—465拉特)照射。用微量血培养技术培养48—56小时,观察和分析的中期细胞均为受射后的第一次有丝分裂。按WHO的标准识别各类染色体畸变,用最小二乘方作泊森方差和加权迴归分析,对实验资料配以4个剂量-效应关系模式:Y=a_1 b_1D,Y=a_2 c_2D~2,Y=a_3 b_3D c_3D~2和Y=b_4D~n。结果表明,双着丝点体最适于配二次多项式,a_3=0(迴归线通过原点),Y=(0.52±0.18)·10~(-3)D (4.71±0.67)·10~(-6)D~2;也适于配幂函数,Y=7.10·10~(-5)D~(1.59±0.08)。双着丝点体 着丝点环同样适于配以上二个模式,分别为Y=(0.51±0.21).10~(-3)D (5.02±0.77)·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研究常咯啉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合并应用对电刺激家兔左心室致颤阙的影响。单用常咯啉在剂量范围1—8毫克/公斤内可提高家兔左心室电致颤阈,且剂量与阈值提高呈线性关系。实验又观察了5种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10毫克/公斤),普鲁卡因胺(40毫克/公斤)、苯妥英钠(10毫克/公斤)、奎尼丁(10毫克/公斤)和心得宁(0.05,0.1,0.2毫克/公斤),其中除心得宁在所试剂量时对致颤阈无影响外,其他4种抗心律失常药皆能显著提高致颤阈。将常略啉的高、低两个剂量分别与一个抗心律失常药的固定剂量合并以观察阈值提高,以及由用合并药后的常咯啉剂量反应回归线与单用常咯啉的剂量反应回归线比较来估价合并效应。实验分析常咯啉2.0毫克/公斤与利多卡因5毫克/公斤合并对致颤阈的提高有相加作用;常咯啉1.3毫克/公斤与普鲁卡因胺20毫克/公斤合并也有相加作用。常咯啉20毫克/公斤与普鲁卡因胺20毫克/公斤合并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罗伊氏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HCS02-001的培养方法,并探究其助睡眠功能,以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产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和小鼠实验进行条件筛选和功能评价。在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24 h,初始pH 6.5时,罗伊氏粘液乳杆菌的GABA产量为5.58 g·L-1。直接睡眠实验中小鼠均未出现直接睡眠现象,延长戊巴比妥钠催眠小鼠的睡眠时间实验中,高剂量组的小鼠睡眠时间有效延长,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的小鼠入睡率高达40%,巴比妥那睡眠潜伏期实验显示高剂量组的小鼠减少了睡眠潜伏期,可与巴比妥钠协同发挥作用。结果表明罗伊氏粘液乳杆菌HCS02-001具备助睡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通过观察马齿苋总黄酮(POTF)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所致阿兹海默症(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马齿苋总黄酮对AD的改善作用。60只小鼠随机分组,采用海马组织注射Aβ25-35构建AD小鼠模型,经马齿苋总黄酮灌胃治疗30 d后,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AC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POTF高剂量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增加(P0.01),海马组织ACh、Ach E和CREB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升(P0.05)。因此,马齿苋总黄酮(POTF)可能通过增强海马组织胆碱能的代谢,增强CREB信号通路,改善Aβ25-35所致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抑制肠癌的生长及调控肠道菌群的作用.方法 20只C57BL/6J小鼠通过AOM-DSS诱导结直肠癌发生,分成2组每天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及二甲双胍溶液,12周后处死小鼠,收集结直肠组织及粪便,比较2组小鼠肠道肿瘤个数及大小并进行H&E染色分析,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组成,使用Q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