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蚁     
大多数人对白蚁是比较陌生的,因为它们的分布范围局限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约在北纬23°30′—南纬23°30′之间);在寒带和寒温带地区白蚁算是稀客(北半球只有少数种类,如长头(?)属的某些种(Reticulitermes spp.)能达到北纬40°(亚洲)—52°(北美),而种群数量也相当少,所以白蚁是生物学上典型的热带生物;特别是各种形状奇离的白蚁塜(Termitaria),在热带非洲、澳洲、南美和印度-马来等地常成为地理景观上的特点。我国白蚁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的某些热带边缘地区(两广与云南),也有部分种类,如台湾黑翅(?)(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台湾泌乳(?)(Cop  相似文献   

2.
白蚁     
白蚁又名(?),江浙一带,俗称白蚂蚁,实际上它与蚂蚁在系统发生上完全不同,白蚁属等翅目,而蚂蚁是膜翅目类的昆虫。同时两者的生活习性及对人生的关系也大不相同。但它们都是有社会组织的昆虫。白蚁种类很多,分布较广。总计全世界共  相似文献   

3.
2008~2011年间,对四川省宜宾市白蚁种类进行调查,发现了6种散白蚁四川新纪录——圆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abralis Hsia et Fan、细颚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eptomandibularis Hsia et Fan、细颏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eptogulus Ping et Xu、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ceps(Oshima)、舌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ingulatus Ping和卵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ovatilabrum Xia et Fan,将四川省散白蚁属白蚁记录种类由6种增加至12种,将四川省白蚁记录种类由62种增加至68种。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26日在对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老成都公馆菜的白蚁危害调查过程中,发现该饭店白蚁危害严重,现场采集白蚁标本,经鉴定为狭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angustatus He et Qiu.该种此前报道仅分布于贵州省,且只有形态描述.此次在成都地区首次发现狭胸散白蚁,为四川白蚁种类新纪录,还发现该种白蚁对房屋建筑危害严重,应引起白蚁防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张方耀  高其康 《昆虫学报》1994,37(4):435-439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3种木白蚁(平阳堆砂白蚁Cryptotermes pingyangensis、叶额堆砂白蚁C.Havilandi和侧角楹白蚁Incisistermes laterangularis)和2种草白蚁(东方原白蚁Hodotermopsis orientalis和尤氏原白蚁H.Yui的翅面微刻点。微刻点类型有:乳突:基部宽5.0-20.6μm,长3.0-19.7μm,翅面中央密度可达2070-3375乳突mm2;瘤状突起:基部直径15.0-58.6μm,翅面中密度282-356突起/mm2;粉刺状突起:基部直径2.4-4.8μm。此外,还发现有长11一57μm的毛。同种白蚁的前、后翅和翅的背、腹面之间,微刻点类型没有明显的差异。最后初步讨论了白蚁翅面微刻点的分类学和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蚁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信息素防治白蚁这种世界性害虫是当前白蚁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从化学和生物两个方面总结了几十年来国内外白蚁信息素及其类似物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信息素活性的几个因素。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情况,对今后的信息素及其类似物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谭速进 《四川动物》2014,(3):449-455
为了给基础研究和防治应用提供参考,笔者结合近年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对1923~2013年的文献涉及内容进行分析和甄别,确认四川地区(含重庆市)现发现白蚁4科14属96种。其中,草白蚁科:原白蚁属1种;木白蚁科:堆砂白蚁属1种,树白蚁属13种;鼻白蚁科:乳白蚁属1种,散白蚁属39种,杆白蚁属17种;白蚁科:土白蚁属5种,大白蚁属2种,亮白蚁属1种,华扭白蚁属5种,近扭白蚁属3种,象白蚁属4种,钝颚白蚁属3种,新白蚁属1种。四川省发现白蚁4科14属64种:其中草白蚁科:原白蚁属1种;木白蚁科:堆砂白蚁属1种,树白蚁属10种;鼻白蚁科:乳白蚁属1种,散白蚁属23种,杆白蚁属13种;白蚁科:土白蚁属1种,大白蚁属1种,亮白蚁属1种,华扭白蚁属3种,近扭白蚁属2种,象白蚁属4种,钝颚白蚁属2种,新白蚁属1种。  相似文献   

8.
白蚁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冬保 《昆虫学报》2013,56(4):419-426
白蚁是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 其社会性的维持需要信息素的相互作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白蚁信息素研究的最新进展, 内容涉及白蚁踪迹信息素、 性信息素、 告警信息素和促食信息素的功能、 化学成分及产生信息素的外分泌腺。白蚁分泌信息素的腺体主要有背板腺、 腹板腺、 后腹板腺、 额腺和唾腺。绝大多数白蚁信息素是挥发性物质。白蚁在化学通讯上存在节俭策略, 即同一种化合物由不同的白蚁种类的不同外分泌腺分泌, 可具有不同的功能。总结了各类信息素在白蚁物种间、 同一物种的品级间和性别间的异同和作用方式, 强调了白蚁信息素的反应阈值、 最佳浓度、 有效期和物种特异性对其功能的影响。目前对白蚁信息素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其研究成果对等翅目系统发育研究和白蚁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最后展望了白蚁信息素在白蚁防治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3种木白蚁(平阳堆砂白蚁Cryptotermespingyangensis、叶额堆砂白蚁C.havilandi和侧角楹白蚁Incisitermes laterangularis)和2种草白蚁(东方原白蚁Hodotermopsisorientalis和尤氏原白蚁H.yui)的翅面微刻点。微刻点类型有:乳突:基部宽5.0—20.6μm,长3.0-17.7μm,翅面中央密度可达2070—3375乳突/mm2;瘤状突起:基部直径15.0—58.6μm,翅面中央密度282—356突起/mm2;粉刺状突起:基部直径2.4-4.8μn。此外,还发现有长11—57μm的毛。同种白蚁的前、后翅和翅的背、腹面之间,微刻点类型没有明显的差异。最后初步讨论了白蚁翅面微刻点的分类学和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已促使入侵白蚁种类从1969年的17种增加到现在的27种,使入侵分布地大小和数量不断增加,并从最初的人造环境发展到半自然环境直至目前甚至侵入了自然生态系统。本文阐述了入侵白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对入侵白蚁的种类、起源地和入侵分布地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我国的白蚁入侵问题进行了分析。我国已有外来入侵白蚁4种,检疫机构截获境外白蚁72种,其中包含多种潜在危险种。要有效控制新蚁种的成功入侵以及国内已有入侵种分布区的扩大,一方面要重视白蚁检疫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入侵生物学相关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5.
16.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7.
18.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9.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