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7只母兔上,用放射免疫学方法对妊娠、假孕、假孕子宫中移植胚泡以及从妊娠子宫中冲去胚泡等情况下的周边血清孕酮浓度进行了测定。比较排卵后每日浓度的变化,借以探讨卵巢黄体能否对着床前胚泡进行识别。结果显示:排卵后第5天开始,妊娠兔的血孕酮水平与假孕兔就有了明显的差异,到第7天,前者血孕酮浓度增至第1天的6倍,而后者仅增3倍左右;将4天胚泡41只同步移植到5只假孕兔子宫,其中26只胚泡着床,血孕酮浓度于移植后第2天起即显著升高,以后逐日上升的趋势近似于妊娠兔所呈现的曲线类型;另从5只妊娠4天的子宫中冲去所有胚泡后,第2天孕酮上升趋势立刻减缓,曲线类型与假孕兔相似。上述结果说明:母体卵巢对已排出的卵是否受精和发育,早在排卵后第5天已能区分;对子宫里有无胚泡存在的反应也显然不同。为了观察卵龄对促黄体作用的影响,分别将2天受精卵和6天胚泡非同步地移植到子宫内膜和卵龄均相差2天的假孕4天子宫中,以了解不同卵龄卵的促黄体效应。结果显示:6天胚泡48只,移植后有24只着床,第2天血孕酮即明显上升;而40只2天受精卵,移植后没有1只着床,对孕酮的变化也未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受精卵必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促黄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种间胚胎植入期母体外周血、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中总T细胞的百分比变化,并探讨这种变化对种间胚胎植入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种间、同种胚胎移植以及同期假孕母体外周血、淋巴结、脾脏、胸腺、骨髓中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种间胚胎植入时其外周血T细胞计数极显著低于同种和同期假孕小鼠(P<0.01),而淋巴结、胸腺、骨髓中的T细胞计数则极显著高于同期假孕小鼠(P<0.01).脾脏中同种胚胎植入母体则极显著高于种间和同期假孕小鼠(P<0.01),两后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种间妊娠时早在植入期开始,母体全身免疫系统就开始发生不利于种间妊娠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小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码人生长激素的结构基因(hGH)与编码小鼠金属硫蛋白的基因启动子(MT一1)融合,用显微注射法将此融台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原核中,共注射了121个受精卵、将卵移入11只假孕母鼠的输卵管中,11只母鼠中的7只生了43只小鼠。在小鼠的饮水中加入锌(zn。+)可诱导基因表达。小鼠长到30天时开始称体重、每隔10天记录体重、并与同时出生的对照小鼠体重比较。第一代雄性小鼠体重较对照组重、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小鼠长到三个月,切尾制备DNA,DNA斑点杂交法和Southern杂交法检测基因整合情况,43只小鼠中有18只有融合基因整合。用Northern、杂交法检测转录的人生长激素mRNA。用这三种方法同样检测了第二代和第三代小鼠,发现融合基因能代代相传,而后代小鼠的表型只在个别小鼠中保留下来。绝大多数转基因小鼠后代的体重减轻。用带人生长激素基因或不带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小鼠做双亲,进行不同组合的交配,所得到的后代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母胎耐受机制的阐明,将为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方案的研究提供重要启示.本研究旨在阐明妊娠状态对父系来源移植皮片的存活是否有保护作用.2月龄雌性C57BL/6小鼠和2~4月龄BALB/c雄性小鼠同笼受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确定妊娠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手段比较研究妊娠对于父系来源脾细胞刺激后产生的增殖反应的影响.通过同种异体小鼠全厚皮片移植模型,观察妊娠对于父系来源移植皮片的存活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此种效能的可能机制.结果显示,C57BL/6小鼠妊娠过程中,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从妊娠前的4.2%逐渐上升,受孕8天左右达到高峰值(6.8%),此后开始下降并逐渐回复至基线水平.MLR结果表明,针对父系来源脾细胞的刺激,妊娠组较对照组呈现显著的低反应性,其平均刺激指数分别是7.8和13.6(P〈0.05).定量PCR研究表明,血红素加氧酶-1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mRNA在胎盘高表达,在脾脏低表达(P〈0.05).父系来源的移植皮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在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分别是7.67和7.08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认为,在小鼠妊娠过程中,尽管出现了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reg的比例增加,尽管有针对父系来源刺激细胞的较低的MLR反应性,但是单次妊娠对于父系来源的移植皮片的存活,在本研究条件下,未能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软骨组织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转基因小鼠的研制和鉴定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郝振明  杨晓  程萱  周江  黄翠芬 《遗传学报》2002,29(5):424-429
构建了含有软骨组织特异性Ⅱ型胶原A1启动子和Cre重组酶基因的转基因载体pcol2Al-Cre。323枚小鼠受精卵经显微注射引入转基因片段后,分别移植至14只假孕母鼠的输卵管使其发育。共得到仔鼠52只,PCR结果显示其中10只小鼠基因组上有Cre基因的整合,整合率为19.2%。用整合有Cre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与基因组上携带LoxP位点的条件基因打靶小鼠交配,以检测Cre酶介导的重组及其组织特异性。PCR结果表明:col2Al-Cre转基因小鼠软骨组织中表达的Cre重组酶成功地介导了LoxP之间的重组。此结果通过Southern杂交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人的钙蛋白酶抑制蛋白( calpastatin, CAST)外源基因整合到C57BL/6J小鼠中,构建高表达CAST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pRP.EX3d-EF1A-CAST-IRES-eGFP载体,回收片段后通过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片段注入到C57 BL/6 J小鼠受精卵中,将其胚胎移植至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母鼠输卵管内获得子代小鼠。采用PCR方法鉴定出阳性的转基因小鼠,确定首建鼠,通过与C57BL/6J小鼠回交后互交数代建系。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AST基因和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将90枚注射受精卵移植到3只假孕鼠中,3只均怀孕,移植成功率100%,产下23只子鼠,经PCR鉴定得到2只转基因阳性首建鼠,阳性率为9%。子代小鼠进行RT-PCR检查显示,CAST基因在转基因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脑和骨骼肌中均有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查显示,CAST蛋白表达在转基因小鼠中显著高于同窝阴性小鼠。结论通过显微注射法成功构建CAST高表达的转基因小鼠,为进一步研究CAST奠定了良好的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胚泡移植技术验证了双炔失碳酯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是胚泡不能着床的重要原因。将 29只胚龄4d的兔胚泡移植到给药后假孕4d的子宫,结果没有一只胚泡着床;而对照组的5只受卵兔,移植了41只胚泡,有26只着床成功。 为了了解双炔失碳酯对黄体的影响,在5只妊娠兔上,从交配后1—7d与对照组比较血清孕酮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的血清孕酮浓度随着妊娠天数显著升高,妊娠第7天时达 17.35±2.12ng/ml,而给药组升高不明显,第7天仅 1.83±1.03ng/ml,为对照组的1/9。已知足够的孕酮浓度对妊娠的维持和胚泡的成功着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推测,双炔失碳酯抑制孕酮的分泌势必影响子宫内膜的发育,从而阻碍胚泡的着床。  相似文献   

8.
利用受精卵原核的显微注射技术,将人类HLA-Ⅱ类DRα及DRB1 *0401两种基因,显微注射至C57BL/6×DBA/1杂交小鼠受精卵中;并移植至假孕受体鼠的输卵管内.实验先后有8只鼠妊娠,稳定遗传五代,经PCR检测95只HLA-DRα、DRB1*0401阳性.α-32P-dCTP斑点杂交与Southem印迹杂交鉴定出68只整合含有DRα及DRB1 *0401混合型的转基因小鼠,有效率为20.9%.经Northern杂交…和RT-PCR检测,其HLA-DRα、DRB1 *0401基因在脾脏和肾脏中均有表达.结果说明,携带人类HLA-Ⅱ类DRα和DRB1* 0401基因的转基因动物模型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9.
利用受精卵原核的显微注射技术,将人类HLA-Ⅱ类DRα及DRB1 *0401两种基因,显微注射至C57BL/6×DBA/1杂交小鼠受精卵中;并移植至假孕受体鼠的输卵管内.实验先后有8只鼠妊娠,稳定遗传五代,经PCR检测95只HLA-DRα、DRB1*0401阳性.α-32P-dCTP斑点杂交与Southem印迹杂交鉴定出68只整合含有DRα及DRB1 *0401混合型的转基因小鼠,有效率为20.9%.经Northern杂交…和RT-PCR检测,其HLA-DRα、DRB1 *0401基因在脾脏和肾脏中均有表达.结果说明,携带人类HLA-Ⅱ类DRα和DRB1* 0401基因的转基因动物模型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胚泡注射技术研究了小鼠胚胎原始外胚层细胞(primitive ectoderm cells)的发育能力。从交配后第五天的129/SV-ter(灰色,GPI-1~a/~a)小鼠的胚胎中分离出原始外胚层细胞并将之注射到交配后第四天的C_(57)BL/6 J(黑色,GPI-1~b/~b)小鼠的胚泡腔内。经过显微操作后的胚泡被移回昆明白假孕鼠内发育,其出生率为83.3%,毛色嵌合体(chimeras)比例为100%。这些嵌合小鼠的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PI-1)分析结果表明,注射的原始外胚层细胞参与了内、中、外三个胚层所衍生的组织和器官(如脑、血液、心脏、肾脏、生殖腺、肌肉、脾、旰等)的胚胎发生。嵌合体与C_(57)BL/6 J小鼠交配后所得的结果表明,原始外胚层细胞在嵌合体内能形成有功能的配子。上述结果说明,原始外胚层细胞与内细胞团(ICM)细胞、体外培养的胚胎干细胞(embryoderivedstem cells)一样,具有发育全能性。导入胚泡后,不仅能参与嵌合体中各种体细胞的分化,并且能经历配子发生产生有功能的雌雄配子。此外,本文还对胚泡注射技术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方法不仅比已报道的各种方法简便,并且使注射嵌合体的比例提高到35.7%。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受精卵原核的显微注射技术 ,将人类HLA Ⅱ类DRα及DRB1 0 4 0 1两种基因 ,显微注射至C5 7BL 6×DBA 1杂交小鼠受精卵中 ;并移植至假孕受体鼠的输卵管内。实验先后有 8只鼠妊娠 ,稳定遗传五代 ,经PCR检测 95只HLA DRα、DRB1 0 4 0 1阳性。α 32P dCTP斑点杂交与Southern印迹杂交鉴定出 6 8只整合含有DRα及DRB1 0 4 0 1混合型的转基因小鼠 ,有效率为 2 0 .9%。经Northern杂交[1] 和RT PCR检测 ,其HLA DRα、DRB1 0 4 0 1基因在脾脏和肾脏中均有表达。结果说明 ,携带人类HLA Ⅱ类DRα和DRB1 0 4 0 1基因的转基因动物模型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孕激素受体(PR)的角度探讨同期发情处理与自然发情小鼠的子宫内膜上,孕激素受体分布是否受内源孕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7只同日龄母鼠,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三个组:自然发情假孕组(对照组)、同期发情处理假孕组和自然发情假孕第l天摘除卵巢组,3个组的小鼠在见栓后第4、6、8天分别取样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子宫内膜中孕激素受体的分布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三个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的三种细胞中都有PR存在;见栓第4天时,同期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PR胞核阳性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组(P〈0.05);见栓第6天时,同期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三种细胞中的PR胞核阳性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组(P〈0.05);同时自然发情假孕第1天摘除卵巢组在见栓第6和8天时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同期发情处理的小鼠子宫内膜中孕激素受体分布显著高于自然发情小鼠,且两者都受其内源性孕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改良的Jerne氏方法测定小鼠脾脏溶血空斑形成细胞。用此方法测定一株实体瘤(在津白小鼠上移植之肉瘤180)和四株腹水瘤(津白小鼠上移植之肉瘤180,615小鼠上移植之肉瘤180,以及C57BL小鼠上移植之肝癌和艾氏癌)带瘤动物免疫状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肿瘤进行性生长,小鼠脾脏溶血空斑形成细胞逐渐减少,到晚期几乎不能测得。带瘤小鼠的脾脏普遍增大,病理组织学观察提示带瘤小鼠溶血空斑反应之低下与其脾脏的病理学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4.
应用5-~(125)碘-2’-脱氧尿嘧啶核苷(~(125)IUdR)参入抑制试验,证明带Ehrlich实体瘤的C57BL 小鼠脾脏细胞可在体外对同一移植肿瘤细胞的DNA 合成产生显著的抑制。随着肿瘤的增长,带瘤小鼠的脾脏进行性增大,脾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也随之增强。这种对肿瘤细胞DNA合成的抑制作用是非特异的。肿瘤切除后,抑制效应也随之下降,到术后21天,细胞静止效应已不能测得。本文还应用~(125)IUdR技术同时测定了带瘤小鼠脾脏的T 杀伤细胞,脾脏淋巴细胞对致分裂原Con A 与PWM 的转化反应的动态变化,实验表明带瘤小鼠脾脏T、B 淋巴细胞的功能是受抑制的。组织病理学观察提示,带瘤动物脾脏的网织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多可能与细胞静止效应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角度探讨自然发情小鼠与诱导发情小鼠的子宫内膜上,雌激素受体α表达是否受内源雌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7只同日龄母鼠,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3个组:自然发情假孕组(对照组)、诱导发情处理假孕组和自然发情假孕第1天摘除卵巢组,3个组的小鼠在见栓后第4、6、8天分别取样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α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个处理组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核、胞质都有ERα存在,且主要表达在腺上皮;见栓第4、6、8天时,诱导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的ERα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组和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P0.05);见栓第8天时,自然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ERα阳性率与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见栓第4、6天时两者阳性率差异显著,自然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ERα阳性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P0.05)。结论诱导发情处理的小鼠子宫内膜,其表面雌激素受体α表达显著高于自然发情小鼠,且两者都受其内源性雌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携带HLA-B2704基因转基因小鼠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显微注射法制备携带HLA B2 70 4基因的转基因小鼠 .对 2 86只昆明小鼠激素注射进行超排卵 ,采集受精卵 ,将含HLA B2 70 4基因的基因组DNA片段 (简称HLA B2 70 4DNA)显微注射到受精卵原核内 ,把注射存活的两细胞期受精卵移入假孕鼠的输卵管内使其发育产生后代 .用PCR方法进行F0代仔鼠及F1代仔鼠的转基因整合的检测 .利用RT PCR检测阳性鼠中的HLA B2 70 4转基因的表达 .采集了 84 11个卵 ,可注射卵 6 6 0 9个 ,其中注射存活的两细胞期受精卵 4 2 77个 ,卵的注射存活率为 6 4 7%.将卵移入 15 3只假孕鼠 ,其中 2 6只怀孕产仔 ,存活 10 1只 .在 10只F0代仔鼠基因组中有HLA B2 70 4基因整合 ,整合率为 9 9%.转基因阳性鼠F0代之间以及与正常鼠之间进行交配 ,产生的F1代仔鼠 78只 ,其中 15只为阳性 .阳性鼠的皮肤、结肠、睾丸和脾脏组织中均有HLA B2 70 4转基因mRNA的表达 .在HLA B2 70 4转基因阳性小鼠中 ,6只小鼠皮肤出现脱毛 ,1只小鼠的足部及足趾明显红肿 ,2只在脱毛同时明显畏光 ,1只出现腹泻 .结果表明 ,成功地建立了HLA B2 70 4的转基因小鼠技术 ,该小鼠类似强直性脊柱炎的小鼠模型 .  相似文献   

17.
为了构建四环素调控的人A30P突变α-synuclein转基因小鼠模型,将外源基因pTRE2-syn和pBC-rtTA同时显微注射到FVB小鼠(Mus muscculus)受精卵的雄原核中,将注射后存活的受精卵移植到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鼠输卵管中,出生个体经PCR检测,获得rtTA和A30P突变α-synuclein双阳性转基因雌鼠1只,A30P单基因阳性雄鼠13只并传代.强力霉索诱导后双阳性后代脑区各部分A30P突变α-synucleinmRNA均有表达,而在诱导满4周后,脑干α-synucle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8周后增加更明显.结果表明,通过强力霉素诱导后,可在小鼠小脑、脑干、海马、皮层检测到A30P mRNA表达,脑干α-synuclein表达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硬蜱盾窝腺释放性信息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莹 《昆虫学报》1992,35(2):148-153
用生物测定和对盾窝进行x-射线微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亚洲璃眼蜱雌蜱性信息素的释放与吸血和交配的关系.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雌蜱通过盾窝释放性信息素,有性活力动能的雄蜱有所反应,爬向雌蜱进行交配.雌蜱吸血后第1天,有反应的雄蜱数目显著增加;吸血后的第3—5天,有反应的雄蜱数目达到最高峰,交配后有反应雄蜱的数目明显下降.如果用指甲油封闭雌蜱盾窝,有反应的雄蜱数目显著减少.由于性信息素的有效成分为2,6-二氯酚,故用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测定盾窝氯含量的变化,可以表明雌蜱性信息素的释放量,其结果与生物测定结果一致:未吸血的雌蜱台氯水平为0.62,吸血后第1—2天均增到5.87,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吸血后第3—5天含氯水平为10.23,达到最高峰,与吸血后第1—2天的相比,差异也很显著(p<0.001).与雄蜱交配后含氯不平又降至0.89,性信息素含量明显降低,与来吸血的雌蜱含量接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苏丹红对小白鼠血液和组织器官的影响。方法取小鼠连续12 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苏丹红Ⅰ、Ⅱ、Ⅲ、Ⅳ(0、40、80、160 mg/kg),末次给药24 h后采集血样,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指标,毛细血管法测定凝血时间,剖腹取主要器官称重,计算脏器系数。结果苏丹红Ⅰ和Ⅱ组血液红细胞数明显减少,而苏丹红Ⅲ和Ⅳ组不明显,苏丹红不同剂量之间比较,低剂量苏丹红Ⅰ和高剂量苏丹红Ⅱ组比苏丹红Ⅲ和Ⅳ组血液红细胞数变化明显;苏丹红Ⅰ和Ⅱ组血液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而苏丹红Ⅲ和Ⅳ组血红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四种不同剂量苏丹红组小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随着剂量增加小鼠血液凝固时间延长。随着苏丹红剂量增加,苏丹红I和II组小鼠血液白细胞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苏丹红Ⅲ和Ⅳ组白细胞数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比较,苏丹红组小鼠血液白细胞数明显增加、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显著减少。随着苏丹红注射剂量增加,肾脏和脾脏脏器系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大,肝脏脏器系数变化不明显。结论苏丹红对小鼠血液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凝血时间以及组织器官都有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研究葛根素治疗对U14宫颈癌小鼠血液流变学、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对宫颈癌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4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小鼠通过腋下注射U14小鼠宫颈癌细胞建立U14宫颈癌移植瘤小鼠,并且葛根素小鼠通过葛根素灌胃进行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小鼠血流变学、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对宫颈癌细胞毒性。结果:经葛根素治疗的葛根素组宫颈癌小鼠肿瘤重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小鼠(P<0.05),葛根素治疗宫颈癌小鼠的抑瘤率是(42.91±12.91)%。宫颈癌小鼠低切/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以及血细胞比容均显著升高(P<0.05),而葛根素治疗可显著降低宫颈癌小鼠低切/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以及血细胞比容(P<0.05)。宫颈癌小鼠脾脏重量、脾脏指数和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而葛根素治疗可显著提高宫颈癌小鼠脾脏重量、脾脏指数和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P<0.05)。此外,经葛根素治疗的宫颈癌小鼠脾淋巴细胞对U14宫颈癌细胞细胞毒性显著高于模型组宫颈癌小鼠(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可降低U14宫颈癌小鼠血液粘度、改善血流变性质,并且可以提高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