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白蛉种类分布,过去尚少记录。1957年和1958年在该自治区的19个县市共捕获白蛉2,590只,经蛉种鉴定,发现有属于白蛉属(Genus Phlebotomus)的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 Newstead,1916)、蒙古白蛉(Phlebotomus mongolensisSinton,1928)、硕大白蛉(Phlebotomus major Annandale,1910)及属于司蛉属(GenusSergentomyia)微小白蛉种团(Minutus group)的一个新变种。这一新变种白蛉经定名为微小白蛉新疆变种(Phlebotomus minutus var.sinkiangensis)。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内四川白蛉人工饲养及其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敏 《昆虫学报》1990,33(3):380-381
迄今白蛉属Phlebotomus Rondani & Berte阿蛉亚属Adlerius Nitzulescu在我国已有三个蛉种报道:即中华白蛉P.chinensis Newstead、长管白蛉P.longiductus Parrot和四川白蛉P sichuanensisLeng & Yin。其中四川白蛉系采自四川省理县,由冷延家、尹治成(Leng和Yin,1983)报道的。这些蛉种的成蛉在自然界的生态,以及中华白蛉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发育已有报道(Patton和Hindle,1927吴征鉴,1950;丁绍铎等,1957;熊光华等,1958)。作者为了配合白蛉分类学研究,于1987年9月在四川省理县薛城区采集了四川白蛉,并以20—30℃、相对湿度75—95%、酵母粉为饲料的条件下进行了实验室饲养和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硕大白蛉吴氏亚种与微小白蛉新疆亚种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描述了硕大白蛉吴氏亚种和微小白蛉新疆亚种幼虫的形态特征。编写了国内白蛉属4种白蛉已知幼虫的检索表。对微小白蛉新疆亚种和微小白蛉的幼虫形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正> 1978年6—11月间,我们在自贡市的14个公社共捕获白蛉1,745只。在解剖鉴定的486只日蛉中,发现有贝氏白蛉Sergentomyia bailyiSinton、鲍氏白蛉和歌乐山白蛉三个蛉种。其中贝氏白蛉占总数的40.7%,数量仅次于鲍氏白蛉。在21个采集地点中,有20个点捕到了贝氏白蛉;这些地点包括竹木茂密植被较多的山谷、城市公路沿线的荒坡。活动场所以向阳干燥且多缝隙的大块石壁为主,居民住宅墙外壁亦可见到,室内和山坡的洞穴内未捕到过此种白蛉。  相似文献   

5.
孙家梅  张玲敏  徐芳 《昆虫学报》2009,52(12):1356-1365
【目的】 对中国白蛉亚科(Phlebotominae)昆虫进行数值分类研究, 探索其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亲缘关系。【方法】 选取中国白蛉40个蛉种作为分类单元以及白蛉的68项形态特征为分类指标, 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属级及白蛉属Phlebotomus的亚属级分类一致。司蛉属Sergentomyia的亚属分类与传统分类有一些区别, 聚类分析将司蛉属分为8类, 其中尼克组nicnic group与司蛉亚属subgenus Sergentomyia和传统分类一致; 泉州司蛉S. quanzhouensis和唐氏司蛉S. tangi聚入帕蛉亚属subgenus Parrotomyia; 尹氏司蛉S. yini聚入新蛉亚属subgenus Neophlebotomus, 应氏司蛉S. iyengari、马来司蛉S. malayensis、吐鲁番司蛉S. turfanensis、兰州司蛉S. lanzhouensis和南京司蛉S. nankingensis聚为一类; 歌乐山司蛉S. koloshanensis、方亮司蛉S. fanglianensis和云南司蛉S. yunnanensis与尼克组nicnic group聚成一类, 此类群和此属中其他蛉种系统发育关系距离远。【结论】 中国白蛉亚科昆虫的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 验证了传统分类系统的可靠性, 并揭示了传统分类中一些蛉种不确定分类问题。司蛉属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有差别, 提示有个别蛉种需重新考虑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山西省西部有黑热病散发。1981年7月5日至31日,在该点区的石楼、大宁二县及其北邻柳林和离石二县进行了白蛉种类调查。在四个县不同生境的20个点中,共捕获白蛉845只,经鉴定有四种: 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 Newstead, 1916 蒙古白蛉Phlebotomus mongolensis Sinton, 1928 许氏司蛉Sergentomyia khawi Raynai, 1936 孙氏司蛉Sergentomyia suni Wu, 1954 四种白蛉中,后两种仅于二点各发现3只,其余均为中华白蛉和蒙古白蛉,具体分布如下: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黑热病调查组曾于1957年5—9月在茂汶县进行白蛉的调查研究,发现有一部分白蛉,与江苏白蛉相似,但雌蛉的受精囊很特殊,因为不能断定属何蛉种,故将标本寄给我们,经检查该种白蛉在形态上确有特异之处,尚未见诸文献记载。后来曾送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作进一步的鉴定,也认为这是一个新种白蛉。此种白蛉因系从茂汶县的土门乡捕得,拟就首次发现地点命名为土门白蛉(Phlebotomustumenensis sp.nov.)。兹将其形态描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在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冷延家 《昆虫学报》1964,(1):118-128
1938年姚永政、吴征鉴二氏报告海南岛有5种白蛉,即:施氏白蛉P.stantoni,鳞胸白蛉 P.squamipleuris,贝氏白蛉平原变种 P.bailyi var.campester,应氏白蛉海南变种P.iyengari var.hainanensis()和嘉积白蛉 P.kachekensis()。195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在该岛又查见了中华白蛉P.chinensis()的雄蛉。著者于1957年4月至7月间在海南岛那大县的南丰镇和白沙县的大厦村、方亮村等地,捕获了白蛉  相似文献   

9.
1984年6月作者等在武隆县的岩洞内捕获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5只江苏白蛉(P.kiangsuensis)4只、歌乐山司蛉(Sergentomyia koloshanensis)8只和鲍氏司蛉(S.barraudi)42只。其中中华白蛉和江苏白蛉是川东地区首次发现,余2蛉种在该地区仅见于重庆(Yao&Wu,1946)。鉴于中华白蛉是我国黑热病的传播媒介,所以本发现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川东地区首次发现中华白蛉和江苏白蛉@王光第$武隆县卫生防疫站 @尹治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北地区白蛉新记录和司蛉属一新种白蛉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从新疆、四川等地采集了一批白蛉标本。经分类鉴定,除该地区已有记录的蛉种外,还初次发现了司蛉属的孙氏白蛉雄蛉和一个新种(吐鲁番白蛉)以及白蛉属的中华白蛉长管亚种。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73年7月在湛江市湖光岩采到白蛉207只,经鉴定包括六个蛉种:施氏白蛉(Phle-botomus stantoni Newstead,1914),平原白蛉(Sergentomyia campester Leng,1978),贝氏白蛉(S.bailyi Sinton,1931),应氏白蛉(S.ivengari Sinton,1933),海南白岭(S.haina-nensis Leng,1977)和鳞胸白蛉(S.squamipleuris Newstrad,1912)。其中平原白蛉和贝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外文献记载,白蛉属(Genus Phlebotomus)副蛉亚属(Subgenus Paranhlebotomus)的蛉种已有6种和两个变种。过去在我国仅发现蒙古白蛉(P.mongolensis Sinton,1928)一种。1958年至1961年间,我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图什及甘肃省的酒泉与玉门等地的荒漠地区中发现了属于副蛉亚属的亚历山大白蛉(P.alexandri Sinton,1928),同时  相似文献   

13.
昆虫小RNA病毒依据基因组结构特点分为家蚕软化病毒组、蟋蟀痹病毒组和豌豆蚜病毒组。昆虫小RNA病毒蛋白质翻译具有独特性:不依赖于帽子结构,不需要启始因子eIF1、eIF1A和帽子结合蛋白eIF4E;而且蟋蟀痹病毒组和豌豆蚜病毒组结构蛋白翻译从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独立启始,启始密码子是CUU。该文还简介了昆虫小RNA病毒复制机理及与其它动、植物小RNA病毒或类小RNA病毒的亲缘关系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冷延家 《昆虫学报》1977,(3):331-336
应氏白蛉及其亚种已报道的共有:应氏白蛉指名亚种[Sergentomyia iyengari iyengari(Sinton),1933]、应氏白蛉冬蛰亚种[S.iyengari hibernus(Raynal et Gaschen),1935]、应氏白蛉马来亚亚种[S.iyengari malayensis(Theodor),1938]和应氏白蛉海南亚种[S.iyengari hainanensis(Yao et Wu),1938]。我国,姚、吴(1938)在海南岛首次发现了应氏白蛉海南亚种的雌蛉,冷(1964)继续在海南岛发现其雄蛉。同时冷(1964)依所采到的雄雌蛉标本核对原始描述而将 Ravnal和 Gaschen(1935)在越南报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特异蛉属白蛉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异蛉属(Idiophlebotomus Quate et Fairchild,1961)的白蛉在我国以往未有记载。这属白蛉是竖立毛类蛉种,主要特征是触角第Ⅲ节长度超过喙部长度的三倍或三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我国白蛉新记录—安氏白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氏白蛉(Phlebotomus andrejevi Shakirzjanova, 1953)系白蛉属(Genus Phlebotomus)副蛉亚属(Subgenus Paraphlebotomus)的一种。在国外分布于苏联中亚地区、阿富汗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1979年,我们首次从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荒漠内采集到了这种白蛉,为我国白蛉种类的新记录。 该种白蛉除了具有副蛉亚属蛉种共同的基本特征外,雄蛉上抱器第一节的突出体(长:宽为2∶1)呈杵状,其顶端的刷状毛较密且略向两侧展开;上抱器第二节长与宽的比例为4∶1,顶端和亚顶端呈叉形,各有长毫1根,另有2根长毫分别位于该节中部和近基部1/3处(如图)。雌蛉的下颚须列式为1,(2,4),3,5。受精囊绝  相似文献   

17.
白蛉在我国的分布,据以往的调查,迄至1955年9月止,已定种者有19种。黑热病由白蛉传播已被公认。东北地区的黑热病分布于南部的广大地区,辽宁省的辽西和辽南有黑热病的散发存在。而东北地区白蛉的种类,直至1955年5月止,见于报告的只有竖立毛类的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及平卧毛类的鳞喙白蛉Phlebotomus squimirostris两种。  相似文献   

18.
1983年6月间作者等在福建省崇安县城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泉州市清源山,厦门市南普陀后山等地采到了白蛉亚科昆虫。经鉴定有司蛉属Sergentomyia、帕蛉亚属Parrotomyia Theodor,1920的鲍氏司蛉S.barraudi Sinton,1929(崇安县城郊)和新蛉亚属Neophlebotomus Franca & Parrot,1920的两个新蛉种,兹分别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扩增未知序列白蛉热病毒M片段的RT-PCR方法,本研究选取7个血清组成员和8个未分组血清型,共42株白蛉热病毒为RT-PCR检测对象.通过排列GenBank中已知的4型白蛉热病毒M片段氨基酸序列,选择保守区设计引物.根据保守区各已知病毒的cDNA特异序列合成寡核苷酸,将相同区的寡核苷酸等量混合成为"鸡尾酒"引物,用于RT-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纯化后直接测序.引物对Ph-M-2FM和Ph-M-3RM扩增产物长度约为600bp,从42株病毒中扩增出34株,阳性率为81.0%.另一引物对Ph-M-2FM和Ph-M-4R2M扩增产物长度约为1400bp,扩增出22株病毒,阳性率为52.3%.测出序列经BLAST检索,与GenBank中已知白蛉热病毒同源.本研究首次成功地应用RT-PCR扩增不同血清型未知序列白蛉热病毒的部分M片段,并测出扩增产物序列,为白蛉热病毒属成员的基因鉴定和种系发生关系分析提供了实验手段,并将有助于白蛉热病毒感染的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鉴别中华白蛉,探讨其分类地位,对采自陕西、河南、四川和甘肃的中华白蛉,以及新疆的吴氏白蛉、长管白蛉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特征分析。检视了成虫的形态鉴别特征,测定和分析了其核糖体DNA第2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和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mtDNA-cyt b)基因部分序列。结果显示各地中华白蛉形态变异小,高海拔地区的个体仅翅较长。ITS2和Cyt b序列在中华白蛉种内均具异质性,但其间的差异程度能较好地解析白蛉属部分种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提示中华白蛉种群在形态和分子水平已出现明显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