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念珠菌作为一类最常见的人类机会性致病菌,会导致重症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其自身有效的策略可入侵宿主并逃避宿主防御系统。而宿主对抗念珠菌的能力取决于天然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宿主体内大量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协作针对侵入性的真菌做出反应。该文就宿主对念珠菌感染免疫应答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杨琛晖  葛行义 《激光生物学报》2023,(6):481-491+516+478
近20年来,偶发的感染人类的猴痘疾病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和经济。啮齿类动物是猴痘病毒(MPXV)在自然界的主要宿主。MPXV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至人并引起自限性感染,出现皮疹和淋巴结症状。本世纪初,美国报道了第一例在非洲以外地区人感染MPXV的病例,此后,猴痘逐步在全世界流行,并成为严重的公共威胁。随着病毒检测和测序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痘病毒被发现,从而丰富了痘病毒科的多样性。本综述对MPXV以及痘病毒科中的其他病毒的最新分类、宿主范围、基因组结构特点、致病性以及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全面概述。这些信息将促进我们对痘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和传播的了解,并且对未来病毒的研究和疾病的控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公共问题。病毒通过禽类直接感染人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禽流感病毒宿主范围限制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藉此来探讨AIV跨种属感染人类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作为动物体内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参与机体的免疫调控作用,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发育,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同时,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又有调控和制约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肠道菌群的组成以及影响肠道菌群变化的因素,系统阐述了肠道菌群与疾病相互作用的机制,总结了肠道菌群在宿主感染与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为开展肠道菌群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于垚  何慧倩  吴梦雪  贾鑫明 《菌物学报》2020,39(11):2088-2108
念珠菌是一类最常见的人类机会性致病真菌,可导致致命的侵袭性念珠菌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深入了解念珠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为诊断、预防和治疗念珠菌病提供新的理论策略。本文综述了念珠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概括了念珠菌的致病机制和宿主的免疫应答两方面内容,重点分析了念珠菌的形态转换、分泌型蛋白、模式识别受体以及介导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并对未来念珠菌与宿主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猴痘病毒、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等痘病毒给公共卫生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痘病毒(Poxviridae)是一种大型双链DNA病毒,宿主范围广。在与宿主长期作用过程中,痘病毒通过编码非结构蛋白来逃逸宿主IFN-I介导的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痘病毒编码的非结构蛋白拮抗IFN-I天然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为防控痘病毒传播提供理论依据,为痘病毒新型疫苗研发及药物靶点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流感病毒的蛋白和基因组在宿主细胞内能否正确地转运到相关部位,直接影响到病毒颗粒的形态发生。流感病毒跨膜蛋白(HA、NA和M2)主要通过宿主细胞的运输膜泡实现转运,而宿主细胞的蛋白转运机器参与了这一过程。新合成的流感病毒核糖核蛋白复合物(vRNPs)出核后,通过与活化的Rab11相结合,聚集于邻近微管组织中心(MTOC)的胞内体。然后以运输小膜泡的形式,沿着MTOC的微管网络向细胞膜方向转运。跨膜蛋白和基因组在细胞质内的转运受一些宿主因子的调控,如ARHGAP21和小G蛋白Cdc42能够调节NA蛋白向细胞膜转运,Rab11协助vRNPs从MTOC向细胞膜转运。文中主要讨论新合成的流感病毒跨膜蛋白和遗传物质在宿主细胞质内的顺向转运(Anterograde transport)过程与调控。  相似文献   

8.
Wang X  Cen S 《病毒学报》2011,27(5):481-493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属黄病毒科、肝炎病毒属,是一种单链RNA包膜病毒,始于1975年见诸报道,最终于1989年被确定为一种新病毒[1]。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流行种类间差异,HCV可划分为至少7个基因型及几十个亚型,据WHO统计全世界人口中约3%(超过1.5亿)受  相似文献   

9.
嗜肺军团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其通过特有的Dot/IcmType-IVB分泌系统向胞浆内分泌大量效应因子,其中已知参与宿主泛素化调控的效应因子有十多种.这些效应因子通过对宿主泛素化途径进行调控来达到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监视"并大量增殖的目的.参与调控宿主泛素化途径的效应因子包括 AnkB、SidC、LubX、SidH、Le...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属黄病毒科、肝炎病毒属,是一种单链RNA包膜病毒,始于1975年见诸报道,最终于1989年被确定为一种新病毒[1]。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流行种类间差异,HCV可划分为至少7个基因型及几十个亚型,据WHO统计全世界人口中约3%(超过1.5亿)受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新发高传染性的冠状病毒。因其编码有限的病毒蛋白,SARS-CoV-2需要借助多种宿主因子完成其生命周期,而大多数参与其中的宿主因子及作用机理仍不明确。因此,研究参与SARS-CoV-2复制周期的宿主因子及作用机理,将有助于我们对病毒生命周期的认识及寻找抗SARS-CoV-2药物的作用靶点,从而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有效地防控新冠疫情。本文归纳了参与SARS-CoV-2复制周期中入侵的宿主因子,对全面理解SARS-CoV-2致病的分子机制、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及抗病毒新药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病原体感染及其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体进入宿主后,可通过多种致病机制损伤机体。与此同时,病原体为维持其在宿主体内的生存繁殖,可通过各种方式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简要介绍了病毒、细菌及寄生虫主要的感染及免疫逃逸机制。  相似文献   

13.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可跨宿主感染不同科属的多种动物并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因此该病对养犬业、经济动物养殖业和野生动物保护业造成了很大危害。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变化及病毒变异,CDV的宿主范围也不断扩大。目前已鉴定的CDV两种受体—SLAM和nectin-4,分别在宿主免疫细胞和上皮细胞上表达,二者与CDV血凝素(H)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决定CDV跨宿主感染和病毒诱导宿主免疫抑制等致病性的基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CDV受体及其跨宿主感染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肖婷  赵桂华  尹昆 《微生物学通报》2016,43(11):2488-2494
嗜肺军团菌通过其特有的Dot/Icm type-IVB分泌系统向宿主胞内分泌多种效应因子,有效俘获了宿主胞内参与囊泡转运的重要蛋白,从而"绑架"了宿主细胞的囊泡运输过程,达到逃避宿主清除机制并大量增殖的目的。这些效应因子包括Sid M、Lid A、Lep B、Ank X、Lem3、Sid D、Ral F、Vip D等,通过对这些效应因子的鉴定、功能试验和结构生物学研究,逐渐揭示了它们较为完整深入的分子作用机制。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知的参与调控宿主囊泡转运过程的重要效应因子及其空间结构和分子机制,有助于综合了解这种复杂的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植物TCP转录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CP转录因子是一类植物特有蛋白,含有保守的TCP domain,其中由60个氨基酸组成的b HLH结构是结合DNA和蛋白互作所必需的。TCP转录因子由于其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如分枝、株高、叶型、花型等)而备受关注。最近有报道显示,TCP转录因子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中(如低温和高盐)同样发挥重要作用。TCP蛋白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如油菜素内酯、茉莉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可能是连接生长发育和介导胁迫响应的一个交叉点。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系统综述了植物TCP转录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激素应答、发育调控及环境胁迫响应等过程中的功能,以期为基因工程方法改良作物生长模式和抗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是适生区分布广、为害普遍的一类植物内寄生线虫。线虫不同寄生阶段分泌的效应因子,在"植物-线虫"互作中,除了引起线虫的无毒特征外,也通过干扰植物正常的防御反应和细胞功能,进而参与线虫的早期侵染、迁移以及后期稳定寄生等过程。现从植物细胞壁的修饰、线虫无毒蛋白、植物免疫反应的抑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信号的调控,以及植物细胞结构和基础代谢的影响等方面,介绍南方根结线虫效应因子功能的研究现状。与此同时,对南方根结线虫效应因子功能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通过其Ⅲ型分泌系统将效应因子注入到宿主细胞内,破坏宿主细胞内的多种信号通路从而有利于细菌的感染及定植。近年来对于EHEC Ⅲ型分泌系统效应因子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成为EHEC致病机制研究新的热点,研究表明,除了经典的效应因子外,一些新发现的效应因子在细菌的致病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效应因子能够抑制宿主细胞内正常的信号通路,有些效应因子还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干扰炎症信号通路和抑制吞噬的作用。这些发现揭示了EHEC效应因子具有多种功能,它们通过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菌的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肺脏在保证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各种病原微生物、过敏原甚至是毒物的威胁.因此,肺脏免疫系统,尤其是固有免疫系统,在保护机体免于上述危害并维持状态稳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面对外来病原体入侵,肺泡上皮细胞(AECs)和肺泡巨噬细胞(AMs)相互协作,迅速识别入侵病原体并发出招募信号,进而中性粒细胞乃至适应...  相似文献   

19.
I型干扰素(IFN-Ⅰ)是机体固有免疫应答的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及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IFN-Ⅰ成为病毒学、疫苗学及肿瘤学等研究的热点,对干扰素诱导基因(ISGs)的功能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其抗病毒以及抗肿瘤的作用机制。麻疹病毒、流感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等病毒均可通过与IFN-Ⅰ或其上、下游调节因子结合阻断IFN-Ⅰ信号通路,从而逃逸IFN-Ⅰ的抗病毒作用,这对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是新的挑战。近期研究发现IFN-Ⅰ是疫苗诱导抗体产生的必要信号,同时参与调节T、B细胞的活化过程,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对IFN-Ⅰ免疫应答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无细菌滤液通过肌肉注射、划痕浸泡、腹腔注射和口服等四种感染途径,人工感染健康鳜鱼(Siniperca chuatsi),四种途径都能引起典型的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通过腹腔注射感染途径,病毒滤液在25~34 ℃条件下,能引起健康鳜鱼发病.另外,用病毒滤液感染尼罗非鲫(Oreochromis nilotic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五种鱼,大口黑鲈能够感染成功,为ISKNV的宿主,而其它鱼不能感染成功,不是ISKNV的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