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1977年,内蒙古区调一队在西乌珠穆沁旗猴头庙一带工作中,在巴彦青敖包的石炭二叠纪剖面内找到一些珊瑚化石。现把地层剖面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古生物学会、浙江省石汕地质研究所联合召开的“浙江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现场讨论会”,于1985年4月19日至23日在浙江建德白沙举行。浙江省石油地质研究所邹鑫祜所长致开幕词,鞠天吟同志介绍了浙江龙游志棠寒武系及浙江桐庐冷坞二叠系两个现场参观剖面。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台南部中寒武世徐庄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前言我国是石炭-二叠纪地层极为发育的国家之一。在华北,石炭-二叠纪地层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在华南的许多地区则为一套连续的、代表不同沉积环境的海相沉积。这为研究石炭-二叠纪牙形刺及石炭-二叠系界线提供了极为良好的条件。我国石炭-二叠纪牙形刺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不少成果。1981年,王成源、王志浩在“  相似文献   

4.
浙江煤山剖面二叠纪末的小有孔虫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剖面长兴阶上部和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进行系统切片和研究,共鉴别出小有孔虫化石18属50种。这一丰富的有孔虫动物群,不仅进一步完善了长兴阶标准剖面的化石资料,而且也为研究二叠纪末的生物灭绝形式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二叠系三叠系(P/T)界线地层中的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所研究样品中含有16种生物来源的氨基酸,它们的总含量在P/T界线地层及下伏地层中的分布规律是:自下而上减少,这一趋势与正常海相地层中氨基酸含量随地层年代增加而减少的规律相反。P/T界线附近氨基酸总量上的异常变化趋势可能与二叠纪末生物绝灭事件有关,即由于二叠纪末所在海域生物总量的急剧减少所致。此外,检测了被认为是地外氨基酸的α氨基异丁酸及异缬氨酸,两者在所研究的P/T界线地层中均未被发现,因而本项研究不支持二叠纪末发生地外事件的假说。  相似文献   

6.
浙江长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中的氨基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二叠系-三叠系(P/T)界线地层中的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所研究样品中含有16种生物来源的氨基酸,它们的总含量在P/T界线地层及下伏地层中的分布规律是:自下而上减少,这一趋势与正常海相地层中氨基酸含量随地层年代增加而减少的规律相反。P/T界线附近氨基酸总量上的异常变化趋势可能与二叠纪末生物绝灭事件有关,即由于二叠纪末所在海域重托叫量的急剧减少所致。此外,检测了被认为是地外氨基酸的α-  相似文献   

7.
贵州紫云陆棚相区石炭纪二叠纪牙形刺生物地层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本文概述了贵州紫云陆棚相区羊场剖面上石炭统一二叠系地层(本文引用了二叠系三分方案)和牙形刺的11个组合序列。并描述了3未定名新种、4未定种。该剖面牙形刺序列较为完整,可与国内外有关地区同时代地层和牙形刺序列相比较,从而对该地区上石炭统一二叠系的重新划分和对比提供了依据。该剖面除(竹蜓)、牙形刺、珊瑚外,还采到了广海浮游的菊石,这对剖面的划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文中对江西二叠系乐平组的角质层化石作了描述,并与河南小风口组(下石盒子组)的标志性植物化石华夏单网羊齿(Gigantonoclea cathaysiana)的模式标本进行比较,确定二者为同种,这就为华南与华北的非海相二叠纪含煤地层建立了对比的基础,在地层对比上是一个极有意义的重大进展。对角质层化石的层位江西乐平组老山段下亚段作了较详细讨论,论证其时代应属冷坞期(Capitanian)而不是吴家坪期。  相似文献   

9.
文中对江西二叠系乐平组的角质层化石作了描述,并与河南小风口组(下石盒子组)的标志性植物化石华夏单网羊齿(Gigantonoclea cathaysiana)的模式标本进行比较,确定二者为同种,这就为华南与华北的非海相二叠纪含煤地层建立了对比的基础,在地层对比上是一个极有意义的重大进展。对角质层化石的层位江西乐平组老山段下亚段作了较详细讨论,论证其时代应属冷坞期(Capitanian)而不是吴家坪期。  相似文献   

10.
草凉驿组是1931年赵亚曾、黄汲清所创立,称“草凉驿系”,定其时代为二叠纪。1944年,叶连俊、关士聪在甘肃中南部调查地质时,称这一地层为“草凉驿煤系”,并认为该煤系的时代是石炭-二叠纪.1953年,斯行健描述了采自草凉驿北10公里竹沟的植物化石,即Sphenopteris parabaeumleri Sze,将草凉驿组的时  相似文献   

11.
宁夏的含(竹蜓)地层出露较好,剖面和柱状剖面有7处.含(竹蜓)地层自下而上为:下石炭统臭牛沟组、中卫组,上石炭统羊虎沟组,上石炭—下二叠统太原组.(竹蜓)动物群有15属68种及亚种,其中1新种.可建立(竹蜓)化石带 Eostaffella-Mediocris 带 (C_1), Profusulinella 带 (C_2~1) 及 Sphaeroschwagertna 带 (P_1~1),并与甘肃靖远及华北地台其它地区的(竹蜓)化石带对比.  相似文献   

12.
中国晚古生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廖卓庭研究员将他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的地层古生物事业。在他近60年的职业生涯中, 足迹遍及神州大地, 研究涉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生物地理学、生物地层学、构造地层学、及古生物地层学在油气和矿产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等领域。他主要从事石炭–二叠纪腕足动物的研究, 建立了22个新属和172个新种; 为华南乃至全国的石炭–二叠纪腕足动物生物地层格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也为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腕足动物化石材料。他长期工作在艰苦的新疆及周边地区, 范围涵盖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以及准噶尔、三塘湖、吐哈和塔里木盆地, 和同事们一起建立了新疆石炭–二叠系综合地层框架, 为新疆的油气和其他沉积矿产资源的勘探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专辑收录了代表中国泥盆纪至三叠纪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研究论文13篇, 以纪念廖卓庭研究员为中国地层古生物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湖南慈利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地层非常发育,是探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态系转变的良好区域。本研究通过对该地区康家坪剖面长兴组上部与大冶组下部地层进行系统采样、切片研究,在长兴组上部地层中发现278个类有孔虫,共鉴定出4属11种(含2个未定种)。这些类有孔虫在地层中的分布表明类有孔虫在二叠纪末经历了一次突变式的灭绝过程,其灭绝层位位于长兴组顶部的生物碎屑灰岩与大冶组底部的微生物岩之交界线处。该研究不仅丰富了康家坪剖面在这一关键时期的生物群面貌,而且也为二叠纪末的生物灭绝事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1921年在华北做煤矿地质调查的时候 ,发现了含煤的石炭、二叠纪地层中有一种纺锤形的微体古生物化石 ,即类化石 ,引起注视。初命名为蜗 ,创造了“”字 ,于是对科化石进行深入研究。到各地区野外进行采集 ,在室内进行鉴定 ,并和搜集来的国外科化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综合研究。通过研究 ,对当时含混不清的石炭二叠纪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他的划分标准 ,已为国际地质学界所公认 ,至今仍为世界各国所沿用。1921年 ,他在《中国古生物志》上发表了《中国北部之科》长达170页的科学论文 ,它不…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二叠纪末植物集群灭绝的重要证据,目前国际上流行着"二叠纪末真菌事件"的说法,甚至将其作为划代的一个时间界面,但无论是植物属性、分布时代、是否真的是一个"事件",都很成问题。所谓腐生"真菌"属Reduviasporonites实际上很可能是藻类(绿藻?),而且在前寒武纪已经存在,所谓高峰事件在区域岩石地层对比上也许有一定意义,但在年代地层上无全球对比价值。南阿尔卑斯、以色列、东格陵兰(海相)和南非(陆相)的P/T过渡剖面,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不太适宜用于探讨二叠纪末植物的集群灭绝问题。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Hind-eodus parvus带之上早三叠世青龙组与新疆大龙口陆相的锅底坑组上部-韭菜圆组下部的P/T过渡孢粉组合代表分子惊人地相似,而锅底坑组-韭菜圆组-烧房沟组更是至今在北半球甚至全球广泛分布的、不同程度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植物群中,发现孢粉最丰富多彩、连续性最强者,也是二叠纪末陆生植物95%以上的种皆灭绝的主张者难以克服的障碍,即使将富产水龙兽的韭菜园组全部划归二叠纪,仍然如此。  相似文献   

16.
中、上石炭统在四川省境内分布范围较窄,除涪陵一带可能有中石炭统沉积外,只在西北部龙门山一带及松潘区(?)有零星出露。其中以江油马角坝附近发育比较完整,产化石较丰富。1961年,我所川北地层队在江油县马角坝附近张坝沟一个采石场测得中、上石炭统剖面一个,采集了(竹蜓)类及珊瑚类化石若干。剖面的层序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17.
以化石带为基础的华南(竹蜓)类属种数据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华南类化石带序列为基础 ,对华南地区类属种的地层分布资料进行了整理 ,建立了华南类 90属14 47种的地层、地理分布数据库。在数据库中 ,可以类化石带为时间尺度 ,查询华南地区不同时期类属种的首现及末现数 ,统计类属种数及属种名单。通过对查询、统计结果的分析 ,可以研究华南地区石炭—二叠纪类分异度的变化过程 ,为研究类动物群的辐射演化、灭绝型式提供定量数据。初步分析结果揭示 :华南地区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在早二叠世时曾大幅度下降。就物种消失的数量而言 ,早二叠世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的下降构成了本区石炭—二叠纪规模最大的类动物群事件。  相似文献   

18.
以化石带为基础的华南Ting类属种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南Ting类化石带序列为基础,对华南地区Ting类属种的地层分布资料进行了整理,建立了华南Ting类90属1447种的地层,地理分布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可以Ting类化石带为时间尺度,查询华南地区不同时期Ting类属种的首现及末现数,统计Ting类属种数及属种名单,通过对查询,统计结果的分析,可以研究华南地区石炭-二叠纪Ting类分异度的变化过程,为研究Ting类动物群的辐射演化,灭绝型式提供定量数据,初步分析结果揭示;华南地区Ting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在早二叠世时曾大幅度下降,就物种消失的数量而言,早二叠世Ting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的下降构成了本区石炭-二叠纪规模最大的Ting类动物群事件。  相似文献   

19.
烟叶大羽羊齿Gigantopteris nicotianae f olia Schenk是地质和古生物工作者熟知的植物化石。由于Halle(1927)曾将单网羊齿的种误归并于这一种内,致使它一度成为广见于华夏古植物区二叠纪陆相地层的植物化石。后来的研究表明(Guand Zhi,1974;姚兆奇,1983;Glasspool et al.,2004),除了河南平顶山的可疑标本外(Sze,1954),此种可作为华南冷坞期的标志性植物。最新资料证实(杨关秀等,2006),产自河南禹州和临汝上石盒子组(云盖山组)的标本完全显示了G.nicotianaefolia的特征,说明了这个种在华北的存在,从而扩大了这种植物的分布区。根据烟叶大羽羊齿的时空分布规律,文章认为河南的上石盒子组完全可与江苏龙潭组和江西乐平组老山段下亚段的含煤层位对比,时代应属瓜德鲁普世冷坞期(Capitanian)。文中较详细阐述将河南上石盒子组的时代定为冷坞期而不是晚二叠世早期(吴家坪期)的观点,并引证磁性地层方面证据,支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宁夏的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的含?地层出露较好,剖面和柱状剖面有7处.含?地层自下而上为:下石炭统臭牛沟组、中卫组,上石炭统羊虎沟组,上石炭—下二叠统太原组.?动物群有15属68种及亚种,其中1新种.可建立?化石带 Eostaffella-Mediocris 带 (C1), Profusulinella 带 (C21) 及 Sphaeroschwagertna 带 (P11),并与甘肃靖远及华北地台其它地区的?化石带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