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麦条锈菌毒性小种及其无毒性突变型侵染初期,是不亲和反应的小麦叶片内可翻译mRNA水平迅速增加,而呈亲和反应叶片的增加幅度小且滞后。同时前者的Poly(A+)-RNA水平高于未接种对照,后者低于对照。32P标记实验证实不亲和反应叶片Poly(A+)-RNA的合成增加早于亲和反应叶片。Poly(A+)-RNA体外翻译产物经SDS-PAGE分离后,放射自显影图谱显示一些多肽条带的35S-Met相对掺入量有定量差异。  相似文献   

2.
小麦条锈病罹病植株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分胁迫时,小麦条锈病病叶的叶片扩散阻力(LDR)明显增大,蒸腾速率(Tp)、相对含水量(RWC)、水势(Ψw)、渗透势(Ψπ)和压力势(Ψp)明显降低。亲和与不亲和性反应寄主病叶对水分胁迫的反应明显不同。亲和性反应寄主叶片在水分胁迫时表现出较低的反应型,产孢期推迟;Tp、LDR、RWC、Ψw、Ψp和Ψπ在产孢前轻微下降或高;在开始产孢后病叶Tp急剧升高,LDR、Tp、RWC、Ψw、Ψπ和Ψp大幅  相似文献   

3.
4.
小麦条锈病罹病植株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胁迫时,小麦条锈病病叶的叶片扩散阻力(LDR)明显增大,蒸腾速率(Tp)、相对含水量(RWC)、水势(ψw)、渗透势(ψπ)和压力势(ψp)明显降低。亲和与不亲和性反应寄主病叶对水分胁迫的反应明显不同。亲和性反应寄主叶片在水分胁迫时表现出较低的反应型,产孢期推迟;Tp、LDR、RWC、ψw、ψp和ψπ在产孢前轻微下降或升高;在开始产孢后病叶Tp急剧升高,LDR、Tp、RWC、ψw、ψπ和ψp大幅降低,在健叶尚可有效控制水分蒸腾散失时病叶已丧失了这种能力。不亲和性反应寄主病叶的蒸腾作用在显症期亦有轻微变化,但之后病叶Tp、LDR、RWC和ψw渐趋健叶水平,并保持了较健叶更低的ψπ和更高的ψw,具备了更强的水分调控能力。病株健叶与病叶具有相似的气孔行为。  相似文献   

5.
小麦初生叶接种条锈菌毒性生理小种及其弱毒突变菌系后,呈不亲和反应的寄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合成能力在接种后24h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但其后逐渐降低,直到接近对照,而呈亲和性反应的寄生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合成在侵染早期与对照相近,但与膜结合蛋白质在96h时大大高于对照。对接种叶中核糖体的密度梯度分析证实。呈不亲和反应寄主叶片游离多聚核糖体及亲和反应的寄主内与膜结合多核糖体均有特异性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寄主的抗  相似文献   

6.
小麦初生叶接种条锈菌毒性生理小种(CY29)及其弱毒突变菌系(CY29-mut3)后,呈不亲和反应的寄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合成能力在接种后24h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但其后逐渐降低,直至接近对照;而呈亲和性反应的寄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合成在侵染早期与对照相近,但与膜结合蛋白质在96h时大大高于对照。对接种叶中核糖体的密度梯度分析证实:呈不亲和反应寄主叶片游离多聚核糖体及亲和反应的寄主内与膜结合多聚核糖体均有特异性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寄主的抗病和感病反应均与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formis West.)的流行受渚多因素的影响,品种的感病性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我国自50年代以来,条锈病曾发生3次全国性大流行和多次局部地区流行,  相似文献   

8.
用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YrCN19的诊断标记Xgwm410对19个小麦品种或品系进行PCR筛选,其中川农19、新抗5号、爱民5号和爱民6号扩增出与条锈病抗性基因YrCN19共分离的特征片断,其大小为391个碱基,而在其他的小麦品种或品系中未能检测到该片断。系谱分析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川农19、新抗5号、爱民5号和爱民6号含有小麦条锈病基因YrCN19。抗性遗传分析发现小麦条锈病抗性在川农19,新抗5号和爱民5号中的遗传符合单个显性基因的遗传规律(3抗:1感);杂交组合烟辐188/爱民6号的抗性遗传也符合单个显性基因的遗传规律,而另外一些杂交组合(如R25/爱民6号,鲁955159/爱民6号和苏3110/爱民6号)中的抗性分离则符合两对基因互补的遗传规律(9抗:7感)。本研究揭示了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YrCN19在不同遗传背景和杂交组合的抗性表达和分离有差异,从而加速YrCN19在小麦抗条锈育种中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用2-硫尿嘧啶(2-TU)和尿嘧啶(U)喷施一次和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及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的水稻农垦58S叶面,前者使可育日长条件下的农垦58S花粉败育率显著增加。此种作用可因U的处理而解除。但对照品种农垦58则无类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一粒小麦抗白粉病和条锈病基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粒小麦是普通小麦抗性改良的宝贵资源.本研究对24份一粒小麦分别进行了白粉病和条锈病混合菌种苗期接种鉴定,进一步分别用一套白粉病菌菌株(15个)对2份乌拉尔图小麦和条锈病菌小种(21个)对1份栽培一粒小麦进行接种鉴定,其中乌拉尔图小麦UR206能抵抗所有供试白粉菌菌株,UR204除对白粉菌菌株E11感病外,对其余菌株表现抗性;栽培一粒小麦MO205对不同条锈菌小种表现出不同的抗性反应,研究表明乌拉尔图小麦UR206、UR204和栽培一粒小麦MO205分别含有与已知抗白粉病和抗条锈病基因不同的新基因.对乌拉尔图小麦UR204、UR206和栽培一粒小麦MO205分别进行抗白粉和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图小麦UR204和UR206分别含有一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栽培一粒小麦MO205含有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条锈病基因.  相似文献   

11.
孔令让 《植物学报》2022,57(4):405-408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Pst)引起的真菌病害,在全世界范围内危害小麦(Triticumaestivum)生产。培育和种植持久抗性小麦品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最有效的方法。由于病原体突变导致免疫受体逃避检测,因此抗病基因经常失效。而易感基因(S基因)突变介导的抗性常具持久性与广谱性。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在揭示小麦受S基因保护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抗病育种提供了有力工具。他们发现小麦感染条锈菌后,真菌诱导受体样细胞质激酶TaPsIPK1与效应子PsSpg1特异性互作,通过增强激酶活性和TaPsIPK1进入细胞核促进寄生。TaPsIPK1磷酸化转录因子TaCBF1d。TaCBF1d的磷酸化改变了其下游基因的转录活性。因此, TaPsIPK1和PsSpg1增强TaCBF1d磷酸化可能会重新编程靶基因表达,干扰植物防御反应,从而促进病原体感染。在2年的田间试验中,小麦中TaPsIPK1的CRISPR-Cas9失活赋予了对Pst的广谱抗性,且不影响重要的农艺性状。该研究首次揭示了由PsSp...  相似文献   

12.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综述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染色体定位及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并对几种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潜力作了比较分析,特别是对SSR、ISSR、AFLP等新型分子标记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真核细胞核仁中rRNA基因转录位点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小麦细胞为研究材料,应用常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小麦细胞核仁纤维中心(Fibrillar centers,FC)内染色质的超微结构;并通过DNA抗体阐明了核仁中DNA位于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DFC)以及两者的过度区域;应用RNA聚合酶I相关转录因子UBF(Upstream binding factor) 抗体所做的分析显示,小麦细胞核仁中UBF位于FC与DFC的过渡区域以及DFC中,在FC中没有UBF的存在;进一步借助于RNA/DNA杂合体抗体选择性地直接标记核仁中rRNA基因的转录位点,结果表明了小麦细胞核仁rRNA基因的转录位点是在FC与DDFC的过渡区域及DFC中。  相似文献   

14.
郭翔  王明田  张国芝 《生态学杂志》2017,28(12):3994-4000
四川盆地冬繁区是常年受小麦条锈病危害最重的地区之一.本研究利用盆地冬繁区代表站点1999—2016年的气象资料和条锈病资料,根据发病面积比将小麦锈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划分为5个等级,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具有明确生物学意义的气象因子,并建立了小麦条锈病气象等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及距平百分率、相对湿度及距平百分率、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等多种气象因子显著相关,其中,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距平百分率起主导作用.历史回代检验中,区(县)级样本准确率64%,市级样本准确率89%.对2017年盆地冬繁区小麦锈病发生气象等级进行预报,预测结果完全正确的样本占总样本量的62.8%;误差1个等级的样本占27.9%,误差2个或2个以上等级的样本仅占9.3%,预测效果较好,能达到从气象角度对小麦锈病发生进行预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Rneasy Kits用于从小量小麦中分离总RNA。它为同时和多次制备各种生物样品提供了一种快捷而简便的方法-整个过程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而且Rneasy方法中不再涉及使用有毒物质,如酚类、氯仿等。通过此方法纯化的RNA可用于各种标准的下游技术,如RT-PCR、polyA^ RNA选择、差异显示技术、Northern点杂交和狭线杂交、引物延伸、cDNA合成、陈列表达分析和表达芯片分析等。使用这个盒子,我们多次成功的进行了小麦总RNA的分离,其中的三次在本文中进行了分析。OD260nm/OD280nm介于1.7-2.0之间,OD260nm/OD230nm大于2.0.说明RNA纯度很高,未被蛋白质、苯酚等物质污染。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Triticum spelta album中抗条锈病基因Yr5的RAPD标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共用52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小麦抗条锈基因Yr5的近等基因系进行了RAPD分析,发现了3个特异性DNA片段S1496、S14181950与Yr5基因连锁,其中S1496761与Yr5基因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2.7cM。经对特异性DNA片段S1496 761进行克隆,测序,设计了PCR扩增用专化引物SC-S1496 761a和SC-S149676b,用该引物可扩增出与原RAPD引物扩增出的相似的特异DNA片段,由于该引物还可扩增出迁移率极为相近的另1条非特异带,在琼脂糖凝胶上难以分辨,需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进行检测,经用F2分离群体及部分相关品种材料检测,已证明该标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抗条锈病基因Yr9的微卫星标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含有Yr9的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9及其轮回亲本Taichung29为材料,用目的基因所在1B染色体上32对微卫星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发现引物Xgwm582在近等基因系与轮回亲本间可扩增出特异性DNA片段。经F2代分离群体177个抗、感单株检测证实,该片段位点与抗条锈病基因Yr9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3.7cM,确定Xgwm582可作为抗条锈病基因Yr9的标记。  相似文献   

18.
以硬粒小麦-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小麦CI184、感病品种‘铭贤169’及其杂交组合的正反交F1以及CI184/‘铭贤169’F2、F2:3家系为材料,鉴定其条锈病抗性,对CI184条锈病抗性进行遗传分析;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集群分离分析法进行多态性筛选,以F3抗病鉴定数据为依据,对CI184中条锈病抗性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显示:(1)CI184在苗期抗性鉴定中,对30种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表现抗性,但对中国四川新出现的条锈菌生理小种V26表现苗期感病;在田间成株抗性接种鉴定中,CI184对中国流行的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2、条中33、水源4、水源5、水源7和V26等表现出成株抗性。(2)CI184中条锈病抗性由隐性基因位点控制。(3)仅检测到一个控制条锈病抗性的QTL位点,位于1B染色体上Xgwm18和Xwmc626之间,暂时命名为Qyr.zz_1B,在四川和北京2个环境中可分别解释CI184中13.36%和18.07%的成株抗性贡献率。(4)Qyr.zz_1B位点的3个SSR标记和Yr15的1个SSR标记可以区分该位点与1B染色体上的其他抗条锈病基因,如Yr15、Yr24和Yr26/YrCH42。表明Qyr.zz_1B位点在小麦条锈病的抗病育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卫星RNA对黄瓜花叶病毒基因组RNA体外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卫星RNA对黄瓜花叶病毒基因组RNA体外合成的影响杨海花,康良仪,赵大健,田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卫星RNA,黄瓜花叶病毒,依赖RNA的RNA聚合酶,体外合成利用卫星RNA生防制剂控制田间的番茄、青椒、烟草等由黄瓜花叶病...  相似文献   

20.
普通小麦Qz180中一个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材料Qz180具有良好的抗条锈病特性,经基因推导发现其含有一个优良的抗条锈病的基因,暂定名为YrQz.用Qz180与感病材料铭贤169和WL1分别杂交构建了两个F2群体,用条中30号条锈菌小种对这两个群体进行的抗性测验表明,YrQz为显性单基因遗传.通过SSR和AFLP结合BSA的方法对这个基因进行了分子作图,结果鉴定出与YrQz连锁的2个SSR标记和2个AFLP标记.根据SSR标记的染色体位置,该基因被定位在2B染色体的长臂上,位于两个SSR位点Xgwm388和Xgwm526之间;两个AFLP标记P35M48(452)和P36M61(163)分别位于该基因的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3.4 cM和4.1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