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生长于河岸、 溪旁、林缘湿地的 野草香,在云南省 德宏州潞西县芒市 镇,已为傣族村民 驯化栽培成功,并 作为商品蔬菜应市 销售。 野草香(Elsh- oltzia cypriani)为 唇形科植物,傣族 称为“葩冷”,又名香菜。本为一年生草本,但在德宏湿热无严冬的亚热带坝区,是多年生植物。茎高60—100厘  相似文献   

2.
柑桔茎尖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截取1~2毫米高的甜橙(Citrus sinensis)茎尖,培养子经消毒的基本培养基中。比较试验了几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蔗糖的不同浓度和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对愈伤组织发生的效应。分别观察了不同天数的离体茎尖愈伤组织发生情况。发现对愈伤组织形成较好的处理有:2,4-D0.1毫克/升+Kinetin 0.25毫克/升+NAA 2.5毫克/升,单独使用2,4-D为1.5毫克/升;蔗糖浓度为5%;以及液体培养基。将具有愈伤组织的离体茎尖,转移至激素类物质为BA 0.25毫克/升+NAA 0.1毫克/升的基本培养基中,则能促使茎芽及愈伤组织的进一步生长。但不容易形成根。然后再移入只含NAA 2毫克/升的的基本培养基中,才能分化出根,形成完整的小植株。我们已经获得暗柳、雪柑和柚子等三个柑桔品种的离体茎尖培养的植株,并揭示出在同一块离体茎尖愈伤组织生长出许多小植株的可能前景。茎尖嫁接植株是用全黑暗条件培养13~14天的枳壳(Ponciruo trifoliata)等实生苗作砧木,甜橙(Citrus sinensis)茎尖长为0.2~0.4毫米、并带叶原基2~3个作接穗,在无菌条件的实体显微解剖镜下,嫁接于砧木倒T字型的缺口上,能获得嫁接绿苗18.5%的成活率。嫁接植株培养在MS液体培养基,蔗糖浓度提高到7.5%,放置于800米烛光的荧光灯、每天光照16小时的条件下。嫁接植株生长到2~4片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野生蔬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引言西双版纳具有丰富的热带野生蔬菜资源,同时又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地区。长期以来,从森林中采集野菜是傣族蔬菜的主要来源。本文调查了傣族传统野生蔬菜的种类和加工方法,并就野生蔬菜在傣族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开发利用野生蔬菜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二、野生蔬菜的种类据初步调查统计,傣族经常食用的野菜大约有一百二十多种。下面为一些重要的野菜,按食用的不同部分分成四类: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我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村民,对当地随处可见摘取方便的几种植物叶的巧用,既体现了当地的民俗和地域特点,又表现出傣族群众的聪明才智,令旅游观光者耳目一新。 巧用山枇杷果叶 桑科小乔木山枇杷果又称鸡嗉子果(Ficus semicordata),当地俗称“酸杷”,傣语称“麻政。这种植物长20—25厘米、宽12—15厘米的椭圆形叶的上面粗糙,下面有褐黄色硬毛,手感似砂纸。据此,当地群众主要将山枇杷果叶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四棱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L.)DC.)又名翼豆,多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加纳、尼日利亚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属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原产东南亚或非洲。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保山等地有零星栽培。特别是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村寨有长期的栽培历史,它是傣族人民常用的一种药物。我国的广西、广东、海南岛等省区也有栽培。四棱豆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质缠绕藤本。根很多,具长的侧根,末端变粗成块根,有些  相似文献   

6.
哪种野菜维生素的含量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植物全草、嫩茎叶或花供作蔬菜食用,大多数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在《中国野菜图谱》一书中,在测定的234种野菜中,每百克鲜样含胡萝卜素高于5毫克的有88种;含维生素B_2高于5毫克的有87种。维生素C含量高于50毫克的有167种,高于100毫克的有80种。维生素C含量在100—150毫克范围内的有紫萁、荚果蕨、苹、假蒟、何首乌、华北大黄、藜、苋、牛膝、兴安升麻、鸡眼草、羽叶金合欢、歪头菜、决明、刺五加、龙葵、海乳草(报春花科)、荠苨、鸭跖草、玉竹、虎杖、金荞麦、臭云实等。含量在151—250毫克的有萹  相似文献   

7.
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L.) 傣族名:牙海补乌,是云南傣族民间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暑热吐泻、脚气浮肿、小儿麻疹、湿疹、热痱、丹毒的药物。前人从中分离了野甘草醇(dulciol)和D-甘露醇(D-mannitol)等成分。 我们从云南德宏产的野甘草地下部分除分离到D-甘露醇外,还得到含量较少的薏  相似文献   

8.
尖吻蝮Dienagkistrodon acutus(Guenther)俗称五步蛇,是危害劳动人民较严重的一种毒蛇。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被咬后,若治疗不及时或抢救不力,往往使病情转重,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蛇毒对机体的毒理作用尖吻蝮隶属于蝮亚科,是有颊窝(感觉温度的器官)的管牙类毒蛇。根据我国广西报告,平均每条蛇咬物一次排出的毒液222.2毫克(相当于59.0毫克干毒量),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8.9毫克/公斤,皮下注射,其毒性虽较弱,但其排毒量甚多,对这种蛇伤的危险性也就不可勿视。尖吻…  相似文献   

9.
擦树茎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擦树(Sassafras tzumu Hcmsl) 2.材料类别幼苗茎尖 3.培养条件茎尖在(1)1/2MS+NAA,毫克/升+IBA1毫克/升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然后转移带愈伤组织的茎尖培养体至(2)  相似文献   

10.
周静帆  欧杨  周丽  刘昕岑  包蓉 《广西植物》2019,39(3):346-358
传统村落的植物景观反应了一个民族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植物认知和应用经验,该研究对云南省德宏州大盈江、瑞丽江流域的19个傣族传统村落进行了植物景观及应用调查。结果表明:德宏傣族传统村落植物景观水平分布为寨外(山林绿块+农田绿块+护堤绿带)——寨边(防护绿环+高山榕绿块)——寨内(绿点+绿线)的格局;垂直分布有5个景观层次;村寨内常见植物共181种,73科;村寨内植物多为人工栽培,具较强实用性,主要应用功能集中在食用、药用、观赏、防护隔离、香薰调味等方面;傣寨植物人文景观具宗教色彩。建议加强植物水平分布的空间联系,建立稳定的绿地系统格局;保持植物垂直景观层次,推广植物的建造功能应用;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形成产业优势;传承优秀的植物文化景观。推广植物在村落建设中的传统应用经验,促进民族村落与植物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为德宏傣族人居环境建设与民族植物学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常见食用的野生蔬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铁军 《生命世界》1992,19(3):8-11
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culum)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产全国各地,东北、华北及陕甘南部山区分布较多。采集拳状卷曲的幼嫩茎叶鲜食、盐渍或加工罐头蔬菜。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胡罗卜素 1.68毫克,维生素 B_2 0.13毫克,维生素 C35毫克。蕨类植物供作野菜食用的,还有:紫箕科的紫箕(Osmunda japonica)又名水骨菜,产秦岭以南;分株紫箕(O.cinnamomen var.asiatica)产东北及川西、滇北;南方紫箕(O.c.var.fokieuse);蹄盖蕨科的菜蕨(Callipteris  相似文献   

12.
植物名称:石梓(Gmelina arborea)材材类别:侧枝顶芽。切取5毫米左右的茎尖接种。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均为MS。(一)不定芽分化培养基,每升添加1.0毫克BA;(二)幼苗培养基,每升添加0.8毫克BA和0.5~1.0毫克IAA;(三) 生根培养基,每升添加0.5毫克IBA,或先经125ppm浓度的IBA溶液处理,再培养在无激素的液体MS培养基上。培养温度在24℃以上,室内自然散射光。生长和分化情况:(一)在MS+BA 1.0毫克/升培养基上,培养十天以后,逐渐形成3~4个或更多个不定芽,间或有少量幼苗形成,二十天以后如不转移到MS+BA  相似文献   

13.
番茄的栽培     
番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 Mill.)也叫西红柿,是一种营养很好的蔬菜,也可当水果生吃。据中央卫生研究院的分析,每100克食用每部分含有,胡萝卜素0.31毫克,丙种维生素11毫克,蛋白质0.6克,醣2克,钙8毫克,磷32毫克,铁0.4毫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将番茄煮熟时,它的丙种维生素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傣族利用野生蔬菜种类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选择西双版纳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同的三个傣族村寨曼安、曼伞和曼广囡为研究对象,调查当地村民利用野生蔬菜情况,并探讨利用种类变化的原因。三个傣族村寨村民利用的野生蔬菜有228种,分属于75个科,其中曼安村寨147种,曼伞村寨144种,曼广囡村寨105种。通过Multivariate方差分析(P<0.05)表明:不同村寨的村民平均每人提及的野生蔬菜物种数存在显著差异;年轻组平均每人提及的野生蔬菜物种数明显低于年长组,不同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野生蔬菜知识的流失在男性之间比女性更为严重。最后对影响野生蔬菜利用的因素,野生蔬菜利用变化的原因以及传统野生蔬菜知识的流失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保护传统知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提高大岩桐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芽或茎尖经HgCl消毒后获得无菌外植体,将其接种于不同组合的培养基上并获得小植株,将小植株进行继代、生根培养,经炼苗后移栽,成活率很高。  相似文献   

16.
2018年9月19 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太平镇石梯村民徐卫强在村寨附近(24°28′05"N,97°34′15"E)用手机拍摄到一段杜鹃类惊飞的视频;2019年7月19 日,赵泽恒等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洱海月湿地公园的树林内(25.36'36.05"N,100°13′51.96"E,海拔1 96...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十二种植物外植体的器官发生及其试管繁殖,其中包括从留兰香、丝瓜、松叶菊、倒挂金钟、菠萝、草莓、豌豆的茎尖或茎段分化出芽;从甜叶菊子叶、菠萝、草莓叶片,金鱼草下胚轴分化出芽;从麝香百合、风信子、水仙鳞茎外植体分化出芽(或小鳞茎)。当将上述各植物的芽或小鳞茎移植到1/2Ms 或 Ms、Ms+1 ppm NAA 的培养基中,便会从芽的基部分化出根,形成根系,从而获得小植物。留兰香、丝瓜、松叶菊的茎尖或茎段外植体分化芽和它们的试管繁殖的报道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8.
芋艿,俗称芋头、毛芋、土芝。芋艿原产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珠江流域栽培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北方栽培较少。芋艿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 Colocasia esculenta),其肉质块根供作蔬菜,奉化地区主栽品种有大芋艿、水芋艿、红芋艿、旱芋艿、香广芋艿、荷叶芋艿、黄粉尖、乌脚尖等十多个。芋艿作一年生作物栽培,春季种植小球茎,9—10月间收获。叶片盾形、叶柄颜色因品种的不同有红色、绿色、紫色3种。叶丛间抽生肉  相似文献   

19.
甘蓝的栽培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也叫“洋白菜”或“卷心菜”“包心菜”等,是欧洲原产的一种优良蔬菜.引人我国虽不很久,但因它栽培容易,产量多,风味好,营养丰富,所以很快就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甘蓝在营养上的特点,是含有多量的抗坏血酸、钙和磷.据中央卫生研究院的分析,100克甘蓝食用部分含抗坏血酸39毫克,钙100毫克,磷56毫克.此外甘蓝还含有相当多的胡萝卜素、铁和醣等营养成分.甘蓝对于周年供应人民新鲜蔬菜方面具有特殊的贡献;在江南每年到了  相似文献   

20.
2007年2月4日12:30左右,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莫里(97°50′E,24°01′N,海拔900m)瀑布进行观鸟活动时,于瀑布前约50m的林缘多石小溪旁用Olympus8×42和Swarovski EL8.5×42双筒望远镜观察到地鸫一只,观察时间约10min,并拍摄下照片。经鉴定是大长嘴地鸫(Zoothe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