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鼠淋巴肉瘤一号(简称L_1肉瘤)是1956年我国自己创立的可移植性瘤株,可分为实体瘤和腹水瘤。本文叙述的是腹水瘤,是一种新型的瘤株,建株已有20多年。对该瘤株我们仅仅作了组织学方面的观察,而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至今还未报道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染色体异常与细胞癌变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此外,在研究肿瘤时染色体数目是一个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染色体显带技术的发现[6,7]和在 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1971年巴黎会 议t幻制定了人类显带染色体的带型模式图和命 名标准;1975年[9]又对巴黎会议模式图和命名 法作了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3.
董兆文  汪安琦 《遗传》1982,4(3):5-6
自Goodpastur。等[3]建立染色体的银染色方 法以来,该技术已在细胞遗传学的各个领域得 到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研究18S-28S rDNA 的分布与转录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方法[4]。银 染技术可以特异性地使核仁组织者区(NOR) 着色(称之Ag-NOR),其银染位置与染色体上 核糖体基因(rDNA)的分布相一致[10]  相似文献   

4.
姚珍 《遗传》1981,3(6):26-27
近年来,在高等植物染色体的研究中也开 始应用Giemsa N一带染色技术[4,5,7,9]。所获得 的结果并不一致,有的学者证明N一带染色技术 对NOR(核仁组织区)有专一性[4,7],有的学 者则证明N一带染色技术与NOR并不存在有 相关联系[5,7].  相似文献   

5.
家兔染色体Giemsa带型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是一种常用 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遗传学研究.周 宪庭曾对家兔染色体组型作了研究[1],并测定 了各对染色体定量特征。但由于某些染色体相 对长度、形态特征不明显(如A组4-10号等), 仅用一般方法很难彼此区分,这就迫切需要应 用染色体显带技术对家兔正常带型进行研究。 基于这种设想,我们对家兔进行了_Giemsa显带。  相似文献   

6.
630例正常学龄儿童手的皮纹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崇高  王京美 《遗传》1979,1(4):7-9
近几年,皮纹学(Dermatoglyphics)的研究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Reed[5]根 据皮纹表现的规律,制定了一个皮纹图式,做为 医生诊断某些疾病的简单依据。Uchrida[6],则依 皮纹表现,提出七条做为检查染色体疾病的适 应征。观察证明,皮纹学不但在染色体疾病中 已得到应用,进而对先天性心胜病[7]癌症[8]、小 儿白血病[9]以及子宫内环境影响(如病毒、药 物)胎儿皮纹学变化[2]等方面均有报告。我国 除在法医上早有应用外,近年来在先天性大脑 发育不全患儿的染色体检查诊断中,使用了皮 纹学的方法[1]。为了进一步做好染色体疾病的 诊断、先天性畸形的研究、探讨皮纹学与遗传性 疾病的关系,有必要做一些临床常用的正常值, 特别是儿童时期的皮纹学常值,以便与其它各 种异常情况进行对比。本文是在初报250例[3] 的基础上,增加到63。例的进一步观察报告。  相似文献   

7.
陈宜峰  罗丽华 《遗传》1981,3(2):11-11
C一带作为染色体分带的一种,是表示染色 体上结构异染色质的存在。显示C一带的方法 最早是Arrighj等人[1],推荐的,以后Sumner[4]和 Ozkinay等人[3]又分别介绍了氢氧化钡法和胰 酶一吉姆萨(退色)法。所有这些方法,目前在进 行染色体C一带研究时,至少其中之一是不可缺 少的。总之,C一带只有通过C一分带技术才能产 生。然而,本文作者发现,在长期保存的染色体 制片上(小鼠精原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体未 经任何C一分带程序的处理,也能自然地出现C 带。由于这种C-带的出现同片子存放的时间 有关,故本文称之为老化的C一带。下面就将我 们过去的染色体制片条件及现在的观察结果报 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孟荟  秦龙 《遗传》1982,4(6):35-36
染色体畸变对生育的不利影响已为大家所 熟悉。据估计,全部妊娠的7%、自然流产的 40%及活的新生儿的0.5% 出现染色体畸变。 这说明,自然流产和染色体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这方面的资料国外已有不少报道[2-14],但国内 的资料很少[1]。我们曾对6例流产夫妇作染色 体检查,发现两例染色体易位。6对夫妇中,5 对为习惯性流产者,而且都没有生下过活的胎 儿,另1对夫妇因流产1次并生下1个无脑儿 而求医。染色体分析采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 养,制片后常规Giemsa染色及G带分析(胰酶 法),每例计数50个细胞,分析4-5个核型。  相似文献   

9.
刘国章  何麟 《遗传》1988,10(1):24-25
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染色体的研究,国外已有二位学者作了报告。美国Jones(1945)[5]报告该虫染色体数目为10(2n=10);苏联Bovt (1973)[4]研究结果是16 (2n=16)。为了进一步了解犬复孔绦虫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着宿主性的差异以及比较我国的虫种与外国的虫种有差异,我们对广州地区的猫和家犬体内寄生的犬复孔绦虫作了染色体数目计数和组型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自立  陈桂兰 《遗传》1980,2(1):7-9
Giemsa分带是七十年代出现的细胞学新技 术。它用某些特殊方法,使染色体上显示出特 定带纹。用它作标记,有助于深人认识每条染 色体的特点及其结构。目前国际上已广泛地用 它进行核型分析,研究亲缘关系[3,4,9],进行远缘 杂种细胞学鉴定[10,12],人类群体研究[5]。它对细 胞遗传学的发展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均有重 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实摊  李立容  王宗仁 《遗传》1981,3(6):19-22
对人和动物细胞的中期染色体的核仁形成 区(NOR,)用硝酸银试剂进行特异性染色(下 称银染技术),已由Denton[4]和Goodpasture[5]等 人证明,被银染的物质是一种酸性蛋白质成分。 银染能够显示核糖体基因18S和28S在染色体 上的位置以及在细胞周期中的活动[7]。染色体 银染技术的出现,为细胞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 段,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及到人和动物的体细胞、 生殖细胞以及培养细胞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自从Steele和Breg[3]对羊水细胞进行染 色体分析以来,此项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于染 色体疾病的产前诊断。一般认为凡高龄孕妇 (35岁或40岁以上), 或已有染色体畸变患儿 者,或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或X一伴性隐性基因携 带者,均应进行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以便 尽早发现患儿,进行人流[4,5]  相似文献   

13.
陈登勤  陈维胜 《遗传》1981,3(2):34-36
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农作物育种中 的作用,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1-3.9.10],据报道, He-Ne激光能活化植物色素,提高光合作用的 强度[8],并能引起染色体畸变,有诱发突变的作 用。我们实验室于1977年曾用裙带菜(Ur, daria 洲nnali fida)作材料,进行激光实验,发现He-Ne 激光和红宝石激光都有促进雌配子体发育和促 进抱子体生长的作用[4]。本实验是用海带作材 料,进一步探明He-Ne激光对三种不同来源的 海带雌配子体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施立明  王建华  张锡然 《遗传》1979,1(6):34-35
灯刷染色体的研究历史可追溯至Flemming (1882)在蝶螺(Salamander)卵母细胞,以及 Ruckert (1892)在鳖鱼卵母细胞的先驱性工 作[1],但只有Gall 研制出一种新的分离和观 察方法后,这方面的研究才得到蓬勃的发展,并 已为考察真核染色体的结构和组织,基因的转 录活性,提供了许多有参考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高等植物基因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华 《遗传》1982,4(6):38-40
高等植物基因组结构的研究是当前植物分子生物 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976年Walbot和Dure报 道了棉花DNA复性动力学研究结果[26],同年Flavell 和Smith发表了小麦方面的工作[12] 迄今为止已报 道的经DNA复性动力学方法系统研究过的高等植物 还有: 烟草[29],豌豆[22,]大豆[1,15],蚕豆[27]黑 麦[25]欧芹[29],绿豆[23],玉米[16],花生[8],粟[28],亚 麻[6]等。从已发表的情况来看,高等植物基因组结构 在主要方面都和已知的动物方面的情况相仿,下面我 们分几个方面逐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作物数量遗传学基础 二、遗传力及其估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两栖类染色体的研究,过去多使用以生殖 细胞和端蚌尾部上皮细胞为材料的水低渗压片 法[6]。然而,生殖细胞和峪蚌组织受季节的限 制颇大,所得的中期分裂相亦不甚多。随着 低等脊稚动物组织培养技术[1,2]与血液培养技 术[3]的发展,近年来已更多的使用离体培养的 细胞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屈艾 《遗传》1988,10(2):22-23
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在蜘袖易目染色休的研究方面有不少报道[6-9]。据笔者已有资料所知,国内对晰蝎目染色体的研究工作仅有吴贯夫等(1981)的鳄晰染色体组型的初步观察[1]。关于山地麻晰(Eremies brenchleyi Guenther)染色体的组型分析,迄今尚无报道。因此,我们采用了骨髓细胞直接制片法对山地麻晰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亲缘供者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对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自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程序(AutoPBSC程序)与单个核细胞采集程序(MNC程序)的影响及经验分析。 方法选取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小红细胞亲缘供者31例45次采集为小红细胞组,选取同期非小红细胞亲缘供者51例60次采集为非小红细胞组,分别应用AutoPBSC程序和MNC程序,比较两组采集情况及采集产品相关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计量资料的差异。 结果与小红细胞AutoPBSC程序组比较,小红细胞MNC程序组血小板(PLT)降低率[(25.88±15.83)﹪比(36.64±10.22)﹪]、采集效率[32.65﹪(23.60﹪,73.82﹪)比63.74﹪ (59.83﹪,68.55﹪)]、采集物体积[(158.83±34.39)比(222.91±63.9)mL]、MNC总数[(218.04±117.57)×108/L比(350.24±127.64)×108/L]、CD34+细胞总数[113.83×106/L (79.25×106/L,154.10×106/L)比233.26×106/L (177.18×106/L,392.51×106/L)]、MNC计数[(4.04±2.61)×108/kg比(5.54±2.22)×108/ kg]、CD34+计数[1.84×106/kg (1.16×106/kg,4.41×106/kg)比3.64×106/kg (2.49×106/kg,6.37×106/kg)]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非小红细胞AutoPBSC程序组比较,非小红细胞组MNC程序组采集物体积[(162.83±51.74)比(242.56±43.25)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红细胞体积偏小时,应用MNC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比应用AutoPBSC程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苯、甲苯、二甲苯细胞遗传学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宝珍  唐琪妮  刘云利 《遗传》1980,2(2):29-31
间期细胞微核测定方法,国内已有报 道[1,2],但绝大多数工作是在研究辐射损伤中进 行。近年来由于工业毒物诱发染色体畸变和职 业性癌症相关的临床和实验资料的提出[3],致 使考虑应进行有关苯类溶剂的细胞遗传学效应 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锦霞  汪安琦  汤火顺 《遗传》1983,5(3):42-43
自从Steele和Breg[4],应用等量的TC199和 Eagle培养液,加12%小牛血清和12%人血清 最先培养羊水成功,并用于胎儿染色体疾病的 产前诊断之后,此项技术已成为产前诊断的一 个重要手段。然而,羊水细胞是胎儿皮肤等的 脱落细胞,大部分是固缩的,死亡的,只有一部 分是活细胞,且随着妊娠周数而变化[5],不同妊 娠周数的羊水中所含活细胞数的多少及血清的 质量133和带血的羊水样品[2]均可直接影响培养 结果。因此要获得羊水细胞的培养成功是不容 易的。经过培养方法的不断改进,成功率由 19%提高到97%[2]。我们在1977年应用简易 羊水细胞培养法,获得了成功[1], 1980年6月 间我们吸取了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本实验室 的条件,开展了co,培养箱中羊水细胞原位培 养法,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