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植物分子生物学前沿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6~29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子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大-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生命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和耶鲁大学邓兴旺教授担任研讨会名誉主席。  相似文献   

2.
《云南植物研究》2010,(6):564-566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原《云南植物研究》)是中国科学院主管、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共同主办的植物学专业学术刊物,是中国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之一。《云南植物研究》创办于素有“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省,创办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征镒院士长期担任刊物主编及名誉主编。  相似文献   

3.
植物园发展的动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国内外植物园近十余年来发展的动向进行评述,列举了近年来一系列重要的植物园国际会议与重大活动,指出当前国际植物园工作的中心任务首先是物种保护。总结和分析我国植物园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在园貌建设上与国际先进植物园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1)植物的收集量;(2)活植物数据的积累;(3)罕见植物的引种;(4)现代技术的应用。作者最后提出,我国植物园发展应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是:(1)既是多功能全方位发展,又应各具特色;(2)生物多样性是植物园永恒的主题;(3)植物园应着重物种迁地保护的研究和实践;(4)植物园应重视栽培和利用植物并着重以药用植物为对象。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30日至9月5日,第十二届国际孢粉学(IPC-XII)以及第八届国际古植物学(IOPC—VIII)联合会议在德国波恩的波恩大学召开。共有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751名地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专家和学者共计40名,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  相似文献   

5.
胡含  郝水 《遗传》1980,2(4):47-47
1979年8月1-3日在意大利帕维亚召开了国际 植物细胞培养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由国际生物 科学协会(IUBS) I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R)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主办的。成立了由 P.'S. Carlson(美),E. C. Cooking(英),G. Melchers (西德)等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咨询委员会,由他们 负贵领导和组织这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0多个国 家的50多位科学家。我们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现 将这次会议上关于植物细胞培养研究的进展、问题以 及我们的一些感受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生命世界》2005,(10):100-100
由我国学者发起的“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全球对比与重大地质事件”研究项目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地科联(IUGS)批准为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IGCP)(现称为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Intemational Geoscience Program)。该项目国际工作组主席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沙金庚研究员担任,  相似文献   

7.
张知彬 《兽类学报》2006,26(4):416-416
第三届国际鼠类生物学及治理大会(ICRBM)于2006年8月28日至9月1日在越南河内召开。本届会议由越南国家植物保护研究所(NIPP)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OZ)、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AusAID)、澳大利亚农业研究中心(ACIAR)、欧盟农业乡村合作技术中心(CTA)共同承办。越南农业部长、澳大利亚驻越大使及国际名生态学家、本届大会荣誉主席Charles Krebs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张知彬研究员应邀担任本届大会主席。  相似文献   

8.
宋松泉 《植物学通报》2007,24(2):188-188
由国际种子科学学会和南非克瓦祖鲁一纳塔尔(KwaZulu—Natal)大学生物和保护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国际种子和植物组织脱水耐性和脱水敏感性工作会议于2007年1月14-21日在南非德拉肯斯堡召开。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和南非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5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际著名种子生物学家DerekBewley(现任国际种子科学学会主席)、PatriciaBerjak(国际种子科学学会主席候选人)、Norman Pammenter、Christina Waiters和Marc Cohn等教授参加了会议并作了精彩的报告。  相似文献   

9.
《植物学通报》2006,23(5):510-510
第18届拟南芥研究国际会议将于2007年6月20-23日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第1届拟南芥大会于1965年在德国召开,目前每年召开,我国成为第一次举办此次会议的亚洲国家。此次会议由多国拟南芥指导委员会(Multinational Arabidopsis Steering Committee,MASC)、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主办。大会将将邀请国际从事拟南芥研究的著名科学家做大会报告,分别从以下方面对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的重要性以及对其他模式植物研究的影响进行讨论:发育机制;基因组学与遗传学;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植物对微生物体的响应;信号转导/细胞生物学;代谢/生物能等。  相似文献   

10.
先师石声汉教授是我国少数老一辈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之一,对促进我国植物生理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他于1933年考取第一届中英庚款留学生,师从当时国际著名植物生理学家F.F.Blackman,1936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后期还从事古农学的整理、译释和研究。先后在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及西北农学院任教,曾担任生物系主任、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主任及古农学研究室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11.
12.
2010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继续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各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具有原创意义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水稻产量决定的遗传机制和作物基因组研究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突破,农业生态学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国内外的高度评价。该文对2010年中国本土植物生命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性评述,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并展现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3.
2007 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005年应该是我国植物科学研究进入飞跃发展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中国本土植物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专业顶级学术刊物Plant Cell、Plant Journal、Plant Physiology、Proteomics和Bioinfomatics上发表的论文有46篇,较2004年的22篇增加了一倍。这反映了我国科研总体水平正在迅速提高,并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我国科学家发表在上述主流刊物上的成果作一简单介绍。对我国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方面的进展,读者可参阅许智宏院士全面的评述(Xu,2006)。由于篇幅有限和统计上的困难,我们相信这些介绍难于代表我国植物科研取得的全部成果,但是希望从一些侧面反映我国科学家在本土所做研究的主要进展,本文就不同研究领域举例介绍。  相似文献   

15.
2014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2014年中国植物科学高速稳步发展,表现在具有原创意义的高质量论文迅速增长。中国科学家在植物学诸多领域,如水稻(Oryza sativa)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途径、水稻代谢遗传调控、水稻育性的遗传调控机理及农业与环境生物学等取得了大量重要成果,基因组研究从功能到进化、从模式作物扩散到各类经济作物,表现出全方位多维度的整合研究态势。全球气候变化下碳汇响应机制取得重要进展。Nature等国际学术刊物高度关注中国植物科学特别是水稻生物学研究进展。该文概括性综述了2014年中国本土植物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并与国内读者分享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继续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多个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 包括植物基因组研究、植物天然免疫抗性及其应答环境的信号转导机制以及植物去甲基化作用和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研究等, 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该文对2012年中国本土植物生命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性评述, 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 并展现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各类重大研究计划的持续支持和推动下,2008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继续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各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水稻株型功能基因组、水稻开花控制和种子发育、生殖隔离机制以及转基因生态安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该文对2008年中国本土科学家在植物生命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性评述,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并展现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13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继续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多个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 包括水稻(Oryza sativa)株型调控的激素信号转导机制、水稻育性的遗传调控机理、重要物种的基因组解析、植物天然免疫分子机制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以及植物生态与环境生物学等。该文对2013年中国本土植物生命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性评述, 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 并展现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9.
随着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国际植物科学的研究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推动.我国植物科学领域也在整体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水稻基因组框架图(Yu et al.,2002)和4号染色体基因组精细图(Feng et al.,2002)以及水稻控制分蘖的MOCl基因发现(Li et al.,2003)等重大研究成果在Science和Nature等国际顶级科技刊物上的发表,使国际科学界对中国的科学研究水平刮目相看,亦使中国科学家为之振奋.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中国植物科学得到结构生物学等领域科学家的加盟,在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各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植物激素受体结构解析和信号转导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突破,基于高通量基因测序和计算生物学平台的水稻功能基因组与进化以及系统植物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该文对2011年中国本土植物生命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性评述,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并展现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