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桑沟湾栉孔扇贝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沉积物捕集器于桑沟湾对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的生物沉积进行了现场测定 ,以评价贝类养殖对近岸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桑沟湾栉孔扇贝具有相当高的生物沉积速率。壳高 68 1~77 9mm、软体干重 2 75~ 3 91g的栉孔扇贝 ,其生物沉积速率为 0 93~ 6 97g ind·d,平均 3 99g ind·d ;而壳高 40 8~ 67 4mm、软体干重 0 5 9~ 1 85g的栉孔扇贝生物沉积速率的变化范围为 0 5 2~ 6 42g ind·d,平均为 2 3 8g ind·d ;另外 ,壳高为 2 5 8~ 2 8 3mm、软体干重 0 1 2~ 0 1 7g的栉孔扇贝 ,其生物沉积速率在2 0 0 2年的 1 1和 1 2月以及 2 0 0 3年的 1月分别为 0 74、1 1 1和 0 1 5g ind·d。在桑沟湾 ,影响栉孔扇贝生物沉积的主要因素包括水温、悬浮颗粒物、扇贝个体大小和年龄。高密度、大规模的近岸浅海贝类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生物沉积物可能会对海区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变模糊评价模型的东山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东山湾海域环境污染现状和生态系统的特点,从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物残毒以及海洋生物方面构建了东山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可变模糊评价模型的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东山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山湾春季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2.36,秋季为2.44,均处于"良与中之间,偏良"水平,春季略优于秋季。影响东山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负面指标因子为鱼卵及仔鱼密度(春秋季健康指数均值为4.95)、营养水平(秋季健康指数为4.47)和底栖生物生物量(春季健康指数为3.59)。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通过准则参数α和距离参数p的不同组合变化,以线性与非线性相结合,能够较客观系统、标准量化地评价海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优劣,。 相似文献
3.
桑沟湾春季叶绿素a浓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14年5月走航和定点连续调查资料,分析了桑沟湾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及昼日变化特征,结合理、化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叶绿素a浓度的主要因素。(1)走航调查的结果显示,桑沟湾春季叶绿素a浓度较低,叶绿素a浓度范围为0.11—1.40μg/L,平均为(0.64±0.36)μg/L。叶绿素a浓度从湾内向湾外逐步降低,贝类区混养区海带区外海区;湾内表层叶绿素a浓度均高于底层,而湾外的非养殖区则相反(2)网箱区叶绿素a浓度最高,日平均为1.70μg/L,显著高于其它3个区;海草区最低,为0.57μg/L,与海带养殖区无显著性差异,显著低于贝类养殖区和网箱区。叶绿素a浓度的总体趋势为:网箱区贝类区海带区和海草区。而且,不同养殖区域,叶绿素a浓度昼夜变化规律各不相同,反映了养殖活动的影响。海草区白天表层高于底层,而夜间则相反;网箱区底层均高于表层;贝类区表层均高于底层;海带区表底层叶绿素a浓度呈现出升降交替的规律。(3)叶绿素a浓度与硅酸盐、水温显著正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如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等无显著相关性。硅酸盐和温度可能为影响桑沟湾春季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4)桑沟湾春季浮游植物生长受多重因素的限制,湾内营养盐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并未呈现显著的规律性,营养盐的上行控制和贝类摄食的下行控制均能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深澳湾海水养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澳湾是粤东地区典型的海水养殖基地,多年的海水养殖活动导致了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本文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进行深澳湾养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深澳湾生态系统的隶属度为0.4983,处于很健康的状态;包含的7个生态要素的最大隶属度分别为0.5717、0.3714、0.5215、0.5942、0.6014、0.7792和0.6562,其中只有直接压力的隶属度处于不健康和亚健康状态,其他要素都处于健康水平以上;影响该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养殖品种过多和养殖面积过大,另外,海洋初级生产力和养殖产值年增长率偏低也对总体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提出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定量评价的一种新方法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法。该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0~100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作为定量尺度,然后通过评价指标选择、各指标生态系统健康分指数计算、各指标权重计算、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计算等基本步骤,评价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以实用实例对意大利西西里湖泊群及单个湖泊进行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简便,结果可靠、直观,既可用于同一湖泊又可用于不同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定量评价与比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涵盖热力学指标的指标体系可全面表征湖泊生态系统在受扰条件下的健康状态。本文在实地监测的基础上,应用浮游植物生物量(BA)、浮游动物生物量/浮游植物生物量(BZ/BA)浮游植物群落初级生产量(P)、能质(Ex)、结构能质(Exst)和浮游植物对TP的缓冲能力(βp)表征白洋淀的健康状态,并通过集成健康综合指数,确定了白洋淀14个水域的健康等级。结果表明,白洋淀大部分水域健康受损较为严重。枣林庄和采蒲台水域处于亚健康状态,烧车淀、光淀张庄和东田庄水域处于不健康状态,其余9个水域均处于病态。结合各水域人类干扰活动的分布可知,白洋淀健康退化的程度与人类干扰强度密切相关。府河和淀内居民生活及水产养殖污水排放是造成白洋淀健康受损的主要原因。该结果可为白洋淀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修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口生态系统一方面能提供多样化的生态服务和较多的经济产出,但同时也更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合理评价河口生态系统健康有利于了解河口生态系统现状,为可持续利用河口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河口生态系统的特征、健康内涵以及健康标准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系统论述了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指标筛选原则以及主流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概述了RS和GIS技术在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今后开展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还需要在概念、影响机理、空间尺度选取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收集2000 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状况资料,分析影响该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因素,采用指标体系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立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计算得出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指标权重,并对流域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源流的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的山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处于"中等"级别,和田河流域的山区生态处于"优"级别;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和田河流域的平原绿洲区生态处于"优"级别,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的平原绿洲区生态处于"中等"级别;四源流的荒漠区生态处于"差"级别;塔里木河干流上游生态处于"优"级别,中游生态处于"中等"级别,下游生态处于"差"级别.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说明使用的评价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该研究结论将为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桑沟湾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国黄海内的典型集约化浅海养殖区域——桑沟湾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3年桑沟湾的总服务价值为6.07×108元,平均单位海域面积的服务价值为4.24×106元.km-2.在总服务价值中,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分别占51.29%、17.34%和31.37%.在所评估的8项主要和次要生态系统服务中,食品供给服务价值最高(50.45%),其次是旅游和娱乐服务价值(29.89%)及气候调节服务价值(9.18%),最低的是有害生物与疾病的生物调节与控制服务价值(0.0017%).桑沟湾的养殖活动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调节与社会文化均有较大贡献.海水养殖活动,特别是大型藻类的养殖对于维持和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太湖梅梁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周年变化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学和环境管理方面一个新兴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领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满足人类社会合理要求和湖泊生态系统自我维持与更新的能力。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湖泊环境管理和生态系统调控的基础。运用Exergy、结构exergy和生态缓冲容量等指标来评价太湖梅梁湾湖区2001年生态系统健康的周年变化,其健康状况由好到坏依次为3~4>1~2>11~12>9~10>5~6>7~8月份。这和分别应用营养状态指数(TSI)和生物多样性指数(DI)进行评价的结果相似,表明运用Exergy、结构exergy和生态缓冲容量指标对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获取区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手段,对生态保护和恢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研究从人类与生态系统耦合角度出发,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在“活力-组织力-弹性”框架基础上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指标构建评价框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分析2005—2018年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城镇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8年间,大湾区生态系统健康呈现中部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以好,较好和一般水平为主;从时间变化上来看,大湾区四周山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有所改善,而中部地区健康状况则逐渐恶化。(2)大湾区生态系统活力在改善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对传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进行适当修正,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赤字加剧了中部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恶化。(3)大湾区生态系统健康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间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其中,土地城镇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大湾区中部地区。研究以期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新思路,同时为大湾区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亚湾石化排污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以2011—2012年间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大亚湾石化排污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丰水期(2011年8月),大亚湾石化排污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为0.808,健康状态为"好",空间分布为近岸海域健康状况好于远岸海域,其中底栖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是影响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负面因子。枯水期(2012年1月),石化排污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为0.767,健康状态为"一般",远岸海域健康状况好于近岸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综合指数和底栖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是影响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负面因子。与2006—2007年相比,大亚湾石化排污海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正向"一般"状态退化。 相似文献
15.
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海域2007~2009年间6个航次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对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平均为0.794,生态系统健康总体状况处于较健康水平;(2)投礁后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明显提高,6个航次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分别为0.713、0.807、0.830、0.841、0.759、0.815;(3)不同季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现一定变化,总体以春、夏季节健康状况略优于秋、冬季节:(4)影响该海区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海水总无机氮和沉积物无机碳。研究结果对于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和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Use of models for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ecosystem healt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arlez K. Minns 《Journal of Aquatic Ecosystem Stress and Recovery (Formerly Journal of Aquatic Ecosystem Health)》1992,1(2):109-118
An argument is presented for a greater use of numerical models in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ecosystem health. Ecosystem health has many facets which are interconnected and interact, and which can only be measured in integrated assessments. Modelling is an essential feature of integrated assessment being one of the few ways human groups can form a consensus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dynamics which occur. Functional assumptions are made explicit. The argument is expanded in response to a series of key questions: What is ecosystem health? How do we do integrated assessments? What is modelling? What are some successful examples? What should one conclude? The answers are illustrated with references to the International Joint Commission's program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Remedial Action Plans for the Great Lakes' Areas of Concern, particularly in the Bay of Quinte, Lake Ontario. Three recommendations are offered: (i) Increase the use of models, (ii) Build models with existing data and hypotheses before initiating new programs, and (iii) Allow for iterative model development but be prepared to build a new model when a new problem arises. 相似文献
17.
太湖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根据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特点,运用综合健康指数法建立了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构成,其中准则层由湖滨带水质状况、底泥状况、植被状况、其它生物状况(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动物)、岸带物理状况5项组成,指标层由总氮、总磷、溶解氧、挺水植物覆盖率等15项指标构成。采用专家打分法、熵值法分别确定了准则层、指标层的权重系数。对太湖湖滨带33个点位进行了采样分析,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应用到所建立的评价体系中。评价结果显示33个点位中为"很健康"、"健康"、"亚健康"、"疾病"、"严重疾病"的分别占0%、24.2%、21.2%、51.5%及3.0%,也即超过一半的点位处于"疾病"状态。只有东太湖刚刚超过"健康"分数的下限,东部沿岸、贡湖、南部沿岸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梅梁湾、竺山湾、西部沿岸属于"疾病"状态,且竺山湾的生态健康状态最差。该评价结果与太湖湖滨带各分区的实际调查情况相符合,评价方法可靠性、可行性较强,可为其它湖泊湖滨带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风险评价——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风险评估框架为城市群生态风险管理和国土生态修复提供新的视角。以生态风险评估框架为基础,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模型以及相关分析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展开生态风险评价,并对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提升,区域生态风险也随之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系统组织、生态系统活力、生态系统弹性等生态指数呈现下降趋势。(2)人工表面比率和生态指数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人工表面比率与生态指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人工表面比率是生态风险提升的关键因素。(3)城市群人工表面比率要控制在36%以下,以进行生态风险管理和国土生态修复。总的来说,评价框架可以作为区域生态风险的评价终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