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为了探究影响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种子休眠的因素,破除休眠,寻找其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以干燥的粗茎秦艽种子为材料,测定种子吸水率及粗提物的活性,使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高锰酸钾(KMnO4)、聚乙二醇(PEG6000)和过氧化氢(H2O2)溶液进行浸种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条件对粗茎秦艽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粗茎秦艽种皮对种子吸水没有明显阻碍作用;不同浓度的种子粗提物对白菜、小麦的萌发和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粗提物对粗茎秦艽种子自身的萌发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当粗提物浓度达到0.1 g/mL时,抑制作用最显著(P < 0.05);高锰酸钾处理可提高粗茎秦艽种子的萌发率,浓度为1.5%时效果较显著(P < 0.05),而过氧化氢处理对粗茎秦艽种子的萌发效果不如前者,此外,用500 mg/L的赤霉素浸种和300 mg/L的聚乙二醇预处理也可显著打破粗茎秦艽种子休眠(P < 0.01)。研究结果表明粗茎秦艽种子的内源抑制物是影响其休眠的因素之一;种皮的机械阻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子萌发;粗茎秦艽种子具有综合性休眠特性。高锰酸钾预处理、赤霉素浸种和聚乙二醇引发均可打破种子休眠、缩短种子出芽时间,提高种子的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云南丽江鲁店乡18个样点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ex Burk.)的根茎品质指标以及栽培土壤基本养分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根茎品质指标与土壤化学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粗茎秦艽根茎品质的主要土壤化学因子。测定结果表明:各样点间粗茎秦艽根茎的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分、醇溶性浸出物、马钱苷酸和龙胆苦苷含量的差异较大,平均值分别为2.84%、0.28%、6.21%、28.57%、1.53%和4.70%,均符合相关的药材标准。土壤p H值为p H 4.67~p H 6.83,平均值为p H 5.51;土壤中有机质、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差异明显,平均值分别为7.38%、128.09μg·g-1、86.85μg·g-1和232.33μg·g-1;土壤中交换性Ca、交换性Mg、有效Zn、有效Mn、有效Fe和有效Cu含量也有较大差异,平均值分别为1 391.16、91.87、2.81、56.18、51.07和0.92μg·g-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P含量与粗茎秦艽根茎中醇溶性浸出物和龙胆苦苷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Fe含量与根茎中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和龙胆苦苷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Cu含量与根茎中总灰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粗茎秦艽根茎中总灰分含量的土壤化学因子是有效Zn、有效Fe和有效Cu含量,影响根茎中酸不溶性灰分和龙胆苦苷含量的土壤化学因子是有效Fe含量,影响根茎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土壤化学因子是速效P含量;而根茎中水分和马钱苷酸含量与各土壤化学因子均无明显的回归关系。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云南丽江粗茎秦艽种植区域的土壤均呈弱酸性,基本养分充足、矿质元素含量丰富,适宜于粗茎秦艽的生长;土壤有效Fe含量对粗茎秦艽根茎的品质指标影响最大,在实际生产中应适当喷施含Fe的微肥。  相似文献   

4.
粗茎秦艽不同部位龙胆苦甙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压液相法分析了栽培粗茎秦艽不同部位的有效药用成分龙胆苦甙(gentiopicrin)的含量,并与野生麻花秦艽、达乌里秦艽龙胆苦甙的含量相比较。结果表明粗茎秦艽根、茎、叶均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粗茎秦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和西藏秦艽G. tibetica King ex Hook. f.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花冠小、檐部蓝色, 后者花大、檐部紫褐色; 但二者在西藏东南部地区的形态界限不清楚, 具有较多的中间形态过渡类型。本文以该地区居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以云南和西藏其他地区的典型形态类群为对照, 比较研究了两个物种间的形态学、染色体和分子标记界定。共研究了10个居群69个个体的trnS-G和ITS序列、6个居群26株植株的染色体倍性和54份标本的形态变异。结果表明, 花冠大小与染色体倍性密切相关。云南等地分布的粗茎秦艽均为二倍体(2n=26), 花冠较小; 西藏西部的西藏秦艽均为四倍体(2n=52), 花冠较大。而西藏东南部的形态过渡类型也为四倍体, 花冠较大, 且其中的部分植株花颜色变浅, 类似西藏秦艽。但母系与双亲遗传背景的分子标记都表明西藏东南部居群与典型形态特征上的粗茎秦艽聚为一支, 应属于粗茎秦艽; ITS序列上也未发现杂合位点。这些分子证据都不支持近期杂交渗入造成形态过渡性的假设。综合分析表明多倍化造成了粗茎秦艽种内形态特征的变异, 其四倍体个体与四倍体西藏秦艽在形态特征上的趋同, 最终导致了二者在西藏东南部地区形态界限的模糊。但是, 分子证据可以很好地区分这种多倍化造成的形态趋同。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 综合利用分子、染色体和广义形态证据来解决近缘种之间种范围的界定具有更大的优势。此外, 还讨论了粗茎秦艽不同染色体倍性的分布以及该高山物种可能的起源与扩散途径。  相似文献   

6.
粗茎鳞毛蕨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利用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的药用和观赏价值、提高其质量和产量,对其进行了人工有性繁殖和复壮研究.在大批量人工有性育苗的基础上,予以分组复壮、对照栽培.筛选出了经济简便的技术路线,观察了形态发育与栽培条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粗茎鳞毛蕨杀虫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茎鳞毛蕨杀虫成分王润华(江西农业大学植保系330045)一、名称: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crassirhizomaNakai)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父名东北贯众、大贯众、野鸡膀子。二、形态特征:根状茎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生褐棕色、卵状披...  相似文献   

8.
粗茎秦艽     
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入药,有祛风湿、清热、止痹痛功效。贵州省威宁、赫章、水城等地有分布。自然生长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腐殖质丰富,海拔2000米左右气候冷凉,雨量较多,日照充足的高山草地或灌丛中。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药用植物秦艽野生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是秦艽的原产地之一,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资源.由于不合理的采挖利用,致使资源遭到破坏.对甘肃省秦艽野生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生态环境特征、生长情况、采挖与收购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秦艽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属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属(Gentiana L.)秦艽组(Sect.Cruciata Gaudin)植物,是我国大宗中药材秦艽的源植物之一。近年来对秦艽药用成分的分离鉴定和药理学等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重点通过对秦艽的种质资源与分布、形态解剖、生殖生物学及栽培学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秦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展秦艽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秦艽与小秦艽光合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运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野生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的开花期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秦艽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都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小秦艽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照著高于秦艽,分别高出2.7 μmolCO2·m-2·s-1、1.5 mmol·m-2·s-1和140.7 mmol.m-2·s-1而叶温则低于秦艽2.8C。相关分析表明,开花期的温度、光照对2种秦艽的光合都有一定影响,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调节光合作用,而引起2种秦艽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为非气孔因素。  相似文献   

13.
秦艽及其近缘种植物资源在我国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艽是我国大宗中药材之一,在传统中医药理论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伴随秦艽药用价值研究的不断深入,其需求量不断增加,致使秦艽野生资源日趋减少。通过野外考察和资料查阅,系统阐述了秦艽组植物资源在我国的分布概况,并详细介绍了药典规定品种的具体分布,从而为合理利用和保护秦艽资源,开发新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粗茎鳞毛蕨孢子萌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禾  冯玉兰  黄笛  董丽 《植物研究》2012,(3):270-274
以经过3年低温储藏的粗茎鳞毛蕨孢子为实验材料,从孢子离心、孢子消毒、培养基种类、光质等4方面对孢子萌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离心转数≤14 000 r.min-1、离心时间≤30 min条件下,离心处理对孢子萌发基本无影响;对孢子进行1%NaClO水溶液浸泡处理20~30 min为最佳消毒条件;改良Knop’s培养基为最佳孢子萌发培养基;黑暗条件下孢子不能萌发,但是黑暗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孢子萌发整齐性;红光比白光能促进孢子提早萌发1 d左右,但对提高萌发率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不同发育阶段大豆株高和茎粗QTL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豆29×中豆32的重组自交系,以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大豆株高和茎粗同时进行非条件和条件QTL定位,在11个连锁群检测到18个株高QTL,在9个连锁群检测到19个茎粗QTL。不同发育时期影响大豆株高和茎粗QTL的数量、加性效应和贡献率均不相同,QTL表达具有时序性和选择性,有些QTL仅表达1次,有些可多次连续表达。有3个株高QTL和1个茎粗QTL在3个年度重复表达,有6个株高QTL和2个茎粗QTL在2个年度重复表达。F连锁群上株高和茎粗QTL存在共位性,R1~R4期均有株高和茎粗QTL同时表达,但株高和茎粗QTL的增效基因不同,株高QTL表达次数多而茎粗QTL表达次数较少,前期(V4~R3)QTL表达数量多而后期(R4~R5)表达数量较少。株高和茎粗QTL的动态变化与表型相关分析结果一致,对于适期选择粗秆抗倒的高产材料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用4个水稻自交系组配3对正、反交组合,考察其F2的株高、第二伸长节间茎粗和壁厚3个性状。发现F2株高分离分布连续但不呈正态,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第二伸长节间茎粗和壁厚分离均成正态分布,表现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对正、反交组合进行方差分析,发现3个性状均有部分正反交组合间差异显著,表明存在细胞质遗传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18.
厚朴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星 《生物学通报》1996,31(12):40-41
厚朴的栽培赵明星厚朴,又名川朴、温朴、重皮、赤朴、烈朴等,是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它有2个种,一是厚朴(Macnoliaoffici-nalis),主产于四川、湖北,陕西、甘肃、贵州、湖南、江西也有分布。M是四叶厚朴(Magnoliabiloba),产于...  相似文献   

19.
红麻株高与茎粗性状的动态发育遗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红麻株高、茎粗是两个最重要的动态发育的经济性状.发育遗传学已探明生物个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基因是按一定的时空秩序有选择地表达的.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红麻株高与茎粗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遗传规律,即估算了株高与茎粗在某一生长发育时间(0→t)或某一特定生长发育时间段(t-1→t)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株高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非条件、条件遗传效应两者基本一致,均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较弱,但条件遗传效应的分析与实际更为相符;茎粗的非条件、条件遗传效应表现一致,各个生长发育时期均未检测到加性效应,而显性效应均达显著、极显著水平;在各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中,株高与茎粗均在7月28日~8月9日(旺长期)、9月2~14日(纤维累积期)之间基因表达较活跃.株高与茎粗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均不存在加性相关,但8月21日之后的各期株高与茎粗之间均为显著或极著显正相关,该时期后进行相关选择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20.
麻花秦艽种子休眠机理及其破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兵  魏小红  徐严 《生态学报》2013,33(15):4631-4638
通过对干燥贮藏后熟麻花秦艽种子透水性和粗提物活性的测定以及采用高锰酸钾、赤霉素、青霉素、硫酸、流水浸泡方法进行发芽试验,探讨了种子休眠机理和破除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麻花秦艽种子吸水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其种皮对种子吸水无阻碍作用;硫酸和高锰酸钾处理极显著提高了麻花秦艽种子的发芽率(P<0.01),说明种皮机械障碍是种子萌发的因素之一。种子粗提物在浓度为0.02—0.2 g/mL时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均对小麦、白菜和麻花秦艽种子萌发和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以及流水浸泡可以提高麻花秦艽种子发芽率,表明种子内源抑制物是影响其休眠的另一因素。不同处理均打破了种子休眠,显著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其中1.5%高锰酸钾浸泡10 min光照培养下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相比对照,1.5%高锰酸钾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极显著提高106.9%。经1.5%高锰酸钾浸泡10 min的麻花秦艽种子粗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低于未处理,以浓度为0.02—0.04 g/mL时抑制显著,说明高锰酸钾可减弱麻花秦艽种子内源抑制物的活性。综上所述,麻花秦艽种子的休眠属综合休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