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般认为,非特异性免疫分子由于胚系基因种类有限而不具备多态性.但近年来人们发现,脊椎动物γ/δ T 细胞受体、B1细胞受体、某些固有免疫成分,以及无脊椎动物的某些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分子、抗菌肽和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等同样具有较高程度的多态性.与特异性免疫分子相似,其多态性形成机制主要为基因组水平的基因重排、单核苷酸多态性、DNA 突变和 mRNA 水平的外显子可变剪接.该多态性的出现可能是无脊椎动物的一种适应性进化,其应为低等生物特异性识别和防御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分子基础. 本文就无脊椎动物免疫分子多态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可能的形成机制与意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无脊椎动物没有适应性免疫是目前流行的观点。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无脊椎动物在遭遇病原微生物的重复侵染时存在类似脊椎动物免疫记忆的现象,被称作天然性免疫记忆或免疫致敏。首先回顾了传统的免疫记忆及其发生机制,之后介绍了无脊椎动物免疫记忆现象及其研究进展,总结了无脊椎动物免疫记忆的几种可能发生机制,并对将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高等动物是由低等动物经过一个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来的,其免疫机制也是伴随这一过程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免疫的进化不能象身体结构的进人线样可被化石记录焉,只能通过对现存动物的免疫机制、免疫组织及器官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进行比较研究来搞清。近年来比较免疫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涉及的动物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已掌握的资料,对无脊椎动物的免疫机制、免疫组织及器官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进行了比较和综述,从中可以看出,免疫机制普遍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中,其免疫主要以吞噬作用、凝集作用和抗菌作用为主;免疫特异性较弱,细胞免疫的特异性远较体液免疫的特异性程度高;在较低等的腔肠动物就已出现了免疫记忆和移植排斥反应,并且在其后的无脊椎动物中广泛存在;凝集素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中,很可能在免疫识别甚至免疫记忆中扮演重要角色;无脊椎动物的免疫是随进化而逐渐加强的。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无脊椎动物逐渐形成了受体识别-信号传导-免疫应答为特征的天然免疫体系,以清除凋亡细胞或外界的病原微生物。清道夫受体(SRs)是一类位于细胞表面的跨膜受体,也是一类参与无脊椎动物天然免疫反应的重要模式识别受体。清道夫受体参与免疫反应的异己靶标识别,通过下游信号级联调控抗菌肽合成和吞噬作用。本文综述了无脊椎动物清道夫受体的种类、结构及其参与天然免疫的调控机制,探讨了无脊椎动物清道夫受体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模式识别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自己”与“非己”识别.对入侵物的识别是免疫防御的起始,最终引发效应物反应系统,包括吞噬作用、包被作用、激活蛋白酶级联反应和黑化作用以及诱导抗菌肽的合成等,从而清除或消灭入侵物.研究证明,这种“非己”识别是因为存在某些特异性的、可溶的或与细胞膜结合的模式识别受体,可以识别或结合微生物表面保守的、而在宿主中又不存在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模式识别受体通过对病原相关分子的识别启动先天免疫防御.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已经在无脊椎动物中确定了多种模式识别受体,包括肽聚糖识别蛋白、含硫酯键蛋白、革兰氏阴性菌结合蛋白、清除受体、C型凝集素、硫依赖型凝集素、Toll样受体和血素等,并对其性质和功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无脊椎动物的比较发育免疫(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动物是由低等动物经过一个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来的,其免疫机制也是伴随这一过程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免疫的进化不能象身体结构的进化一样可被化石记录下来;只能通过对现存动物的免疫机制、免疫组织及器官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进行比较研究来搞清。近年来比较免疫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涉及的动物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已掌握的资料;对无脊椎动物的免疫机制、免疫组织及器官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进行了比较和综述,从中可以看出,免疫机制普遍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中,其免疫主要以吞噬作用、凝集作用和抗菌作用为主;免疫特异性较弱,细胞免疫的特异性远较体液免疫的特异性程度高;在较低等的腔肠动物就已出现了免疫记忆和移植排斥反应,并且在其后的无脊椎动物中广泛存在;凝集素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中,很可能在免疫识别甚至免疫记忆中扮演重要角色;无脊椎动物的免疫是随进化而逐渐加强的。  相似文献   

7.
这里,我们继续介绍主要无脊椎动物类群。体被外壳的软体动物无脊椎动物中,软体动物是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个大门类,我们熟知的螺、蚌、蜗牛、牡蛎等都属这一类。它们的体形,基本上是两侧对称的,在长期适应过程中,演变出了锥形、塔形、流线形等多种形态。软体动物有了较完整的体腔,内脏器官初具,心脏包括了左右两个薄壁的心房和一个心室,已有了高等动物的循环系统。它的呼吸器官也有较大改进,出现了肺、鳃,使它不仅能适应水体,而且是最早登上陆地的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生命经历了前寒武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后,从六亿年前开始,终于跨进了继往开来的古生代。地质学家们根据生物的演化进程,把古生代(距今6亿至2.2亿年)自老而新划分为寒武、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叠六个纪。前三个纪合称为早古生代,后三个纪叫做晚古生代。因为早古生代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又把它叫做“无脊椎动物时代”。早古生代的大地,依然和前寒武纪一样,到处是不毛之地,荒凉寂寞。土黄色的童山秃岭、火山喷逸出的浓烟、地表的涓涓流水、划破太空寂静的雷鸣电闪,便是此时大地的主要景色。早古生代的海洋,光照充足、食物丰富、温度适宜,成了各类生物滋生繁衍的乐园。  相似文献   

9.
李诺 《生物学通报》2002,37(5):26-28
动物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 ,不断形成如 CO2 、H2 O及 NH3 等各种代谢产物 ,但不能将这些产物概括为废物 ,因为它们在调节生命活动过程中还起着重要作用。例如 ,CO2 的含量可以调节呼吸运动 ;NH3 虽为有毒物质 ,但在氨基酸代谢中 ,一部分可转化为体内组成成分。只有这些产物积累量超过机体需要时 ,才是有害的。因此 ,所谓排泄是指动物体将新陈代谢的最后产物和整体平衡剩余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是动物机体特有的生理机能 ,其生理意义和效果在于 :排出有害的代谢产物 ,特别是氮化物以及多余的水分和盐分 ,使机体取得体内平衡。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10.
无脊椎动物免疫性的问题,近年来受到了极大关注,并进行了有意义的争论。无脊椎动物的免疫现象及其与脊椎动物免疫性的确切关系,有两个重要理由使我们感兴趣。第一,对无脊椎动物免疫性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采取措施与病害抗争,就有可能预防龙虾、虾、牡蛎等重要经济动物得性菌性、病毒性及其他寄生虫病,就能够促进利用微生物侵染而消灭危害作物的或作为人类病原体中间寄主的无脊椎动物。有人可能会误认为这些目标垂手可得,但  相似文献   

11.
排泄器官的出现与有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它的原始形式是排水器官或渗透调节器官,与排泄无关。排泄分解产物的机能是后来附加上去的。如原生动物的代谢废物一般为氨,但有的种类(如草履虫,栉毛虫,锥虫等)也能产生一些尿素、尿酸或各种有机酸,也有形成结晶体,而这些结晶或由伸缩泡排出体外,或暂时留存在体内,以后与食物残渣一同经体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产业》2007,(2):69-71
在中心法则崩溃后的混乱中,作为一项分析分子功能的技术——单分子成像备受关注。为发挥这项革新技术的威力,日本遗传研究所教授,理化深感空气 研究小组负责人德永万喜洋选择了免疫作为研究的领域,并取得了成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Fn BPA-A分子遗传多态性对新疆部分地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采自新疆不同地区的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Fn BPA-A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构建了Fn BPA-A 8个不同遗传多态性的真核重组质粒,分别免疫C57BL/6小鼠,收集免疫后的抗血清。对不同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后免疫保护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进化树显示GS801、GS819、GS856属于同一分支,GW10-1、GW20-2、GY288、GY309为同一分支,GY278为一分支。免疫小鼠并进行攻击保护检测,GW20-2、GS801、GS819、GS856与GY288免疫组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较高,GY278免疫组免疫保护率最低。【结论】Fn BPA-A分子的遗传多态性可以影响免疫小鼠的免疫水平和攻毒保护力。  相似文献   

14.
彭以莉 《化石》1996,(4):27-29
古生代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彭以莉编译在研究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群落发生的变化时,我们不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无脊椎动物的每一个门上。而是要考察此时期内海洋无脊椎动物整个群落的进化过程,特别是考察进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变化。为此,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现存海洋生...  相似文献   

15.
自然界中现存的150多万种动物,绝大多数是属于无脊推动物。近年来,无脊椎动物分类学家们根据各方面的研究结果,将无脊椎动物一般分成31个门(如将西德 Grell于1971年建立的新门——扁盘动物门(Placozoa)和丹麦 Kristensen 于近年建立的铠甲动物门(Lorictfera)计算在内,可列为33个门),这个新分类系统的建立,在客观上反映出它们的一定进化历程。大家都知道,我们目前所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动物种类,在生殖上彼此间是隔离的。动物学家把这些生殖上隔离的单元,称为“物种”或“种”。物种是动物的生殖单  相似文献   

16.
无脊椎动物的系统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上已知的动物有一百多万种。一般把包括原生动物在内的所有动物都归入动物界。但也有人主张把原生动物从动物界分出来,与大多数藻类门合成原生生物界;这样,动物界只包括后生动物。后生动物是动物中的主体,特征为:多细胞,异养,经胚胎发育而成。从原生动物门(有的学者把它分成鞭毛动物门、肉足动物门、孢子动物门、丝孢子动物门和纤毛动物门五门)到后生动物(一般分32门)中最后一门(脊  相似文献   

17.
广义的骨骼包括外骨骼,内骨骼和流体静力"骨骼"3种。通过无脊椎动物各门骨骼的比较,了解无脊椎动物骨骼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青岛水族馆,以展览活海洋动物而著名,除饲养各种海洋兽类、爬虫类和鱼类外,海洋无脊椎动物也是主要展览对象之一。无脊椎动物是怎样搜集的?怎样才能饲养活?现就有关问题初步整理,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生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水生无脊椎动物的细胞培养研究远远落后于哺乳动物和昆虫的培养研究,其培养方法基本仍是套用哺乳动物或昆虫的细胞培养模式。尽管在几十年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而且原代培养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到目前为止除了淡水蜗牛胚胎BGE细胞系外,其他动物都还没有成功的建立长时间持续传代的细胞系。现对水生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所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行了总结,对水生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的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无脊椎动物体液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脊椎动物的体液免疫机制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无脊椎动物缺乏真正的抗体和特异性的免疫细胞,机体防御反应依靠非特异的先天免疫结构。无脊椎动物的自然免疫是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的。阐明无脊椎动物的体液免疫机制对于研究免疫系统的进化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无脊椎动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仅对近年来无脊椎动物体液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