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酸菌抗菌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乳酸菌的抗菌机理涉及其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 ,包括酸性物质、乳酸菌素、二氧化碳和过氧化氢等。其中酸性物质可以消耗大量细胞能量并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 ;乳酸菌素可作用于细胞膜 ,造成膜内物质和能量的泄漏。对于它们抗菌机理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将乳酸菌应用到食品的安全生产中。  相似文献   

2.
银纳米簇是一类粒径介于银原子和银纳米颗粒之间,由几个到几十个银原子组成,核心尺寸小于2 nm的银纳米材料.近年来银纳米簇以其固有的广谱抑菌性、不致耐药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剂量有效性等优势在抗菌应用领域受到了较高的关注.综述了银纳米簇的抗菌机理及抗菌活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其细胞毒性,并对目前已有的抗菌应用进行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3.
细菌耐药性和抗生素滥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需要开发新型抗菌剂,既能够高效杀菌,又能避免耐药性问题并具有较好的生物和环境相容性.纳米酶具有调控ROS自由基的能力,可以高效杀死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致病菌以及顽固性生物膜;同时纳米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在促进伤口愈合、龋齿防治和环境防污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纳米抗菌剂是新型高效的抗菌材料,使用安全、方便,稳定性好,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已逐步应用于纺织、建筑、医疗等行业。我们分析了近几年对抗菌纳米粒子及其复合物的实验研究,简要综述纳米抗菌剂抗菌活性的研究成果,展望纳米抗菌剂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制备更直接有效的纳米抗菌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5.
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发现于哺乳动物初乳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单体糖蛋白,对幼体初期免疫具有重要作用。前人研究发现LF蛋白的酶解后其抗菌活性得到增强,是由于酶解后产生了比其本身抗菌能力更强的肽段。目前关于LF蛋白抗菌活性的报道很多,但其抗菌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以LF蛋白与细菌细胞膜的结合能力和LF蛋白酶解产物的抗菌活性为切入点,揭示了LF蛋白行使抗菌功能的过程,认为LF蛋白与细菌表面相结合而发生结构变化,进而暴露出敏感的酶切位点,经酶解而释放抗菌活性肽,这些抗菌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结构,达到抑菌或杀菌的目的。对LF蛋白抗菌机理的阐释将为研制抗菌能力更强的活性蛋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纳米颗粒通常指基于疏水性聚合物的纳米粒子,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效的长循环特性以及优于其他纳米颗粒物的代谢排出方式等,在纳米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关注。现有研究证明聚合物纳米颗粒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诊断、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点,已经成功地由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但是聚合物纳米颗粒引起的炎症反应诱导泡沫细胞形成、巨噬细胞自噬,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力学微环境改变引起的聚合物纳米颗粒富集等,都可能最终诱导AS的发生发展。在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聚合物纳米颗粒在诊断、治疗AS疾病中的应用及其与AS病变的关系和机理,为后续研究利用聚合物纳米颗粒开发新型纳米药物治疗AS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类药物的发现和使用给人类提供了抗击细菌感染的强大武器。但是,抗生素长期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开发新型的基于纳米酶(Nano-Enzyme)的新型抗菌剂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将纳米酶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酶和纳米材料的复合材料;另一类是纳米材料本身具有类酶活性。因为银(Ag)纳米粒子是历史最悠久且研究最广泛的纳米抗菌剂,而且其抗菌机制多样化,因此将Ag纳米粒子的抗菌机制和最新进展单独论述。纳米抗菌剂可以组合多种抗菌机制协同抗菌,从而提高其抗菌性能。因此,在这篇综述中系统介绍了Ag纳米粒子和上述2种类型纳米抗菌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抗菌机制,重点介绍了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对抗菌活性和生物安全性的影响。最后,该综述还强调了该领域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因突变是指在分子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的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它与人类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开发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进一步探索核酸功能调控以及相关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是研究人员不断努力的方向.近年来,纳米颗粒因其优异的光学、电学和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首次系统地论述基于纳米颗粒在基因突变检...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生物生物合成纳米颗粒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合成法,其中生物合成法是以生物为基体的绿色合成方法。由于微生物易于培养、生长快、廉价易得,已成为纳米粒子生物合成法的重要生物类群。微生物和纳米材料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合成机制的多样化。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科研报道,着重介绍了目前纳米粒子生物合成机制,并对纳米粒子微生物合成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磁性纳米颗粒介导基因转染的最新研究进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纳米颗粒增强酶生物传感器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介绍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并且对纳米颗粒增强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尤其是纳米颗粒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和尿酸酶生物传感器的增强作用,并对我国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系统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纳米粒子。其中铁蛋白纳米粒子广泛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是参与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蛋白。近年来,铁蛋白自组装纳米粒子特殊的理化性质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中呈现出巨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铁蛋白纳米笼的应用主要包括微量血清铁蛋白的临床检查、作为营养物质补充机体铁需求、纳米生物材料平台和纳米材料的生物呈递等。综述了铁蛋白纳米粒子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以及药物呈递与疫苗开发上的应用,并对铁蛋白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14.
金属纳米团簇(M NCs)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由几个至数百个原子组成的具有超小尺寸结构(<3 nm)的新型功能材料,因其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药物输送、医学成像以及肿瘤治疗等领域。最近,利用M NCs作为新型纳米抗菌材料解决细菌感染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已经在抗生素耐药、致病菌的检测和治疗等方面得到了应用,为解决抗感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首先介绍了不同M NCs的合成及性质的研究进展,然后根据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综述了单一M NCs及其复合物抗菌效应的应用现状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其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抗菌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多功能性以及协同抗菌作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正1引言疫苗开发作为一种最成功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有着辉煌的历史,历史上疫苗的开发是以路易斯·巴斯德的"分离物、灭活、注射"这一典型模式为基础的。因为疫苗开发驱动了逐渐增强的合理设计疫苗现代观念,故候选疫苗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多数的候选疫苗表现出其最低程度的构成,显示出较低  相似文献   

16.
纳米磁颗粒具有比表面积大、易于修饰、磁响应性强等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经表面修饰后可负载DNA、核酸、蛋白质、细胞等物质,并能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对负载物进行分离、富集、靶向操纵等,可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磁热疗等技术中,实现分子水平上的医学检测及疾病的诊断治疗。我们简要介绍了近年来纳米磁颗粒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金属型纳米颗粒对植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工纳米颗粒(NPs)的广泛应用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金属型纳米颗粒(MB NPs)具有金属毒性和纳米毒性的双重效应,其生物毒性和生态风险已成为纳米毒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分,是NPs生物累积并进入食物链的潜在途径.本文论述了MB NPs在植物中的吸收、转运和累积过程,总结了MB NPs对植物的毒性效应及其机制,探讨了MB NPs植物毒性的影响因素,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关于MB NPs对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载体在基因转染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性纳米颗粒具有很强的结合、浓缩与保护DNA的作用,具有超顺磁性、较高的安全性和低的免疫原性,可以结合大片段DNA,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可实现安全、高效的基因靶向性运输,提高外源基因的转染效率。由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独特性质,使得其作为非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迅速。我们简要介绍磁性纳米材料的特点、种类及结构,磁性纳米基因载体的特点,以及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载体在基因转染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蜂蜜的抗菌机理及其抗菌效果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蜂蜜的抗菌特性治疗各种疾病或创伤是蜂蜜开发中一个比较热门的方向。本文对蜂蜜可能的抗菌机理以及蜂蜜中的抗菌组分作了阐述,对影响蜂蜜抗菌效果的因素以及蜂蜜抗菌特性的医学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抗菌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高分子材料(医用缝合线、导尿管等)及人工器官(心瓣膜、人工肾等)的应用日益广泛,使用过程中引发的细菌性感染导致诸多严重后果,不容忽视。基于感染机理,人们通过对生物材料表面进行不同的改性,如通过阻止细菌黏附达到抗菌效果、通过干扰细菌细胞的组成取得杀菌效果等,研究了不同的抗菌机理。本综述了新型有机高分子抗菌剂的发展,提出对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聚氨酯、聚砜、聚醚砜等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使之具有好的抗菌能力,是未来抗菌生物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