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金鱼和斑马鱼为研究对象,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蛋白磷酸酶2A(PP2A)结构亚基A(PP2A-A/)在金鱼、斑马鱼成体9种组织和12个发育时期胚胎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得到其分化表达模式为:(1)在mRNA水平上,PP2A-A/在金鱼、斑马鱼9种组织中具有较强表达;种属差异性和组织差异性均较大;结构亚基A的两亚型A和A的表达存在差异。(2)在蛋白水平上,PP2A-A/在金鱼、斑马鱼9种组织中均有表达;种属差异性不大但出现明显的组织差异性。(3)PP2A-A/mRNA在金鱼和斑马鱼卵裂期到囊胚期胚胎中大量存在,PP2A-AmRNA在金鱼眼色素期量剧增推测其对金鱼眼色素的形成至关重要。(4)PP2A-A/基因在金鱼、斑马鱼12个发育时期胚胎中均有较高水平的蛋白存在,提示其为维持胚胎的正常发育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蛋白磷酸酶-1(protein phosphatase-1)的催化亚基(PP 1c)在小白鼠不同器官组织(肌肉、卵巢、肾、胃、 脾、大脑、心、肝、肺及乳腺)中的表达模式,运用RT-PCR、Western 印迹及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实验手段进行了检测 和分析.结果表明,在mRNA水平, PP-1c在大脑中表达最高,卵巢及肺中表达次之,在肌肉、肾、心、肝中表达较低,在胃 和乳腺中表达最低;在蛋白质水平,肝中表达最高,肾、大脑、肺和乳腺中表达较高,而肌肉、卵巢、心和脾中表达相对较 低,胃中表达最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PP 1c的表达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细胞特异性.这些结果为进一 步探讨PP 1在哺乳动物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脊椎动物的Prox1基因,与果蝇的转录因子prospero同源。为了探讨Prox1基因在金鱼眼睛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图式,我们从金鱼眼睛SMART库中克隆了Prox1cDNA。它全长共2851bp,编码739个氨基酸。组织分布研究表明,Prox1主要分布于眼、脑、心、肝、脾和肾中。整体原位杂交显示,Prox1mRNA首先是在晶体期的晶体原基中有转录,心跳期则在未成熟晶体的细胞中和视网膜的幼芽区可以检测到。晶体纤维形成后,它主要定位于视纤维层和内网织细胞层。免疫组化显示,心跳期Prox1蛋白的定位与mRNA相同,晶体纤维形成以后,Prox1蛋白主要定位在晶体上皮细胞内侧的晶体纤维上一个环状区域,与Prox1mRNA的定位不同。这说明,Prox1基因在晶体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且在晶体的不同发育时期起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另外,Prox1在晶体发育过程中有一个从内向外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大鼠脑GSK-3与PP-2A失调诱导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大鼠皮层糖原合酶激酶-3(GSK-3)及蛋白磷酯酶-2A(PP-2A)变化及其对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检测了GSK-3和PP-2A的活性,蛋白质印迹检测了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及PP-2A的表达.结果提示:在糖尿病大鼠皮层,GSK-3活性升高,PP-2A活性及表达降低,tau蛋白在Ser198/Ser199/Ser202和Ser396/Ser404位点磷酸化.应用GSK-3的选择性抑制剂Li2CO3后,GSK-3活性降低,PP-2A活性及表达恢复,tau蛋白在Ser198/Ser199/Ser202和Ser396/Ser404位点磷酸化水平降低.研究提示:糖尿病大鼠皮层GSK-3升高可能抑制PP-2A的活性,升高的GSK-3和降低的PP-2A协同促进tau蛋白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5.
脊椎动物的Prox1基因,与果蝇的转录因子prospero同源。为了探讨Prox1基因在金鱼眼睛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图式,我们从金鱼眼睛SMART库中克隆了Prox1 cDNA。它全长共2 851bp,编码739个氨基酸。组织分布研究表明,Prox1主要分布于眼、脑、心、肝、脾和肾中。整体原位杂交显示,Prox1 mRNA首先是在晶体期的晶体原基中有转录,心跳期则在未成熟晶体的细胞中和视网膜的幼芽区可以检测到。晶体纤维形成后,它主要定位于视纤维层和内网织细胞层。免疫组化显示,心跳期Prox1蛋白的定位与mRNA相同,晶体纤维形成以后,Prox1蛋白主要定位在晶体上皮细胞内侧的晶体纤维上一个环状区域,与Prox1 mRNA的定位不同。这说明,Prox1 基因在晶体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且在晶体的不同发育时期起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另外,Prox1在晶体发育过程中有一个从内向外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大鼠眼球和泪腺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组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及其受体CNTFRα在大鼠眼球、泪腺上的分布情况.方法取雄性SD大鼠两侧眼球和泪腺,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检测眼球、泪腺中CNTF和CNTFRα的免疫阳性反应.结果 CNTF和CNTFRα的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在眼球和泪腺的组织定位基本相同,包括角膜上皮细胞、固有层神经纤维、角膜细胞、内皮细胞,虹膜上皮细胞,睫状体上皮细胞,晶状体上皮,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苗勒细胞、节细胞层细胞,球结膜上皮细胞,泪腺腺细胞及导管上皮.结论 CNTF及其受体选择性地分布于眼球和泪腺的一些细胞中,且多数细胞与房水和泪液的产生和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眼球的主要结构及附属结构泪腺进行了组织学研究,同时对眼球的一些光学参数进行了测量.双峰驼眼球呈不规则圆球形,角膜径与眼球径比值为1∶1.135,晶状体径与角膜径比值为1∶1.77.组织学结构上与一般哺乳动物差别不大.视网膜属于脊椎动物典型的10层结构,视网膜总厚度(除色素上皮层)约149.777 μm.其中外核层、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数之间比值为2.66∶1∶0.12.神经节细胞核体积平均值为461.58 μm3.研究初步表明双峰驼视觉调节能力较强,具有某些夜行动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Zmu-1:DHP与DHP两品系豚鼠眼球相关生物学特性,并初步探索Zmu-1:DHP豚鼠自发性近视产生的视网膜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对Zmu-1:DHP近交系豚鼠和DHP豚鼠屈光度、角膜曲率与眼轴长度的测定,进行两品系眼球相关生物学特性比较,并对筛选出的自发性近视Zmu-1:DHP豚鼠和DHP豚鼠进行视网膜组织结构观察和视网膜信号因子mRNA的表达测定。结果 3周龄时,Zmu-1:DHP豚鼠近视率90.21%,DHP豚鼠近视率18.00%;4~12周,随周龄增长,Zmu-1:DHP豚鼠左右眼近视度数与眼轴长度大于DHP豚鼠,角膜曲率小于DHP豚鼠,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视网膜组织结构观察显示,Zmu-1:DHP豚鼠较DHP豚鼠视网膜外核层薄,细胞体积小,分布数目少,脉络膜萎缩变薄,色素上皮细胞层未见明显色素颗粒,而DHP豚鼠色素上皮细胞层内分布有大量棕黄色色素颗粒。PCR结果显示,Zmu-1:DHP豚鼠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降低(P0.01),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s,TK)表达增强(P0.01),诱导型NO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神经型NO合成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 NO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cell growth factor,b 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表达增强(P0.05),视黄醛脱氢酶(retinal dehydrogenase,RALDH)和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虽然表达增强,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Zmu-1:DHP豚鼠自发性近视高发,为轴性近视,其分子机制与视网膜近视信号因子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眼的发生过程, 结果显示: 胭脂鱼眼的发育经历了眼原基形成期、眼囊形成期、视杯形成期、晶体板形成期、晶体囊形成期、角膜原基形成期、角膜上皮形成期、视网膜细胞增殖期、晶状体成熟期、眼色素形成期以及眼成型期等11个时期。视网膜发育最早, 起始于眼原基的形成, 直至眼成型期分化完成, 形成了厚度不一的8层细胞, 由内向外依次为神经纤维层、神经细胞层、内网层、内核层、外网层、外核层、视杆视锥层和色素上皮层, 且发育历时最长, 约264h。晶状体的发育在视网膜之后, 始于晶体板的形成, 于出膜前期成熟, 发育历时最短, 约74h。角膜发育最晚, 始于角膜原基的形成, 出膜1 d分化为透明的成熟角膜, 发育历时约96h。出膜4 d仔鱼眼色素沉积明显, 视网膜各层分化明显, 晶状体内部完全纤维化, 眼的形态结构基本发育完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埃及蟾蜍(Bufo regularis Reuss)从早期幼虫到变态结束,光和暗对视网膜的影响。所观察到的对光和暗反应的变化限于色素上皮和光感受细胞。实验动物分四组:1)在亮处固定的对照(CL);2)在暗处固定的对照(CD);3)连续养在暗处的动物(DD);4)连续受光照的动物(LL)。在CD和DD组动物,黑色素颗粒在色素上皮细胞突起(PEP)中的分布限于光感受细胞顶部间之外周区(巩膜方位)。与此相反。在CL和LL组动物,大量黑色素颗粒则分散在视觉细胞外节段和椭球段间色素上皮细胞突起之向心端位置(玻璃体方位)。在这种动物,上皮细胞色素对光和暗反应发生的光机械运动出现在肢芽期以前。新变态小蟾蜍DD组眼球,与其他三组比较起来,色素上皮层相当厚并含有大的脂肪滴。在较晚期,只有DD组动物的一些杆细胞外节段呈现退化现象。其次,这一组中,由于连续缺少光照的结果,眼球之锥细胞数目有明显减少。四组动物的视网膜上也观察到锥细胞的细胞核位置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眼正常发育中,色素上皮层和视刚膜之间在结构上存在着紧密的接触,功能上也相互依赖,但色素上皮的作用不甚清楚。很多脊椎动物的视网膜如果失去了与色素上皮层的紧密  相似文献   

12.
急性缺氧和急性低糖对脑片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急性缺氧对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将Wistar大鼠脑片进行不同时间的缺氧培养后,对tau蛋白的磷酸化状态及相关磷酸酯酶的活性和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急性缺氧使tau蛋白多个丝氨酸位点磷酸化水平下降,蛋白磷酸酯酶~2A(PP-2A)的活性升高,其催化亚单位表达上调,而蛋白磷酸酯酶-1(PP-1)的活性及催化亚单位表达均无明显改变.该研究结果表明:急性缺氧可能通过蛋白磷酸酯酶-2A的上调而使tau蛋白多个丝氨酸位点发生去磷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眼球色素层是人体色素发生最早的区域,在眼球的发生过程中,这一层结构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尾两栖类色素层能再生视网膜、晶体与虹膜。两栖类视杯的部分色素层能再生整个的视杯。鸟类与哺乳类的视杯的色素层已经实验证明具有转变成视网膜的潜在能力。这一层在形态学方面,人眼组织学中记载比较简略,人眼发生学中的研究迄今亦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huntingtin associated protein 1, HAP1)是否存在于视网膜内及是否与视觉有关.方法对正常大鼠眼球壁用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AP1在视网膜中的定位;用半定量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光照条件对大鼠视网膜中HAP1表达的影响.结果 HAP1较广泛地分布在大鼠视网膜各层,但以内核层及外核层中免疫反应较强,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定位在节细胞层和内核层/外核层中部分细胞胞体内;其余各层中,HAP1免疫反应较弱,阳性产物呈弥散分布,未见明显的阳性胞体.在连续处于黑暗环境中72小时大鼠视网膜中,HAP1表达较常规光照动物明显减少,而连续光照72h大鼠视网膜内HAP1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HAP1在视网膜中的存在及不同光照条件对视网膜HAP1表达的影响表明,HAP1可能与视觉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LAP家族蛋白含有特征性的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和PDZ结构域.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LAP家族基因在细胞极性、上皮组织的动态平衡与肿瘤抑制等的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脊椎动物中,这一家族基因包括4个成员:densin,erbin,scribble和lano.本研究根据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的基因组与EST序列,推测了其LAP家族的4个基因,克隆了其基因片段并研究了它们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图式.爪蛙的LAP蛋白在结构上与其他脊椎动物中的同源蛋白相似.这4个基因均有母源性表达,在卵裂期胚胎动物极细胞中表达较强,到原肠胚期在动物帽细胞中可检测到.在胚胎发育晚期,这些基因在上皮细胞中表达较广,包括神经上皮、耳泡、视泡和前肾.上述结果表明,LAP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爪蛙早期发育中的上皮细胞极性和形态发生.在爪蛙胚胎头部,erbin和lano具有相似的时空表达图式,这表明二者在体内的功能可能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花背蟾蜍眼形态发生过程中角膜上皮细胞表面形态结构的变化,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从神经管期至肌肉感应期预定角膜上皮表面无明显变化;2.在心跳期和鳃血循环期预定角膜上皮表面出现较多的细胞缢束和其下细胞表面的下陷;3.在以后各期,角膜上皮中纤毛细胞的纤毛逐渐退化消失,在右鳃盖封闭期纤毛细胞全部消失。上述变化与视网膜及其中光感受器的发育分化密切相关,纤毛的退化和消失更精确地反映了这种依赖关系,似可作为角??膜上皮分化的一个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7.
老龄化可引起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eptide,Aβ)在脑内的蓄积。Aβ的清除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血液循环的屏障的主动转运过程来实现。本文旨在研究血-脑脊液屏障脉络丛上皮细胞中与Aβ清除转运相关蛋白随年龄增长的表达变化。取不同月龄大鼠,用透射电镜观察脉络丛上皮细胞的形态改变,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脉络丛上皮细胞Aβ42、Aβ转运相关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1、LRP-2、P-糖蛋白(P-gp)和糖基化终产物受体蛋白(RAGE)]和氧化应激损伤相关蛋白[血红蛋白氧化酶-1(HO-1)和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随着年龄的增加,脉络丛上皮细胞形态出现了明显的退化和萎缩;(2)Aβ42的mRNA表达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3)Aβ转运相关蛋白LRP-1和P-gp的mRNA表达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LRP-2的mRNA表达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RAGE的mRNA表达没有明显变化;(4)氧化应激损伤相关蛋白HO-1和caspase-3的mRNA表达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以上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脉络丛上皮组织中的Aβ清除相关蛋白表达下降,清除能力下降,引起Aβ蓄积,继而导致氧化应激损伤,引起脉络丛上皮退化和萎缩,加重Aβ在脑内的毒性,加快炎症反应和神经退行性变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草酸及一水草酸钙(calcium oxalate monohydrate,COM)晶体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同时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osome,huc MSC-Ex)用于干预间质化的HK-2细胞,探究外泌体对其纤维化的缓解作用。采用Western blot、透射电镜及NTA(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鉴定外泌体表面标志物及形态,采用MTT法观察外泌体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ZO-1及N-cadheri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和ZO-1、间质标志物N-Cadherin和α-SMA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TGF-β和Smad2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草酸和COM晶体可使HK-2细胞形态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并降低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和ZO-1的表达,同时使HK-2细胞高表达间质标志物N-Cadherin和α-SMA并上调信号通路蛋白TGF-β和Smad2的表达。电镜下可观察到huc MSC-Ex形态呈双层膜,中空,圆形或椭圆形,并且阳性表达外泌体标志物Alix、CD63和TSG101蛋白,其粒径分布在80~300 nm之间。huc MSC-Ex预处理可显著提高暴露于草酸及COM晶体的HK-2细胞活性。降低HK-2细胞中N-Cadherin和α-SMA及信号通路蛋白TGF-β和Smad2的表达,恢复其上皮标志物E-cadherin和ZO-1蛋白的表达。该研究结果表明,huc MSC-Ex能够缓解草酸及COM晶体诱导的HK-2细胞损伤,同时抑制其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19.
角膜缘干细胞是角膜上皮更新与修复的来源,角膜上皮受损严重常会导致角膜盲。尽管近几年通过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LSCT)治愈角膜上皮受损的临床应用已被推广,但是对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受损机体后的修复机理并不明确。为了实现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的活体追踪,使用G418筛选标记有Venus荧光蛋白的角膜缘干细胞株(GLSC-V),并以其为种子细胞接种于去上皮羊膜上,体外培养21d构建成荧光角膜上皮植片。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GLSC-V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绿色荧光表达,在体外培养荧光至少持续3个月。免疫荧光检测GLSC-V细胞P63、Integrinβ1均呈阳性表达,对GLSC-V细胞及未转染的GLSCs进行半定量RT-PCR检测显示,两组细胞皆未表达终末分化角膜上皮细胞基因k3、k12,GLSC-V中p63及pcna较未转染组细胞略上调,venus强表达。经HE染色观察构建的人工角膜组织由5~6层上皮细胞组成,组织中上表皮细胞个数少、体积大且呈扁平状;基底部细胞密集、体积小且成立方状。经免疫荧光检测仅组织基底部最基层细胞表达P63,上表皮细胞不表达。该人工角膜与正常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特性相似,可用于移植,为研究角膜缘干细胞修复严重受损角膜上皮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蛋白激酶A (protein kinase A, PKA)在橡胶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的生长发育和致病性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法设计引物,采用PCR和RT-PCR的方法获得炭疽菌(C. siamense)的PKA两个催化亚基PKA-C1与PKA-C2,并基于RSF-Duet载体构建两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菌株中表达,利用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催化亚基PKA-C1编码498个氨基酸,包含3个内含子;PKA-C2基因编码381个氨基酸,包含2个内含子;两基因均含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S_TKc和S_TK_X;聚类分析显示两基因与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依赖cAMP蛋白激酶催化亚基序列有高度同源性。SDS-PAGE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成功表达,大小符合预期。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炭疽菌的PKA催化亚基基因功能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