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两系杂交小麦育种研究获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学通报》2004,39(7):10-10
我国科学家在杂交小麦育种研究领域又获重要成果,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完成的国家和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YS型小麦温度敏感雄性不育系创立及遗传特性研究”成果日前在陕西杨凌通过了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刘大钧院士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所创立的YS型温敏不育系不育性稳定,育性转换明显,育性转换临界温度高,适应我国小麦主产区生态条件,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摘自《科学时报》2004年6月14日我国两系杂交小麦育种研究获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6个杂交小麦及其7个亲本不同器官的氮转运,结果表明:施氮时叶中的氮转运受到极显著的促进,其氮转运量为不施氮的4倍,总麦草90%以上的氮转运来自叶片;无论施氮与否,叶中氮的转运率和贡献率最大,穗壳次之,施氮与否的同一器官并无显著差异;不施氮的各器官氮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多表现正的杂种优势,施氮的多呈负向优势.  相似文献   

3.
杂种小麦繁制种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2个偏型不育系ms(ven)-149和ms(ven)-6901为供试材料,结合在近年来利用CMS和CHA法进行杂种小麦研究和应用中,有关亲本繁殖及杂交种制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对杂种小麦繁制种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试验表明,用作杂种小麦制种的母本柱头生活力约持续15d左右,CMS母本较CHA母本柱头生活力持持续时间长,在进行花期调节时,CMS母本可比父枰早2-6d,CHA母本可比父本早2-4d,最佳父母本行比以1:2较为适宜,基本播幅为1.6m,在花期相遇不好的情况下,人工辅助授粉可明显提高异交结实率,为了保证繁制种质量,安全隔离和彻底去杂是杂交种繁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通报》2006,41(4):48-48
在2005年国家主推的19个籼型超级杂交稻中有9个印水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连续创造了世界水稻最高产量纪录, 1/15hm2产达到了1 231.17 kg。印水型杂交水稻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完成,其育成和推广,从制种产量、杂种产量和米质等方面把我国杂交水稻的生产水平总体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开创了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新时代,米质主要指标达到国际3-2级;制种产量创造并保持了我国和世界制种最高产量纪录,达到每1/15hm2440 kg;制种成本降低50%以上。从1998年至2004年,全国累计推广印水型杂交水稻24万hm2以上,增产稻谷64亿kg,创造经济效益 95亿元。该所“印水型水稻不育胞质的发掘及应用”项目荣获了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小麦与玉米杂交及单倍体的产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普通小麦不同品种(品系)与苏玉4号杂交,喷洒110ppm的2,4-D一至二次,授粉后子房膨大,其膨大率因品种不同而异。在部分膨大子房中剥取到发育幼胚,经组织培养后,获得单倍体小植株,植株未结实。  相似文献   

6.
陕西关中地区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优势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在陕西关中地区表现优良且某一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的11个冬小麦品种(系),根据农艺性状分为大粒型、多穗型、穗重型和中间型4类,组成6种NCII杂交组合模式,研究不同组合模式的杂种优势,探讨根据农艺性状划分杂种小麦亲本优势型在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选配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所组配的6种组合模式中,以大粒×多穗型组合模式表现突出,其杂种优势、超亲优势和超标优势均明显高于其它组合,分别达到了59.9%、37.1%和22.5%,因此,依据杂种小麦亲本农艺性状进行亲本优势型划分可以作为杂种小麦亲本选配的依据之一.在陕西关中地区以大粒×多穗型为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组配模式.  相似文献   

7.
新型化学杂交剂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GENESIS是美国Monsanto农业化学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小麦化学杂交剂。试验专门对其杀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试的5个品种,在生育期Feekes标准8.0-9.0时,用GENESIS进行一次叶在喷施,3.0kg/hm^2和5.0kg/hm^2,剂量下,均可达到99.0%以上的杀雄效果,人工饱和授粉证明GENSESIS对雌蕊的育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杂交小麦品质改良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化标记辅助选择与温室加代回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将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4+15与5+10的基因分别导入和聚合到高产杂交小麦‘西杂一号’亲本,用含有目标亚基的杂交小麦亲本组配杂交组合,获得含有单个优质亚基144-15、5+10和聚合这两种优质亚基的‘西杂一号’,在保持原品种高产性状的同时提高了其HMW-GS组成品质评分,有望实现杂交小麦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田栽培的杂交小麦901及其父本恢复系R205,母本不育系K3314A和常规小麦陕229(对照)为试材,在花后15~20d内采样,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显微测量的方法,对旗叶、叶鞘、穗下第一节间及穗轴的维管束结构等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杂交小麦901及其亲本恢复系花后旗叶、鞘、茎节间、穗轴的维管束数目、横截面积均比对照陕229高,输导组织发达,物质运输能力强。这些特征可能是其穗大、小穗数多、颖花较多的结构基础。其同化产物滞留源端可能是其它原因所导致。而不育系的维管束数目少,横截面积小,可能与其不育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小麦与玉米杂交及单倍体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普通小麦不同品种(品系)与苏玉4号杂交,喷洒100ppm的2,4—D一至二次,授粉后子房膨大,其膨大率因品种不同而异。在部分膨大子房中剥取到发育幼胚,经组织培养后,获得单倍体小麦植株,植株未结实。  相似文献   

11.
杂交小麦‘西杂一号’种子纯度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A-PAGE和RAPD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A-PAGE分析表明,亲本西农Fp-1和西农Mp-1有4条醇溶蛋白差异带,并在‘西杂一号’中表现出3对互补条带.从128个具有多态性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个扩增带稳定、清晰且为双亲互补型的特征引物.并将这两种方法对‘西杂一号’种子纯度鉴定的结果与田间鉴定相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杂种小麦杂交种及其亲本种子纯度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探讨了玉米地膜制种促熟增产的作物生理学机理.结果表明,玉米池膜制种可以改善土壤水温条件、增强植株根系活力和群体光合作用性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和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为该技术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选取3个冬小麦品种(系)为一组亲本,3个为另一组亲本,配制了正反交18个杂交组合,以授粉后6d的杂交和自交种子为材料,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研究了小麦杂交当代种子与其亲本自交种子基因的表达差异,并与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为降低DDRT—PCR技术假阳性的不利影响,对每个引物组合均作了两次PCR扩增,在处理数据时,仅统计能重复出现的条带。结果发现:杂交种和亲本之间的基因表达模式有8类共15种:(1)单亲沉默型(2种),(2)单亲一致型(2种),(3)正交或反交沉默型(2种),(4)正交或反交特异型(2种),(5)正交或反交单亲一致型(4种),(6)杂交种特异型(1种),(7)双亲共沉默型(1种),(8)表达一致型(1种)。分析发现,小麦杂交种和亲本间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在差异表达类型中,杂交种特异型和双亲共沉默型比例最低。对上述15种表达模式与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达一致型与各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均不显著,说明杂种优势是由某些有表达差异的基因造成。9个产量性状均能检测到一种以上与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基因表达模式,有些性状受正负相关效应的共同影响;沉默型(包括单亲沉默型、正交或反交沉默型和双亲共沉默型)和正交或反交单亲一致型在杂种优势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研究表明,在种子发育早期,基因的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形成之间可能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小麦异交结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成分的授粉液与小麦品种绵阳 31 1异交结实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以含硼、钙、镁与赤霉素的组合液较好 ,能促进花粉的活力增强 ,提高异交结实率 .以该品种的柱头和花药提取液作为授粉液 ,也有类似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简化油菜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杂交油菜种子纯度检测的RAPD技术分析系统,从814条随机引物中筛选获得了2条可同时稳定区分CMS杂交油菜品种秦优7号及其亲本的引物,经过大量的不同来源油菜个体的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与酯酶同工酶法比较,发现利用RAPD技术能够检测酯酶同工酶法难以鉴别的杂交种及其亲本系,因此,选择合适引物,建立良好的反应体系,简化DNA提取程序,降低分析成本等,可使RAPD技术实用化。  相似文献   

16.
从具有完整气象资料的62个县中选取与小麦生产有关的9个地理、气象因子,6个品种和栽培因子,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将全省小麦分为三大麦区:(1)晋南冬麦区,(2)晋北春麦区,(3)晋中和晋东南冬麦及冬春麦交界区.三大麦区又可分为11个副区.部分地区修改了传统区划的界线用数学方法分区的界线与现场考查结果一致.三大麦区与全国麦区划界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