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质谱和核磁共振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Jonh B. Fenn和Koichi Tanaka发展了质谱鉴定生物大分子质量的方法,Kurt Wuethrich建立了核磁共振测定蛋白质分子溶液三维结构的方法。他们的研究成果是质谱和核磁共振方法发展的里程碑,极大地推动了这两种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如今,质谱和核磁共振已发展成为认识生物大分子的强劲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质谱和核磁共振领域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生物大分子鉴定及结构分析方法做出的贡献.其中两位科学家J.B.Fenn和K.Tanaka分别发展了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的软解吸电离方法;另一科学家K.Wüthrich则将核磁共振技术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的溶液三维结构测定.他们的研究成果已使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成为生物大分子强有力的研究手段,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程,必将对整个生命科学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5.
生物大分子是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研究生命现象中的物质基础。生物体内的分子组成如何?哪些分子才算生物大分子?这些大分子有没有分子量的下限?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与进化问题,历来是一个颇多争论的学术领域。显然,人们无法目睹三十几亿年前地球上曾经发出的事情,也难以用实验的方法来重温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只能凭借地球留给我们的某些蛛丝马迹去推想,去研究,去探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生命起源的  相似文献   

7.
生物大分子的非放射性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克隆植物基因还是研究基因表达都离不开探针的标记和检测。历来所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存在一些缺点。一是要预防核辐射对人体的损伤,操作不方便;二是为防止污染环境,必须谨慎地处置放射性废弃物;三是放射性标记的探针使用时间短,例如最常用的~(32)P半衰期仅14.3天,标记的探针要随时标记随时使用,放置不用则放射性随时间指数下降。为  相似文献   

8.
陈凯先 《生命科学》1994,6(3):21-23
生物大分子体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陈凯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0031)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运用各种数学、物理学的理论方法,以计算机作为工具进行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研究,特别是进行生物大分子体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计算机分子图形...  相似文献   

9.
原始生物大分子动态的数学模型及其进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尚宏 《遗传学报》1993,20(2):185-191
本文应用生态学上关于种群增长及种间竞争的逻辑斯缔方程,提出原始生物大分子动态的数学模型,对从该模型推导得的几种可能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在生命起源初期的原始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是很低的结论,即原始生物圈中较大量存在的只是一些种类单一的,可复制的原始生物大分子,因此,可以认为生物进化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并沿着生物多样性不断提高的途径演化,该模型还有助于对广泛存在于现代生物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的起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介绍近年来在生物大分子内部结构与功能方面研究的新成果,分别对蛋白质在空间构型、断裂基因、分子驱动和整体DNA进行例证说明,讨论生物分子内部发生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动态平衡。对于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生物进化的机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更有助于正确地理解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相互统一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1.
真核转录的结构生物学——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射线晶体学方法测定的一系列RNA聚合酶Ⅱ复合物结构揭示了真核转录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系列高分辨率的核糖体及其30 S、50 S亚基的晶体结构揭示了这个极其复杂的蛋白质翻译机器的重要作用机理,对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生命机体产生和形成的一个基本环节(蛋白质合成)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为新型抗生素的设计与研发开辟了新方向新途径,对人类健康与生命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颁发给两位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Richard 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uck).他们发现嗅觉系统中一个大家族基因,这一大家族基因可以表达等量的嗅觉受体类型.这些受体位于鼻腔上皮的嗅觉神经元上,以检测不同的气味分子.  相似文献   

14.
15.
2012年10月10日,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由于在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领域("for studies of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中的重要贡献,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生物化学家: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Lefkowitz)  相似文献   

16.
1 .三位美日科学家摘桂瑞典皇家科学院在 2 0 0 1年 1 0月 1 0日宣布 ,将 2 0 0 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不对称催化合成的 3位先驱化学家 :美国孟山都生物技术公司 (Monsanto)的威廉·S·诺尔斯(WilliamS .Knowles)博士 ,美国TheScripps研究所 (TSRI)的K·巴里·夏普莱斯 (K .BarrySharpless)教授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野伊良治(RyojiNoyori)教授 ,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和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研究领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新世纪的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虽然是非常基…  相似文献   

17.
18.
19.
向华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11):3491-3493
CRISPR-Cas系统是在原核微生物中广泛存在的抵抗病毒(或质粒)入侵的防御系统。基于CRISPR-Cas9系统发展的基因组编辑工具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对生物体内基因组的精确编辑,如突变基因的修复、有益基因的强化和有害基因的删除等,已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经济物种遗传改良和人类医药健康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其主要发明人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教授于2020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深刻改变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研究范式的同时,也提示丰富多彩的微生物资源依然是颠覆性生物技术创新的源泉,微生物前沿基础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RNA干涉现象以一种非常明确的方式抑制了基因表达,对于基因表达的调控、病毒感染的防护、控制跳跃基因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已被作为一种强大的“基因沉默”技术被用于全球的实验室,而且,会推动新的医疗技术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