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在世系間可以随机交配,且在没有选擇、突变与迁移的理想情况为依据,探討了伴性基因頻率随世代而变化的随机过程。(2) 討論了在亲群体状态已属給定时的轉移概率矩陣及其旋轉对称性。(3) 列出了两性群体伴性基因頻率的概率密度。推导出了它們的分布矩母函数及其平均数、方差与三阶矩。发現平均数与确定性模型的結果相一致。(4) 发現以上分布与各阶矩的一致收斂性缃o定初始分布,当世代趋于无穷时,伴性基因頻率的概率密度分布与各阶矩都趋于一定的平衡值。(5) 从以上模型推得的理論結果推算了一个n=5的例子,获得了数字上的驗証。(6) 进行了一个以果蝇为材料的实驗,在所得实驗結果与理論結果之間存在着良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2.
前此报导了S-磺酸型胰島素B鏈(以下簡称B鏈)的直綫聚合作用,关于纤維中B鏈单体間的連接鍵及直綫聚合与单体构型間的关系,亦曾有过一些推測。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有机溶剂可以改变溶剂的介电常数,因而要影响蛋白貭分子間或分子內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改进了慢性皮层电极的埋藏及引导方法,記录了大白鼠在自由以及限制活动的情况下发作听原性癲癎时,两侧顳区及額区皮层的脑电图变化。实驗結果表明最初2—3次听原性癲癎发作时脑电图上記录不到癎波,必須經过几次发作,才能从一侧顳区皮层記到振幅逐漸增大、頻率为每秒10—12次的负相鋒波。再經过多次发作后,对侧顳区皮层也出現类似的鋒波。两侧顳区的鋒波彼此同步。其振幅在每次发作开始时逐漸增大,至1毫伏左右时不再继續增大,以后一直保持在这一高度。其頻率在每次发作开始时为每秒10—12次,几秒钟后很快地降到每秒2—3次,持續一段时間后再逐漸减慢以至完全消失。随着发作次数的进一步增多,两侧額区皮层也先后出現癎波。額区与顳区皮层的癎波完全同步,并随着发放頻率的降低,每个鋒波之后出現正相慢波,成为一种鋒一波組合。实驗証明,发作时皮层各区出現的癎波与肌肉活动之間并无平行关系,因为当动物被琥珀酰胆硷或筒箭毒硷完全麻痹后,鈴声刺激仍能誘发同样的癎样放电。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研究了不同复頻的重复短声的音高感觉,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論証了在音高分析中冲动頻率机制的作用。主要的結果及結論如下: (一)不同复頻的重复短声引起不同的音高感觉。当短声的复頻为f时,其音高与頻率为f的純音相当。当f高达3500次/秒时,重复短声的音高仍甚清楚。重复短声的音高感觉在阈強度时即已产生。 (二)重复短声的复頻变化时,其音高敏感度变化較小。重复短声的听觉敏感度曲綫,与純音的敏感度曲綫有明显的差別。 (三)当一側耳給予复頻为f的重复短声,另一侧耳給予頻率为f的純音时,二者在空間上并不融合,受試者感觉两声音分別从两个声源而来。 (四)純音对重复短声的掩盖作用甚不显著,其掩盖程度与短声的复頻間并无明显的相互依賴关系,与純音对純吾的掩盖作用根本不同。 (五)在用滤波器滤去重复短声中f及其相近的頻率成分时,复頻为f的短声的音高感觉仍保持不变。滤去波段的高低及其寬窄,对重复短声的音高感觉并无明显的影响。 (六)总括这些事实可以孰为,重复短声引起的音高感觉不能用刺激部位机制来說明,只能用冲动頻率机制来說明。冲动頻率机制可能在高音(高达3500周/秒)的音高分析中仍起重要作用。 (七)当重复短声的复頻变不均勻时,它引起的音高感觉即起变化,說明听觉系統的中枢部分不是用計算单位时間內传入冲动数目的方式,而是用测量各冲动間距离的方式来分析音高的。冲动間时間距离的测量很可能在第一级中枢进行,其测量的精确度甚高。 (八)重复短声的強度变不均勻时,音高感觉也有一定的变化,說明冲动排放的強度在音高分析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听觉系統可能根据排放的強度及其他特点,区分同时存在的数种頻率不同的排放。  相似文献   

5.
(1)比較家蚕(华九-云瀚)和野蚕(蓖麻蚕、柞蚕和樗蚕)各种氨基酸和α-酮戊二酸之轉氨作用;发現在家蚕和野蚕絲腺体后部及脂肪体中都存在有活力強的谷丙轉氨酶和谷天轉氨酶。(2)在野蚕(萞麻蚕、柞蚕和樗蚕)之絲腺体后部存在有支鏈氨基酸((?)白氨酸、白氨酸和缬氨酸)和α-酮戊二酸及丙酮酸之間的轉氨作用。闡明了絲腺体中丙氨酸生物合成之另一途径。(3)在家蚕及野蚕之体液中,和Koide之結果不同,存在有谷天轉氨酶及谷丙轉氨酶。比較了五龄不同日期以上两酶和支链氨基酸-谷氨酸轉氨酶活力之变化。(4)証明了支鏈氨基酸和α-酮戊二酸之間的轉氨作用是酶促的轉氨反应,而非由氨基酸供体之脫氨作用,继而和α-酮戊二酸之加氨作用而形成谷氨酸。(5)自萞麻蚕絲腺体提取支鏈氨基酸-谷氨酸轉氨酶。和原始之活力相比提高了比活39倍,回收率为81%。(6)支鏈氨基酸-谷氨酸轉氨酶在α-酮戊二酸浓度較低时随浓度之增加而上升,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度反而下降。(?)白氨酸和α-酮戊二酸之間的轉氨作用,在1小时之內,谷氨酸之形成速度基本上呈直线关系。对热不稳定,在50℃时活力降低82%。(7)巯基抑制剂对支鏈氨基酸-谷氨酸轉氨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CMB(10~(-4)M)抑制該酶60%,溴化乙酰胺(10~(-4)M)为37%;DL-环絲氨酸对該轉氨酶之抑制作用指出,該酶是属于对环絲氨酸具有低度敏感性的轉氨酶类。  相似文献   

6.
关于极限定理的一个新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X_n,n≥0}是可列非齐次马氏链,S_n(i_1,…,i_m,w)表示m元状态序组(i_1,…,i_m)在序列(X_1,…,X_m),(X_2,…,X_m 1)…,(X_n,…,X_n m-1)中出现的次数.本文通过利用{X_n,n≥O}在Wiener概率空间的一种实现,给出了关于S_n(i_1,…,i_m,w)的一个对任意可列非齐次马氏链普遍成立的强级限定理.  相似文献   

7.
1.在浸种过程中,小麦种子对鋅~(65)的吸收很强烈。浸种的24小时內,小麦种子对鋅~(65)吸收量,几乎呈直綫上升,仅中途(6—12小时)吸收比較緩慢。 2.小麦种子对鋅~(65)的吸收与浸种溶液的用量有关。自浸种12小时至48小时,毫无例外地表現出种子中鋅~(65)的含量与浸种溶液用量呈反相关。 3.生长素(NAA)能促进小麦种子对鋅~(65)的吸收。浸种后第一小时卽表現出促进作用,随浸种时間的延长促进作用逐漸明显,以后减弱,至24小时时与对照趋于一致,两者組成一紡錘形曲綫。  相似文献   

8.
(一)蟾蜍的脑电图有快慢两种波型,快波的頻率为每秒12—18次,振幅为10—20微伏,慢波的頻率为每秒3—6次,振幅在30微伏以上,通常以快波为主。 (二)用輸出功率250瓦、頻率24千赫茲的超声波透射3分钟,可使蟾蜍脑电图受到阻抑,表現为快波減弱或完全消失,仅殘存不規則的慢波,但在超声停止作用后45分钟之內即行恢复。延长超声波透射的时間,則可使脑电图出現不可逆的变化。 (三)上述剂量的超声波,仅使蟾蜍脑温增高1—2℃,脑表层血管的血流状态和口径无任何可見的变化。 (四)用外部加温法使蟾蜍脑温自24℃增至35℃时,脑电图无显著变动。 (五)超声波对脑电图的阻抑性影响,不能以其热作用加以解释,可能是其机械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9.
翟虎渠 《遗传学报》1990,17(5):383-389
本文以黄花烟草N.rustica的两个品种V_2和V_(12)为材料,人工创造4个随机交配轮次不同的群体,对开花期(FT)和最后株高(FH)两个性状在理论上探讨了随机交配群体中连锁对世代平均数和方差的影响,并用上述材料进行验证。结果指出,在平均数和方差两种水平上都测定出连锁的存在;无论是加性方差还是显性方差,都随着交配轮次的增加而减少,这是相引连锁的表现。本文还讨论了基因连锁强度、基因联合程度对世代平均数和方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已知二苯基丙基乙酸β-二乙基氨基乙酯(SKF 525A)为肝微粒体药物轉化酶的抑制剂。我們以戊巴此妥鈉睡眠时間为指标,发現SKF 525A的作用是双相的。小鼠注射一剂SKF 525A(40—80毫克/公斤)后0—12小时为莉酶受抑制期,表現为戊巴比妥鈉睡眠时間明显延长;但注射后48小时,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时間不仅不延长,反而縮短。SKF 525A的双相效应在雌雄小鼠均能看到。小鼠及大鼠經連續多次注射SKF 525A后48小时,同样也出現第二相效应。下述进一步的实驗表明第二相效应是由于肝脏药物轉化酶活性加強的結果:(1)48小时前接受过一剂SKF 525A的小鼠,戊巴比妥鈉自体內消失的速率此正常动物者明显加快。(2)不論48小时前是否接受过SKF 525A,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刚醒时,体內催眠药含量无显著差別。(3)48小时前曾經注射SKF 525A的大鼠肝切片轉化戊巴比妥鈉的速率比正常动物肝切片者快。(4)48小时前注射SKF525A并不改变二乙基巴比妥鈉(一个在体內不經轉化的莉物)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間及其自体內消失的速度。 給小鼠(或大鼠)注射相当剂量的SKF 525A后12—24小时,肝脏(及尿)中的維生素C含量比对照动物者显著增加。但在給药后48小时,此作用即已消失。可見SKF525A对动物体內維生素C合成的促进作用出現在对肝脏莉物轉化酶的刺激作用之前。  相似文献   

11.
瘤背石磺产卵前后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测定了瘤背石磺产卵前后肌肉、肝胰腺、两性腺、卵蛋白腺、雄性附性腺和黏液腺指数、水分含量、总脂含量、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 瘤背石磺产卵后的肝胰腺指数(HIS)、两性腺指数(DGSI)和卵蛋白腺指数(EAGI)都显著下降(P<0.05), 其水分含量显著上升, 而脂肪含量显著下降; (2) 瘤背石磺各种组织总脂主要有磷脂(PL)、胆固醇(Cho)、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酰(TG), 仅在肝胰腺中检测出少量甘油一酰(MG), 产卵后肝胰腺中的FFA含量和两性腺中的PL含量大幅度下降, 分别下降了41.36%和80.53%, 其它组织中的脂类成分变化幅度不大;(3) 产卵后瘤背石磺肝胰腺中的C16:1n7、C20:5n3(EPA)和C22:6n3(DHA)显著下降, 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上升.产卵后两性腺中的C20:2n6、C22:2n6和C22:5n3(DPA)显著下降, 而C20:4n6(AA)含量显著上升.产卵后雄性附性腺和黏液腺中的AA和EPA含量均有所下降, 而C16:0和C18:1n9却有所上升.结果表明:卵蛋白腺和黏液腺对于瘤背石磺产卵和胚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PL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瘤背石磺的两性腺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肝胰腺中的脂肪可能是瘤背石磺产卵过程中主要的能源物质之一, 性腺发育过程中肝胰腺中的PUFA可能被转运到两性腺中.  相似文献   

12.
内脏傳入神經对血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氨基甲酸乙酯和氯醛糖的麻醉下,兴奋家兔內脏傳入神經,引起明显的减压反应。 (二)內脏-减压反应发生时伴有心率的减慢和外周血管的舒張。 (三)內脏-减压反应的中樞部位在延桥脑水平。 (四)破坏延脑后端腹內侧組織使內脏-减压反应消失,而主动脉神經-减压反应可不受影响。破坏延脑后端背內側組織却得相反的結果,即主动脉神經-减压反应消失,而内脏-减压反应仍然存在。 (五)就內脏-减压反应的傳导途徑,与延脑“减压区”的关系作了一些討論。  相似文献   

13.
翟虎渠 《遗传》1992,14(2):10-13
本文探讨了自交群体中连锁对世代平均数和方差的影响,并以黄花烟草(N.rustica)的两个品种V2和V12为材料,创造了3个不同交配轮次的自交群体,研究其平均数和方差的变化。结果指出:V2和V12所衍生的自交世代的开花时间(FT)和最后株高(FH)这两个性状,相关世代的平均数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秩次的加性方差随秩次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存在相斥连锁的表现。但从检验方差的同质性可知,连锁不是太紧密的。  相似文献   

14.
(一)家兔在急性缺氧前对短时間吸入5%、7%和9% CO_2的反应是:呼吸分間量明显增加,血压不变或微升,心縮力量稍增强。急性缺氧时,約有91%的动物,吸入CO_2則引起了降压反应。 (二)CO_2的降压程度,多和吸入CO_2的濃度以及缺氧发展的速度成平行关系。而降压維持的时間,在一定范圍內与吸入CO_2时間的长短成平行关系。 (三)急性缺氧后CO_2的降压作用,不受呼吸运动改变的影响。但在全麻、切断四条緩冲神經、切断两侧頸迷走神經或摘除頸交感神經节以后,則明显地使之减弱。  相似文献   

15.
(1)DNP对于琥珀酸氧化的影响随浓度不同而异,低浓度时,呼吸受激活,其程度随浓度升高而增強,不出現抑制現象。高浓度(30μM以上)DNP只引起短时間氧化激活,随即引起抑制,随浓度升高,抑制出現愈早,氧化激活愈小,預先加入Amytal足以防止上述抑制現象,在抑制出現后加入Amytal亦能使琥珀酸氧化部分恢复。(2)砷酸盐激活的琥珀酸氧化仅在有Amytal的条件下,才出現抑制現象。(3)ATP对上述两种情况引起的琥珀酸氧化抑制都具有一定的解除作用。(4)就实驗結果所做分析支持琥珀酸氧化需要能量激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狗、猫和兎三种动物研究了延脑心血管中樞的脊髓下行通路。在脊髓第一和第二頸节間切断两侧背侧索,刺激延脑第四脑室附近或反射性引起的加压和减压反应都仍保留。进一步切断除了腹侧索以外的脊髓各部分,也不影响这些反应。如只切断两侧腹侧索而保留脊髓其他部分完整,上述反应都消失。看来,延脑心血管中樞的下行通路主要都是在脊髓腹侧索內,而不是如林可胜等所描述的加压和减压通路分別存在于脊髓的腹侧索和背侧索內。文中討論了我們的結果和林等的結果不同的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群体有效含量和留种方式对家畜保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一个群体的大小有限,即使是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的影响,群体的基因频率也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变化。一个含有N个个体的小群体,可以认为是由前一代的种群随机地抽取2N个配子的结果。它的基因频率将按照二项展开式的概率变化,即按[p(A)+q(a)]~(2N)的方式展开。在这种随机变化的条件下,基因频率抽样误差的方差为q(1-q)/2N。这项抽样误差的  相似文献   

18.
在以前的报导中曾經指出带标記原子的S~(35)-硫噴妥鈉和C~(14)-双乙基巴比妥鈉穿透入机体中樞神經系統的速度有显著的差异:前者在注射到机体內5分钟时,脑中各部位即已达最大濃度,而后者却要在注射后1小时才达到。同时实驗又表明,不同的巴比妥类药物所引起睡眠的快慢,是与它們穿透入中樞神經系統脑部速度有关。但是有关它們透入脑組織后的詳細弥散部位和彼此間的定量关系,还不了解,有必要加以进一步闡明。因此,在研究中我們用微型放射自显术观察了S(35)-硫噴妥鈉和C~(14)-双乙基巴比妥鈉在脑組織各部位的細胞体內和細胞体間的弥散状况,因为微型放射自显术能够清晰的辨明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內后在組織中的精确部位。  相似文献   

19.
动物的色素     
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婚姻色,都是卟啉(porphyrin)色素、多烯色素、吲哚色素三者在机体內按不同的生理机能相互配合,而表現于体外。 (一)色素细胞的分布动物色素細胞一般位于真皮內,在无脊椎动物中,三种色素細胞的位置多系并行排列;在脊椎动物內,三种色素細胞的位置多系上下排列的:含有吲哚色素的黑色素細胞在最上层,含有多烯色素的紅色与黄色細胞在中间层,含有多烯色素的青色細胞在最下层。含有卟啉色素的无色細胞位于黑色細胞与青色細胞之間并散在于紅、黄二色細胞的周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明确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对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连续3个世代种群的生存和繁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吡虫啉对麦二叉蚜的LC_(50),经吡虫啉亚致死剂量LC_(40)处理麦二叉蚜后,测定并分析其连续3个世代实验种群生存和繁殖的变化。【结果】同一世代中,吡虫啉LC_(40)剂量处理麦二叉蚜后,可导致F_0世代麦二叉蚜种群的平均寿命、产蚜总数和繁殖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种群(P<0.05),但F_1和F_2世代LC_(40)组试虫的存活率和繁殖相关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世代间LC_(40)组试虫的产蚜总数随世代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多(F=6.38,P=0.002),存活率、平均寿命、繁殖期随世代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吡虫啉的LC_(40)剂量可显著抑制F_0世代麦二叉蚜个体的存活率和繁殖力,但随着世代数增加,吡虫啉LC_(40)组麦二叉蚜的生存和繁殖力逐渐恢复,F_1和F_2世代与对照组种群的生存和繁殖参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