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解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叶片和花朵的感夜性,采用半薄切片方法对其叶枕和花托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黑暗处理酢浆草后叶片完全闭合,3枚叶片以叶轴为轴线向下紧贴闭合。黑暗处理8 h花瓣完全闭合并螺旋成束状,花萼紧贴螺旋的花瓣但不发生螺旋。叶片张开时屈肌侧皮层薄壁细胞收缩,伸肌侧皮层薄壁细胞膨大。叶片闭合时屈肌侧皮层细胞膨胀,伸肌侧表皮细胞和3~5层外皮层薄壁细胞收缩。花朵闭合时,花托基部的5个维管束收缩合并成2束明显分离的维管束群,且存在细胞壁加厚的现象;花托角隅处细胞膨胀。叶枕中的屈肌和伸肌细胞的收缩或膨胀控制酢浆草叶片的感夜运动,酢浆草花朵的感夜运动主要与花托基部的维管束群和花托角隅处细胞的膨大和收缩有关。  相似文献   

2.
陆晨 《生命世界》2006,(6):107-107
落叶是植物减少蒸腾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很多人认为落叶是秋日干燥,树叶失去水分的结果。但在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树叶的变色与某些激素及化学物质的变化有关。初秋时节,当叶子感受到气温的变化时,激素脱落酸等物质聚积到树叶里,叶绿素被破坏解体,而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则不易被破坏,故使叶片颜色变黄,有些树叶还形成花青素使叶片变红色。树叶在脱落前将部分水、氮、磷、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送回树干和树根,自己等待枯萎死亡。与此同时,在叶柄基部形成的离区特殊细胞也开始变得脆弱起来,形成离层和保护层,一遇风雨,甚至重力也能使它们折断,从而叶落满地了。  相似文献   

3.
除了现行高中生物学课本81页所举的几种植物外,自然界里,有感夜运动的植物还多,例如豆种植物中的洋(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的感夜运动,也甚为显明,容易被人看出。洋槐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呈椭圓形,质薄呈鲜綠色。当在夜晚或白天阴雨时,小叶的叶柄基部稍微向下弯曲,小叶叶片下垂;当白天天气晴明时,小叶叶柄伸直,小叶叶片呈水平状;  相似文献   

4.
小叶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的生态和水分调节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对锦鸡儿属羽状叶类群的代表植物——小叶锦鸡儿和假掌状叶类群的代表植物——狭叶锦鸡儿的地理分布、生长发育、形态结构、渗透调节和水分代谢进行了比较研究。小叶锦鸡儿在内蒙古高原分布于东起呼伦贝尔 (1 2 4 .0 0°E)西至达茂旗(1 1 0 .4 3°E)的半湿润至半干旱地区 ,生长发育最适地区是锡林浩特 ;狭叶锦鸡儿在内蒙古高原分布于东起锡林浩特 (1 1 6 .0 7°E)西至阿拉善 (98°E)的半干旱至极干旱地区 ,生长发育最适地区是阿拉善。这种分布格局和生长发育适应性说明 ,狭叶锦鸡儿比小叶锦鸡儿更适宜干旱环境。小叶锦鸡儿叶片平展、被绿色柔毛 ,有时上面近无毛 ,狭叶锦鸡儿叶片呈瓦状、被粉白色柔毛 ;狭叶锦鸡儿叶片厚度 /面积比值和长 /宽比值大于小叶锦鸡儿 ,叶片生物量小于小叶锦鸡儿。这些特性使狭叶锦鸡儿比小叶锦鸡儿保水能力强。由于狭叶锦鸡儿的渗透调节物质浓度大于小叶锦鸡儿 ,导致细胞渗透势低于小叶锦鸡儿 ;狭叶锦鸡儿叶含水量低于小叶锦鸡儿 ,束缚水 /自由水比值大于小叶锦鸡儿 ;狭叶锦鸡儿叶水势低于小叶锦鸡儿。这些特性表明狭叶锦鸡儿比小叶锦鸡儿渗透调节能力强。狭叶锦鸡儿的蒸腾速率和日蒸腾积累值均小于小叶锦鸡儿 ,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小叶锦鸡儿。由于叶形态变异、良好的渗透调节功  相似文献   

5.
植物叶片末级小脉类型的识别张莉枝林月惠植物叶片包括皮系统、维管系统和基本组织系统。叶子的维管系统通称叶脉,并逐级分枝布满在整个叶片之中,叶脉不仅与基本组织系统中的叶肉细胞密切联系,而且还与叶柄中的维管系统相连接。叶脉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水分和养分的双向运...  相似文献   

6.
刺槐叶的亚显微结构与耐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inn.)虽然引自北美,但现在已成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叶片形状为羽状复叶,小叶呈椭圆形,叶面积与体积之比为5.6。叶表面具蜡质壳状、管状毛和鳞片状纹饰。叶片与叶柄被以毛状体;叶背面有浅内陷气孔,具大孔下室。上下表皮细胞外壁具明显的角质层加厚;上表皮细胞呈椭圆形,下表皮细胞呈乳头状;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间界限不明显,栅栏组织较为发达,排列紧密,约2—3层细胞,海绵组织有退化的趋势;中脉和叶柄维管束均有厚壁组织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薄壁组织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晶体和淀粉粒,叶片已具有许多旱生特征。  相似文献   

7.
裂叶悬钩子器官发生的细胞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叶悬钩子(Rubus laciniatus W.cv.Thornless Evergreen)是蔷薇科悬钩子属一种重要的小果类植物。我们在以离体叶片诱导不定芽成功的基础上,对其叶片不定芽形态发生过程作了进一步观察。供接种的叶片从基部去掉叶柄,按前文的操作顺序进行灭菌,接种和培养。从培养第3天起,从叶片基部与叶柄接合处切取材料固定,以后每隔2天取样一次,一直取到20  相似文献   

8.
采用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单芽狗脊营养器官进行形态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单芽狗脊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型,仅下表皮有气孔器分布;叶柄维管束有2~6个,自叶柄基部向上至叶轴仅有2个较大的维管束;根状茎薄壁细胞之间有多个维管束散生分布,且富含丰富的淀粉粒;皮层在根的横切结构中占比较大,木质部的发育方式为外始式;单芽狗脊珠芽的发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珠芽原基的形成期、珠芽原基的分化期、成熟期。  相似文献   

9.
虽然早已知道高等植物体内的物质可以通过维管束内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输导细胞进行长距离的输送。但是,关于输导细胞本身的装入和卸出的短距离运输,至今还了解得很少。Gunning和Pate等在描述叶子小叶脉的韧皮部薄壁细胞时提出了“转移细胞” (Transfer  相似文献   

10.
梁书宾 《植物研究》1982,2(4):155-158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树皮灰色,不裂;小枝粗壮,密被黄褐色绒毛,有少数红褐色圆形皮孔,芽密被褐黄色绒毛。叶互生,连叶柄长14-32厘米,叶柄长4-8厘米,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3-4(-5)对,叶轴具窄翅,每对小叶间距1.5-4.5厘米,叶轴与叶柄密被黄褐色绒毛;小叶对生,无柄或几无柄,生于叶轴上部的较大,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12厘米,宽4-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不对称,宽楔形或圆形,顶生小叶的基部渐窄成翅柄,上部的1(-2)对小叶基部下侧常与叶轴之翅连结,无柄,中上部边缘具疏钝锯齿,上面平滑,除中脉和侧脉具褐色短柔毛外,余处无毛或几无毛,下面密被黄褐色绒毛,中、侧脉和细脉在叶面下陷,在叶背隆起。  相似文献   

11.
以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7个品种的叶片和带叶叶柄为外植体,接种到附加0.5、1.5和2.0 mg L-1 2,4-D的MS培养基上培养,各品种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增殖。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状况均是叶片好于叶柄,但各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将品种F30和Ⅱ的叶片和带叶叶柄接种到含不同浓度单一细胞分裂素(6-BA、TDZ、KT)的MS培养基上培养,均未能诱导出愈伤组织,而在含2.0 mg L-1 6-BA 0.5 mg L-1 NAA的培养基上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且由品种Ⅱ叶柄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可再分化出芽,品种F30诱导的愈伤组织却不能分化,但在其叶柄基部可直接出芽。以上结果说明,生长素是非洲菊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所必须的,非洲菊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芽再生方式受品种及外植体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不同种源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Gilg)叶表型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以49个三叶青种质资源(简称“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各资源叶表型的12个长度性状及7个比例性状进行比较,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叶表型性状及其与种源地位置和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资源叶长度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小叶柄和侧生小叶叶片相关性状在三叶青资源鉴别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部分三叶青叶长度性状与比例性状间存在相关性,整体表现为叶柄增长,小叶叶片则更宽阔,而小叶叶片增长,叶片则朝狭长方向发展;中叶长和侧叶柄长等部分叶形性状与种源地纬度、经度或海拔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可作为种源地地理位置初步判断依据;基于3个叶形公因子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9个三叶青资源叶形可划分为5个类型,各省(直辖市)三叶青叶类型数量呈以江西为中心,向周围辐射递减的趋势;三叶青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与种源地地理位置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叶片性状公因子(公因子1)呈极显著负相关(P&...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下的大豆叶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及盆栽实验,初步探讨了植株水分状况对大豆叶取向运动的影响。大豆末端小叶在木质部水势约为-9.1×10~5Pa时,开始呈直立状态,且大水势下降到-14.4×10~5Pa时开始发生倒位现象。随着水分胁迫加剧(超过两个临界值),大比例的末端小叶发生上述两种现象。中午木质部水势与叶片角有显著相关性。实质上,水分胁迫有诱导并加剧避日性叶取向的作用。干旱植株在复水后不到2个小时,其叶取向便可逆转。大豆叶片避日性取向通过降低接收辐射可防止叶温升高和木质部水势的下降.高度避日态并不影响叶片净光合率。  相似文献   

14.
红叶酢浆草(Oxalishedysa-roidesKunthcv.Rubra)是酢浆草科多年生植物。株高可达一米,盆栽仅20—40厘米。三小叶复叶,小叶卵形,全缘,叶色紫红或铜红,明丽似枫。成株开花黄色,小花五瓣。叶片性耐荫,盆栽可作室内植物。有趣的是,它还是一种感应植物,它的叶片对触动有明显的下垂反映,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触动叶柄后其内部的水泡失水,叶片自然下垂所致。另外,红叶酢浆草的叶片在强光照下也会自动的上下运动,乍一看,好象片片红叶都在“跳舞”。据我们观测,红叶酢浆草只要是在比原放置位置光照更强的环境它都会发生“跳…  相似文献   

15.
猪笼草叶的形态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钿  叶昌辉  张秀枝   《广西植物》2000,20(2):153-155+199
对猪笼草 (N epenthes mirabilis)叶进行形态、解剖学的观察和研究 ,结果表明猪笼草的叶是一种变态的单身复叶。其基部的两个侧生小叶与总叶柄合生 ,总叶柄顶端扩大反卷为瓶状体 ,瓶状体一侧也有 2片附生小叶 ,顶生小叶与总叶柄连接处有关节 ,关节上还有 2~ 5片退化的小叶  相似文献   

16.
滴水珠珠芽发育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燕燕  罗睿  陈海丽  刘丹 《广西植物》2018,38(2):225-232
珠芽是滴水珠(Pinellia cordata)的营养繁殖结构,为揭示滴水珠珠芽发育过程中的特征,该研究以野外采集材料进行盆栽观察试验,通过形态观察法和石蜡切片方法,探索滴水珠叶片和叶柄处珠芽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滴水珠珠芽发育过程在形态上分为叶柄无现象时期、早期珠芽结构分化和珠芽膨大成熟时期三个时期;相应的解剖学发育时期为珠芽原基启动期和形成期、原基分化期和膨大成熟期四个阶段。叶片和叶柄珠芽起始细胞均由叶柄腹面表皮下层薄壁细胞组织脱分化形成,起始细胞不断分裂形成细胞团最后发育成珠芽原基;在原基分化期的特征是生长点形成,最终分化形成芽原基和鳞片叶;膨大成熟期的特征是珠芽结构不断生长,生长点侧生分化鳞片叶增多。叶片和叶柄处珠芽成熟脱落时期为灰色椭圆形结构,测得平均直径分别为(2.79±0.40)mm和(2.69±0.36)mm,外部有鳞片包裹,内部含大量营养物质。在环境适宜条件下,珠芽遇土萌发,萌发率达75%。这表明滴水珠珠芽与同属植物半夏珠芽发育过程差别不大,都是无性克隆营养繁殖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山东分布的蹄盖蕨科2属(蹄盖蕨属和假蹄盖蕨属)7种植物的根、根茎、叶柄、叶轴、叶表皮、表皮毛和孢子囊进行了形态解剖学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形态解剖学方面2属植物的共同特征为:根均为无髓中柱;叶柄基部的双柱型维管束向上渐靠近联合形成1个周韧型维管束;叶上下表皮垂周壁均呈波状;气孔主要为胞环型、周胞型或极附型.2属植物的不同特征是:蹄盖蕨属植物体无毛;而假蹄盖蕨属植物叶片和叶轴上均生有腺毛;蹄盖蕨属植物根皮层外侧为薄壁细胞,假蹄盖蕨属则为棕色厚壁细胞环.研究结果表明蹄盖蕨科为一个自然分类群,并支持假蹄盖蕨属的成立.  相似文献   

18.
张定成 《植物研究》1986,6(2):127-129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0-35厘米,根状茎粗壮,垂直的,无匍厘茎。茎直立,自基部分枝,有疏柔毛。基生叶柄长3-10厘米,羽状复叶具1对小叶,顶生小叶近圆形,长1.2-3厘米,宽1.4-3.5厘米,边缘圆钝齿,基部浅心形,侧生小叶小而同形,小叶柄长约0.5厘米;茎生叶叶柄长1.5-6厘米,羽状复叶具1-2对小叶,顶生小叶圆形或卵形,长1.5-3厘米,宽1-3厘米,边缘具圆钝齿,基部心形或楔形,侧生小叶小而同形,无小叶柄,全部小叶上面散生贴伏的短毛,下面无毛。  相似文献   

19.
杨树新梢积累营养贮藏蛋白质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杨树新梢中的营养贮藏蛋白质进行了细胞学鉴定。在用戊二醛固定的标本中,营养贮藏蛋白质呈颗粒状,积累在中央大液泡里。在新梢伸长生长时期,新梢茎的基部已积累了营养贮藏蛋白质,在伸长生长刚停止,中上部的叶片近成熟时,整个新梢的茎都有营养贮藏蛋白质的积累,其中,以新梢基部的茎最为丰富。营养贮藏蛋白质优先在次生韧皮部的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射线薄壁细胞中积累,在新梢伸长生长停止后,新梢基部茎的木质部中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营养贮藏蛋白质,主要分布在初生木质部和内侧次生木质部的各种生活的薄壁细胞中。新梢较早地积累营养贮藏蛋白质是热带树木和温带树木的一个共同特点,对于树木的氮代谢和树木当年的生长发育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酸枣叶片结构可塑性对自然梯度干旱生境的适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广龙  魏学智 《生态学报》2016,36(19):6178-6187
叶片是植物体暴露于环境中面积最大的器官,其最易感知环境变化而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改变。为探究植株叶片结构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机理,研究以生长在烟台-石家庄-宁夏-新疆不同地域气候条件形成的自然梯度干旱环境中的酸枣为试验材料,应用植物显微技术研究酸枣叶片的结构的可塑性对不同自然梯度干旱环境的适应特征。结果表明:酸枣叶表皮着生有表皮毛,表皮细胞外覆有角质层与蜡质。叶肉为全栅型,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退化,叶肉中有晶体及大量的分泌细胞。从烟台至新疆随生境梯度干旱加剧,酸枣叶片叶面积逐渐变小,叶片厚度依次增加,叶表皮角质层加厚,且上角质层厚度大于下角质层厚度;叶片上下表皮细胞长径及短径先增后降,栅栏组织总厚度和密度依次增大、层数减少,各层栅栏组织细胞的长径逐渐增加。叶脉薄壁细胞相对厚度逐渐减小,导管管径增大,晶体(草酸钙晶体)数增多。在梯度干旱环境中酸枣植株通过减小叶面积、提高栅栏组织密度、增加叶片及角质层厚度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通过增大导管管径提高水分利用率;通过增加晶体数量提高叶片机械性能,改变细胞的渗透势、提高吸水和保水能力。上述叶片结构的变化是酸枣植株长期对不同自然梯度干旱生境的适应特征。由此可知,叶片形态结构中叶面积、叶片厚度、角质层及叶肉组织(栅栏组织)随环境变化的可塑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