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愿转轮运动对雄性长爪沙鼠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振东  王德华 《兽类学报》2007,27(2):123-129
运动是影响动物能量平衡和体重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自愿转轮运动对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我们监测了8 周自愿转轮运动过程中,雄性长爪沙鼠的体重、能量摄入、消化率、静止代谢率(RMR) 和非颤抖性产热(NST)的变化,以及8 周后的体脂含量、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 )和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等。结果发现,8 周自愿转轮运动增加了长爪沙鼠的体重和能量摄入以及血清瘦素水平(血清瘦素浓度比对照组高27% ),但对消化率、RMR 和褐色脂肪组织的线粒体蛋白浓度等没有明显影响。尽管体脂含量和血清T3 和T4 没有显著差异,但运动组体脂含量比对照组高33%,血清T3 和T4 水平分别比对照组低10% 和38%。血清瘦素浓度与体脂重量呈正相关。因此,自动转轮运动并没有降低动物的体重和体脂含量,但瘦素和甲状腺素在雄性长爪沙鼠能量代谢和能量平衡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对长爪沙鼠精子畸形的影响。方法取长爪沙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P组(低、中、高剂量组即剂量分别为20 mg/kg、30 mg/kg、40 mg/kg),环磷酰胺经腹腔注射,连续注射5 d,药后30d麻醉沙鼠,剖腹取出两侧附睾制备精子悬液涂片,用甲醇固定10 min,用2%的伊红染色30 min,蒸馏水洗片,显微镜观察精子形态。结果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长爪沙鼠精子畸形率差异极显著(P〈0.01);低、中剂量组分别与高剂量组相比较,长爪沙鼠精子畸形率差异极显著(P〈0.01);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精子畸形率差异不显著(P〉0.05)。形态学观察显示:环磷酰胺对长爪沙鼠精子影响畸形类型主要为尾折叠、尾粗细/长短/扭曲和无钩。结论环磷酰胺对长爪沙鼠精子有一定的致畸率,且对长爪沙鼠精子尾部影响最大。在一定剂量内范围内,环磷酰胺对长爪沙鼠的精子致畸率无明显区别;当高于一定剂量,随着环磷酰胺用药剂量的增加,长爪沙鼠的精子致畸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3.
正常长爪沙鼠心电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描记了105例长爪沙鼠的正常心电图,对其各波的电压和有关成分的正常值进行了统计处理和分析。长爪沙鼠心电图虽无典型的S—T段,但其他成分明显、清晰、稳定、重显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长爪沙鼠精子的形态和结构。方法 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 长爪沙鼠精子由头、颈、尾三部分组成 ,全长为 ( 15 6 3 2± 6 61) μm ,头长为 ( 10 4 3± 2 12 ) μm ,颈、尾部长为 ( 14 5 89± 5 14 ) μm ,具典型的啮齿类动物的精子形态 ;长爪沙鼠精子的尾部轴丝是 9+ 2模式 ,轴丝外围有 9条大小、形态不一的外周致密纤维 ,外周致密纤维从主段到末端逐渐变细 ,并在主段的近末端处分 4批终止 ;主段的纤维鞘具有腹侧纵柱、背侧纵柱、内嵴等结构。在精子尾部的末段 ,外层仍保留有纤维鞘的结构 ,但无外周致密纤维 ,轴丝仍然为 9+ 2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常长爪沙鼠的血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爪沙鼠是有开发应用价值的实验动物。本文首次测定了我国人工驯养、繁殖的100只(雌雄各50只)正常长爪涉鼠的血象正常值。其血象数据与国外学者报道的基本一致,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长爪沙鼠种群数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仲来  张万荣 《兽类学报》1993,13(2):131-135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1975—1989年长爪沙鼠密度监测数据和本地区气象站的7项气象因子资料,给出了气象因子与鼠密度的最优回归子集模型和标准回归模型。得到结论:年降水是影响鼠数量变动的最重要的气象因子。求出了年降水与鼠密度的曲线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7.
根据1981-1993年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年降水和四季降水、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年均密度、4-5、10-11月密度监测资料,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得到如下结论:(1)年降水量,特别是夏季降水量,是影响鼠密度的一个主要因素,其标准回归系数关系方程为:(年均密度)'=0.6066(年降水量)'(P〈0.05)NMspr'=0.2055Rspr'+0.5312Rsu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周龄和激素水平对长爪沙鼠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以期确定长爪沙鼠最佳超排周龄和激素使用剂量。方法腹腔注射10 IU PMSG/HCG对4~18周龄8个年龄段的雌性长爪沙鼠进行超数排卵,末次注射16~17 h内对各组动物卵母细胞计数,确定最佳超排周龄后,对该年龄动物以5、10、15 IU3个剂量水平腹腔注射PMSG/HCG,观察各组动物的卵母细胞计数差异。结果与其它周龄组相比,6周龄组长爪沙鼠超数排卵后的卵母细胞数最多,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10、15IU等3个剂量组的超排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10 IU组数量最高。结论对长爪沙鼠而言,采用10 IU激素注射和6周龄的动物进行超数排卵,获得的卵母细胞数量最多而且超排效果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内蒙古草原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和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的体重、身体脂肪、水分含量及身体热值等指标的季节变化.2种动物的体重都是在春季最高,布氏田鼠的体重具显著的季节变化,长爪沙鼠的鲜重具季节变化,但干重则基本维持恒定.2种动物的脂肪含量和身体热值都...  相似文献   

10.
长爪沙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7个微卫星DNA标记对Z:ZCLA长爪沙鼠封闭群、野生群和近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评估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在Z:ZCLA封闭群和野生群中共有9个微卫星DNA标记获得稳定的结果, 分别为AF200940、AF200941、AF200942、AF200945、AF200946、AF200947、D11Mit128、PKC和 SCN, 共检测到41个等位基因, 每个基因的等位基因数从1~7不等, 片段大小在120~283 bp之间, 所有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分别为0.5032和0.4656, Z:ZCLA封闭群和野生群9个微卫星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78和2.89, 平均基因杂合度分别为0.3704和 0.3893,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256和0.3344, 两个群体都表现为中度多态, Z:ZCLA封闭群较野生群稍低; 在3个近交系中共有8个位点获得稳定的扩增结果, 分别为AF200941、AF200942、AF200945、AF200946、AF200947、D11Mit128、PKC和 SCN, 共检测到11个等位基因, 片段大小在140~241 bp之间, 其中5个位点在群体内表现为单态纯合, 3个位点在群体内表现为单态杂合, 所有位点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呈单态性, 表明这3个长爪沙鼠品系基本符合近交系的要求, 微卫星标记技术适用于近交系长爪沙鼠的遗传检测。  相似文献   

11.
光周期对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本文测定了光周期对雄性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的体重、基础代谢率和能量代谢的影响。动物从长光照(16L∶8D , LD) 转入短光照(8L∶16D , SD) 条件下驯化6 周(田鼠) 和7 周(沙鼠) 。结果显示: (1) 无论在LD还是SD 条件下, 两种动物的体重都趋于增加, 但反应程度不同也具有种间差异性。两种动物的体重对光周期的反应有时段性, 约14 d 前两种动物的体重增加迅速, 而后增加缓慢, 3 周左右趋于稳定。短光照条件下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的体重分别增长了37 %和11 % , 均低于长光照组(分别为47 %和25 %) , 说明短光照条件下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的体重增长较长光照缓慢; (2) 光照对两种动物的摄入能、消化能和可代谢能均没有显著影响,摄入能与体重的增长无关; (3) 光照对两种动物的基础代谢率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 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在自然环境中, 可能以光周期作为一种信号, 当环境温度降低、食物质量变劣时, 采取降低体重以减少绝对能量需求的策略而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12.
觅食活动是动物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基本的活动,受个体生理状态(如饥饿)和环境状况(如捕食、食物可利用性)时空变化的影响,能量状态-风险分配假说指出,动物在应对不同风险时会优化觅食和反捕食努力的时间和能量分配。然而,有关啮齿动物觅食决策的能量状态-捕食风险分配假说的研究结论尚不统一。本研究在野外实验室以艾鼬(Mustela eversmannii)气味作为捕食风险刺激源,以非捕食者(马)气味源作为对照,首先通过Y型观测箱检验雌性饥饿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对捕食者气味的辨别能力(Wilcoxon 秩检验);在此基础上通过中立场行为观测箱分别测定饥饿雌鼠在“有食物和天敌气味源”与“有食物和非天敌气味源”环境下的觅食活动,采用Mann-Whitney Z检验比较两者间的行为差异,以验证急性捕食风险限制饥饿沙鼠觅食活动的假设,并探讨动物在饥饿风险与捕食风险共存情况下的觅食行为对策。结果显示,(1)长爪沙鼠对天敌气味反应明显,厌恶和回避有较高潜在捕食风险的空间;(2)虽然觅食潜伏期在捕食风险存在时有所增加,但急性捕食风险并未影响饥饿沙鼠的觅食频次,沙鼠通过缩短每次觅食的持续时间来应对捕食风险;与此同时,(3)饥饿沙鼠在急性捕食风险条件下对环境探究的次数明显增加,一定程度上提高反捕食努力,且自我修饰表现显著,以缓释捕食压力的恐惧效应。这些结果表明,急性捕食风险不能完全抑制饥饿沙鼠的觅食努力,在有捕食风险情况下,饥饿的长爪沙鼠会权衡觅食获取能量和避免捕食的收益和代价,优化觅食策略。本研究结果支持能量状态-风险分配假说关于在短期高风险情况下反捕食努力分配更多,但当动物在饥饿风险持续时间比例显著增加时,动物最终也必须在高风险情况下觅食的预测,也反映了长爪沙鼠对食物资源不可预测及捕食风险高的干旱半干旱荒漠环境的行为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伟  宛新荣  钟文勤 《兽类学报》2005,25(2):115-121
长爪沙鼠为典型的群居性鼠类。在自然条件下该鼠的集群贮食活动随时可为人工投放的种子食物所导引。本文依据组群个体合作贮食的习性,并结合剪趾和染毛双重标记的重捕跟踪方法设计了着重观测社群结构、群内个体序位、领域边界及相关社群行为的野外实验。据2(X)2年5月对4个相邻洞群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应用此法便于在复杂的社群环境中直接确认组群成员及其属性,亦便于分辨同一组群或不同组群成员之间发生的行为事件及相关过程,且能在重复实验中得以验证。为在野外条件下定量研究长爪沙鼠社群行为提供了一种便捷可靠的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兴升  王德华  杨明 《动物学报》2004,50(3):334-340
为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长爪沙鼠的适应对策及瘦素对体重和能量平衡的调节作用 ,我们将 7只成年雌性长爪沙鼠在 5℃条件下驯化 2 1d ,另选 7只作为对照 ,对体重、血清瘦素含量、体脂含量、摄入能、基础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等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 :1 ) 5℃条件下长爪沙鼠的体重没有明显变化 ;2 ) 5℃条件下长爪沙鼠的血清瘦素浓度和体脂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瘦素浓度与体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3) 5℃条件下长爪沙鼠的摄入能、基础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等显著高于对照。这些结果表明 :长爪沙鼠在低温条件下产热能力和自身维持能量消耗都增加 ,能量摄入因此而增加 ;瘦素参与了能量平衡和体重的调节 ,但没有直接参与产热调节  相似文献   

15.
张志强  王德华 《兽类学报》2006,26(4):338-345
小型哺乳动物的体脂含量与免疫功能有关,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理解野生长爪沙鼠对环境的生存适应策略,我们于2004 年夏季(7~8月)和2005年冬季(1~3月)测定了野生长爪沙鼠的体重、体脂含量和脏器重量,以及由匙孔血蓝蛋白(KLH)对雄鼠所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结果发现:雄鼠的胴体干重和体脂含量都显著高于雌鼠,其他各项指标无性别差异。冬季雌雄沙鼠的体重、胴体干重、体脂含量和褐色脂肪组织的湿重,以及雄鼠的睾丸湿重都显著高于夏季。脾脏的重量冬季趋于降低。处理组(注射KLH )动物血清中抗KLH 抗体的含量在冬季和夏季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且冬季处理组显著高于夏季处理组。本研究结果为动物种群调节的“冬季免疫增强假说”提供了一个新的野外例证。没有检测到免疫器官和产热器官、免疫器官和繁殖器官之间的权衡关系。  相似文献   

16.
禁食导致一些啮齿动物的贮食量增加,但禁食处理后雄性长爪沙鼠贮食行为的变化则不一致。每天禁食22 h,长爪沙鼠的一些个体表现出高水平的贮食行为(禁食贮食组),而另一些个体则没有表现出贮食行为(禁食无贮食组)。延长禁食(22 h)持续的时间(连续重复3 d 和20 d)和增加禁食时间(禁食48 h),都没有使禁食无贮食组的动物表现出贮食行为。同样在自由取食条件下,长爪沙鼠的贮食行为也表现为二型性。在自由取食和禁食条件下,贮食量与体重、体脂含量和瘦素的浓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禁食是诱导雄性长爪沙鼠贮食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增加禁食的程度并不改变其贮食行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长爪沙鼠的代谢率与器官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宋志刚  王德华 《动物学报》2002,48(4):445-451
我们测定了野生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的基础代谢率和冷诱导的最大代谢率,分析了动物体内11种器官或组织的大小与代谢率的关系。长爪沙鼠的基础代谢率为118.10mlO2/h,最大代谢率为659.83mlO2/h。经过残差分析表明,基础代谢率并不与任何一种器官或组织相关,而最大代谢率与小肠湿重(n=20,r=-0.478,P=0.033)和消化道全长(n=20,r=-0.487,P=0.030)显著相关,表明体内器官重量的差别并不是造成种内基础代谢率差别的原因;体内存在着与最大代谢率相关的“代谢机器”,消化系统(特别是小肠)是这一代谢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代谢机器的大小并不能通过基础代谢率反映出来。基础代谢率与最大代谢率不相关,因此不支持“较高的基础代谢率能够产生较高的非基础代谢率(最大代谢率等)”的假设。  相似文献   

18.
长爪沙鼠肥满度的年龄和季节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胴体重(去除内脏的体重,记为WN)替代传统计算公式中的体重(W)建立肥满度指标K′=100WN/L^3(g/cm^3)对长爪沙鼠肥满度的年龄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鼠肥满度年龄组间差异显,末成年个体的肥满度明显高于成年个体;各性别年龄组肥满度季节变化明显,趋势基本一致,春季高、夏季最低、秋季又行育肥。在春夏季繁殖期(8月以前),雌鼠的肥满度大于雄鼠。成年雌鼠秋季育肥时间晚于其他个体组。长爪沙鼠肥满度的年龄差异和季节变化反映了该鼠在不同生活时期对环境的生理适应特征和对策。此外,各月肥满度与当月及其后第4个月的夹捕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提示该指标在短期预测长爪沙鼠种群数量方面可能有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